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风力自排烟排风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1497阅读:1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风力自排烟排风帽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排风排烟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高效风力自排烟排风帽。



背景技术:

通风,是改善室内空气环境的一种手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赖以生存的空气质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要求,建筑通风系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如何有效提高排风排烟的效率一直是一个大难题,而主要问题就在于排风管末端压力较大,甚至容易发生气体倒贯的现象。目前提高排风效率的主要方式有如下几种:

1.加装风机;

2.合理改善管路系统,降低管路压损;

3.做好系统风量平衡,保留余量给末端;

4.使用通风墙体。

但这些方式的局限性都很大,对能源的依赖和消耗也很大,如何能够在不需要能源的情况下持续提高排风效率并避免倒灌现象发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也是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风力自排烟排风帽,在不消耗额外能源的前提下,极大限度的利用风能,提高了通风管的排风效率,且不会出现气体倒灌现象。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效风力自排烟排风帽,包括由上盖、下盖和侧壁组成的内部为空腔的结构体,所述结构体的横截面为水滴形,包括小头部和大头部,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平行设置,且所述上盖与水平面相平行,所述下盖上设置有用于建筑物排风管道穿过的风口,所述大头部的所述侧壁上设置有排风口,所述结构体内设置有旋转装置,所述结构体通过所述旋转装置与所述建筑物通风管道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排风口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排风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左侧壁和所述右侧壁上,所述排风口为长方形结构,且所述排风口的轴向与所述下盖相垂直设置,所述排风口位于所述侧壁的曲率半径最大处,自然风在所述排风口处达到最大风速,因为风速越大风压越低,所以在所述排风口处形成低压或负压自然风,所述低压或负压自然风产生很强的推力将建筑物内的气体向外抽出排放。

进一步的,所述风口的直径大于所述建筑物排风管道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装置包括旋转轴、下支架和上支架,所述上支架设置在所述下支架和所述下盖之间,所述旋转轴的上端与所述上盖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的下端穿过所述上支架后套设在所述下支架上,所述下支架和所述旋转轴之间设置有轴承。通过所述旋转轴可使得所述高效风力自排烟排风罩在建筑物排风管道上自由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上均设置有三个圆周分布的支腿,所有的所述支腿与建筑物排风管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结构体前端设置有尾翼,所述尾翼作为风向标,当风通过所述尾翼,风会自动分成两股气流,分别沿所述左侧壁和所述右侧壁向后流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采用水滴流线型结构,大大减小风阻,并利用凸起部作为风肩扩大低压区域,自然风在风帽凸起表面加速,在风速最大的位置开设排风口,大大提高排风效率。

2、本实用新型采用风向标尾翼保证装置随时正对风向,使得装置表面的风速始终保持高速,从而实现持续高效排风。

3、本实用新型结构构思巧妙、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装方便、排风高效,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局部剖视图;

图3是图1的仰视图。

图中:1、上盖;2、尾翼;3、排风口;4、侧壁;5、下盖;6、建筑物排风管道;7、支腿;8、旋转轴;9、风口、10、下支架;11、上支架;12、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 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下指的是附图1中的方向,词语内、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者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风力自排烟排风罩,包括上盖1、下盖5和侧壁4组成的内部为空腔的结构体,结构体的横截面为水滴形,包括小头部a和大头部b,结构体前部空腔窄,结构体后部空腔宽,结构体前部设置有风向标尾翼2。上盖1和下盖5平行设置,且上盖1与水平面相平行,下盖5上设置有用于建筑物排风管道6穿过的风口9,侧壁4包括左侧壁和右侧壁,侧壁4横截面曲线形状与上盖1的轮廓线一致。左侧壁后部即最大曲率半径处和右侧壁后部即最大曲率半径处均开设有长方形的排风口3,且排风口3位置左右对称,排风口3的轴向与下盖5相垂直设置。风口9直径大于建筑物排风管道6直径。结构体内设置有旋转装置,结构体通过旋转装置与建筑物排风管道6转动连接,旋转装置包括旋转轴8、下支架10和上支架11,上支架11设置在下支架10和下盖5之间,旋转轴8的上端与上盖1固定连接,旋转轴8的下端穿过上支架11后套设在上支架10上,上支架10与旋转轴8通过轴承连接。下支架10和上支架11上均设置有三个圆周分布的支腿7,所有的支腿7与建筑物排风管道6固定连接。

实施例:本装置利用的是柯安达效应,即流体有离开本来的流动方向改为随着凸出的物体流动的倾向。当流体流经物体的凸面时,由于流体的黏性作用,流线会沿着物体表面流动而改变原来的形状,使流体上产生了曲率,根据流线 曲率定律克制,沿着物体表面流动的地方产生了低压,所述本装置外形采用类似水滴的形状,且通过设置在结构体内的旋转轴8可使得该装置像风标一样根据风向自由变换角度,实现对风的最大利用。在侧壁4的最大曲率半径处即外形结构最凸出位置设置排风口3,在最凸出的地方风压最低或为负压,能有效解决建筑物排风管道6末端压力较大而导致气体排出不畅或气体倒灌的问题,并产生很强的推力将建筑物内的气体向外排出。结构体前部设置有尾翼2,自然风通过尾翼2时,会被分成两股气流从结构体两侧流过,两侧气流平均时尾翼2被夹到两股气流中间保持不动,一旦尾翼2有偏向会被另一侧气流吹动旋转,所以尾翼2的作用是始终保持装置正对来风方向,保证装置排风口3处风速最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