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塔式太阳能热发电厂的定日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9523阅读:7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塔式太阳能热发电厂的定日镜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热发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塔式太阳能热发电厂的定日镜。



背景技术: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能源日趋短缺,传统的不可再生能源日益枯竭,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制于能源的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受到普遍关注,特别是太阳能更受世人的重视。

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在生产生活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太阳能发电领域,太阳能发电方式有光伏发电和热发电两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兴起,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是继光伏发电技术之后的新兴太阳能利用技术。太阳能热发电是通过大量定日镜以聚焦的方式将太阳直射光的能量聚集起来,加热工质,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当前太阳能热发电按照太阳能采集方式可划分为(1)塔式太阳能发电;(2)槽式太阳能热发电;(3)碟式太阳能热发电

光热发电领域,塔式太阳能热发电因具有高光热转换效率,高聚焦温度,聚焦目标固定不动使得控制系统安装调试简单,散热损失少等的优势特点,将成为下一个可商业化运营的新型能源技术。

尤其在在塔式太阳能热发电领域,定日镜作为塔式太阳能发电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太阳光反射到接收器上,对吸热工质进行加热,将光能转化为热能,进而驱动汽轮机发电。

在塔式太阳能热发电厂中,定日镜的数量成千上万,为了使每个定日镜中的反射面都保持良好的反射姿态,以最大化地提高反射太阳光的效率,一般会在每个定日镜上都安装方位角驱动装置和水平角驱动装置,方位角驱动装置和水平角驱动装置通过利用外界提供的电源与下达的调整指令,调整定日镜反射面的方位角和水平角,现有技术中,为了给定日镜提供电源和向定日镜传输信号,需要在定日镜场中铺设大量的线缆,会造成工程量和生产成本的大幅上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塔式太阳能热发电厂的定日镜,其能够利用自带的光电转换模块产生电能,满足自身进行姿态调整所需消耗的电量,无需在定日镜场中大量铺设线缆,减小了施工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一种用于塔式太阳能热发电厂的定日镜,包括:反射面,用于反射太阳光;反射面支架,设置于所述反射面之后,用于支撑所述反射面;方位角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反射面支架带动所述反射面进行方位角调整;水平角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反射面支架带动所述反射面进行水平角调整;光电转换模块,包括光电转换单元,所述光电转换模块与所述反射面或者所述反射面支架固定连接,并且,所述光电转换单元与所述方位角驱动装置和/或所述水平角驱动装置通过线缆电连接,用于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为所述方位角驱动装置和/或所述水平角驱动装置提供电能。通过在定日镜上设置所述光电转换模块,能够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从而满足定日镜的所述方位角驱动装置和/或所述水平角驱动装置正常运转所需的电能,无需再单独为了给定日镜提供电能而铺设线缆。

较佳的,所述光电转换单元为光伏电池。

较佳的,所述光电转换模块还包括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电能输入端与所述光电转换单元电连接,所述蓄电池用于存储所述光电转换单元产生的电能。通过设置所述蓄电池,在太阳光线充足时,能够将所述光电转换模块产生的多余电能储存起来,以便在夜间或者光照较弱期间为定日镜提供电能。

较佳的,所述蓄电池的电能输出端与所述方位角驱动装置和/或所述水平角驱动装置电连接,所述蓄电池用于为所述方位角驱动装置和/或所述水平角驱动装置提供电能。采用此种设计,当太阳光照充足时,所述光电转换单元可直接为所述方位角驱动装置和/或所述水平角驱动装置供电,当太阳光照较弱或者夜间时,可以利用所述蓄电池中存储的电能为所述方位角驱动装置和/或所述水平角驱动装置供电。

