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整体式集中供热分户储热太阳能热水器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12198阅读:852来源:国知局
高效整体式集中供热分户储热太阳能热水器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水器使用及安装技术,特别上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其安装及使用,具体的,其提供一种高效整体式集中供热分户储热太阳能热水器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太阳能热水器是太阳能成果应用中的一大产业,它以环保、安全、节能、卫生等优点迅速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现阶段针对多层住宅楼房所使用的太阳能热水器,其使用集中大水箱进行集中热水供热,集中大水箱严重占用屋面利用空间及增大屋面集中荷载,影响住户房屋使用面积,且存在载荷过大屋顶塌陷危险;

同时,由于集中大水箱的使用,其使用的循环泵功率过大,增加住户承担费用。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高效整体式集中供热分户储热太阳能热水器安装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整体式集中供热分户储热太阳能热水器安装结构,其安装方便,且采用分户储热式替代传统集中大水箱设置,减少对屋面利用空间的占用降低屋面利用空间的集中载荷,减少集中大水箱使用循环泵而产生的费用,利于太阳能热水器的推广。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高效整体式集中供热分户储热太阳能热水器安装结构,包括若干均匀分布设置于屋面上的太阳能热水器模块、分别通过第一管道与若干所述太阳能热水器模块连通的若干住户使用供水模块;

所述太阳能热水器模块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屋面上的水箱、以及直接叠加贴合于所述水箱上的且与所述水箱配合使用的集热器。

用分户储热式替代传统集中大水箱设置,减少对屋面利用空间的占用降低屋面利用空间的集中载荷。

进一步的,所述太阳能热水器模块通过第二管道连通有缓冲水箱。

所述缓冲水箱的设置,防止由于循环介质的热胀冷缩导致住户无法正常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外端均包裹有保温层。

所述保温层的设置防止热水流动时的热量损失。

进一步的,若干所述太阳能热水器模块间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连通有蓄电池。

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以及所述蓄电池的设置加大对太阳能的利用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住户使用供水模块内设置有温度检测器,且所述温度检测器连通有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相配合使用的加热器。

进一步的,所述住户使用供水模块包括用户水箱、循环管道系统、集热控制系统等。

所述温度监测装器的设置,其可实时监测住户用水温度,当温度过低时,加热器进行辅助加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整体式集中供热分户储热太阳能热水器安装结构,其安装方便,且采用分户储热式替代传统集中大水箱设置,减少对屋面利用空间的占用降低屋面利用空间的集中载荷,减少集中大水箱使用循环泵而产生的费用,利于太阳能热水器的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中数字表示:

1屋面;

2太阳能热水器模块,21集热器,22水箱;

3第一管道;

4住户使用供水模块,41加热器;

5缓冲水箱,51第二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参照图1-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效整体式集中供热分户储热太阳能热水器安装结构,包括若干均匀分布设置于屋面1上的太阳能热水器模块2、分别通过第一管道3与若干太阳能热水器模块2连通的若干住户使用供水模块4;

太阳能热水器模块2包括固定设置于屋面1上的水箱22、以及直接叠加贴合于水箱22上的且与水箱22配合使用的集热器21。

用分户储热式替代传统集中大水箱设置,减少对屋面1利用空间的占用降低屋面1利用空间的集中载荷。

太阳能热水器模块2通过第二管道51连通有缓冲水箱5。

缓冲水箱5的设置,防止由于循环介质的热胀冷缩导致住户无法正常使用。

第一管道3和第二管道51外端均包裹有保温层。

保温层的设置防止热水流动时的热量损失。

若干太阳能热水器模块2间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6,太阳能电池板6连通有蓄电池(图中未表示)。

太阳能电池板6以及蓄电池(图中未表示)的设置加大对太阳能的利用效率。

住户使用供水模块4内设置有温度检测器(图中未表示),且温度检测器图中未表示)连通有与太阳能电池板6相配合使用的加热41。

住户使用供水模块4包括用户水箱(图中未表示)、循环管道系统(图中未表示)、集热控制系统(图中未表示)等。

温度监测装器(图中未表示)的设置,其可实时监测住户用水温度,当温度过低时,加热器41进行辅助加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的一种高效整体式集中供热分户储热太阳能热水器安装结构,其安装方便,且采用分户储热式替代传统集中大水箱设置,减少对屋面利用空间的占用降低屋面利用空间的集中载荷,减少集中大水箱使用循环泵而产生的费用,利于太阳能热水器的推广。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