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加湿功能的商用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99720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加湿功能的商用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商用空调室内机满足了人们对温度、湿度、洁净度和风速舒适性的要求,但是,现有空气品质处理系统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空气湿度的浓度不可调,室内空气往往过于干燥,使用户感到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具有加湿功能的商用空调室内机,该空调机通过加湿装置解决了现有空调机空气湿度的浓度不可调,室内空气过于干燥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加湿功能的商用空调室内机,包括通过导通管顺次连接的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加湿装置。所述第一热交换器被配置为降低供应给所述商用空调室内机的空气流的温度。所述加湿装置构造成在所述空气流被引导出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之后增加所述空气流中的水分。所述第二热交换器被配置为在空气流被引导出所述加湿装置之后提高空气流的温度。

进一步地,还包括颗粒减少装置。所述颗粒减少装置构造成在所述空气流被引导出所述加湿装置之后去除所述空气流中的颗粒。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流通过空气压缩机提供到所述第一热交换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热交换器构造成与由所述空气压缩机压缩的空气流形成热交换关系。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被配置为测量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引出的所述空气流的第一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被配置为测量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引出的空气流的第二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引出的空气流被引导到增氧装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阀、第二阀。所述第一阀、第二阀为三通阀;所述空气流从所述第一阀的输入端进入;所述第一阀的第一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阀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阀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阀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二阀的输出端与所述颗粒减少装置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空调机通过加湿装置增加空气流中的水分,避免室内空气干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的附图标记为:商用空调室内机100、第一热交换器130、加湿装置132、颗粒减少装置134、第二热交换器136、第一阀137、第二阀139、第一温度传感器141、第二温度传感器143、制冷系统140、增氧装置110、空气压缩机145、空气流105、室内1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加湿功能的商用空调室内机100,包括第一热交换器130、加湿装置132、颗粒减少装置134、第二热交换器136。还包括第一阀137和第二阀139。第一阀137和第二阀139可以构造成调节商用空调室内机100的空气流105(例如空气流105的方向和/或流量)。 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14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43。

空气流105由空气压缩机145提供给商用空调室内机100。

当空气流105流过第一交换器130时,空气流105被第一交换器130降低至预设的温度。

第一热交换器130与制冷系统140的制冷部耦合,使得第一热交换器130与制冷系统140的制冷部形成热交换关系。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热交换器130可以与制冷系统140的蒸发器的热交换器管形成热交换关系,通过制冷系统140的蒸发器中的冷的制冷剂降低第一热交换器130中的气流105。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热交换器130定位在远离制冷系统140的气流中。然后将空气流105引导通过加湿装置132以增加空气流105中的水分,避免室内空气干燥。然后,空气流105被引导通过颗粒减少装置134,以除去空气流105中的颗粒。应当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颗粒减少装置134也可以位于加湿装置132的上游。

离开颗粒减少装置134的气流105可以通过第二热交换器136引导,以帮助在气流105被引导通过增氧装置110之前调节空气流105的温度。

通常,留向颗粒减少装置134的空气流105的温度可能相对较低,因为空气流105的温度可能在第一热交换器130中降低。因此,通过第二热交换器136将空气流105的温度增加到增氧装置110的所期望的温度,然后引到室内122。

第一温度传感器141被配置为测量从第一热交换器130引出的空气流的第一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143被配置为测量从第二热交换器136引出的空气流的第二温度,商用空调室内机100被配置为使得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满足期望值。

第一阀137和第二阀139为三通阀,以调节引导通过第一热交换器130和/或第二热交换器136的空气流的量。空气压缩机145的输出端与第一阀137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阀137的第一输出端通过第二热交换器136与第一热交换器130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阀137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二阀139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第一热交换器130的输出端与第二阀139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第二阀139的输出端与颗粒减少装置134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不需要第一阀137和第二阀139和连接第一阀137和第二阀139的管线。空气流105可以被引导到第二热交换器136、第一热交换器130和加湿装置132中,而不经过构造成控制气流105的量或方向的阀。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可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思的前提下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其它改进和变化均应认为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