较佳的,所述光电转换模块还包括控制单元,用于根据外界下达的定日镜姿态调整指令或者定日镜自身反馈的姿态信息控制所述方位角驱动装置或所述水平角驱动装置的运转。

较佳的,所述光电转换模块包括无线信号接收/发射单元,用于接受外界向定日镜下达的定日镜姿态调整指令或者向外界控制中心反馈定日镜姿态信息。采用所述无线信号接收/发射单元,可以避免在定日镜场铺设大量的通讯线缆,减少工程施工量,降低生产成本。

较佳的,所述反射面支架包括主梁、副梁、支梁和支撑座,所述光电转换模块通过支撑杆和所述副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座沿所述主梁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主梁之上;所述副梁包括副梁顶面、自所述副梁顶面宽度方向的两个边缘分别向下延伸的弧形缓冲部以及自所述缓冲部向下竖直延伸的夹持部,所述缓冲部的开口方向相对设置;所述支梁的一端与所述副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部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在所述副梁上设置所述缓冲部,当所述副梁直接与所述反射面通过粘结的方式固定时,所述副梁上的所述缓冲部可有效抵抗所述反射面支架其他部件安装时产生的应力,防止所述反射面因承受应力过大发生破裂。

较佳的,所述支撑杆为细长形的实心结构或细长形的空心结构。

较佳的,当所述支撑杆为细长形的空心结构时,所述支撑杆的横截面呈口形;或者,

所述支撑杆包括支撑部和自所述支撑部宽度方向的两个边缘向下延伸出的两个固定部,所述支撑杆的两个固定部分别与所述副梁的两个夹持部平行且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两个固定部可以很好地与所述副梁的夹持部配合,便于将所述支撑杆的固定部与所述副梁的夹持部固定连接,从而使所述光电转换模块能够被很好地与所述副梁通过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

较佳的,所述支撑杆还包括分别自所述支撑杆的两个固定部底端延伸出的两个延展部,所述支撑杆的两个延展部的延伸方向相互远离,并且,所述支撑杆的两个延展部用于插入由所述副梁的两个缓冲部和所述副梁的副梁顶面形成的空间内。所述支撑杆的两个延伸部可以很好地与所述副梁的两个缓冲部配合,从而对所述支撑杆起到更好的固定作用,提高所述支撑杆的载重能力和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副梁之间的固定的牢靠程度。

较佳的,所述线缆至少部分沿所述副梁延伸方向设置,并且,沿所述副梁延伸方向设置的所述线缆固定设置于所述副梁外表面的侧面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定日镜上直接设置光电转换模块,能够利用光电转换模块产生电能,满足自身进行姿态调整所需消耗的电量,无需在定日镜场中大量铺设线缆,减小了施工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将光电转换模块与反射面或反射面支架固定连接,光电转换模块可以随着定日镜反射面及反射面支架的转动发生转动,二者不会产生相对位移,传统定日镜中通过外接线缆为定日镜供电,当定日镜的反射面及反射面支架转动时,由于线缆不会随着反射面及反射面支架转动,二者会产生相对位移,外接线缆容易缠绕在定日镜上,影响定日镜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定日镜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副梁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副梁在宽度方向的截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副梁、支撑杆、光电转换模块的装配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副梁、支撑杆装配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支撑杆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副梁、支撑杆、光电转换模块的装配图。

