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鼓风式偏心炉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1856阅读:85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灶具,具体涉及一种鼓风式偏心炉灶。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宾馆、酒店、大型商业餐厨和企事业单位食堂所用的炉灶,一般都包括同心设置的柱形炉膛及位于炉膛上端的圆形支撑圈,使用时将锅水平置于支撑圈上,通过置于炉膛底部中心位置的燃气喷嘴点火燃烧进行加热。

现有炉膛的上端为倾斜结构,因此支撑圈固定后也是倾斜设置。由于现有的炉膛与支撑圈同心倾斜设置,锅水平支撑后在加热时,火焰与锅底的中心偏位,其加热点在炒锅偏后部位,使炒锅受热面积不均匀,常有前面菜还未熟,后面的菜就已经糊掉的情况发生;造成加热效果不均匀、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鼓风式偏心炉灶,其炉膛的中心与支撑圈的中心相偏离,使炉膛的中心与锅底的中心对正,在加热时,加热效果好、减少了能源浪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鼓风式偏心炉灶,包括炉膛及位于炉膛上端的支撑圈,所述炉膛的上端为倾斜结构,使用时支撑圈支撑锅水平放置,所述炉膛的中心与支撑圈的中心相偏离,使炉膛的中心与锅底中心对正。

其中,所述炉膛为由上、下两个相互贯通的腔室搭接而成的阶梯状结构。

具体地,所述上腔室的侧壁包括由内壳和外壳构成的空腔结构,所述上腔室侧壁的内壳上开有与空腔连通的尾气回流孔,所述上腔室侧壁的外壳上连接有与空腔连通的烟气排放管。

再有,所下腔室为阶梯状一体式结构,所述下腔室的上端延展有翻边,所述上腔室与下腔室通过翻边搭接;所述下腔室的下端通过风管与鼓风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腔室内设置有倒置的“ㄇ”形风碗,所述风碗的上端与下腔室的上端封闭连接,使风碗的外壁与下腔室的内壁之间形成流道,所述风碗的侧壁开有与通风孔。

进一步地,所述风碗的底端炉膛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与燃气进口连通的燃气喷嘴,所述燃气喷嘴上罩有分火翅,所述分火翅的侧壁开有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下腔室上端翻边与风碗连接的位置设置有炉头压板。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炉膛的中心与支撑圈的中心相偏离,使炉膛的中心与锅底的中心对正,在加热时,加热效果好、减少了能源浪费;

2、高温低氧燃烧的鼓风式灶具燃烧稳定性更高、炉膛内温度更均匀,改善了加热质量;低氧燃烧不但使得废气中的CO含量大大降低,而且低氧燃烧的环境使得氮氧化物的生成量大大减少,有利于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鼓风式偏心炉灶,包括炉膛及位于炉膛上端的支撑圈5,所述炉膛的上端为倾斜结构,使用时支撑圈5支撑炒锅7水平放置,所述炉膛的中心与支撑圈5的中心相偏离,使炉膛炒的中心与炒锅7底中心对正。炉膛的中心与支撑圈5的中心前后相偏离15mm,使炉膛的中心与炒锅7的底部对正,在加热时,加热效果好、减少了能源浪费。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所述炉膛为由上、下两个相互贯通的腔室搭接而成的阶梯状结构。搭接的阶梯状结构,使上腔室1和下腔室2便于拆装,精简装配工序,提高装配效率;同时,使炉膛的保温效果更好。所述上腔室1的侧壁包括由内壳和外壳构成的空腔10结构,所述上腔室1侧壁的内壳上开有与空腔10连通的尾气回流孔,所述上腔室1侧壁的外壳上连接有与空腔10连通的烟气排放管。在燃烧过程中,炉膛内产生的烟气余热通过尾气回流孔进入上腔室1的空腔10内,然后通过烟气排放管道6排出。所下腔室2为阶梯状一体式结构,便于风管4的连接,所述下腔室2的上端延展有翻边,所述上腔室1与下腔室2通过翻边搭接,装配后在重力的作用下翻边紧扣上腔室1的下端,装配效果好;所述下腔室2的下端通过风管4与鼓风机3连接。使用时,在鼓风机3压力的作用下,新鲜空气进入炉膛,炉膛内的燃气充分燃烧,灶具热效率更高,节能效果更佳。高温低氧燃烧的鼓风式灶具燃烧稳定性更高、炉膛内温度更均匀,改善了加热质量;低氧燃烧不但使得废气中的CO含量大大降低,而且低氧燃烧的环境使得氮氧化物的生成量大大减少,有利于环保。

实施例3

参见图1,所述下腔室2内设置有倒置的“ㄇ”形风碗8,所述风碗8的上端与下腔室2的上端封闭连接,使风碗8的外壁与下腔室2的内壁之间形成流道14,所述风碗8的侧壁开有与通风孔。风碗8的设置用于固定燃气喷嘴11,同时鼓风机3通过风管4鼓入的新鲜空气在风碗8的外壁与下腔室2的内壁之间形成流道14进行预热后再通过通风孔进入风碗8内助燃,节省了能源,同时加热效果好。所述风碗8的底端炉膛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与燃气进口12连通的燃气喷嘴11,所述燃气喷嘴11上罩有分火翅13,分火翅13的设计使燃气喷嘴11燃烧时的火苗均匀分布,同时增大了燃烧面积,使锅的加热面积增大,加热更均匀;通孔的设置,便于释放分火罩内的热量,使分火罩通风效果更好。所述分火翅13的侧壁开有通孔,便于降低分火罩的温度,对分火罩起到保护的作用。所述下腔室2上端翻边与风碗8连接的位置设置有炉头压板9。在加热的过程中,可通过炉头压板9调节火焰的大小,便于调节、灵活使用。

参见图1并结合实施例1、2、3,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炒锅7水平置于支撑圈5的内,燃气通过燃气进口12通入燃气喷嘴11,点燃燃气喷嘴11加热;同时,通过鼓风机3及分管像炉膛内鼓入新鲜空气,新鲜空气进入下腔室2的流道14内余热后,再经过通风孔进入风碗8内助燃;在加热的过程中,火焰通过分火翅13均分后对准炒锅7底部进行加热,余热通过尾气回流孔进入上腔室1的空腔10内,对炉膛的上腔室1循环加热,节省能源,多余的热量从烟气排放管道6排出。同时,上腔室1内壳的内壁设置有节能网,使炉灶的节能效果更佳。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