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转换风道的新风换气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63338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具有转换风道的新风换气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空气循环净化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转换风道的新风换气机。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及社会进步,随之而来的是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近年来各大城市空气污染极为严重,很多家庭选择了室内空气净化器或新风机等空气净化产品。空气净化器主要用于室内空气净化。新风换气机不仅能实现室内空气净化,还可将室外新鲜空气过滤净化后送入室内,将空气净化器的功能和通风换气的功能集成为一体,实现了内外循环过滤一体机的设计理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转换风道的新风换气机,在不增加体积重量、不增加复杂机构的情况下,缩短了气流路径,使风道结构更合理,解决了局部阻力增大的问题,提高了风机的做功效率,节约了能源。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具有转换风道的新风换气机,包括外框体,所述外框体内安装内框板;所述内框板底面和顶面分别开设有风机进风孔,所述内框板内安装热交换过滤单元;所述外框体内底部安装回风风机,所述回风风机的进风口与内框板底面的风机进风孔联通;所述外框体顶部安装出风风机,所述出风风机的进风口与内框板顶面的风机进风孔联通;所述外框体顶部开设室内出风口,所述室内出风口与出风风机的出风口联通;所述外框体底部侧面开设室内回风口,所述内框板顶部侧面开设过滤进风孔,所述室内回风口和过滤进风孔通过外框体和内框板之间构成的进风通道联通;所述过滤进风口与热交换过滤单元的过滤通道进口联通,所述热交换过滤单元的过滤通道出口与内框板底面的风机进风孔联通,所述热交换过滤单元的换热通道出口与内框板顶面的风机进风孔联通,所述热交换过滤单元的换热通道进口与内框板背面的进风孔联通。

所述外框体的背面安装进出风换气风管,所述进出风换气风管内通过隔板分隔为进风道和出风道,所述进出风换气管前端安装外循环风阀;当外循环风阀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进风道与内框板背面的进风孔联通,所述出风道与回风风机的出风口联通;当外循环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进风道前端和出风道前端通过风阀的闭合内腔联通。

如图2、3所示,内循环工作模式下气流路径示意图,室内污浊空气经外框体的室内回风口,流经内框体侧板与外框体侧板形成的进风通道从内框板上半部分所开的过滤进风孔进入内框体内,由热交换过滤单元的过滤通道进口a流入过滤,经热交换过滤单元将空气净化后,洁净空气从热交换过滤单元的过滤通道出口b流出,通过风机进风孔后进入下部回风风机,从回风风机的出风口流出后,在进出风换气风管的风阀关闭内腔处,进行180°转向,由热交换过滤单元的换热通道进口c进入,经热交换过滤单元换热后,从热交换过滤单元的换热通道出口d流出后,在上部出风风机的作用下,由外框体上部的出风口流出。

如图1所示,处于外循环工作模式下时,开启进出风换气风管处的风阀。在出风风机作用下,室外新鲜空气由进出风换气风道的进风道进入,通过热交换过滤单元的过滤通道后,由外框体上部的室内出风口流出(风路如图1中标号2的箭头所示)。在回风风机作用下,室内污浊空气由外框体下部的室内回风口进入,通过两侧的进风通道,由内框体上部两侧的过滤进风口进入,通过热交换过滤单元的换热通道后,通过回风风机,进入进出风换气风道的出风道流出(风路如图1中标号1的箭头所示)。在此过程中,室内污浊空气与室外过滤后的空气进行换热。

在新风换气一体机中,由于要实现内外循环工作模式的切换,其内部风道较复杂,结构布局紧凑。内外循环工作方式的转换是通过出风管路内的电动阀门实现的。风阀开启时,新风换气机开启外循环工作模式,实施过滤通风;风阀关闭时,新风换气机开启内循环工作模式,实施室内净化。但在内循环工作模式下风道路径较长,且气流在流经进出风管路处由于风阀关闭,需进行180°转向,此处风道狭窄,引起局部阻力增加,导致内部风机功耗增大或风量下降。因此新风换气一体机只能短时间作为室内空气净化器使用。

