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踢脚线取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2016阅读:5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踢脚线取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室内建筑的取暖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高效、节能、空间节省、安装方便的踢脚线取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前的冬天,北方一般通过集中供暖,家庭采用暖气片进行取暖,而南方则主要通过煤炉或电热器取暖,近年来南方人们对采暖的呼声也逐步提高,室内建筑的取暖从北方向南方逐渐扩展将成为一种趋势,目前的采暖片一般比较笨重,在装修时影响整体的美观,而且安装也需要专门开辟一面墙来进行,因此开发一种高效、节能、空间节省、安装方便的取暖装置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节能、空间节省、安装方便的踢脚线取暖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踢脚线取暖装置,包括面板、底板和暖气组件,在所述面板上安装有面板暖气支撑架,所述底板上安装有底板暖气支撑架,在所述面板与底板之间安装有暖气组件,所述暖气组件通过所述面板暖气支撑架和底板暖气支撑架固定在所述面板和底板之间,所述面板和底板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开口。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暖气组件包括散热片和暖气管,所述散热片以压合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暖气管上,所述暖气管通过所述面板暖气支撑架和底板暖气支撑架固定安装。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片的左右两侧均有弯曲的侧翼,且所述侧翼与相邻的散热片侧翼相互重叠。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相邻散热片的侧翼互相重叠的面积约占所述侧翼总面积的10%~60%。

在具体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散热片之间的间距为4mm~16mm。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暖气管采用热水或电加热元件作为加热源。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暖气管的数量为1~8根。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面板上部和下部设置有相对的面板扣槽,所述面板暖气支撑架通过所述面板扣槽安装在所述面板上,所述底板上部和下部设置有相对的底板扣槽,所述底板暖气支撑架通过所述底板扣槽安装在所述底板上。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底板暖气支撑架上设置有C型支撑架,所述面板暖气支撑架上设置有C型支撑架卡扣,所述暖气管嵌入所述C型支撑架内,所述C型支撑架的开口与所述C型支撑架卡扣相互咬合。

在具体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底板暖气支撑架上C型支撑架的数量和每个所述面板暖气支撑架上C型支撑架卡扣的数量是相同的,互相组成一对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将取暖器与室内装饰中常用的踢脚线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方便了安装,又大大节省了取暖器安装的空间,同时也提高了室内装饰的美观设计程度,通过本实用新型进行取暖时,可以有效地将暖气通过面板和底板顶部的开口将暖气传导到墙体,加热以后的墙体再对建筑空间进行热辐射,以达到使空间温度升高而供暖,由于热辐射如同太阳供暖原理,是最佳供暖方式,提高了取暖的效率,节省了能源,提高了空间的舒适度。暖气管内可以选择热水或电加热器作为采暖源,方便客户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选择,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范围,在散热片上设置相互重叠的侧翼,提高了本实用新型整个长度上的散热的效率和均匀性,而且散热片之间的间距也可以根据房间的大小、客户的需求进行调整和定制,提高了不同情况下的本实用新型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由于本实用新型取暖器安装时不需要将现有空间的地面或者墙体进行专门的准备加工工作,完全可以根据空间现有的装修状况设计本实用新型取暖器安装的安装方案,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取暖器既可以用在新建建筑空间也可以非常方便的用在老建筑空间的安装使用中,从而使客户及节约了建筑的有效空间,又非常便于今后的维修服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面板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面板暖气支撑架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暖气组件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暖气组件立体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底板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底板暖气支撑架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一种踢脚线取暖装置,包括面板1和底板3,在面板1上安装有面板暖气支撑架12,底板3上安装有底板暖气支撑架32,在面板1与底板3之间安装有暖气组件2,暖气组件2通过面板暖气支撑架12和底板暖气支撑架32固定在面板1和底板3之间,面板1和底板3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开口。

如图4所示,暖气组件2包括散热片21和暖气管22,散热片21以压合的方式安装在暖气管22上,暖气管22通过面板暖气支撑架12和底板暖气支撑架32固定安装。

如图5所示,散热片21的左右两侧均有弯曲的侧翼,且侧翼与相邻的散热片21侧翼相互重叠。

在具体实施例中,相邻散热片21的侧翼互相重叠的面积约占侧翼总面积的10%~60%。

在具体实施例中,相邻的散热片之间的间距为4mm~16mm。其距离是根据空间取暖的要求进行调整。

暖气管22采用热水或电加热元件作为加热源。

在具体实施例中,暖气管22的数量为1~8根,暖气管的数量是根据空间的供暖要求而决定。

如图2所示,面板1上部和下部设置有相对的面板扣槽11,面板暖气支撑架12通过面板扣槽11安装在面板1上;如图6所示,底板3上部和下部设置有相对的底板扣槽31,底板暖气支撑架32通过底板扣槽31安装在底板3上。

如图7所示,底板暖气支撑架32上设置有C型支撑架321,如图3所示,面板暖气支撑架12上设置有C型支撑架卡扣121,暖气管22嵌入C型支撑架321内,C型支撑架321的开口与C型支撑架卡扣121相互咬合。

在具体实施例中,每个底板暖气支撑架3上C型支撑架321的数量和每个面板暖气支撑架1上C型支撑架卡扣121的数量相同,每80cm–110cm的距离安装一对支撑架。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每个所述底板暖气支撑架上C型支撑架的数量和每个所述面板暖气支撑架上C型支撑架卡扣的数量是根据一个踢脚线取暖装置单元的长短而决定的,但每个所述底板暖气支撑架上C型支撑架的数量和每个所述面板暖气支撑架上C型支撑架卡扣的数量是相同的,互相组成一对支架,用来固定中间的暖气组件。

本实用新型将取暖器与室内装饰中常用的踢脚线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方便了安装,又大大节省了取暖器安装的空间,同时也提高了室内装饰的美观设计程度,通过本实用新型进行取暖时,可以有效地将暖气通过面板和底板顶部的开口将暖气传导到墙体,加热以后的墙体再对建筑空间进行热辐射,以达到使空间温度升高而供暖,由于热辐射如同太阳供暖原理,是最佳供暖方式,提高了取暖的效率,节省了能源,提高了空间的舒适度。暖气管内可以选择热水或电加热器作为采暖源,方便客户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选择,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范围,在散热片上设置相互重叠的侧翼,提高了本实用新型整个长度上的散热的效率和均匀性,而且散热片之间的间距也可以根据房间的大小、客户的需求进行调整和定制,提高了不同情况下的本实用新型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由于本实用新型取暖器安装时不需要将现有空间的地面或者墙体进行专门的准备加工工作,完全可以根据空间现有的装修状况设计本实用新型取暖器安装的安装方案,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取暖器既可以用在新建建筑空间也可以非常方便的用在老建筑空间的安装使用中,从而使客户及节约了建筑的有效空间,又非常便于今后的维修服务。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