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清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3407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空气清洁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文公开一种空气清洁器(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空气清洁器是吸入和净化污染的空气随后排放净化过的空气的装置。例如,空气清洁器可包括将外部空气引入到空气清洁器的鼓风机和能够滤去灰尘、细菌等的过滤器。

大体来说,空气清洁器构造为净化室内空间,例如净化家庭或办公室。根据相关技术中的空气清洁器,存在这样的问题:其容量有限,因而对整个室内空间的净化有限。因此,空气清洁器周围的空气被净化,但远离空气净化器的空间中的空气不会被净化。

为了解决该问题,已致力于改进设置在空气清洁器中的风扇的性能。然而,由于风扇的鼓风量大,所以风扇产生的噪音逐渐增加。因此,存在产品的可靠性下降的问题。最后存在这样的不便:用户只得移动空气清洁器来净化所需空间内的空气。

相关技术的空气清洁器在2012年7月3日公布的、名称为“AIR CLEANER(空气清洁器)”的韩国公开专利文献KR10-2012-0071992中公开,其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根据该公开文献,比如风扇和过滤器等空气清洁部件被安装在壳体内部中,所述壳体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空气清洁器主体。空气抽吸端口形成在空气清洁器的主体的侧部和下部上,空气排放端口形成在其主体的上部上。

根据这样的构造,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从有限的方向吸入污染的空气,即是说,从相对于空气清洁器的侧面方向和向下方向吸入污染的空气,所以抽吸容量减小。具有长方体形状的壳体的边角部提供了影响吸入空气的结构阻力。

此外,还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被净化的空气不会流到远离空气净化器的空间,而空气清洁器周围的空气被净化,所以空气清洁功能有限。也就是说,在空气清洁器中被净化的空气仅沿着一个方向、即仅沿着向上方向被排放。而且还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空气清洁器的主体内仅设有一个鼓风扇,所以鼓风容量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或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文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清洁器,包括:柱形壳体,包括入口,空气通过该入口沿径向被吸入所述柱形壳体;过滤器,构造成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柱形壳体中且具有柱形形状;以及过滤器框架,构造成支撑所述过滤器,其中所述过滤器框架包括:下部框架,设置在所述过滤器的下部处;上部框架,设置在所述过滤器的上部处;以及多个支撑框架,从所述下部框架向所述上部框架延伸,其中在所述多个支撑框架之间形成有用于吸入的空气的进入部,所述进入部被构造成接纳所述过滤器。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支撑框架沿周向排列。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支撑框架包括:两个第一框架;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框架,设置在所述两个第一框架之间的空间中。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空间包括前部和后部,而且所述进入部形成所述空间的前部。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框架被设置在所述空间的后部中。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框架的沿周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框架的长度。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框架或所述第二框架包括气流引导件,所述气流引导件将通过抽吸入口吸入的空气引导到所述过滤器。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气流引导件包括缝隙。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两个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支撑所述过滤器的外周面。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框架包括:平表面,构造成引导所述过滤器的安装;以及弯曲表面,构造成从平表面向所述第二框架以圆弧形形状延伸并支撑所述过滤器。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框架包括多个第二框架。

在一种实施例中,空气清洁器还包括:框架盖,与所述多个支撑框架的外部联接;以及线缆空间部,形成在所述多个支撑框架与所述框架盖之间且构造成供线缆接纳在其中。

在一种实施例中,空气清洁器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述下部框架内,以支撑所述过滤器的下侧,其中所述多个支撑框架沿着所述支撑件的周边排列。

在一种实施例中,空气清洁器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位于所述支撑件的下侧处,所述把手被构造成用以操纵为沿向上或向下方向移动所述过滤器。

在一种实施例中,当所述把手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过滤器沿向上方向移动而被安装在所述过滤器框架内的安装空间中,其中当所述把手沿第二方向旋转时,所述过滤器沿向下方向移动而处于所述过滤器能够从所述安装空间拆卸的位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改进了吸入能力,并且在空气吸入过程中不会产生壳体的结构阻力。而且,空气的吸入面积可以增加,并且可以充分吸入室内的人周围的空气,无论室内的人坐下还是站立。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以下附图详细描述实施例,在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似的元件,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空气清洁器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空气清洁器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

图3是沿图2的III-III'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一实施例的第一鼓风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根据一实施例的在过滤器的下侧设置的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根据一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仰视立体图。

图7是根据一实施例的过滤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根据一实施例的过滤器的剖视图。

图9是图8的部分“A”的放大图。

图10是图8的部分“B”的放大图。

图11是根据一实施例的过滤器框架的视图。

图12是根据一实施例的风扇外壳的立体图。

图13是根据一实施例的过滤器框架的示意图。

图14和图15是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在安装空间中组装和拆卸过滤器的状态的视图。

图16至图18是示出空气流入图1的空气清洁器中的状态的视图。

图19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过滤器框架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示意性视图描述实施例。关于表示图中的部件的附图标记,应注意,如有可能,则相似部件可被相似附图标记表示,即使它们在不同的图中示出。而且,在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当对已知相关构造或功能的某些描述可能引起本发明的模糊解释时,可以省略这些描述。

而且,在实施例的描述中,在描述部件时可能在本文中使用比如第一、第二、A、B、(a)、(b)或类似术语。这些用语中的每一个均不是用于限定相应部件的要素、顺序或序列,而是仅用于区别相应部件与其它部件。在描述任何部件“连接”或“联接”到另一个部件的情况下,该部件可能直接或间接连接或联接到另一个部件。然而应理解,另一个部件可被“连接”或“联接”在这些部件之间。

而且,在实施例的描述中,在描述部件时可能在本文中使用比如第一、第二、A、B、(a)、(b)或类似术语。这些用语中的每一个均不是用于限定相应部件的要素、顺序或序列,而是仅用于区别相应部件与其它部件。在描述任何部件“连接”或“联接”到另一个部件的情况下,该部件可能直接或间接连接或联接到另一个部件。然而应理解,另一个部件可被“连接”或“联接”在这些部件之间。

图1是根据一实施例的空气清洁器的立体图。参照图1,根据该实施例的空气清洁器10可包括:鼓风装置或鼓风机100和200,其产生气流;以及流动调节装置或调节器300,其调节鼓风装置100和200中产生的气流的排放方向。鼓风装置100和200可包括产生第一气流的第一鼓风装置100和产生第二气流的第二鼓风装置200。

第一鼓风装置100和第二鼓风装置200可被沿竖向设置。例如,第二鼓风装置200可被置于第一鼓风装置100的上侧上或上侧处。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一气流是从空气清洁器10的下侧吸入的室内空气流,第二气流是从空气清洁器10的上侧吸入的室内空气流。

空气清洁器10可包括形成其外观的壳体101和201。即是说,壳体101和201可包括形成第一鼓风装置100的外观的第一壳体101。第一壳体101可具有柱形。第一壳体101的上部的直径可小于其下部的直径。即是说,第一壳体101可具有截头锥形。

第一鼓风装置100和第二鼓风装置200可分别被称为“第一空气清洁模块或第一清洁器100”和“第二空气清洁模块或第二清洁器200”,其中第一鼓风装置100和第二鼓风装置200在待清洁空间中执行清洁空气的功能。第一鼓风装置100可被称为“下方空气清洁模块或清洁器”或“下方模块或清洁器”,其中第一鼓风装置100被置于空气清洁器10的下部处,第二鼓风装置200可被称为“上方空气清洁模块或清洁器”或“上方模块或清洁器”,其中第二鼓风装置200被置于空气清洁器10的上部处。流动调节装置300可被称为“流动调节模块或流动调节器300”或“流动控制模块或流动控制器300”。

