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置有聚热罩的灶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5387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置有聚热罩的灶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灶具,特别是一种配置有聚热罩的灶具。



背景技术:

传统的灶具通常是设计成高于底座,以方便空气的补充,但是随着一体化厨房的概念逐渐普及,厨房用具的隐藏式设计已成为主流,若将传统的灶具直接的凹设在底座上,其聚热、空气补充均非常的苦难。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配置有聚热罩的灶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配置有聚热罩的灶具,包括灶具本体,所述灶具本体包括炉头及灶具底座,所述灶具底座为一壳体结构,在其上端面凹形设置有截面呈倒梯形的凹位,所述炉头设置在该凹位底部,所述灶具底座底部设置有一进风管,所述凹位侧面设置有与炉头对应的进风口,在进风管上配置有风机;所述凹位上方转动设置有与凹位侧面对应的聚热罩,所述聚热罩上开设有与进风口对应的调风口,所述聚热罩侧面延伸设置有调节手柄,通过旋转聚热罩能够使调风口与进风口对齐或相互交错,从而实现进风量的调节,在灶具底座上方通过滑轨机构设置有能够遮盖凹位的遮盖板。

所述聚热罩的表面为一漫反射面。

所述聚热罩的表面上设置有若干波纹。

所述凹位上端便于设置有若干与聚热罩边缘对应的“7”字形的卡位,所述聚热罩边缘开设有能够供卡位穿过的缺口,所述聚热罩边缘能够通过缺口旋转卡入所述卡位。

所述调节手柄上套设有隔热套。

所述灶具本体还包括一换热器,所述灶具底座侧面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通过一水泵及排水管连接至换热器的进水口,所述换热器的出水口通过一回水管连接至水箱;所述灶具底座侧面还配置有若干温差发电片,所述温差发电片的冷端传导面与水箱侧壁接触或穿过水箱侧壁,所述温差发电片的热端传导面贴近灶具底座侧面,所述温差发电片与水泵电性连接;所述水箱外侧设置有用于观察水位高度的透光水管,所述透光水管两端分别与水箱的上、下端连通,所述透光水管上还设置有与温差发电片上缘对应的刻度。

所述温差发电片与风机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配置有聚热罩的灶具,包括灶具本体,所述灶具本体包括炉头及灶具底座,所述灶具底座为一壳体结构,在其上端面凹形设置有截面呈倒梯形的凹位,所述炉头设置在该凹位底部,所述灶具底座底部设置有一进风管,所述凹位侧面设置有与炉头对应的进风口,在进风管上配置有风机;所述凹位上方转动设置有与凹位侧面对应的聚热罩,所述聚热罩上开设有与进风口对应的调风口,所述聚热罩侧面延伸设置有调节手柄,通过旋转聚热罩能够使调风口与进风口对齐或相互交错,从而实现进风量的调节,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调节风量,对炉头进行二次的空气补充,保证燃烧充分,且聚热罩本身还能式热量聚集在中部位置,提高热效率。

进一步,在灶具底座上方通过滑轨机构设置有能够遮盖凹位的遮盖板,不使用灶具时,可以通过遮盖板遮盖灶具,不仅可以保护炉头,还可隐藏灶具,实现灶具的隐藏式设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灶具本体部分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换热器部分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换热管的正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换热管的侧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灶具本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灶具本体部分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6,图1至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配置有聚热罩的灶具,包括灶具本体,所述灶具本体包括炉头11及灶具底座12,所述灶具底座12为一壳体结构,在其上端面凹形设置有截面呈倒梯形的凹位121,所述炉头11设置在该凹位121底部,所述灶具底座12底部设置有一进风管71,所述凹位侧面设置有与炉头11对应的进风口72,在进风管71上配置有风机73;所述凹位121上方转动设置有与凹位121侧面对应的聚热罩8,所述聚热罩8上开设有与进风口72对应的调风口81,所述聚热罩8侧面延伸设置有调节手柄82,通过旋转聚热罩8能够使调风口81与进风口72对齐或相互交错,从而实现进风量的调节,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调节风量,对炉头进行二次的空气补充,保证燃烧充分,且聚热罩本身还能式热量聚集在中部位置,提高热效率。

进一步,在灶具底座12上方通过滑轨机构设置有能够遮盖凹位121的遮盖板80,不使用灶具时,可以通过遮盖板遮盖灶具,不仅可以保护炉头,还可隐藏灶具,实现灶具的隐藏式设计。

