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132649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空调的控制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空调在制热运行时,如果室外环境温度在冰点以下且空气带有一定湿气,在室外机换热器表面容易结冰形成霜,霜的存在会影响空调的制热性能。因此,在空调制热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需要进入除霜模式进行除霜。空调的除霜触发条件极大地影响着空调的除霜效果,制热性能及使用舒适性。现有空调的除霜精度不高,除霜模式设置不当会严重影响制热效果,为用户的使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高空调的除霜精度。

本发明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增强空调的制热效果。

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具有制热模式以及所述空调工作于所述制热模式时满足预设触发条件后启动的除霜模式,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在所述空调工作于所述制热模式时,持续检测室内换热器的盘管温度;

当所述预设触发条件被满足时,所述空调自所述制热模式切换至所述除霜模式,并统计出所述空调自本次所述制热模式开启至切换成所述除霜模式的时间,该时间称为制热模式时间sy;

当所述空调结束除霜时,获取所述空调本次运行所述除霜模式的时间,该时间称为除霜模式时间sc;以及

根据所述盘管温度、所述制热模式时间sy和所述除霜模式时间sc,确定所述空调下一次进入所述除霜模式的动态触发条件。

进一步地,所述盘管温度包括:

所述空调在工作于所述制热模式的所述制热模式时间sy内盘管的总平均温度ty和所述空调在工作于所述制热模式时自所述制热模式切换至所述除霜模式前第二预设时间内盘管的末平均温度ts;且

当所述空调工作于所述制热模式时,每间隔第一预设时间检测一次所述盘管的实时温度t。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预设时间为1分钟,所述第一预设时间为5~15秒之间的任意值。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总平均温度ty和所述末平均温度ts,计算所述盘管的校准平均温度tp,并比较所述末平均温度ts和所述校准平均温度tp的大小。

进一步地,所述校准平均温度tp的计算公式为:

tp=ty·sy/(sy+sc)+d

其中,d为温度补偿值,所述温度补偿值为-1至2之间的任意整数。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末平均温度ts等于所述校准平均温度tp,则所述空调下一次进入所述除霜模式的所述动态触发条件设定为所述预设触发条件。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末平均温度ts小于所述校准平均温度tp,则所述空调下一次进入所述除霜模式的所述动态触发条件设定为所述盘管的所述实时温度t达到所述校准平均温度tp。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末平均温度ts大于所述校准平均温度tp,则所述空调下一次进入所述除霜模式的所述动态触发条件设定为所述预设触发条件被满足后所述空调延长运行所述制热模式达第三预设时间sa;其中

若所述空调的所述盘管的所述实时温度t在延长运行所述制热模式的所述第三预设时间sa内达到所述校准平均温度tp,则所述空调立即进入下一次所述除霜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预设时间sa根据所述末平均温度ts和所述校准平均温度tp的大小确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预设时间sa的计算公式为:

sa=c·(ts-tp)

其中,c为校准系数,sa为以分钟为单位的数值,ts和tp为以摄氏度为单位的数值。

本发明的控制方法通过检测最近一次的由制热模式和除霜模式共同组成的工作周期内的盘管温度及各模式的运行时间,可实时地对下一次工作周期内除霜模式的触发条件进行调整,从而使得空调在环境温度和/或湿度等属性改变时,能够在最合适的时机进行化霜,进而使得其化霜效果达到最佳。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可以使空调在制热模式效果不佳时及时运行除霜模式,在制热效果良好时延长制热模式运行时间,由此可以在更短的除霜时间内获得更佳的除霜效果,并大大提升除霜后制热模式的制热效率,获取最佳的制热效果,且本控制方法无需增加空调的硬件成本即可提升用户体验。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可用于对定频空调进行除霜。具体地,空调具有制热模式以及空调工作于制热模式时满足预设触发条件后启动的除霜模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参见图1,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0,空调第n次进入制热模式。

步骤s102,检测空调室内换热器的盘管温度。

步骤s104,判断空调是否满足预设触发条件;若是,则执行步骤s106,若否,则返回继续执行步骤s102。

步骤s106,空调第m次进入除霜模式,获取运行第n次制热模式全过程的制热模式时间sy,获取运行第n次制热模式全过程的盘管的总平均温度ty,获取运行地n次制热模式全过程的最后一分钟内的盘管的末平均温度ts。

步骤s108,判断空调是否已完成第m次除霜程序;若是,则执行步骤s110,若否,则返回继续执行步骤s106。

步骤s110,获取运行第m次除霜模式全过程的除霜模式时间sc。

步骤s112,计算校准平均温度tp。

步骤s113,根据校准平均温度tp确定空调第m+1次进入除霜模式的动态触发条件。

具体地,上述步骤中的m和n可以为大于0的任意整数,m和n可以相等或不等。当m=n=1时,空调进行首次制热模式和除霜模式,此时预设触发条件可以为目标空调的出厂自带默认触发条件,例如可以为温度控制或时间控制等。当m>1,n>1时,空调已经进行过一次或多次制热模式和除霜模式,此时预设触发条件可以为上一次的空调进入除霜模式的动态触发条件,也即是可以为自第m-1次制热模式进入第n-1次除霜模式时的触发条件。