第一壳体101可包括第一分离部101a,其组装或拆卸构成第一壳体101的两个部分。如果两个部分中的至少一个部分被分离,则第一壳体101可以被打开。第一鼓风装置100的内部部件可通过打开第一壳体101而进行替换或维修。

第一壳体101可包括第一抽吸部或第一入口102,空气通过其沿径向被吸入。第一抽吸部102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通孔,其形成为穿透第一壳体101的至少一部分。可设置多个第一抽吸部102。

所述多个第一抽吸部102可沿第一壳体101的外周面的周向均匀地设置,使得可以沿着相对于第一壳体101的任何方向执行空气吸入。即是说,相对于沿着竖向延伸并穿过第一壳体101的内部中心的中心线,空气可以在360度方向上被吸入。

因此,通过具有柱形的第一壳体101和沿着第一壳体101的外周面形成的多个第一抽吸部102,可增加空气的吸入量。通过避免具有边缘或边缘部的立方形(比如现有技术中的空气清洁器的情况),可以减少吸入空气的流动阻力。

通过第一抽吸部102吸入的空气可从第一壳体101的外周面大致沿径向流动。下文将限定方向。参照图1,竖向可表示轴向,横向可表示径向。轴向可对应于下文将描述的第一风扇160和第二风扇260的中心轴方向,即是说,对应于风扇的电机轴方向。径向可表示垂直于轴向的方向。周向可表示假想圆的方向,该假想圆是在围绕轴向旋转时产生的且具有作为旋转半径的径向距离。

第一鼓风装置100可包括基部20,该基部20设置在第一壳体101的下侧处且被安置在地面上。基部20可被定位为沿向下方向与第一壳体101的下端部或下端间隔开。在第一壳体101与基部20之间的空间中可形成有基部抽吸部或基部入口103。

通过基部抽吸部103吸入的空气可通过设置在基部20的上侧中或上侧处的抽吸格栅110的抽吸端口112(见图2)而沿向上方向流动。换言之,第一鼓风装置100可包括多个抽吸部102和基部抽吸部103。通过多个抽吸部102和基部抽吸部103,室内空间的下部中空气可被容易地引入到第一鼓风装置100中。因此,可增加空气的吸入量。

第一鼓风装置100的上部处形成有第一排放部或第一出口105。第一排放部105可形成在第一排放引导装置或引导件190的第一排放格栅195上(见图8),所述第一排放引导装置或引导件190可设置在第一鼓风装置100中。第一排放引导装置190可形成第一鼓风装置100的上端部或上端的外观。通过第一排放部105排放的空气可沿轴向流至上侧。

第二壳体201可包括第二分离部201a,其组装或拆卸构成第二壳体201的两个部分。如果两个部分中的至少一个部分被分离,则第二壳体201可以被打开。第二鼓风装置200的内部部件可通过被打开第二壳体201而进行替换或维修。

第二壳体201的下端部的直径可小于第一壳体101的上端部的直径。因此,在壳体101和201的大体形状中,壳体101和102的下部截面积可形成为大于上部截面积。因此,空气清洁器10可被稳定地支撑在底面上。

第二壳体201可包括第二抽吸部或第二入口202,空气通过其沿径向被吸入。第二抽吸部202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通孔,其形成为穿透第二壳体201的至少一部分。可设置多个第二抽吸部202。

多个第二抽吸部202沿第二壳体201的外周面的周向均匀地设置,使得可以沿着相对于第二壳体201的任何方向执行空气吸入。换言之,相对于沿着竖向延伸并穿过第二壳体201的内部中心的中心线,空气可以在360度方向上被吸入。

因此,通过具有柱形的第二壳体201和沿着第二壳体201的外周面形成的多个第二抽吸部202,可增加空气的吸入量。通过避免具有边缘部的立方形(比如现有技术中的空气清洁器的情况),可以减少吸入空气的流动阻力。通过第二抽吸部202吸入的空气可从第二壳体201的外周面大致沿径向流动。

空气清洁器10可包括在第一鼓风装置100与第二鼓风装置200之间设置的分隔装置或分隔件400。分隔装置400可包括分隔板430,其分隔或阻挡第一鼓风装置100中生成的气流以及第二鼓风装置200中生成的气流。通过分隔板430,第一鼓风装置100和第二鼓风装置200可以沿竖向彼此间隔。

流动调节装置300可被设置在第二鼓风装置100的上侧处。第二鼓风装置100的空气流动路径可与流动调节装置300的空气流动路径连通。经过第二鼓风装置100的空气可以通过第二排放部或第二出口305、经由流动调节装置300的空气流动路径被排放到外部。第二排放部305可设置在流动调节装置300的上端部上或上端部处。

流动调节装置300可以是能够移动的。即是说,流动调节装置300可以在如图1中所示的铺放状态(第一位置)与如图18中所示的倾斜竖立状态(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此外,流动调节装置300的上部设有显示空气清洁器的操作信息的显示装置或显示器600。显示装置600能够与流动调节装置300一同移动。

图2是图1的空气清洁器的立体图。图3是沿图2的线III-III'截取的剖视图。图4是根据一实施例的第一鼓风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参考图2和图3,根据实施例的第一鼓风装置100可包括基部20和抽吸格栅110,抽吸格栅可布置或设置在基部20的上侧上或上侧处。基部20可包括基部主体21,该基部主体21具有在地面上安放并支撑抽吸格栅110的格栅支撑部或格栅支撑件21a。格栅支撑部21a可具有大体圆形形状,以及抽吸格栅110的下部突起或下部凸出116可以被支撑在格栅支撑部21a的内部。基部主体21和抽吸格栅110可在相互联接的状态下彼此间隔。在基部20与抽吸格栅110之间可形成基部抽吸部或基部出口103,其可形成空气的吸入空间。

第一鼓风装置100可包括杠杆装置或杠杆142,其可设置在抽吸格栅110的上侧上或上侧处并可由用户操作。杠杆装置142可以沿周向旋转。把手144(见图5)可设置在杠杆主体143的外周面上或外周面处。

支撑第一过滤器120的支撑装置140可设置在杠杆装置142的上侧上或上侧处。杠杆装置142可支撑该支撑装置140的下表面。支撑装置140可布置或设置在下部框架131的内部以支撑过滤器120的下侧,而且多个第一过滤器支撑部或过滤器支撑件135可沿支撑装置140的周向排列。

第一过滤器120可设置在支撑装置140的上侧上或上侧处,该第一过滤器120过滤经第一抽吸部102或基部抽吸部103吸入的空气中的异物。第一过滤器120可具有含开放式上部的柱形形状,空气可以经第一过滤器120的外周面引入。空气中的细微灰尘等杂物在经过第一过滤器120的过程中可被过滤。

由于第一过滤器120具有柱形形状,所以空气可以相对于第一过滤器120从任何方向引入。因此,空气的过滤面积可以被增加。

第一过滤器120可包括:过滤器主体121和125,所述过滤器主体具有内部可空置的柱形过滤部;过滤孔122,形成为开口于过滤器主体121和125的上端部或上端。过滤器主体121和125可包括第一过滤部121和第二过滤部125(见图7)。

第一过滤器120可还包括过滤器把手120a,该过滤器把手120a可设置在过滤器主体121和125的上部或下部。空气可以经过滤器主体121和125的外周面而被引入过滤器主体121和125的内部,然后从第一过滤器120经过滤孔122排放。

第一鼓风装置100可还包括形成第一过滤器120的安装空间的第一过滤器框架130。即是说,第一过滤器框架130可包括:下部框架131,可形成第一过滤器框架130的下部;以及上部框架132,可形成第一过滤器框架130的上部。