优选的,所述内框体底面开设内循环风口,所述内循环风口将回风风机的出风口与热交换过滤单元的换热通道进口联通。在不增大体积的情况下,利用有限空间,在新风换气机内框板下方开了一长方形孔作为内循环风口,并配有橡胶盖片,橡胶盖片内有凸筋结构设计,四周一圈的凸筋略大于与长方形孔,在盖紧橡胶盖片时起密封、固定作用。内部网状凸筋结构起增加橡胶盖片强度,避免变形的作用。

平时橡胶盖片盖紧,如果长时间在内循环工作模式下工作时,可手动取下橡胶盖片,此时气流路径发生以下改变。如图6所示,室内污浊空气经室内进风口进入,流经内框体与外框体形成的进风通道从内框板上半部分两侧所开的过滤进风口,由热交换过滤单元左侧a口流入过滤、热交换过滤单元将空气净化后,洁净空气从热交换过滤单元右侧b口流出,进入下部回风风机,从回风风机出风口流出后,气流经长方形孔直接进入热交换过滤单元下侧c口,只有很少一部分气流在进出风管风阀关闭内腔处,进行180°转向,这样此处风道面积增大了一倍,有效减小局部阻力,使气流分布更加均匀,风道设计更为合理。内框体底面设计一开孔结构并配有橡胶盖片,新风换气机长时间在内循环模式下工作时,可以手动取下橡胶盖片,这样,增大了风道面积,分散了气流路径,解决了新风换气一体机在内循环工作模式下,局部阻力大的问题,可明显减小系统阻力降低风机功耗,节约能源。

本发明设计合理,在实际家用过程中,既能在室内进行内循环,使室内空气得到净化,又能进行室内外循环,保证室内有足够的新鲜空气供人们呼吸。特别是长时间在内循环模式下使用时,大大减小了系统阻力,可有效降低功耗、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换气机处于室外循环模式下风路示意图。

图2表示换气机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换气机处于室内循环模式下示意图。

图4表示位于内框体底面的内循环风口加盖橡胶盖板示意图。

图5表示内框体底面开设内循环风口的示意图。

图6表示具有内循环风口情况下换气机处于室内循环模式下风路示意图。

图中,1-外框体,11-室内出风口,12-室内回风口;2-内框板,21-风机进风孔,22-过滤进风口,23-进风孔,24-内循环风口,25-橡胶盖板;3-换热过滤单元;4-回风风机;5-出风风机;6-进风通道;7-进出风换气风管,71-隔板,72-进风道,73-出风道;8-风阀,81-内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具有转换风道的新风换气机,包括外框体1,所述外框体1内安装内框板2。

如图2所示,所述所述内框板2底面、顶面各开设两个圆形的风机进风孔21,所述内框板2内部安装热交换过滤单元3(由热交换单元靠近进出风管一侧安装过滤单元构成),热交换过滤单元具有过滤通道和换热通道,有两个作用,一是过滤通道对流经的空气(室内污浊空气或者室外新鲜空气)进行过滤清洁,二是流经过滤通道的空气同时与流经换热通道的室内空气进行换热作用。热交换单元截面为菱形,上下两端分别与内框板2顶面和底面压紧,前后两端分别与内框板2内壁和新风机前盖压紧。

如图2所示,所述外框体1内底部并行安装两台回风风机4,每台回风风机4的进风口与内框板2底面相应的风机进风孔21对正并压紧联通;所述外框体1顶部并行安装两台出风风机5,每个出风风机5的进风口与内框板2顶面相应的风机进风孔21对正并压紧联通;所述外框体1顶部两侧对称开设室内出风口11,每侧出风风机5出口正对外框体1两侧室内出风口11。

如图2所示,所述外框体1底部两侧对称开设室内回风口12,所述内框板2顶部两侧面对称开设过滤进风孔22。所述室内回风口12、内框板侧板与外框体侧板形成的进风通道6、过滤进风孔22依次连通。

