一种桶形窄缝旋风循回换热热风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2441阅读:5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桶形窄缝旋风循回换热热风炉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是一种为需要烘干的农产品或工业产品的烘干作业提供清洁热源的中小型节能热风炉,具体涉及一种桶形窄缝旋风循回换热热风炉。



背景技术:

传统间热式热风炉通常采用两层套筒式结构,烟气顶部直排,没有循回烟道,利用炉膛外散热片一次性换热,虽可省去负压排烟风机,结构简单,但热效率较低,火力和温度控制不灵敏;也有采用列管换热器换热的热风炉,热效率较高,但结构复杂,购置成本高,且列管处易被烟尘堵塞,靠近火焰的列管易出现爆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桶形窄缝旋风循回换热热风炉,在提高换热效率的同时避免烟尘污染热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桶形窄缝旋风循回换热热风炉,包括炉座和炉体,炉体设于炉座上方,所述的炉体为中空圆柱体,炉体内由内至外依次设有炉膛、烟气循回腔,炉体外壳与烟气循回腔之间窄缝形成第一换热室,烟气循回腔与炉膛之间间隙形成第二换热室,所述的炉座为C形,炉座内设有烟道,烟道中部设有排烟口,炉座外壳与烟道之间空腔形成预热室,预热室一端设有进风口,炉座顶面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多个内侧开口和外侧开口,外侧开口将预热室与第一换热室连通,内侧开口将烟道与烟气循回腔连通。

所述的炉体下部一侧设有燃料入口,另一侧设有热风出口,燃料入口与炉膛下部相通,第二换热室下部与热风出口相通,炉膛下方燃料燃烧处设有炉墙,炉体底部设有炉排。

所述的第二换热室内设有多层多孔结构的屏风罩。

所述的炉膛为中空圆柱体,其上部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烟气循回通道,烟气循回通道与烟气循回腔连通。

所述的第一换热室下部沿圆周方向设有多个热风导向螺旋片。

所述的烟气循回腔上部沿圆周方向设有多个烟气导向螺旋片。

所述的燃料入口处设有炉门。

所述的炉座上设有排灰口,排灰口位于炉座的C形缺口处。

所述的炉墙采用耐火材料。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桶形窄缝旋风循回换热热风炉,采用三次循回换热技术,多层结构炉体内的空气在层与层之间形成的窄缝中流动,减小气流厚度,增加换热面积,延长换热路径,提高换热效率;烟道与热风道相互隔离的设计,避免烟尘污染热风,为烘干作业提供清洁热源。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节能环保,可有效提高换热效率,为烘干作业提供清洁热源。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B-B剖示图。

图3为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的仰视结构立体图

图1-4中:排烟口1,热风出口2,热风导向螺旋片3,第一换热室4,第二换热室5,烟气循回腔6,烟气导向螺旋片7,烟气循回通道8,屏风罩9,炉体10,炉膛11,炉墙12,燃料入口13,排灰口14,炉排15,预热室16,烟道17,进风口18,炉门19,炉座20。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桶形窄缝旋风循回换热热风炉,包括炉座20和炉体10,炉体10设于炉座20上方,所述的炉体10为中空圆柱体,炉体10内由内至外依次设有炉膛11、烟气循回腔6,炉体10外壳与烟气循回腔6之间窄缝形成第一换热室4,烟气循回腔6与炉膛11之间间隙形成第二换热室5,所述的炉座20为C形,炉座20内设有烟道17,烟道17中部设有排烟口1,炉座20外壳与烟道17之间空腔形成预热室16,预热室16一端设有进风口18,炉座20顶面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多个内侧开口和外侧开口,外侧开口将预热室16与第一换热室4连通,内侧开口将烟道17与烟气循回腔6连通。

由此结构,采用三次循回换热技术,使空气在多层结构炉体内由层与层之间形成的窄缝中流动,减小气流厚度,增加换热面积,延长换热路径,提高换热效率;烟道与热风道相互隔离的设计,避免烟尘污染热风,为烘干作业提供清洁热源。

所述的炉体10下部一侧设有燃料入口13,另一侧设有热风出口2,燃料入口13与炉膛11下部相通,第二换热室5下部与热风出口2相通,炉膛11下方燃料燃烧处设有炉墙12,炉体10底部设有炉排15。

所述的第二换热室5内设有多层多孔结构的屏风罩9。多孔屏风罩9的设计,让集中气流穿过小孔变成细小气流均匀分布于换热室,降低风速,延长换热时间,提高热风温度和换热效率。

所述的炉膛11为中空圆柱体,其上部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烟气循回通道8,烟气循回通道8与烟气循回腔6连通。独立设计的烟气循回腔6和烟气循回通道8使烟道与热风道隔离,避免热风被烟气污染。

所述的第一换热室4下部沿圆周方向设有多个热风导向螺旋片3。

所述的烟气循回腔6上部沿圆周方向设有多个烟气导向螺旋片7。

导向螺旋片的设计让气流在环形风道中呈螺旋移动,使换热面均匀受热,延长换热路径,提高换热效率;

所述的燃料入口13处设有炉门19。

所述的炉座20上设有排灰口14,排灰口14位于炉座20的C形缺口处。

所述的炉墙12采用耐火材料。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

首先将燃料木柴或煤从燃料入口13加入,与炉排15下进入的助燃空气混合,在炉膛11内燃烧,火焰和高温烟气通过炉膛11上部沿圆周方向分布的烟气循回通道8进入烟气循回腔6,烟气在烟气导向螺旋片7的作用下沿环形腔呈螺旋向下运动,均匀加热烟气循回腔壁;加热后的尾气经炉座20顶面沿圆周方向设置的内侧开口进入炉座内的烟道17和加热预热室16后,经排烟口1由负压风机抽出,以充分利用热能,提高热效率。风机负压大小可通过与风机相连的节气阀调节,以调整火力大小和热风温度。

随后,洁净冷空气在正压风机作用下,由进风口18压入炉座预热室16,与燃烧后的尾气经烟道17外壁进行第一次热交换;预热后的空气经炉座20顶面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的外侧开口进入炉体10内的第一换热室4,热空气在热风导向螺旋片3的作用下沿环形腔呈螺旋向上运动,均匀吸收烟气循回腔6外壁的热能,完成第二次换热。由于冷风的作用,炉座20和炉体10外壳温度不至于太高,既减少了热能损失,又确保了使用安全。

第二次换热后的热风经炉顶进入屏风罩9的夹层,穿过屏风罩9上均布的小孔进入第二换热室5,让集中气流变成细小气流均匀分布,降低风速,延长换热时间,扫过炉膛11外壁和烟气循回腔6内壁换热面,完成第三次换热。

历经三次换热的高温洁净热风由热风出口2排出,经热风管道送入烘烤房、烘箱等用热设备。通过热风出口上的温度传感器对热风温度进行监控,以适应不同产品的烘干工艺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