下部框架131可以具有环形形状,以环绕第一过滤器120的下部。此外,锁定部或锁定件131b可形成在下部框架131中,其中第一壳体101的锁定突起(未示出)可联接到锁定部131b。锁定部131b可以形成在第一过滤器支撑部135的外部。

上部框架132可以具有环形形状,以环绕第一过滤器120的上部。上部框架132可以与下部框架131沿向上方向间隔。

上部框架132的环形内部可形成框架开口部或框架开口132a。框架开口部132a可以与第一过滤器120的过滤孔122连通。换言之,框架开口部132a可形成穿过第一过滤器框架130的空气的至少一部分流动路径,而且经第一过滤器120的过滤孔122排放的空气可以经框架开口部132a被引入第一风扇外壳150。换言之,第一过滤器120可以安装或设置在第一风扇160的吸入侧。

上部框架132的上部可以支撑第一风扇外壳150。将气流引导至第一风扇外壳150内部的第一风扇引入部156可形成在第一风扇外壳150的下部。与框架开口部132a连通的风扇引入部156a可形成在第一风扇引入部156中。

换言之,第一风扇外壳150可联接到上部框架132的上侧,风扇引入部156a和框架开口部132a可沿竖向对齐。根据这个结构,穿过框架开口部132a的空气可经风扇引入部156a被引入第一风扇外壳150的内部,并且可以防止空气泄漏到第一风扇外壳150的外部。此外,当第一过滤器120被设置在第一风扇引入部156中的格栅分离时,还可防止例如用户的手指被放到第一风扇外壳150的内部。

第一过滤器框架130可包括从下部框架131沿向上方向朝向上部框架132延伸的第一过滤器支撑部135。通过第一过滤器支撑部135,下部框架131和上部框架132可以彼此间隔。可设置有多个第一过滤器支撑部135。多个第一过滤器支撑部135可以沿周向排列而连接到下部框架131和上部框架132。第一过滤器120的安装空间130a(见图11)可由下部框架131和上部框架132以及多个第一过滤器支撑部135限定。

框架盖136可以联接到第一过滤器支撑部135的外部。框架盖136可以加强第一过滤器支撑部135的支撑力。此外,可对线缆进行定位的线缆空间部(wire space portion)或线缆空间可以形成在第一过滤器支撑部135与框架盖136之间。线缆可包括例如连接风扇电机165、265和335、印刷电路板(PCB)装置500、显示装置或显示器600的电线。

传感器装置或传感器137可以安装或设置在第一过滤器框架130之中或之上。传感器装置137可以包括检测空气中的灰尘量的灰尘传感器137a以及检测空气中的气体的量的气体传感器137b,所述空气中的气体是指需要进行净化的有毒气体、有害气体等需要除去的气体。此外,传感器装置137可还包括遮盖灰尘传感器137a和气体传感器137b的传感器盖137c。

灰尘传感器137a和气体传感器137b可以由第一过滤器框架130的上部框架132支撑。可供传感器装置137安装或设置在其中的传感器安装部138可以设置在上部框架132中。传感器安装部138可以从上部框架132的外周面凸出。

第一鼓风装置100可还包括离子发生器,该离子发生器用于去除或消除空气中的气味微粒。离子发生器可联接到第一风扇外壳150且能够作用于在第一风扇外壳150的内部中流动的空气。

感应装置137和离子发生器158也可被安装或设置在下文描述的第二鼓风装置200中。例如,感应装置137和离子发生器158可被安装或设置在第一鼓风装置100或第二鼓风装置200中的一者当中。

第一风扇160可安放在第一风扇引入部156的上侧,并且可以容纳在第一风扇外壳150的外壳空间部150a中。例如,第一风扇160可包括沿轴向引入空气并将空气沿径向排放到上侧的离心式风扇。

第一风扇160可包括:毂161;第一风扇电机165(其可以是离心式风扇电机)的旋转轴165a可联接到其上;罩162,其可以布置为或设置为与毂161间隔开的状态;以及多个扇叶163,其可以布置或设置在毂161与罩162之间。第一风扇电机165可联接到第一风扇160的上侧。

第一鼓风装置100可还包括第一空气引导装置或第一空气引导件170,其通过联接到第一风扇160的上侧来引导经过第一风扇160的空气的流动。第一空气引导件170可包括具有柱形的外壁171以及定位在外壁171的内部上或内部处且具有柱形的内壁172。外壁171可布置或设置为包围内壁172。供气流通过的第一空气流动路径172a可包括外壁171的内周面与内壁172的外周面。

第一空气引导件170可包括布置或设置在第一空气流动路径172a之上或之中的引导肋175。引导肋175可从内壁172外周面延伸到外壁171的内周面。多个引导肋175可布置或设置为彼此间隔开。多个引导肋175可将引入的空气经由第一风扇160沿向上方向引导至第一空气引导件170的第一空气流动路径172a。

引导肋175可从外壁171和内壁172的下部沿上方向倾斜地延伸。例如,引导肋175可以成圆弧形(rounded),因此引导空气使得空气可沿向上方向倾斜地流动。

第一空气引导件170可还包括电机容置部173,电机容置部173从内壁172延伸到下侧,因而容置第一风扇电机165。电机容置部173可具有碗型,其直径沿向下方向逐渐减少。电机容置部173的形状可对应于毂161的形状。电机容置部173可被插入到毂161中。

第一风扇电机165可被支撑到电机容置部173的上侧。第一风扇电机165的旋转轴165a可从第一风扇电机165沿向下方向延伸,且通过电机容置部173的下表面部联接到毂161的轴联接部161a。

此外,电机联接部166可设置在第一风扇电机165的上侧上或上侧处。电机联接部166可引导第一风扇电机165而使其固定到空气引导件170。

根据该实施例的第一鼓风装置100可还包括第二空气引导装置或第二空气引导件180,其可联接到第一空气引导件170的上侧,且将经过第一空气引导件170的空气引导至排放引导件190。第二空气引导件180可包括具有大致柱形的第一引导壁181,和可位于第一引导壁181的内部且具有大致柱形的第二引导壁182。第一引导壁181可布置或设置为包围第二引导壁182。PCB装置500可控制空气清洁器10的操作,且可以安装在柱形的第二引导壁182的内部。

第二鼓风装置可包括第二过滤构件或第二过滤器220、第二过滤器框架230、第二风扇外壳250、第二风扇260和第二风扇电机265。这些部件可以与第一鼓风装置100的第一过滤器120、第一过滤器框架130、第一风扇外壳150、第一风扇160和第一风扇电机165相同或相似,因此,重复的内容被省略。

此外,第二鼓风装置200可还包括杠杆支撑装置或支撑件560,其支撑第二鼓风装置200的第二过滤器220。可设置在第一鼓风装置100中的支撑装置140和杠杆装置142可以设置在杠杆支撑装置560的上侧上或上侧处。关于支撑装置140和杠杆装置142的描述可以与应用于第二鼓风装置200的描述相同。

第二鼓风装置200可还包括:第三空气引导装置或第三空气引导件270,其可联接到第二风扇260的上侧,以引导穿过第二风扇260的气流。第三空气引导件270可以与第一空气引导件170相同或相似,因此,重复的内部被省略。

第二鼓风装置200可包括:第二排放引导装置或第二排放引导件280,其可被布置或设置在第三空气引导件270的上侧上或上侧处并引导穿过第三空气引导件270的气流。气流控制装置300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排放引导件280的上侧上或上侧处。气流控制装置300可包括第三风扇330。第三风扇330可引导穿过第三空气引导件270的空气,以使其被排放到空气清洁器10的外部。第三风扇电机335可以联接到第三风扇330。

