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型流体流量平衡管及冷却塔分水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3111阅读:1047来源:国知局
V型流体流量平衡管及冷却塔分水槽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生产供水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V型流体流量平衡管及冷却塔分水槽。



背景技术:

水冷式冷却塔,通常采用多根冷却管通水来进行冷却,而为了提高密封性,防止漏水,通常会使在分水槽内的冷却管管头露出一部分,而鉴于分水槽直径比进水管的直径大,导致了水压以进水管为圆心向四周逐渐递减,这就使各个冷却管内水的流速不尽相同,从而导致各个冷却管起到的冷却效果不同,即被冷却液体内的温度会出现不均匀现象。而且冷却塔在不工作时,分水槽内的积水无法自动排净,通常需要人工操作,或者另设排水管。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是提供一种V型流体流量平衡管及冷却塔分水槽,通过调整流通孔在水面下的位置来调整流通管内水的流速,以实现不同流通管内水的流速相近或相同,从而使冷却塔的各个冷却管的冷却效果相同或相近,避免被冷却液体内的温度出现不均匀现象,同时可以将分水槽内的积水完全排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V型流体流量平衡管,包括流通管和引流管,所述流通管为等径直管,临近所述引流管进水口的所述引流管的管壁上设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的径向截面为V字形;所述引流管的出水口与所述流通管的进水口流体导通连接。

上述V型流体流量平衡管,所述引流槽的中心轴与所述引流管的中心轴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90°。

上述V型流体流量平衡管,临近所述引流管进水口的所述引流管的管壁上设有大于或等于3个所述引流槽,所述引流槽的槽口设在同一圆周上且等距分布。

上述V型流体流量平衡管,所述引流管为在自进水口到出水口方向上管径递增的直管。

上述V型流体流量平衡管,临近所述流通管出水口的所述流通管的管壁上设有梯形槽。

一种冷却塔分水槽,包括进水管、V型流体流量平衡管和槽体,所述V型流体流量平衡管包括流通管和引流管,所述流通管为等径直管,临近所述引流管进水口的所述引流管的管壁上设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的径向截面为V字形;所述引流管的出水口与所述流通管的进水口流体导通连接;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设在所述槽体的正上方,所述槽体的槽底设有安装孔,所述流通管与所述安装孔密封装配且所述流通管的进水口设在所述槽体内。

上述冷却塔分水槽,所述引流槽的中心轴与所述流通管的中心轴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90°;临近所述引流管进水口的所述引流管的管壁上设有大于或等于3个所述引流槽,所述引流槽的槽口设在同一圆周上且等距分布。

上述冷却塔分水槽,所述引流管为在自进水口到出水口方向上管径递增的直管。

上述冷却塔分水槽,所述流通管外壁与所述安装孔内壁之间设有密封胶垫,所述密封胶垫包括上胶垫和下胶垫,所述上胶垫的边沿与所述下胶垫的边沿之间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60°;所述流通管外壁上设有法兰板且所述流通管与所述法兰板固定连接;距离所述进水管在所述槽体的槽底投影较近的所述流通管上的所述引流槽的槽底到所述槽体的槽底的距离大于距离所述进水管在所述槽体的槽底投影较远的所述流通管上的所述引流槽的槽底到所述槽体的槽底的距离。

上述冷却塔分水槽,临近所述流通管出水口的所述流通管的管壁上设有梯形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利用水压与水深的关系以及水压与流速的关系调整不同管道内水的流速,以使在同一供水装置供水的情况下不同分水管道内水的流速相同或相近,避免因为水的流速的不同带来的麻烦,如被冷却液体内部温度不均导致的产品质量不稳定。

2.本实用新型中在冷却塔分水槽采用V型流体流量平衡管,可以将分水槽内的积水完全排出,无需再在分水槽上设置排水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V型流体流量平衡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V型流体流量平衡管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V型流体流量平衡管的自流通管的出水口向流通管进水口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冷却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冷却塔分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冷却塔分水槽中密封胶垫与图1中V型流体流量平衡管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冷却塔分水槽中密封胶垫与图2中V型流体流量平衡管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引流管;2-流通管;3-引流槽;4-梯形槽;5-槽体;6-上胶垫;7-下胶垫;8-法兰板;9-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4所示,冷却塔中长设有分水槽。本实用新型冷却塔分水槽,如图5所示,包括进水管9、V型流体流量平衡管和槽体5。如图1所示,所述V型流体流量平衡管包括引流管1和流通管2,临近所述引流管1进水口的所述引流管1的管壁上设有引流槽3,所述引流槽3的径向截面为V字形,所述引流管1的出水口与所述流通管2的进水口流体导通连接;所述进水管9的出水口设在所述槽体5的正上方,所述槽体5的槽底设有安装孔,所述流通管2与所述安装孔密封装配且所述流通管2的进水口设在所述槽体5内。其中,所述引流槽3的中心轴与所述引流管1的中心轴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90°。

为了提高分水槽的密封性,避免水从所述流通管2外壁与所述安装孔内壁之间的缝隙泄漏,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流通管2外壁与所述安装孔内壁之间设有密封胶垫。其中,如图6所示,所述密封胶垫包括上胶垫6和下胶垫7,所述上胶垫6的边沿与所述下胶垫7的边沿之间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60°,优选所述上胶垫6的边沿与所述下胶垫7的边沿之间的夹角为30°。同时为了避免所述流通管2从所述安装孔中滑脱,所述流通管2外壁上设有法兰板8且所述流通管2与所述法兰板8固定连接。

鉴于分水槽内各个所述流通管2进水口处的压力除了受到分水槽内液面高度的影响之外还受到分水槽内的注水速度影响,而且所述流通管2进水口距离所述进水管9的出水口越近,则该所述流通管2进水口处的压力受到分水槽内的注水速度影响越大,因此为了使各个所述流通管2内的液体流速相同或接近,本实施例中,距离所述进水管9在所述槽体5的槽底投影较近的所述流通管2上的所述引流槽3的槽底到所述槽体5的槽底的距离大于距离所述进水管9在所述槽体5的槽底投影较远的所述流通管2上的所述引流槽3的槽底到所述槽体5的槽底的距离,这样,在管内径相同的情况下,各个所述流通管2内的液体流量相同或接近。

而为了避免进入所述流通管2内的水因夹带有空气而在所述流通管2出水口处形成紊流,进而避免不同的所述流通管2流出的水流相互交错冲击,本实施例中,在临近所述流通管2出水口的所述流通管2的管壁上设有梯形槽4,所述梯形槽4可以在水流完全流出所述流通管2之前将水流内夹带的空气释放。

采用本实用新型来对冷却塔的冷却水进行分水,不仅可以使所述流通管2内流体速度、流量相同,还可以降低分水槽槽底上积水的深度,这就使用本实用新型来对待冷却降温的液体进行冷却降温,可以使待冷却降温液体能够均匀降温。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的冷却塔分水槽与实施例1中的冷却塔分水槽区别在于所述V型流体流量平衡管的结构存在差异,本实施例中的所述V型流体流量平衡管的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其中,在临近所述引流管1进水口的所述引流管1的管壁上设有3个所述引流槽3,所述引流槽3的槽口设在同一圆周上且等距分布,且所述引流管1为在自进水口到出水口方向上管径递增的直管,并且在临近所述流通管2出水口的所述流通管2的管壁上设有3个梯形槽4,且3个所述梯形槽4等距分布。

本实施例中,所述V型流体流量平衡管与所述密封胶垫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引流槽3能够随着所述槽体5内的积水深度的变化调整所述流通管2内流体的流量,而且还可以减少流体内携带的空气量。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