所述过滤进风口22与热交换过滤单元3的过滤通道进口联通,所述热交换过滤单元3的过滤通道出口与内框板2底面的风机进风孔21联通,所述热交换过滤单元3的换热通道出口与内框板2顶面的风机进风孔21联通,所述热交换过滤单元3的换热通道进口与内框板2背面的进风孔23联通。

如图3所示,所述外框体1的背面安装进出风换气风管7,所述进出风换气风管7内通过隔板71分隔为进风道72和出风道73,所述进出风换气管7前端安装外循环风阀8;当外循环风阀8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进风道72与内框板2背面的进风孔23联通,所述出风道73与回风风机4的出风口联通;当外循环阀门8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进风道72前端和出风道73前端通过风阀8的闭合内腔81联通。

关闭风阀8,换气机处于内循环工作模式下,风路如图3所示,室内污浊空气经外框体1底部两侧的室内回风口12进入,流经内框板2侧板与外框体1侧板形成的进风通道6从内框体2上半部分所开的过滤进风孔22进入内框板2内,由热交换过滤单元3的过滤通道进口a流入过滤,经热交换过滤单元3将空气净化后,洁净空气从热交换过滤单元3的过滤通道出口b流出,通过底面的风机进风孔21后进入下部回风风机4,从回风风机4的出风口流出后,在进出风换气风管7的风阀8关闭内腔81处,进行180°转向,由热交换过滤单元3的换热通道进口c进入,经热交换过滤单元3换热后,从热交换过滤单元3的换热通道出口d流出后,在上部出风风机5的作用下,由外框体1上部两侧的室内出风口11流出。

开启风阀8,换气机处于外循环工作模式下,风路如图1所示,在出风风机5作用下,室外新鲜空气由进出风换气风管7的进风道72进入,通过热交换过滤单元3的过滤通道后,由外框体1上部两侧的室内出风口11流出(风路如图1中标号2的箭头所示)。同时,在回风风机4作用下,室内污浊空气由外框体1下部两侧的室内回风口21进入,通过两侧的进风通道6,由内框板2上部两侧的过滤进风口22进入,通过热交换过滤单元3的换热通道后,通过回风风机4,进入进出风换气风管7的出风道73流出(风路如图1中标号1的箭头所示)。在此过程中,室内污浊空气与室外过滤后的空气进行换热,提升进入室内气体温度,节约能源。

如图5所示,所述内框板2底面开设内循环风口24,所述内循环风口24将回风风机4的出风口与热交换过滤单元3的换热通道进口联通。在不增大体积的情况下,利用有限空间,在新风换气机内框板底面下方开了一长方形孔作为内循环风口,并配有橡胶盖片25,如图4所示。橡胶盖片内有凸筋结构设计,四周一圈的凸筋略大于与长方形孔,在盖紧橡胶盖片时起密封、固定作用。内部网状凸筋结构起增加橡胶盖片强度,避免变形的作用。平时橡胶盖片盖紧,如果换气机长时间处于内循环工作模式下工作时,可手动取下橡胶盖片,此时气流路径发生以下改变。

如图6所示,室内污浊空气经外框体1底部两侧的室内回风口12进入,流经内框板2与外框体1形成的进风通道6从内框体1上半部分所开的过滤进风口22内,由热交换过滤单元3左侧a口流入过滤、热交换过滤单元3将空气净化后,洁净空气从热交换过滤单元3右侧b口流出,进入下部回风风机4,从回风风机4出风口流出后,大部分气流经长方形孔直接进入热交换过滤单元3下侧c口,只有很少一部分气流在进出风换气风管7的风阀8关闭内腔81处,进行180°转向后进入热交换过滤单元3下侧c口(这样此处风道面积增大了一倍,有效减小局部阻力,使气流分布更加均匀,风道设计更为合理),经过换热升温后,由热交换过滤单元3上侧d口流出,经出风风机5后,最后由外框体1上部两侧的室内出风口11流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