第三风扇330可以包括轴流式风扇。即是说,第三风扇330可以操作为使穿过第三空气引导件270沿轴向引入的空气能够沿轴向排放。穿过第三风扇330的空气可以经位于第三风扇330上侧上或上侧处的第二排放部305排放到外部。

在空气清洁器10中,可以改进被排放的鼓风量,由于可以设置第二排放部305和第一鼓风装置100的第一排放部105,所以空气可以沿多个方向被排放。

可显示空气清洁器10的操作信息的显示装置600可以设置在空气清洁器10的上表面上或上表面处。

第一风扇电机165和第二风扇电机265可以相对于空气清洁器10的纵向依次地布置或设置。此外,第二风扇电机265和第三风扇电机335可以相对于空气清洁器10的纵向依次地布置或设置。换言之,第一风扇160、第二风扇260和第三风扇330可以布置或设置在同一轴线上。

气流控制装置300可还包括:旋转引导装置或旋转引导件,引导气流控制装置300沿侧向的旋转以及引导气流控制装置300沿竖向的旋转。沿侧向的旋转被称为“第一方向旋转”,以及沿竖向的旋转被称为“第二方向旋转”。

旋转引导件可包括:第一引导机构或第一引导件,其引导气流控制装置300的第一方向旋转;以及第二引导机构,其引导气流控制装置300的第二方向旋转。第一引导件可包括:第一齿轮电机363,产生驱动力;以及第一齿轮360,可旋转地联接到第一齿轮电机363。例如,第一齿轮电机363可以包括旋转角度可易于控制的步进电机。

第二引导件可包括:旋转引导构件或旋转引导件370(见图18),其引导气流控制装置300的第二方向旋转。旋转引导件370可包括齿条374。

第二引导机构可以包括:第二齿轮电机367,产生驱动力;以及第二齿轮365,可联接到第二齿轮电机367。例如,第二齿轮电机367可以包括步进电机。如果第二齿轮电机367被驱动,则旋转引导件370可通过第二齿轮365与第二齿条374的关联而沿竖向旋转。因此,气流控制装置300可根据旋转引导件370的移动执行第二方向旋转。

如果气流控制装置300执行第二方向旋转,则气流控制装置300可以处于从空气清洁器10的上表面凸出的“第二位置”(见图18)。相反,如图1和图17所示,气流控制装置300所处的位置可以被称为“第一位置”。

图5是根据一实施例的设置在过滤器的下侧的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根据一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仰视立体图。

参考图5,根据该实施例的第一鼓风装置100可包括基部20、抽吸格栅110、杠杆装置142和支撑装置140。基部20可包括具有大体盘形形状的基部主体21。基部主体21可包括:格栅支撑部21a,支撑抽吸格栅110的下部突起116。下部突起116可以沿向下方向从地面凸出而被格栅支撑部21a的内部支撑。

基部20可包括:格栅紧固部23,其可紧固到抽吸格栅110。格栅紧固部23可以通过预定紧固构件而联接到抽吸格栅110的基部紧固部111b。可提供多个格栅紧固部23。例如,如图5所示,四个格栅紧固部23可以设置在基部主体21的边缘部或边缘。

基部20可还包括:支撑联接部22,其可联接到支撑装置140。支撑联接部22可被构造成在基部主体21的大体中心部处凸出,紧固构件25可联接到支撑联接部22。支撑联接部22和紧固构件25可支撑着支撑装置140的构件插入部141a,且可以引导支撑装置140的移动。

支撑装置140可以沿向上或向下方向移动。紧固构件25可以用作限制支撑装置140的限位器,从而在支撑装置140沿向上方向移动了设定或预定距离的状态下使其不再沿向上方向移动。在支撑装置140沿向上方向移动的情况下,第一过滤器120可处于联接到安装空间130a的状态(第一过滤位置)。另一方面,在支撑装置140沿向下方向移动的状态下,第一过滤器120处于与安装空间130a可分离的释放状态(第二过滤位置)。

抽吸格栅110可固定到基部20的上侧。即是说,抽吸格栅110可包括:格栅主体111,其可具有大体环形和可设置在格栅主体111外部的边缘部或边缘111a。格栅抽吸部112可设置在边缘部111a中,经基部抽吸部103吸入的空气可穿过所述格栅抽吸部。格栅抽吸部112可沿着边缘部111a的圆周形成。

经格栅抽吸部112吸入的空气可沿向上方向移动且穿过第一过滤器120。第一过滤器120可设置成柱形,并且可以具有过滤空气的过滤表面。通过穿过柱形的第一过滤器120的外周面,穿过格栅抽吸部112的空气可被引入第一过滤器120的内部。

第一壳体101可以被支撑在格栅抽吸部112的上侧上或上侧处。由此,经抽吸格栅抽吸部112吸入的空气可以加入经第一抽吸部102吸入的空气,从而穿过第一过滤器120。

抽吸格栅110可还包括:引导突起113a,引导杠杆装置142的旋转。引导突起113a可沿向上方向从格栅主体111的上表面凸出,且可以插入杠杆装置142的凸出穿透部(projection penetrating portion)145。在杠杆装置142旋转的过程中,引导突起113a可以在凸出穿透部145的内部移动。多个凸出穿透部145可以设置成沿周向彼此间隔。

在抽吸格栅110中可形成凹槽部或凹槽115,其从格栅主体111沿向下方向凹陷,以引导杠杆装置142的安装位置。当杠杆装置142安装在抽吸格栅110的上侧上或上侧处,杠杆装置142的把手144可以定位在凹槽部115的上侧上或上侧处。同时,杠杆装置142可被定位在“安装基准位置”。

杠杆装置142可包括:杠杆主体143,可具有大体环形且可旋转。杠杆装置142可还包括:移动引导部或移动引导件143a,其从杠杆主体143的上表面沿向上方向凸出,以引导第一过滤器120沿向上或向下方向的移动。移动引导件143a可以具有从杠杆主体143的上表面沿周向逐渐凸出的形状。换言之,移动引导件143a可以包括沿周向逐渐凸出的倾斜表面146。

多个移动引导件143a可以设置成沿周向彼此间隔。例如,可以如图5所示设置四个移动引导件113。但是,移动引导件113的数量并不局限于此。

凸出穿透部或突起145可形成在杠杆装置142中,抽吸格栅110的引导突起113a可插入凸出穿透部145。凸出穿透部145可以穿透至少一部分杠杆主体143。另外,凸出穿透部145可以对应于杠杆主体143的外周面或内周面的曲率,沿周向形成为具有预定曲率的圆弧形。

此外,多个凸出穿透部145可以设置成彼此间隔。多个凸出穿透部145可以以杠杆主体143的周向排列。凸出穿透部145的数量可以设置成对应引导突起113a的数量。例如,如图5所示,可以沿周向设置四个凸出穿透部145。

引导突起113a可以通过从杠杆主体143的下侧穿过凸出穿透部而延伸到杠杆主体143的上侧。在旋转杠杆装置142的过程中,引导突起113a可以在凸出穿透部145的内部移动。

凸出穿透部145可包括第一端部或第一端147a和第二端部或第二端147b。凸出穿透部145可以是从第一端部147a延伸到第二端部147b的通孔。

当杠杆装置142被定位在“过滤器释放位置”时,引导突起113a可以定位在其被锁定到凸出穿透部145的第一端部147a的位置。“过滤器释放位置”可以是用于引导支撑装置140沿向下方向移动的位置。“过滤器释放位置”可以是第一过滤器120能够与安装空间130a分离的位置。

