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学工业用恒温加热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8171阅读:4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化学工业用恒温加热炉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化学工业用恒温加热炉。



背景技术:

化学工业(chemical industry)又称化学加工工业,泛指生产过程中化学方法占主要地位的过程工业。包括基本化学工业和塑料、合成纤维、石油、橡胶、药剂、染料工业等。而恒温加热炉是化学工业必备的加热工具,但现有的恒温加热炉在使用时,加热不均匀,并且不能够达到恒温加热的效果,在长时间使用时容易造成局部温度过高,使加热炉损坏,资源浪费,降低了使用寿命,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化学工业用恒温加热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化学工业用恒温加热炉,包括加热炉本体,所述加热炉本体的顶部通过铰链与盖板连接,所述加热炉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盒,所述安装盒内设置有电路板和显示器,且电路板和显示器电连接;

所述加热炉本体的内侧上部设置有加热桶,所述加热桶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且温度传感器与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加热桶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板,且支撑板与加热炉本体的内壁连接,所述支撑板远离加热桶的一侧设置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的两端均设置有滑块,所述导热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电热丝,且电热丝与电路板电连接;

所述加热炉本体的内壁靠近支撑板的下侧设置有两个相对应的滑轨,且两块滑块均设置在滑轨内,所述滑轨的底部均安装有直线电机,且直线电机与滑块连接,所述直线电机与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加热炉本体靠近直线电机的上部设置有隔板。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开设有用于传热的通孔,所述加热桶卡设在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盖板靠近加热桶一侧设置有密封圈,且密封圈为橡胶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加热桶的侧壁上设置有保温层,且保温层为保温棉。

优选的,所述导热板与滑块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化学工业用恒温加热炉,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加入导热板保证加热炉内的温度恒定不变,而加入显示器有效地将加热炉内的加热情况在显示出来,能够时时观察加热炉内的温度,并且方便使用,通过导热板在加热炉本体的内部下侧上下移动来提高加热炉的加热稳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恒温加热,并且能够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化学工业用恒温加热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化学工业用恒温加热炉的支撑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加热炉本体1、电热丝2、滑块3、支撑板4、温度传感器5、加热桶6、盖板7、密封圈8、安装盒9、显示器10、电路板11、导热板12、滑轨13、隔板14、直线电机15、凹槽16、通孔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化学工业用恒温加热炉,包括加热炉本体1,加热炉本体1的顶部通过铰链与盖板7连接,盖板7靠近加热桶6一侧设置有密封圈8,且密封圈8为橡胶密封圈8,能够防止在使用时加热桶5热量流失,加热炉本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盒9,安装盒9内设置有电路板11和显示器10,且电路板11和显示器10电连接,有效地提高加热效率。

加热炉本体1的内侧上部设置有加热桶6,加热桶6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5,且温度传感器5与电路板11电连接,加热桶6的侧壁上设置有保温层,且保温层为保温棉,进一步提升保温效果,加热桶6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板4,且支撑板4与加热炉本体1的内壁连接,支撑板4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16,凹槽16的底部开设有用于传热的通孔17,加热桶6卡设在凹槽16内,提高该装置的稳定性,支撑板4远离加热桶6的一侧设置有导热板12,导热板12的两端均设置有滑块3,导热板12与滑块3为一体成型结构,提高稳定性,导热板12的下表面设置有电热丝2,且电热丝2与电路板11电连接,大大的高了该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保证对加热桶6的均匀加热。

加热炉本体1的内壁靠近支撑板4的下侧设置有两个相对应的滑轨13,且两块滑块3均设置在滑轨13内,滑轨13的底部均安装有直线电机15,且直线电机15与滑块3连接,直线电机15与电路板11电连接,加热炉本体1靠近直线电机15的上部设置有隔板1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恒温加热,并且能够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工作流程:本实用新型通过加入导热板12保证加热炉内的温度恒定不变,而加入显示器10有效地将加热炉内的加热情况在显示出来,能够时时观察加热炉内的温度,并且方便使用,通过导热板12在加热炉本体1的内部下侧上下移动来提高加热炉的加热稳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恒温加热,并且能够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