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9733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家用电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家用电器。



背景技术:

诸如干衣机、除湿机、制水机等家用电器,其制冷系统通常采用翅片管式换热器,换热效率较低,能效低下。为此,相关技术中提出了增加换热器的排数或增大换热器的体积的技术方案,以提高换热效率,满足能效要求,但上述方案均会导致家用电器的整体体积过大,尤其对于一些体积要求较小的家电,无法应用上述方案,存在改进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家用电器,该家用电器具有换热效率高、能效高、体积小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家用电器,所述家用电器包括: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由压缩机、蒸发器、节流件和冷凝器连接而成的冷媒回路和用于驱动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附近的空气流动的风机,所述冷媒回路内的制冷剂为可燃性烃类,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中的至少一个为微通道换热器,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的容积为40ml-95ml、120ml-200ml或270ml-1000ml,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的制冷剂流程具有至少两个流路;储水设备,所述储水设备设在所述蒸发器下方以盛接所述蒸发器表面的冷凝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家用电器具有换热效率高、能效高、体积小等优点。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家用电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扁管,所述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翅片,所述翅片设在相邻扁管之间,其中,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中的至少一个内设有隔板,所述微通道换热器沿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的轴向以隔板为界分为至少两个流路。

所述扁管排列成单排。

所述扁管排列成至少两排。

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的扁管排数为奇数。

至少两个所述流路中的在制冷剂流向上的位于最上游的一个的扁管数量大于其余流路的扁管数量。

相邻排扁管的对应位置处的翅片为一体件或分体件。

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分别为至少两个,每排中的扁管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集流管和对应的第二集流管相连,所述翅片设在每排中的相邻扁管之间。

所述风机导向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的风向与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内部的制冷剂在至少两排扁管的间隔方向上的流向相反。

所述家用电器为干衣机、除湿机、制水机。

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的容积为40ml-95ml且流路为4-8个;或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的容积为120ml-200ml且流路为2-6个;或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的容积为270ml-1000ml且流路为2-6个。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家用电器的制冷系统和储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家用电器的制冷系统的微通道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可选实施例的家用电器的制冷系统的微通道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可选实施例的家用电器的制冷系统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制冷剂流向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可选实施例的家用电器的制冷系统的微通道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可选实施例的家用电器的制冷系统的微通道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可选实施例的家用电器的制冷系统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局部爆炸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可选实施例的家用电器的制冷系统的微通道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制冷系统1、储水设备2、

压缩机10、蒸发器20、节流件30、冷凝器40、风机50、

第一集流管100、第二集流管200、扁管300、翅片400、隔板500、边板600、

流路Ⅰ、流路Ⅱ、流路Ⅲ、流路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家用电器。

如图1-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家用电器包括制冷系统1和储水设备2。

制冷系统1包括冷媒回路和风机50。所述冷媒回路由压缩机10、蒸发器20、节流件30和冷凝器40连接而成,,所述冷媒回路内的制冷剂为可燃性烃类。风机50用于驱动蒸发器20和冷凝器40附近的空气流动。蒸发器20和冷凝器40中的至少一个为微通道换热器,该微通道换热器的容积为40ml-95ml、120ml-200ml或270ml-1000ml,且该微通道换热器内的制冷剂流程具有至少两个流路,优选地,蒸发器20和冷凝器40均为微通道换热器。储水设备2设在蒸发器20下方以盛接蒸发器20表面的冷凝水。

具体地,冷凝器40中的液态制冷剂经节流件30部分汽化,以气液两相混合物的状态进入蒸发器20,制冷剂在蒸发器20中吸热成气体,使蒸发器20保持较低温度,压缩机10抽吸蒸发器20中制冷剂蒸汽,将其压缩后送往冷凝器40,制冷剂在冷凝器40中冷却为液体进入下一循环。风机50驱动蒸发器20和冷凝器40周围的空气流动,含水量较高的空气遇到低温的蒸发器20,空气中的水汽在蒸发器20表面遇冷凝结,之后低温空气流经冷凝器40吸热升温。蒸发器20表面的冷凝水累积到一定量后,在重力作用下流入蒸发器20下方的储水设备2,然后再排出或转化为饮用水,即用于除湿或制水。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理解地是,“制冷剂流程具有至少两个流路”是指,在换热器内的整个制冷剂流程上,制冷剂从流入至流出需依次经过至少两个流路,制冷剂需在流经整个流路后才能进入下一个流路,即制冷剂无法直接流经集流管的整个长度,而是在两个集流管之间S形往复流动前进。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家用电器,通过设置压缩机10、蒸发器20、冷凝器40、节流件30和风机50,由于蒸发器20自身的温度较低,由风机50提供空气流通动力,保证有源源不断的空气流经蒸发器20,温度较高的空气遇到蒸发器20温度降低而析出冷凝水,凝结在蒸发器20外壁,积累到一定水量后在重力作用下流入蒸发器20下部的蒸发器20,从而利用空气遇到相对温度低的物体时会凝结冷凝水的原理,实现除湿或者制水等目的,减少了能源的消耗。