相反,当杠杆装置142被定位在“过滤器安装位置”时,引导突起113a可以被定位在其被锁定到凸出穿透部145的第二端部147b的位置。“过滤器安装位置”可以是用于引导支撑装置400沿向上方向移动的位置。“过滤器安装位置”可以是第一过滤器120联接到安装空间130a的位置。

在旋转杠杆装置142的过程中,引导突起113a可以从第一端部147a移动到第二端部147b。换言之,引导突起113a可以被固定到抽吸格栅110,但当杠杆装置142旋转时,该部件可以在凸出穿透部145内部相对移动。

杠杆装置142可还包括:支撑板143b,可从杠杆主体143的内周面沿径向延伸到内部。支撑板143b可以支撑支撑装置140的下表面。多个支撑板143b可以设置在杠杆主体143的两侧。

把手144可形成在杠杆装置142的外周面上,该把手144可由用户操作而旋转杠杆装置142。用户可以通过操纵把手144而以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杠杆装置142。

支撑装置140可以可移动地被支撑在杠杆装置142的上侧。即是说,当杠杆装置142旋转时,支撑装置140可与杠杆装置142发生干涉以执行沿向上或向下方向的移动。

当支撑装置140沿向上方向移动时,支撑装置140可沿向上方向推动第一过滤器120,从而使第一过滤器120可被第一过滤器框架130支撑。相反,当支撑装置140沿向下方向移动时,支撑装置140可沿向下方向拉动第一过滤器120,从而使第一过滤器120被定位在与第一过滤器框架130可分离的位置。

支撑装置140可包括具有大体盘形的支撑主体140a。支撑主体140可具有支撑第一过滤器120的过滤器支撑表面。支撑装置140可包括构件插入部141a,其可设置在支撑主体140a的大体中心部,紧固构件25可被插入构件插入部141a中。构件插入部141a可以是沿竖向贯穿的通孔。

紧固构件25可通过在支撑装置140的上侧处插入构件插入部141a而沿向下方向延伸,并且可以联接到基部20的支撑联接部22。通过紧固构件25,支撑装置140可以在其中心相对于基部20、抽吸格栅110和杠杆装置142装配而没有沿侧向摇动的状态下沿向上或向下方向移动。例如,紧固构件25可以包括螺钉。

支撑装置140可以包括:支撑凸出部或支撑凸起141b,其可与移动引导件143a接触。支撑凸起141b可从支撑主体140a的下表面沿向下方向凸出,以及多个支撑凸起141b可以设置在对应多个移动引导件143a的位置,所述支撑凸起具有沿着所述支撑装置140的圆周方向逐渐更向下凸出的倾斜面。此外,支撑凸起141b的形状可对应移动引导件143a的形状,且包括可沿周向逐渐凸出的倾斜表面。

移动引导件143a逐渐凸出的圆周方向和支撑凸起141b逐渐凸出的圆周方向可以是彼此相反的方向。例如,如果移动引导件143a逐渐凸出的圆周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则支撑凸起141b逐渐凸出的圆周方向可以是顺时针方向。相反,如果移动引导件143a逐渐凸出的圆周方向是顺时针方向,则支撑凸起141b逐渐凸出的圆周方向可以是逆时针方向。

在旋转杠杆装置142的过程中,移动引导件143a和支撑凸起141b可彼此干涉,支撑装置140在此过程中可沿向上或向下方向执行移动。即是说,如果在杠杆装置142被定位在某一位置时,支撑凸起141b的上部和移动引导件143a的上部彼此接触(支撑凸起的倾斜面和所述移动引导件的倾斜面面接触),则支撑装置140可沿向上方向移动。此外,由支撑装置140支撑的第一过滤器120处于联接到第一鼓风装置而沿向上方向移动的状态。

另一方面,如果支撑凸起141b的上部和移动引导件143a的下部彼此接触(支撑凸起的倾斜面和所述移动引导件的倾斜面的面接触被解除),或如果在杠杆装置142被旋转定位在另一位置时支撑凸起141b与移动引导件143a之间的干涉被释放,则支撑装置140可沿向下方向移动。此外,由支撑装置140支撑的第一过滤器120可处于与第一鼓风装置100可分离的状态(释放状态)。

图7是根据一实施例的过滤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根据一实施例的过滤构件的剖视图。图9是图8的部分“A”的放大图。图10是图8的部分“B”的放大图。

参考图7至图10,根据该实施例的第一过滤器120可包括第一过滤部121和第二过滤部125。第二过滤部可以被插入第一过滤部121的内部。

第一过滤部121可以是过滤如空气中细微灰尘或病毒等微生物的“异物去除过滤器”。例如,第一过滤部121可以包括HEPA过滤器。即是说,第一过滤部121可包括:第一过滤器主体121a,可具有中空柱形;以及固定框架122a和122b,支撑第一过滤器主体121a。第一过滤器主体121a可提供过滤异物的过滤表面。

固定框架122a和122b可包括:第一固定框架122a,支撑第一过滤器主体121a的上部;以及第二固定框架122b,支撑第一过滤器主体121a的下部。第一固定框架122a可包括:第一外表面支撑部或第一外表面支撑件122c,支撑第一过滤器主体121a的上外周面;以及第一内表面支撑部或第一内表面支撑件122d,支撑第一过滤器主体121a的上内周面。换言之,第一固定框架122a可以通过第一外表面支撑部122c和第一内表面支撑部122d联接到第一过滤器主体121a的上表面、下外周面和下内周面。

第二固定框架122b可包括:第一外表面支撑部或第一外表面支撑件122c,支撑第一过滤器主体121a的下外周面;以及第一内表面支撑部或第一内表面支撑件122d,支撑第一过滤器主体121a的下内周面。换言之,第二固定框架122b可以通过第一外表面支撑部122c和第一内表面支撑部122d联接到第一过滤器主体121a的下表面、下外周面和下内周面。根据第一固定框架122a和第二固定框架122b的结构,第一过滤部121可以稳定地维持其柱形形状。

第一过滤部121可还包括:过滤器把手120a,可以被用户抓住。过滤器把手120a可以设置到第一固定框架122a和第二固定框架122b的至少一个上。过滤器把手120a可以从第一固定框架122a或第二固定框架122b的外周面沿径向凸出。

第二过滤部125可以是过滤空气中的气味微粒的“除臭过滤器”。即是说,第二过滤部125可包括:第二过滤器主体125a,具有中空柱形;以及固定框架126a和126b,支撑第二过滤器主体125a。第二过滤器主体125a可提供过滤异物的过滤表面。

固定框架126a和126b可包括:第三固定框架126a,支撑第二过滤器主体125a的上部;以及第四固定框架126b,支撑第二过滤器主体125a的下部。第三固定框架126a可包括:第二外表面支撑部或第二外表面支撑件126c,支撑第二过滤器主体125a的上外周面;以及第二内表面支撑部126d,支撑第二过滤器主体125a的上内周面。换言之,第三固定框架126a可以通过第二外表面支撑部126c和第二内表面支撑部126d联接到第二过滤器主体125a的上表面、上外周面和上内周面。

第三固定框架126a可还包括:锁定突起126e,可锁定到第一固定框架122a的上侧。如果第二过滤部125插入第一过滤部121的内部,锁定突起126e可以被支撑在第一固定框架122a的上表面。因此,第二过滤部125可以由第一过滤部121稳定地支撑。

第四固定框架126b可包括:第二外表面支撑部或第二外表面支撑件126c,支撑第二过滤器主体125a的下外周面;以及第二内表面支撑部126d,支撑第二过滤器主体125a的下内周面。换言之,第四固定框架126b可以通过第二外表面支撑部126c和第二内表面支撑部126d联接到第二过滤器主体125a的下表面、下外周面和下内周面。根据第三固定框架126a和第四固定框架126b的结构,第二过滤部125可以稳定地维持其柱形形状。

