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菌类培养室换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7550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菌类培养室换气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菌类培养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菌类培养室换气系统。



背景技术:

茶树菇是集高蛋白、低脂肪、低糖分、保健食疗于一身的纯天然无公害保健食用菌。经过优化改良的茶树菇,盖嫩柄脆,味纯清香,口感极佳,可烹制成各种美味佳肴,其营养价值超过香菇等其他食用菌,属高档食用菌类。

茶树菇属中温型食用菌,在PDA培养基上,在26℃条件下孢子经24小时就能萌发,经48小时后,肉眼可见到微细的菌丝。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23-28℃,超过34℃停止生长,在零下4℃可保存3个月。子实体原基分化的温度范围是12-26℃,最适温度为18-24℃,较低或较高温度都会推迟原基分化。温度较低,子实体生长缓慢,但组织结实,菇形较大,质量好;温度较高,易开伞和形成长柄薄盖菇。茶树菇属好气性大型真菌,对二氧化碳十分敏感,通气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易造成菌丝生长缓慢、子实体菌柄粗长、菌盖细小、早开伞、畸形菇。因此,需不间断地对培养室进行换气并控制培养室的温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菌类培养室换气系统,其能有效对培养室进行自动换气,提高菌类培养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菌类培养室换气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进气装置、排气装置,所述进气装置固定于室内墙体的墙体上方,所述排气装置固定在所述进气装置下方的墙体上,所述墙体的底部设有多个拱形开口,所述拱形开口上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在室内空气压力作用下可自动开启。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装置包括排风扇A、框架体A,所述排风扇A固定于框架体A内,所述排风扇A的进风口朝向室外,所述排风扇A的排风口朝向室内。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装置包括排风扇B、框架体B,所述排风扇B固定于框架体B内,所述排风扇B的进风口朝向室内,所述排风扇B的排风口朝向室外。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装置包括抽风机、壳体,所述排气装置的壳体为弧形,所述排气装置的进风口端朝向室内,所述排气装置的排风口端朝向室外,且所述抽风机设在排风口端。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温度感应器,所述温度感应器与所述进气装置和排气装置的控制器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CO2检测传感器,所述CO2检测传感器与所述进气装置和排气装置的控制器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装置和所述排风装置均为1-4个,且所述进气装置和所述排气装置呈上下对称状分别设于墙体的上方和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挡板的形状及大小与拱形开口的形状及大小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挡板的大小大于拱形开口的大小,且所述挡板设于拱形开口的是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当室内的温度及CO2含量明显高于茶树菇生产所需温度及CO2含量,可同时开启进气装置和排气装置,室外的空气通过进气装置进入室内,同时,排气装置将室内的空气排出室外,从而快速降低室内空气的温度和CO2含量;(2)当需要对室内的温度或CO2含量进行微调时,可开启进气装置,室外的空气通过进气装置进入室内,从而使得室内的气体压力增大,由于室内的压力大于室外的压力,遮挡在拱形开口外侧的挡板在室内压力的作用下打开,室内的空气被排出;(3)温度感应器及CO2检测传感器的设置,可实现自动化控制,降低人工成本;(4)进气装置及排气装置呈上下对称状固定在墙体上,室外空气进入室内,带动室内空气向对面墙体流动,并在排气装置的作用下,室内空气被排出室内,提高室内换气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拱形开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排风扇及框架体(进风口端)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排气装置结构示意图;

(1)进气装置、(2)排气装置、(3)拱形开口、(4)墙体、(5)挡板、(6)排风扇A(排风扇B)、(7)框架体A(框架体B)、(8)壳体、(9)抽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菌类培养室换气系统,包括进气装置、排气装置,所述进气装置固定于室内墙体的墙体上方,所述排气装置固定在所述进气装置下方的墙体上,所述墙体的底部设有多个拱形开口,所述拱形开口上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在室内空气压力作用下可自动开启。

具体的,进气装置包括排风扇A、框架体A,所述排风扇A固定于框架体A内,所述排风扇A的进风口朝向室外,排风扇A的排风口朝向室内。排气装置包括排风扇B、框架体B,所述排风扇B固定于框架体B内,所述排风扇B的进风口朝向室内,所述排风扇B的排风口朝向室外。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装置和所述排风装置均为1个,且所述进气装置和所述排气装置呈上下对称状分别设于墙体的上方和下方。

具体的,所述挡板的形状及大小与拱形开口的形状及大小相同。

实施例2:

一种菌类培养室换气系统,包括进气装置、排气装置,所述进气装置固定于室内墙体的墙体上方,所述排气装置固定在所述进气装置下方的墙体上,所述墙体的底部设有多个拱形开口,所述拱形开口上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在室内空气压力作用下可自动开启。

具体的,进气装置包括排风扇A、框架体A,所述排风扇A固定于框架体A内,所述排风扇A的进风口朝向室外,排风扇A的排风口朝向室内。排气装置包括抽风机、壳体,所述排气装置的壳体为弧形,所述排气装置的进风口端朝向室内,所述排气装置的排风口端朝向室外,且所述抽风机设在排风口端。

具体的,所述进气装置和所述排风装置均为4个,且所述进气装置和所述排气装置呈上下对称状分别设于墙体的上方和下方。

具体的,挡板的大小大于拱形开口的大小,且挡板设于拱形开口的是外侧。

实施例3:

基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技术方案,系统还设有温度感应器和CO2检测传感器,且温度感应器和CO2检测传感器与所述进气装置和排气装置的控制器相连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