此外,蒸发器20和冷凝器40中的至少一个采用微通道换热器,相较相关技术中家用电器采用的翅片管式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的结构更加紧凑、体积更小、换热效率更高,且该微通道换热器内的制冷剂流程具有至少两个流路,延长了制冷剂的换热时间,能够使制冷剂进行充分换热,大幅提高了制冷剂的流速,制冷剂侧传热系数较大,提高了换热效率,无需增加换热器的排数和体积,就可大幅提升能效。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家用电器具有换热效率高、能效高、体积小等优点。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家用电器。

如图1-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家用电器包括制冷系统1和储水设备2。具体而言,所述家用电器可以为干衣机、除湿机、制水机,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家用电器的制冷系统也可以应用于冰淇淋机等电器。

具体而言,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的容积为40ml-95ml时其流路为4-8个,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的容积为120ml-200ml时其流路为2-6个,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的容积为270ml-1000ml时其流路为2-6个。由此既可以使制冷剂在微通道换热器内进行充分换热,又可以保证微通道换热器的压降,从而使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能力达到最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100、第二集流管200、扁管300和翅片400。

第一集流管100和第二集流管200平行且间隔设置。扁管300内具有多个微通道,扁管30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集流管100和第二集流管200相连。翅片400设在相邻扁管300之间。其中,第一集流管100和第二集流管200中的至少一个内设有隔板500,所述微通道换热器沿第一集流管100的轴向和第二集流管200的轴向以隔板500为界分为至少两个流路。由此,可以利用集流管内的隔板,使微通道换热器内的制冷剂流程分成至少两个流路,使制冷剂在第一集流管100和第二集流管200之间往复前进,以延长制冷剂在微通道换热器内的换热时间,使制冷剂充分换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可以为单排换热器。例如,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包括一个第一集流管100、一个第二集流管200、多个扁管300、多个翅片400和两个边板600。扁管300和两个边板600排列成单排且边板600分别位于最外的两侧,每个扁管30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集流管100和第二集流管200相连,多个翅片400分别设在相邻扁管300之间以及相邻扁管300与边板600之间。

举例而言,如图2所示,第一集流管100和第二集流管200内分别设有隔板500且两个隔板500在第一集流管100和第二集流管200的轴向上错开,所述微通道换热器被两个隔板500分别流路Ⅰ、流路Ⅱ和流路Ⅲ。制冷剂从第一集流管100进入流路Ⅰ,依次经过流路Ⅰ的第一集流管100、流路Ⅰ的扁管300和流路Ⅰ的第二集流管200进入流路Ⅱ,然后依次经过流路Ⅱ的第二集流管200、流路Ⅱ的扁管300和流路Ⅱ的第一集流管100进入流路Ⅲ,最后依次经过流路Ⅲ的第一集流管100、流路Ⅲ的扁管300和流路Ⅲ的第二集流管200流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图8所示,所述微通道换热器为多排换热器,即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的扁管300排列成至少两排,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能力。

可选地,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的扁管排数小于等于6,这样既可以提高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能力,又可以将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的体积控制在合适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3-图7所示,扁管300通过折弯排列成多排,即所述微通道换热器为折弯型多排换热器。例如,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包括一个第一集流管100、一个第二集流管200、多个扁管300、多个翅片400和多个边板600。每个扁管300进行一次或多次折弯,从而多个扁管300排列后形成多排,每对边板600分别位于一排扁管300的两侧,多个扁管300的一端与第一集流管100相连且另一端与第二集流管200相连,翅片400设在每排的相邻扁管300之间以及相邻扁管300与边板600之间。

举例而言,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微通道换热器为折弯型双排换热器,第一集流管100和第二集流管200内分别设有隔板500且两个隔板500在第一集流管100和第二集流管200的轴向错开,所述微通道换热器被两个隔板500分为流路Ⅰ、流路Ⅱ和流路Ⅲ。制冷剂从第一集流管100进入流路Ⅰ,依次经过流路Ⅰ的第一集流管100、流路Ⅰ的第一排的扁管300、流路Ⅰ的第二排的扁管300、流路Ⅰ的第二集流管200进入流路Ⅱ,然后依次经过流路Ⅱ的第二集流管200、流路Ⅱ的第二排的扁管300、流路Ⅱ的第一排的扁管300、流路Ⅱ的第一集流管100进入流路Ⅲ,最后依次经过流路Ⅲ的第一集流管100、流路Ⅲ的第一排的扁管300、流路Ⅲ的第二排的扁管300、流路Ⅲ的第二集流管200流出。

