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6257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空气能(源)热泵是由电动机驱动的,利用蒸汽压缩制冷循环工作原理,以环境空气为冷(热)源制取冷(热)风或者冷(热)水的设备。空气能(源)热泵利用空气中的热量作为低温热源,经过传统空调器中的冷凝器或蒸发器进行热交换,然后通过循环系统,提取或释放热能,利用机组循环系统将能量转移到建筑物内,满足用户对生活热水、地暖或空调等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机组能够在低温状态下正常运行,高效节能、能够自动除霜。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包括室外机、室内机和风机盘管,所述室外机与室内机之间通过氟路循环管路连接,所述室内机与风机盘管之间通过水路循环管路连接;所述室内机包括板式换热器、膨胀罐和水泵,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出水管路通过膨胀罐与风机盘管的进水管路连通,所述风机盘管的出水管路通过水泵与板式换热器的进水管路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室内机和风机盘管设置在室内,所述室外机设置在室外。

进一步的,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出水管路通过电动三通阀与多个喷淋设备连接,多个所述喷淋设备的喷淋范围覆盖室外机的换热器铜管;所述换热器铜管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电动三通阀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板式换热器的进水管路连接有定压补水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喷淋设备包括喷淋主管和若干均匀分布在喷淋主管上的喷淋头。

进一步的,所述喷淋头包括半球形聚流入口、过渡连接通道和球形混合腔,所述球形混合腔设置在喷淋头的内部中心,所述半球形聚流入口设置在喷淋头的进水口端面,所述半球形聚流入口通过过渡连接通道与球形混合腔连接,所述喷淋头的出水端面设有若干喷射孔,通过若干喷射孔连通球形混合腔与外界。

进一步的,所述半球形聚流入口的径向尺寸为球形混合腔的径向尺寸的一半。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室内机设置在室内,确保室内机与风机盘管之间通过水路循环管路免受室外低温的影响,满足本实用新型机组能够在-25℃以上的室外环境正常运行;同时,通过温度传感器适时智能熔霜,相对于传统的定时化霜技术而言,化霜迅速且彻底;化霜的喷淋设备的喷淋头的设计,能够使得喷出喷淋头的热水部分雾化,通过部分雾化高温水蒸气及部分非雾化的高温高速水流的冲刷,保证化霜的迅速性和彻底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喷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喷淋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包括室外机1、室内机2和风机盘管3,所述室外机1与室内机2之间通过氟路循环管路连接,所述室内机2与风机盘管3之间通过水路循环管路连接;所述室内机2包括板式换热器21、膨胀罐22和水泵23,所述板式换热器21的出水管路通过膨胀罐22与风机盘管3的进水管路连通,所述风机盘管3的出水管路通过水泵23与板式换热器21的进水管路连通。所述室内机2和风机盘管3设置在室内,所述室外机1设置在室外。确保室内机与风机盘管之间通过水路循环管路免受室外低温的影响,满足本实用新型机组能够在-25℃以上的室外环境正常运行。

所述板式换热器21的出水管路通过电动三通阀24与多个喷淋设备5连接,多个所述喷淋设备5的喷淋范围覆盖室外机1的换热器铜管;所述换热器铜管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电动三通阀24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系统通过电动三通阀24打开喷淋水路,对换热器铜管进行热喷淋。所述板式换热器21的进水管路连接有定压补水装置。如附图2,所述喷淋设备5包括喷淋主管51和若干均匀分布在喷淋主管51上的喷淋头52。

如附图3,所述喷淋头52包括半球形聚流入口521、过渡连接通道522和球形混合腔523,所述球形混合腔523设置在喷淋头52的内部中心,所述半球形聚流入口521设置在喷淋头52的进水口端面,所述半球形聚流入口521通过过渡连接通道522与球形混合腔523连接,所述喷淋头52的出水端面设有若干喷射孔524,通过若干喷射孔524连通球形混合腔523与外界。

化霜的喷淋设备及其喷淋头的设计,能够使得喷出喷淋头的热水部分雾化,通过部分雾化高温水蒸气及部分非雾化的高温高速水流的冲刷,保证化霜的迅速性和彻底性。为了更好的得到喷淋头喷出的是最佳比例化霜比例的部分雾化水蒸气和部分高速水流,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半球形聚流入口521的径向尺寸为球形混合腔523的径向尺寸的一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