第二固定框架122b可还包括:框架支撑部或框架支撑件126e,支撑第四固定框架126b的下侧。换言之,第二固定框架122b可沿径向延伸至内部、从第一过滤部121的下侧延伸到第二过滤部125的下侧,在第二过滤部125的下侧上或下侧处定位的部分可形成框架支撑部126e。因此,第二过滤部125可由第一过滤部121稳定地支撑。

经第一抽吸部102或基部抽吸部103流向第一过滤器120的外周面的空气在相继穿过第一过滤部121和第二过滤部125的同时可被净化。过滤孔122可形成在第二过滤部125的上部。穿过第一过滤器120的空气可在沿向上方向流经过滤孔122的同时被引到第一风扇160。

图11是根据一实施例的过滤器框架的视图。图12是根据一实施例的风扇外壳的立体图。图13是根据一实施例的过滤器框架的示意图。

参考图11至图13,根据该实施例的第一过滤器框架130可包括:下部框架131,可形成第一过滤器框架130的下部;上部框架132,可形成第一过滤器框架130的上部;以及第一过滤器支撑部或第一过滤器支撑件135,从下部框架131沿向上方向朝向上部框架132延伸。可以设置多个第一过滤器支撑部135。第一过滤器支撑部135可以被称为是“支撑框架”,其中第一过滤器支撑部135可支撑第一过滤器120的外表面。可供第一过滤器120定位其中的安装空间130a可由下部框架131和上部框架132以及多个第一过滤器支撑部135构成。

即是说,下部框架131可以具有环形形状以环绕第一过滤器120的下部。下部框架131可包括:框架切断部(frame cut-out portion)或框架切口131a,可具有通过切断至少一部分下部框架131而形成的形状。框架切断部131a可形成供杠杆装置142的把手144定位或设置在其中的空间,并且可以形成具有对应把手144的旋转路径的尺寸。换言之,框架切断部131a可提供把手144移动的空间部或空间。

框架紧固部131c可形成在下部框架131处。框架紧固部131c可以通过预定紧固构件联接到基部20的格栅紧固部23和抽吸格栅110的基部紧固部111b。

上部框架132可具有环形形状以环绕第一过滤器120的上部,并且可以沿向上方向与下部框架131间隔。此外,上部框架132的环形内部空间可形成框架开口部132a。框架开口部132a可以与第一过滤器120的过滤孔122连通。

上部框架132可包括框架内壁133以及环绕框架内壁133的框架外壁134。框架内壁133和框架外壁134的每个壁可以具有环形形状。此外,框架开口部132a可以被理解为是框架内壁133的内部空间。

框架外壁134的内周面可以与框架内壁133的外周面间隔。上部框架132可还包括:壁连接部134a,从框架外壁134的下部延伸到框架内壁133的下部。

可供第一风扇外壳150的至少一部分定位在其中的外壳插入部134b可形成在由框架外壁134的内周面、框架内壁133的外周面和壁连接部134a限定的空间中。此外,可联接到第一风扇外壳150的外壳联接部134c可设置到壁连接部134a。多个外壳联接部134c可以设置在壁连接部134a的两侧。预定紧固构件可以联接到外壳联接部134c和第一风扇外壳150的框架联接部151a。

上部框架132可还包括:外壳安装部或外壳安装件133a,从框架内壁133的内周面凸出,以支撑第一风扇外壳150。外壳安装部133a的内部空间可形成框架开口部132a。

上部框架132的上部可以支撑第一风扇外壳150。第一风扇外壳150可以安装或设置在第一过滤器120的出口侧。即是说,第一风扇外壳150可包括:外壳主体151、152和153,形成可供第一风扇160容纳其中的外壳空间部150a。外壳主体151、152和153可以被第一过滤器框架130支撑。

外壳主体151、152和153可以具有阶梯状,使得其直径有所变化。即是说,外壳主体151、152和153可包括:第一主体151,可具有设定或预定的第一直径(在下文中,被称为“第一设定直径”)且具有大体柱形形状。第一主体151可形成外壳主体151、152和153的上部。

外壳主体151、152和153可以包括外壳切断部154a和154b。外壳切断部154a和154b可以通过切断至少一部分第三主体153来形成。例如,外壳切断部154a和154b可以从第三主体153的下端部或下端沿向上方向切断预定高度。

外壳切断部154a和154b可包括:第一切断部或第一切口154a,形成在对应第一过滤器支撑部135的位置,以支撑第一过滤器支撑部135。第一过滤器支撑部135或框架盖136可以被定位在第一切断部154a中。

外壳切断部154a和154b可包括:第二切断部或第二切口154b,形成在对应传感器安装部138的位置,以支撑传感器安装部138。传感器安装部138可以被定位在第二切断部154b中。此外,由传感器安装部138支撑的传感器支撑部或传感器支撑件155可布置或设置在第二切断部154b的上侧上或上侧处。可供传感器装置137安装或设置在其中的安装空间部或安装空间可以由传感器安装部138和传感器支撑部155限定。

第三主体153可以被插入外壳插入部134b,该外壳插入部134b可以形成在上部框架132中。总之,第三主体153可插入外壳插入部134b,以及外壳切断部154a和154b支撑第一过滤器框架130和传感器安装部138的上部,从而使过滤器框架130和第一风扇外壳150可彼此稳定联接。

多个第一过滤器支撑部135可沿周向沿着下部框架131和上部框架132的边缘部排列,以支撑第一过滤器120的外周面。例如,多个第一过滤器支撑部135可以布置或设置在第一过滤器框架130的后部。此外,插入部130b可以形成在第一过滤器框架130的前部,该插入部130b提供一空间,第一过滤器120插入该空间或从该空间取出。

下面对方向进行定义。第一过滤器120取出的方向可以定义为第一过滤器框架130的“前”方,而第一过滤器120插入的方向可以定义为第一过滤器框架130的“后”方。相对于下部框架131的形状,框架切断部131a可以形成在下部框架131的前部。

换言之,插入部130b可形成在一空间中,该空间形成在第一过滤器框架130的前方、在多个第一过滤器支撑部135中的两个第一过滤器支撑部135之间的空间中。这两个第一过滤器支撑部135可包括第一框架135a和135b。第一框架135a和135b可以布置或设置成彼此相对。

第二框架135c和135d可以沿周向布置或设置在第一过滤器框架130的后方、第一框架135a与135b之间空间内形成的空间中。可以设置多个第二框架135c和135d。

图13是根据一实施例的过滤器框架的示意图。即是说,图13示出了第一过滤器框架130中的下部框架131和多个第一过滤器支撑部135。

两个第一框架135a和135b可以布置或设置成关于下部框架131的中心C彼此相对。换言之,穿过中心C的中心线l1可以穿过两个第一框架135a和135b。插入部130b可形成在两个第一框架135a与135b之间的前部空间中,第一过滤器120可从插入部130b取出或插入到插入部130b中,第二框架135c和135d可以布置或设置在后部空间中。

当考虑第一过滤器框架130的支撑力时,第一过滤器框架130的前部(供插入部130b形成或设置在该处)的支撑力可以小于后部(可供第二框架135c和135d布置或设置在该处)的支撑力。在这个实施例中,第一框架135a和135b可以大于第二框架135c和135d,以便加强相对小的前部的支撑力。

即是说,周向的第一框架135a和135b的长度L1可以大于周向的第二框架135c和135d的长度L2。根据这个结构,第一框架135a和135b的支撑力可以大于第二框架135c和135d的支撑力。由此,由于在第一过滤器框架130的前部处没有设置任何单独的框架,因此可以加强可能不足的支撑力。