这里需要理解地是,在图3和图4中,位于右侧的为第一排扁管300且位移左侧的为第二排扁管300,在图4中,“×”代表制冷剂向图内流动,“●”代表制冷剂向图外流动。

另外,本实用新型对扁管300的折弯方式不做具体限定,扁管300可以通过任何方向的折弯轴线进行折弯,以排列成多排。

有利地,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的扁管300排数大于等于2且小于等于4。优选地,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的扁管300排数为奇数,例如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的扁管300排列成3排。

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能力,至少两个所述流路中的在制冷剂流向上的位于最上游的一个的扁管300数量大于其余流路的扁管数量。多个所述流路中的在制冷剂流向上的位于最上游的一个内的制冷剂流向与风机50导向所述该流路的风向相反。换言之,流路Ⅰ的扁管300数量大于流路Ⅱ的扁管300数量,且流路Ⅰ的扁管300数量大于流路Ⅲ的扁管300数量。制冷剂在流路Ⅰ内的流向与风机50导向流路Ⅰ的风向相反。

可选地,相邻排扁管300的对应位置处的翅片400为一体件或分体件。

例如,如图3和图5所示,两排扁管300的对应位置处的翅片400为分体件,即扁管300排列成两排,翅片400同样排列成两排,一排翅片400设在一排扁管300的相邻扁管300之间,另一排翅片400设在另一排扁管300的相邻扁管300之间,同样的,边板600为四个,两个边板600分别位于一排扁管300的最外两侧,另两个边板600分别位于另一排扁管300的最外两侧。

如图6和图7所示,两排扁管300的对应位置处的翅片400为一体件,即扁管300排列成两排,翅片400的宽度增加且仅排列成一排,该排翅片400设在一排扁管300的相邻扁管300之间以及另一排扁管300的相邻扁管300之间,也就是说,每个翅片400分别插入两排扁管300,同样的,边板600的为两个且宽度增加,两个边板600分别位于一排扁管300的最外两侧以及另一排扁管300的最外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微通道换热器为连接型多排换热器。例如,第一集流管100和第二集流管200分别为至少两个,相邻第一集流管100连通和/或相邻第二集流管200连通,每排中的扁管300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集流管100和对应的第二集流管200相连,翅片400设在每排中的相邻扁管300之间。

举例而言,如图8所示,所述微通道换热器为连接型双排换热器,两个第一集流管100内分别设有隔板500,第一排换热器(即图8中的后排换热器)被两个隔板500分成流路Ⅰ和流路Ⅱ,第二排换热器(即图8中的前排换热器)被两个隔板500分成流路Ⅲ和流路Ⅳ,两个第一集流管100连通以使流路Ⅱ和流路Ⅲ连通。制冷剂从第一集流管100进入流路Ⅰ,依次经过流路Ⅰ的第一集流管100、流路Ⅰ的扁管300、流路Ⅰ的第二集流管200进入流路Ⅱ,再依次经过流路Ⅱ的第二集流管200、流路Ⅱ的扁管300、流路Ⅱ的第一集流管100进入流路Ⅲ,然后依次经过流路Ⅲ的第一集流管100、流路Ⅲ的扁管300、流路Ⅲ的第二集流管200进入流路Ⅳ,最后经过流路Ⅳ的第二集流管200、流路Ⅳ的扁管300、流路Ⅳ的第一集流管100流出。

有利地,风机50导向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的风向与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内部的制冷剂在至少两排扁管300的间隔方向(相邻排扁管300的间隔方向)上的流向相反。举例而言,如图8所示,制冷剂首先经过第一排换热器(后排换热器),再经过第二排换热器(前排换热器),而风机50引导的风首先流经第二排换热器(前排换热器),在流经第一排换热器(后排换热器)。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以及能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家用电器,利用空气遇到相对温度低的物体时会凝结冷凝水的原理,能够实现除湿或者制水等目的,且采用具有多流路的微通道换热器,延长了制冷剂的换热时间,能够使制冷剂进行充分换热,大幅提高了制冷剂的流速,制冷剂侧传热系数较大,提高了换热效率,无需增加换热器的排数和体积,就可大幅提升能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