上述步骤s112中的校准平均温度tp与盘管温度、制热模式时间sy和除霜模式时间sc有关。也即是,根据总平均温度ty和末平均温度ts,计算盘管的校准平均温度tp。

特别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校准平均温度tp的计算公式为:

tp=ty·sy/(sy+sc)+d

其中,d为温度补偿值,温度补偿值的是以摄氏度为单位的数值,且可以为-1至2之间的任意整数。ts和tp为以摄氏度为单位的数值。

具体地,温度补偿值可根据室外环境温度湿度确定。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当空调处于室外环境湿度较大的地区(例如,空气相对湿度大于65%),且室外环境温度处于-2℃至4℃,此时d可以设置为2(摄氏度)。也即是,这种条件下,室外机上易于产生霜层,霜层太厚不除将导致室内制热效果大大衰减。此时制热模式下输出的制热量会低于且会进一步拉低整个周期的平均制热量,应该尽快除霜。

当处于室外环境湿度较小的地区(例如,空气相对湿度小于50%),且室外环境温度在0℃以下,此时d可以设置为-1(摄氏度)。这种条件下,室外机不易产生霜层,此时制热量的衰减相对较少,也即是,此时空调输出的制热量在平均制热量之上,可以适当延长制热运行时间。

当所处环境湿度和/或温度不满足上述条件时,d可以为默认值0(摄氏度)或根据进一步检测及用户需求综合设定。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控制方法使空调在其工作于制热模式时,持续检测室内换热器的盘管温度。持续检测是指当空调工作于制热模式时,每间隔第一预设时间检测一次盘管的实时温度t。

盘管温度可包括空调运行制热模式时间sy内盘管的总平均温度ty和空调在工作于制热模式时自制热模式切换至除霜模式前第二预设时间内盘管的末平均温度ts。实时温度t可用于计算总平均温度ty和末平均温度ts。

也即是,步骤s106中的制热模式时间sy和步骤s110中的除霜模式时间sc分别是指:当预设触发条件被满足时,空调自制热模式切换至除霜模式,并统计出空调自本次制热模式开启至切换成除霜模式的时间,该时间称为制热模式时间sy。当空调结束除霜时,获取空调本次运行除霜模式的时间,该时间称为除霜模式时间sc。

本发明的控制方法通过检测最近一次的由制热模式和除霜模式共同组成的工作周期内的盘管温度及各模式的运行时间,可实时地对下一次工作周期内除霜模式的触发条件进行调整,从而使得空调在环境温度和/或湿度等属性改变时,能够在最合适的时机进行化霜,进而使得其化霜效果达到最佳。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预设时间可以为1分钟。第一预设时间可以为5~15秒之间的任意值。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时间可以为10秒,由此温度检测操作无需过于频繁地执行,且能够获取足够多的的盘管实时温度值(t),从而计算出准确的总平均温度ty和末平均温度ts。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参见图2,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114,判断tp是否等于ts;若是,则执行步骤s116,若否,则执行步骤s118。

步骤s116,在空调第n+1次进入制热模式后,当预设触发条件被满足时,空调进入第m+1次除霜模式。

步骤s118,判断ts是否大于tp;若是,则执行郍s122,若否,则执行步骤s120。

步骤s120,在空调第n+1次进入制热模式后,当盘管的实时温度t达到tp时,空调立即进入第m+1次除霜模式。

步骤s122,在空调第n+1次进入制热模式后,当预设触发条件被满足时,空调再延长运行sa时长的制热模式。

步骤s124,在延长运行sa时间制热模式的过程中,检测盘管的实时温度t是否达到tp;若是,则执行步骤s128,若否,则执行步骤s126。

步骤s126,判断空调是否已经延长运行制热模式sa时间;若是,则执行步骤s128,若否,则返回继续执行步骤s122。

步骤s128,立即进入第m+1次除霜程序。

上一实施例中步骤s113可包含步骤s114至步骤s128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在本发明的控制方法中,步骤s122中的第三预设时间sa可根据末平均温度ts和校准平均温度tp的大小确定,其具体的计算公式为:

sa=c·(ts-tp)

其中,c为校准系数,其具体取值可以为0.5至2之间的任意值。sa为以分钟为单位的数值,ts和tp为以摄氏度为单位的数值。也就是说,当c=1时,ts高出tp的单位为摄氏度的温度值即是预设触发条件被满足后空调需要延长运行的分钟数。

具体地,校准系数c可根据ts和tp的差值进行选取设定。当ts-tp≤2时,校准系数c可以设置为1。当ts-tp>2,校准系数可以设置为1.5。进一步地在制热模式延长运行的第三预设时间sa的过程中,若出现t=tp则认定为满足动态除霜条件,立即运行第m+1次除霜程序,若在第三预设时间sa内t未达到tp,则待延长运行完成后再进入第m+1次除霜程序。

也即是,本控制方法通过比较末平均温度ts和校准平均温度tp的大小来设定下一次进入除霜模式的动态触发条件。若末平均温度ts等于校准平均温度tp,则空调下一次进入除霜模式的动态触发条件设置为预设触发条件。若末平均温度ts小于校准平均温度tp,则空调下一次进入除霜模式的动态触发条件设置为盘管在制热模式下的实时温度t达到校准平均温度tp。若末平均温度ts大于校准平均温度tp,则空调下一次进入除霜模式的动态触发条件设置为预设触发条件被满足后空调延长运行制热模式第三预设时间sa。进一步地,若空调的盘管的实时温度t在延长运行制热模式的第三预设时间sa内达到校准平均温度tp,则空调立即进入下一次除霜模式。

本发明的控制方法通过寻找最佳除霜点,保证在整个制热周期输出最大的平均制热量。也即是,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可以使空调在制热模式效果不佳时及时运行除霜模式,在制热效果良好时延长制热模式运行时间,由此可以在更短的除霜时间内获得更佳的除霜效果,并大大提升除霜后制热模式的制热效率,延长高效的制热时间,获取最佳的制热效果,且本控制方法无需增加空调的硬件成本即可提升用户体验。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