此外,角度θ可以等于或大于180度,在由两个延长线l2和l3形成的两个角度中,角度θ由中心C的后部形成,而延长线l2和l3分别从中心C延伸到两个第一框架135a和135b的前部。换言之,第一框架135a和135b的前部可相对于下部框架131的中心C向前延伸,从而可以加强第一过滤器框架130的前部的支撑力。

第一过滤器框架135a和135b中的每个框架可包括平表面或平表面部135e和弯曲表面部或弯曲表面135f。平表面部135e可从第一框架135a和135b的前端部向后延伸,以引导第一过滤器120的插入。此外,弯曲表面部135f可以通过从平表面部135e向后成圆弧形延伸来支撑第一过滤器100。弯曲表面部135f的圆弧形曲率可以对应下部框架131的曲率。换言之,由于设置平表面部135e和弯曲表面部135f,当第一过滤器120向安装空间130a插入时,第一过滤器120可与第一框架135a和135b没有干涉,当将第一过滤器120在安装空间130a中的安装完成时,第一框架135a和135b可以容易地支撑第一过滤器120的外周面。

第一壳体101可设置在下部框架131的外部。换言之,第一壳体101可环绕下部框架131。如果第一风扇160被驱动,则空气可经第一壳体101的第一抽吸部102沿径向被吸入,然后流入由第一过滤器框架130支撑的第一过滤器120。根据该结构,空气可以沿空气清洁器10的周向、即沿360度方向被吸入,从而可以增加空气清洁器的吸入能力。

图14和图15是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在安装空间中组装和拆卸过滤器的状态的视图。参考图14和图15,第一过滤器120可拆卸地安装在安装空间130a中,该安装空间130a形成在根据一实施例的第一过滤器框架130中。

对应于第一过滤器120的形状,安装空间130a可以设置为柱形形状。在安装第一过滤器120的过程中,过滤器120可以沿径向朝向安装空间130a可滑动地插入。相反,在分离第一过滤器120的过程中,第一过滤器120可以沿径向从安装空间130a可滑动地取出。

图14示出分离第一过滤器120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杠杆装置142的把手144可以被定位在第一过滤器120的释放位置,例如框架切断部131a的端部。同时,把手144的位置可以被称为“第一位置”或“释放位置”。

当把手144被定位在第一位置时,支撑装置处于沿向下方向移动的状态。由此,安装空间130a形成足以使第一过滤器120插入的空间。

在图14的状态中,第一过滤器120可以经插入部130b向后移动而安装在安装空间130a中。此外,支撑装置140可以通过沿某一方向旋转把手144而沿向上方向移动。例如,参考图14和15,把手144可以以顺时针方向旋转。

如果支撑装置140沿向上方向移动,则第一过滤器120可以通过沿向上方向移动而紧密附接到第一过滤器框架130的上部,即上部框架132。由此,第一过滤器120可被定位在联接位置处。

在第一过滤器120安装在安装空间130a中的状态下,支撑装置140可以通过以相反方向旋转把手144来沿向下方向移动。例如,把手144可以以逆时针方向旋转,参考图14和图15。如果支撑装置140沿向下方向移动,则第一过滤器120可被定位在其从安装空间130a分离的位置。

图16至图18是示出空气流入图1的空气清洁器的状态的视图。

首先,将描述根据第一鼓风装置100的驱动的气流。如果第一风扇160被驱动,则室内空气可经第一抽吸部102和基部抽吸部103被吸入到第一壳体101内部。被吸入的空气可穿过第一过滤器120,而且空气中的异物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被过滤。在空气穿过第一过滤器120的过程中,空气可以沿第一过滤器120的径向被吸入,被过滤,然后沿向上方向流动。

即是说,经第一抽吸部102的下抽吸部102a吸入的空气在沿径向流入内部的同时,可穿过第一过滤器120。此外,经上抽吸部102b吸入的空气可沿着外壳吸入流动路径159沿向下方向流动,并可通过流向第一过滤器120的外周面而穿过第一过滤器120。经基部抽吸部103吸入的空气可通过流向第一过滤器120的外周面而穿过第一过滤器120。在经第一抽吸部102和基部抽吸部103吸入的空气穿过第一过滤器120的过程中,空气可以沿第一过滤器120的径向被吸入,被过滤,然后沿向上方向流动。

经过第一过滤器120的空气在经过第一风扇160时可沿径向流向上侧,在经过第一空气引导件170和第二空气引导件180时沿向上方向稳定流动。经过第一空气引导件170和第二空气引导件180的空气可绕过第一排放引导件190且沿向上方向流过第一排放部105。通过第一排放部105排放的空气可被位于第一排放引导装置190的上侧的分隔板430引导,因而可被排放到空气清洁器10的外部。

如果第二风扇260被驱动,则室内空气可通过第二抽吸部202和基部抽吸部103被吸入到第二壳体201的内部。吸入的空气可经过第二过滤器220,空气中的异物可在该过程中被滤去。在空气经过第二过滤器220的过程中,空气可沿第二过滤器220的径向被吸入,被过滤,然后沿向上方向流动。

即是说,经第二抽吸部202的下抽吸部202a吸入的空气可在沿径向流入内部的同时穿过第二过滤器220。此外,经上抽吸部202b吸入的空气可沿着外壳吸入流动路径259沿向下方向流动,并通过流向第二过滤器220的外周面而穿过第二过滤器220。在空气穿过第二过滤器220的过程中,空气可以沿第二过滤器220的径向被吸入,被过滤,然后沿向上方向流动。

经过第二过滤器220的空气在经过第二风扇160时可沿径向流向上侧,在经过第三空气引导件270和第二排放引导件280时可沿向上方向稳定流动。经过第三空气引导件270和第二排放引导件280的空气可经由流动调节装置300通过第二排放部305被排放。

同时,如果气流控制装置300处于如图17所示的气流控制装置300平铺的第一位置,从气流控制装置300排放的空气可沿向上方向流动。另一方面,如果气流控制装置300处于如图18所示的气流控制装置300倾斜的第二位置,从气流控制装置300排放的空气可以向前上侧流动。通过气流控制装置300,从空气清洁器10排放的空气量可以增加,经净化的空气可以供应到远离空气清洁器10的位置。

图19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过滤器框架的视图。参考图19,根据该实施例的第一过滤器框架130可包括:流动引导部或流动引导件135g和136a,其引导气流而使经第一抽吸部102或基部抽吸部103吸入的空气可以容易地引入到第一过滤器120。

流动引导件135g和136a可包括设置到第一过滤器支撑部135的第一流动引导部或第一流动引导件135g。第一流动引导件135g可以形成在第一框架135a和135b以及第二框架135c和135d的每个框架处。此外,流动引导件135g和136a可还包括设置到第一支撑盖136的第二流动引导部或第二流动引导件136a。

流动引导件135g和136a可以包括缝隙,空气可以穿过该缝隙。由于设置了流动引导件135g和136a,因此空气可通过第一支撑部盖136和第一过滤器支撑部135而被引入第一过滤器120。换言之,可以避免第一支撑部盖136和第一过滤器支撑部135用作气流阻碍物的现象。

根据本文公开的实施例,由于抽吸部可沿着柱形壳体的外周面形成,而且空气可经抽吸部或入口沿径向被吸入,因此可以改进吸入能力,并且在空气吸入过程中不会产生壳体的结构阻力。特别地,抽吸部上可包括多个孔(aperture),由于多个孔可以均匀形成在壳体的整个外周面上,所以可被引导至空气清洁器内的吸入流动路径可以相对于空气清洁器沿360度方向形成。最后,空气的吸入面积可以增加,并且可以充分吸入室内的人周围的空气,无论室内的人坐下还是站立。

