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家用智能控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2466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家用智能控温系统。



背景技术:

现在家庭中大都配备有空调或者暖炉等控温装置。虽然这些控温装置大都具有温度设定功能,但还是存在温度控制不精确,能源消耗量大,使用不入性化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家用智能控温系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实现了根据居住者的位置进行温度精确调控,节约能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家用智能控温系统,包括控制器和与控制器连接的制冷装置、制热装置、温度传感器、红外热辐射检测装置、触发装置;在每个房间的不同位置设置有若干个温度传感器,且温度传感器与制冷装置和制热装置分离设置;在每个房间设置有一个红外热辐射检测装置;触发装置设置在楼宇门禁处;在控制器中设置有pid调节模块。

作为优选,还包括移动终端,移动终端通过无线网络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无线网络为互联网、wi-fi或者蓝牙。

作为优选,所述制冷装置为空调,所述制热装置为燃气暖炉。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触发装置监控居住者进入楼宇后,通过控制器自动打开制冷装置或制热装置进行温度调控,使得居住者进入房间内便有一个较为舒适的温度。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房间内的不同位置,控制器可以采集不同位置的温度信号进行分析,通过pid调节模块运算后向相应的制冷装置或制热装置发出控制信号,实现了精确控温。红外热辐射检测装置可以检测到房间内是否有人活动,当房间内无人时,控制器自动降低制冷装置或制热装置的输出功率,节约能源。居住者还可以使用类似于手机的移动终端通过无线网络对控制器进行人工干预,提高了温度控制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控制器,2、制冷装置,3、制热装置,4、温度传感器,5、红外热辐射检测装置,6、触发装置,7、pid调节模块,8、移动终端,9、无线网络。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控温系统,包括控制器1和与控制器1连接的制冷装置2、制热装置3、温度传感器4、红外热辐射检测装置5、触发装置6;在每个房间的不同位置设置有若干个温度传感器4,且温度传感器4与制冷装置2和制热装置3分离设置;在每个房间设置有一个红外热辐射检测装置5;触发装置6设置在楼宇门禁处;在控制器1中设置有pid调节模块7。

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还包括移动终端8,移动终端8通过无线网络9与所述控制器1相连。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无线网络9为互联网、wi-fi或者蓝牙。

此外,所述制冷装置2为空调,所述制热装置3为燃气暖炉。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本发明通过触发装置6监控居住者进入楼宇后,通过控制器1自动打开制冷装置2或制热装置3进行温度调控,使得居住者进入房间内便有一个较为舒适的温度。温度传感器4设置在房间内的不同位置,控制器1可以采集不同位置的温度信号进行分析,通过pid调节模块7运算后向相应的制冷装置2或制热装置3发出控制信号,实现了精确控温。红外热辐射检测装置5可以检测到房间内是否有人活动,当房间内无人时,控制器1自动降低制冷装置2或制热装置3的输出功率,节约能源。居住者还可以使用类似于手机的移动终端8通过无线网络9对控制器1进行人工干预,提高了温度控制的灵活性。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家用智能控温系统,其包括控制器和与控制器连接的制冷装置、制热装置、温度传感器、红外热辐射检测装置、触发装置;在每个房间的不同位置设置有若干个温度传感器,且温度传感器与制冷装置和制热装置分离设置;在每个房间设置有一个红外热辐射检测装置;触发装置设置在楼宇门禁处;在控制器中设置有PID调节模块。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实现了根据居住者的位置进行温度精确调控,节约能源。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正光恒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1.14
技术公布日:2018.04.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