优选的,所述聚热罩8的表面为一漫反射面或设置有若干波纹,在将热量向中部聚集的同时,避免热量过于的集中在一点,使得锅底的热分布更为的均匀。

优选的,所述凹位121上端便于设置有若干与聚热罩8边缘对应的“7”字形的卡位122,所述聚热罩8边缘开设有能够供卡位122穿过的缺口88,所述聚热罩8边缘能够通过缺口88旋转卡入所述卡位122,形成聚热罩8的安装及旋转结构,安装方便。

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可采用其他的转动结构,如在聚热罩8底部与凹位121侧面之间设置环形的导轨导槽结构,同样能够实现旋转及安装的功能,在此不作详述。

优选的,所述调节手柄82上套设有隔热套83,以防调节时烫伤人手。

优选的,所述灶具本体还包括一换热器4,所述灶具底座12侧面设置有水箱2,所述水箱2通过一水泵3及排水管21连接至换热器4的进水口41,所述换热器4的出水口42通过一回水管22连接至水箱2。

所述灶具底座12侧面还配置有若干温差发电片6,所述温差发电片6的冷端传导面与水箱2侧壁接触或穿过水箱2侧壁,所述温差发电片6的热端传导面贴近灶具底座12侧面,通过温差发电片6可产生电能,可连接蓄电设备或用电设备直接使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配合换热器4降低温差发电片6的冷端传导面温度,提高发电的效率。

优选的,所述温差发电片6与水泵3电性连接,水泵3无需外置供电,且当灶具使用产生热量时,温差发电片6产生的电能自动的驱动水泵3动作,无需额外进行控制,使用方便。

优选的,所述水箱2外侧设置有用于观察水位高度的透光水管23,所述透光水管23两端分别与水箱2的上、下端连通,所述透光水管23上还设置有与温差发电片6上缘对应的刻度231,使用者可以在外部观察水位的高度,并通过刻度231判断水面是否覆盖温差发电片6,保证发电的效率,同时避免温差发电片6局部位置温度过高而烧毁。

优选的,在炉头11底部设置有吸热块91,在温差发电片6的热端传导面设置有导热块92,所述吸热块91与导热块92之间通过若干传热热管93连接,使得炉头11的热量能够快速的传送至温差发电片6,提高热量回收的效率,提高发电量。

优选的,在温差发电片6的冷端传导面上配置有一散热块,所述散热块上设置有若干插入至水箱2内腔的导热柱,能够高效的将热量传递至水箱2的水内,提高发电效率,并可通过导热柱扰乱水流,使得水能够充分的与导热柱及冷端传导面接触,提高换热及发电的效率。

优选的,所述温差发电片6与风机73电性连接,当灶具使用产生热量时,温差发电片6产生的电能自动的风机73动作,无需额外进行控制,使用方便。

优选的,所述进风管71上还配置有流量控制阀74,通过流量控制阀74控制气流量,避免气流过大时对焰火造成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换热器4可为常规的风冷冷凝器或可进行热量回收的换热器,在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可进行热量回收的水冷换热器。

如图所示,所述换热器4包括壳体40及设置在壳体40内的换热管组,所述换热管组包括有至少一条的换热管52,所述换热管52两端分别为冷水进口511和热水出口512,本实用新型通过水让灶具的热量传送至换热器,再对换热器的换热管组内的水进行加热,实现热量回收,可用作厨房或浴室使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环保节能。

优选的,所述换热管52为一波纹管,所述换热管52折弯成由多个直管521及多个弯管522组成的往复状结构,且多个直管521的轴线不在同一平面内,使得换热器内的水能够分别的与多个直管的外壁充分的接触,提高换热的效率,进一步,所述换热管52的直管521与壳体40内水流流向垂直,波纹管的波纹间隙通常是与波纹管的轴向垂直,使得壳体10内水流能够在波纹管状的换热管的波纹间隙外壁穿过,增大接触的面积,进一步提高换热的效率。

优选的,所述换热管52折弯成多层直管521排列的往复状结构,且相邻层的直管521相互错位排列,使得换热管52外壁与水接触更为的充分,大大提高换热的效率。

当然,所述的直管521还可无规则排列或呈三角型排列等,在此不作详述。

优选的,所述壳体40上端为开口结构,在该开口结构处配置有盖板401,所述出水口42设置在该盖板401上,所述进水口41设置在壳体40下端侧面,所述盖板401边缘通过螺钉或卡扣机构固定在壳体10上,方便其拆除清洗。

优选的,所述换热管52固定在一固定板50上,所述壳体40侧面设置有换热管安装口,所述换热管组通过该固定板50安装至换热管安装口上,所述固定板50上开设有与冷水进口511、热水出口512对应的开口,所述固定板50通过螺钉固定在壳体40,可进行拆除清洗。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形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的变换或相应的改动,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