过滤器的过滤构件可以由过滤器框架稳定地支撑,并且能够方便地安装在过滤器框架内部形成的安装空间中。特别地,过滤构件可以通过沿径向移动而能够联接到安装空间,且可以通过沿径向远离安装空间移动而与安装空间分离,从而可以增加用户附接和拆卸过滤器的便利程度。

由于过滤构件可设置成柱形形状,因此空气可以从过滤构件的外部沿所有方向被引入到过滤构件的内部,从而可以使吸入面积增加。因此,可以改进过滤器的空气清洁能力。此外,过滤器框架可包括:下部框架,可设置在过滤构件的下部;上部框架,可设置在过滤构件的上部;以及支撑框架,从下部框架向上部框架延伸,从而可以提供过滤构件的安装空间,由此改进空气清洁器的空间利用。

由于可设置多个支撑框架,因此上部框架和下部框架可以被稳定支撑。而且,可以稳定支撑空气清洁器的可设置在过滤器框架上侧的部件。多个支撑框架可包括:两个下部框架,和上部框架,可布置在两个下部框架之间空间中的后部,而且可插入或取出过滤构件的插入部可形成在两个下部框架之间空间中的前部。因此,过滤构件可易于附接和拆卸,并且可设置在过滤构件的上侧上或上侧处的风扇可以被稳定地支撑。

而且,由于下部框架的周向的长度(或宽度)可以大于上部框架的周向的长度(或宽度),因此可以增强两个下部框架之间空间中的前部的支撑力。此外,可包括支撑装置或支撑件和把手的杠杆装置可设置在过滤构件的下侧上或下侧处,并且通过操纵把手可以容易地执行移至过滤构件的安装位置或释放位置的移动。

支撑框架可包括:流动引导部或流动引导件(缝隙),可将经壳体的抽吸部或入口吸入的空气引导到过滤构件,从而使空气可以平滑地流动。此外,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可由过滤器框架稳定支撑,以及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每个壳体中形成的抽吸部或入口可以定位成相对靠近过滤构件。最后,可以降低经抽吸部流入过滤构件的空气的流量损失。

由于可设置多个鼓风装置,因此可以改进空气清洁器的鼓风能力。由于可设置用于增加空气清洁器和空气引导件的鼓风能力的离心式风扇,其中空气引导件可布置在离心式风扇的出口侧上或出口侧处,因此沿径向流经离心式风扇的空气可以容易地沿向上方向朝向排放部被引导。

由于通过第一鼓风装置和第二鼓风装置生成彼此独立的气流,因而可以防止气流之间彼此干涉的现象。因此,可以改进空气流动能力。由于鼓风风扇中可包括沿轴向吸入空气并接着沿径向排放空气的涡轮风扇,因而可以增加鼓风量。

本文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清洁器,其能够改进被吸入空气清洁器的空气的吸入能力。本文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气清洁器,其改进了壳体中形成的抽吸入口的位置,从而增加经抽吸入口吸入的空气的流量。

本文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清洁器,其通过改进将空气清洁器的风扇容纳于其中的风扇外壳的形状而使经抽吸入口吸入的空气易于流入过滤构件或过滤器。特别地,本文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气清洁器,通过改进风扇外壳的形状而改进布置或设置成从抽吸部朝向过滤构件的空气流动路径的尺寸,其能够顺滑地实现流向过滤构件的气流。

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气清洁器,通过改进壳体的结构,能够使壳体易于分离以及能够使用户易于触及空气清洁器的内部部件。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气清洁器,其鼓风能力可以被提高。

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清洁器,其改进了过滤器的净化能力并且可易于执行过滤器的更换。特别地,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清洁器,其包括易于从柱形壳体的内部拆卸的过滤构件或过滤器。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气清洁器,其中过滤构件能够被稳定支撑。

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气清洁器,其中布置或设置在过滤器的出口部处的风扇外壳可以被稳定支撑。

本文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清洁器,其可包括:柱形壳体,包括抽吸部或入口,沿径向吸入空气;过滤构件或过滤器,构造成可拆卸地设置在壳体中且具有柱形形状;以及过滤器框架,构造成支撑过滤构件。过滤器框架可包括:下部框架,设置在过滤构件的下部;上部框架,设置在过滤构件的上部;以及多个支撑框架,从下部框架向上部框架延伸。进入部可形成在多个支撑框架之间,所述进入部构造成接纳过滤构件。多个支撑框架可以沿周向排列。

多个支撑框架可以包括:两个第一框架;以及第二框架,布置或设置在两个第一框架之间的空间中。空间可以包括前部和后部。进入部可以形成空间的前部。第二框架可以布置或设置在空间的后部中。第一框架的沿周向的长度可以大于第二框架的沿周向的长度。

第一框架或第二框架可以包括:气流引导部或气流引导件,其将经抽吸部吸入的空气引导到过滤构件。气流引导部可以包括缝隙。

第二框架和两个第一框架可以布置或设置成支撑过滤构件的外周面。第一框架可以包括:平表面部或平表面,构造成引导过滤构件的安装;以及弯曲表面部或弯曲表面,构造成从平表面向第二框架以圆弧形延伸并支撑过滤构件。第二框架可以设置成复数。

空气清洁器可还包括:框架盖,与支撑框架的外部联接;以及线缆空间部或线缆空间,形成在支撑框架与框架盖之间,可供线缆布置或设置在其中。空气清洁器可还包括:支撑构件或支撑件,布置或设置在下部框架内,以支撑过滤构件的下侧。多个支撑框架可以沿着支撑构件的周边排列。

空气清洁器可还包括:把手,安装或设置在支撑构件的下侧中或下侧处,把手被操纵为沿向上或向下方向移动过滤构件。过滤构件可以沿向上方向移动,从而当把手沿一个方向或第一方向旋转时被安装在过滤器框架内的安装空间中。过滤构件可以沿向下方向移动到某一位置,在该处,当把手以沿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旋转时过滤构件可从安装空间拆卸。

本文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气清洁器,可包括:壳体,包括抽吸部或入口,沿径向吸入空气;过滤构件或过滤器,可拆卸地设置在壳体中;风扇,布置或设置在过滤构件的出口侧中;下部框架,设置在过滤构件的下部;上部框架,设置在过滤构件的上部;以及支撑框架,从下部框架向上部框架延伸。下部框架、上部框架和支撑框架可形成过滤构件的安装空间。过滤构件可沿径向朝向安装空间移动而被安装在其中。

壳体可以具有柱形形状,抽吸部可以形成在壳体的外周面中,以引导沿径向吸入的空气。支撑框架可以包括多个第一框架。安装空间的进入部可形成在多个第一框架之间的空间的前部中或前部处。

支撑框架可以包括第二框架,其可布置或设置在多个第一框架之间的空间的后部中。

空气清洁器可还包括风扇外壳,其接纳风扇。上部框架可以支撑风扇外壳。

在附图和说明书中描述了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根据说明书和附图,以及根据权利要求书,其他技术特征将是显而易见的。

本说明书中所提及的“一个实施例”、“一实施例”、“示例性实施例”等表示结合实施例描述的某一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多处出现的这些措词不一定都针对相同的实施例。此外,当结合实施例对某一特征、结构或特性进行说明时,应当明白,结合其它实施例来实施这些特征、结构或特性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参照多个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想到的众多其它改型和实施例都落入本发明原理的精神和范围内。更具体地,在本公开内容、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要的组合配置方案中的组成部件和/或结构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型。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结构进行修改和改型以外,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替代性的使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