图中,1-反射面;2-反射面支架;21-副梁;22-支梁;23-支撑座;24-主梁;211-副梁顶面;212-弧形凹槽;213-夹持部;214-缓冲部;215-延伸部;3-光电转换模块;4-支撑杆;41-支撑部;42-固定部;43-延展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该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做出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下方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塔式太阳能热电发电厂的定日镜,包括:反射面1,用于反射太阳光;反射面支架2,设置于反射面1之后,用于支撑反射面1;方位角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用于驱动反射面支架2带动反射面1进行方位角调整;水平角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用于驱动反射面支架2带动反射面1进行水平角调整;光电转换模块3,包括光电转换单元(图中未示出)、蓄电池(图中未示出)、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以及无线信号接收单元(图中未示出),其中,光电转换单元用于利用太阳光产生电能,并且,光电转换单元的电能输出端分别与蓄电池电能输入端、方位角驱动装置以及水平角驱动装置电连接,蓄电池的电能输出端与方位角驱动装置和水平角驱动装置电连接,在太阳光照充足时,光电转换单元可直接向方位角驱动装置和水平角驱动装置供电,并且,还可将多余电能存储于蓄电池中,当夜晚或者光照较弱时,可利用蓄电池中存储的电能为方位角驱动装置和水平角驱动装置供电;无线信号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外界下达的反射面1姿态调整指令,并反馈至控制单元,由控制单元控制方位角驱动装置和水平角驱动装置按照外界下达的指令调整反射面1姿态,使反射面1达到预设姿态。光电转换模块3与反射面1或者反射面支架2固定连接,并且,光电转换单元与方位角驱动装置和/或水平角驱动装置通过线缆电连接,用于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来为方位角驱动装置和/或水平角驱动装置提供电能,在具体设置线缆时,线缆至少部分沿着副梁21延伸方向设置,并且,沿副梁21延伸方向设置的线缆固定设置于副梁21的外表面上。

其中,如图1所示,反射面支架2包括主梁24、副梁21、支梁22和支撑座23;主梁24用于在方位角驱动装置或水平角驱动装置驱动下带动整个反射面支架2发生转动,以调整反射面1的方位角和水平角;支撑座23沿主梁24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于主梁24之上,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座23为方形中空的片状结构,其通过中心的圆形通孔套设在主梁24之上,副梁21固定在支撑座23的上部,支梁22为细长型结构,一端与副梁2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撑座23的下部固定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座23也可以包括两个夹持部213,通过夹持的方式固定在主梁24上,或者支撑座23也可以是窄片状结构,通过在主梁24上开设狭槽,使得窄片状支撑座23可以在主梁24径向方向穿过狭槽固定在主梁24上。

在本实施例使用的副梁21中,如图2和图3所示,副梁21包括副梁顶面211、自副梁顶面211宽度方向的两个边缘分别向下延伸的缓冲部214、自缓冲部214向下竖直延伸的夹持部213以及自夹持部213底端向外延伸的延伸部215,缓冲部214的开口方向相对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副梁顶面211上还设置有弧形凹槽212。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光电转换模块3固定在反射面支架2上,具体地,如图1、图4和图5所示,光电转换模块3是通过支撑杆4与副梁21固定连接。其中,如图6所示,支撑杆4包括支撑部41、自支撑部41宽度方向的两个边缘向下延伸出的两个固定部42以及自支撑杆4的两个固定部42底部延伸出的两个延展部43,支撑杆4的固定部42与副梁21的夹持部213平行,并且,支撑杆4的两个固定部42分别与副梁21的两个夹持部213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4的两个延展部43形成为分别与支撑杆4的两个固定部42垂直的直线形结构,此时,支撑杆4的横截面呈翻边U形,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杆4的两个延展部43也可以形成为与副梁21的两个缓冲部214相适应的弧线形结构。在具体装配时,如图4和图5所示,支撑杆4的支撑部41、两个固定部42组成的空腔朝向副梁顶面211,支撑杆4的一端插设在副梁21内,另一端射出到反射面1之外,用于承载光电转换模块3。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光电转换模块3通过支撑杆4与副梁21的右端固定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光电转换模块3通过支撑杆4与副梁21的左端固定连接。

实施例2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的支撑杆4不同,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支撑杆4包括支撑部41和自支撑部41宽度方向的两个边缘向下延伸出的两个固定部42,不包括实施例1支撑杆4中的延展部43。当采用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杆4,支撑杆4与副梁21进行装配时,支撑杆4的支撑部41、两个固定部42组成的空腔朝向地面,并且,光电转换模块3支撑于支撑杆4的支撑部41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杆4的横截面可以呈空心口形结构,也可以为实心的细长形杆状结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