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气化炊事采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11636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气化炊事采暖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半气化炊事采暖炉,尤其涉及一种生物质半气化炊事采暖炉。



背景技术:

生物质炉灶行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7亿农民的人居质量和身体健康,为发展中国家树立了清洁发展模式。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用于炊事和供暖,对促进循环经济、建设生态社会、实现低碳经济意义重大,是当前替代燃煤的最佳选择。开发高效低排放生物质炉具,可促进农村创新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拉动农村经济,增加就业岗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生物质半气化炉是生物质燃料在炉膛内燃烧,并进行合理配风供氧,伴有气化成分,使燃烧更充分。然而传统生物质半气化炉具有以下技术缺陷:1、传统气化炉在燃烧的过程中,产生大量含有冶癌物质的焦油给用户的身体造成无形的伤害;2、难点火,每次加料烟雾大,熏人;3、对原材料的密度要求较高;4、燃烧过程中易熄火冒烟;5、配风不合理,火力小,燃烧不充分;6、结构复杂,笨重,不够便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半气化炊事采暖炉,适用于生物质气化燃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半气化炊事采暖炉,包括外炉体、内炉体、底座和烟气通道,所述外炉体为圆柱形,内炉体设置在外炉体内部;所述外炉体和内炉体设置在底座上;所述内炉体从下往上分别设置有一次风室、气化室、预燃室和混燃室,一次风室和气化室之间设置有炉篦,作为物料和气流通道;所述气化室与预燃室为渐缩连接;所述预燃室与混燃室为渐扩连接;所述内炉体顶部为燃烧区,混燃室顶部渐扩与燃烧区连接;燃烧区一侧设有烟气出口与烟气通道连通;烟气通道设在内炉体和外炉体的一侧;所述外炉体和内炉体之间设置进风通道和水套,所述水套设置在内炉体的上部,环绕在进风通道的外侧;所述水套还延伸环绕布置在所述烟气通道外侧;所述一次风室底部设置有灰屉,灰屉伸缩端穿出外炉体壁面;所述外炉体底部壁面上设置有可调风门作为进风通道的进风口,所述可调风门设置在灰屉伸缩端的相对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烟气出口的出口侧设置有折流板,折流板上端固定在烟气通道,折流板下方与烟气通道间形成折返式物流通道;所述烟气通道底部设置有烟灰室,烟灰室布置在外炉体外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炉体顶部设有炉口,炉口位于燃烧区上方。

优选方案是,所述气化室内靠近壁面设置有至少一根竖直布置的引火管;所述引火管从上到下设置有若干个引燃风孔。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是,所述的上下两个相邻的引燃风孔的孔中心距离为10~60mm,引燃风孔的直径为3~30mm。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预燃室壁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二次风口,所述二次风口与进风通道相通;所述混燃室下部设置有多个扰流孔,混燃室上部设有布氧孔,所述扰流孔和布氧孔均与进风通道相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烟气通道上部设有烟气挡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点火容易、气化效果好,在气化燃烧及添料过程中不易熄火冒烟;同时独特的布风结构使气化气和氧气能够均匀混合,保证燃烧充分;高效清洁,且结构简单、易于制造、使用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半气化炊事采暖炉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半气化炊事采暖炉侧视示意图。

图中:1—外炉体;2—内炉体;3—水套;4—烟气通道;5—炉口;6—二次风孔;7—扰流孔;8—布氧孔;9—引火管;10—炉篦;11—气化室;12—灰屉;13—一次风室;14—预燃室;15—可调风门;16—进风风道;17—引燃风孔;18—烟气出口;19—混燃室;20—烟灰室;21—底座;22—烟气挡板;23—进水口;24—出水口;25—折流板;26—燃烧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运行方法和实施方法进行详细论述。

本申请文件中的上、下、左、右、前和后等方位用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而建立的。附图不同,则相应的位置关系也有可能随之发生变化,故不能以此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附图1所示,一种半气化炊事采暖炉,包括外炉体1、内炉体2、底座21和烟气通道4等。由图1所示,所述外炉体1为圆柱形,内炉体2嵌套设置在外炉体1内部,与外炉体1同轴。外炉体1和内炉体2设置在底座21上,底座21可以分体设置,也可以与内、外炉体固定。所述外炉体1和内炉体2之间设置进风通道16。

内炉体2从下往上分别设置有一次风室13、气化室11、预燃室14和混燃室19。一次风室13和气化室11之间设置炉篦10隔开,炉篦10既作为气化燃料的承托,又同时作为物料和气流通道,一次风室13的一次风从通道上升进入气化室11,气化室11内燃料气化燃烧后的灰从通道落下,由设置在一次风室13底部的灰屉12收集。灰屉12为抽屉结构,伸缩端穿出外炉体1壁面,便于操作。灰屉12同时作为一次风入口。在灰屉12伸缩端的相对侧设置有可调风门15,可调风门15设置在外炉体1底部壁面上,作为进风通道16的进风口。

气化燃料放置在气化室11中,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的小型炊事采暖炉来说,通常采用手工点燃。点燃后的燃料在气化室11中气化。优选方案是,气化室11内靠近壁面设置有至少一根竖直布置的引火管9。引火管9底部开口,设置在炉篦10上,与一次风室13相通。引火管9从上到下设置有若干个引燃风孔17。为了有效配风和相互引燃,上下两个相邻的引燃风孔17的孔中心距离为10~60mm,引燃风孔17的直径为3~30mm。一次风室13的一次风通过引火管9上的引燃风孔17进入气化室11。首先从底部引燃,然后通过相邻引燃进风孔17供氧作用,实现生物质燃料及气化气层层向上点燃,同时强化了气化室11的一次风配风设置,提高了气化燃烧效果。如设置两根引火管9,则两根引火管9在气化室11内处于相对位置,引火管9上的引燃孔17也通常错开设置,便于不同层高的配风优化。

气化室11上方是预燃室14,预燃室14的水平断面即横截面小于气化室11的横截面,气化室11与预燃室14为渐缩连接。气化室11内产生的气化气上升进入预燃室14。预燃室14壁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二次风口6,二次风口6与进风通道16相通,二次风从进风通道16通过二次风口6进入预燃室14,与气化气混合,气化气开始燃烧。二次风口6可在预燃室14同一高度上环绕着预燃室均匀设置多个。根据需要,还可以在预燃室14不同高度的壁面设置多组二次风口6。燃烧的气化气上行进入混燃室19,混燃室19截面积大于预燃室14,所述预燃室14与混燃室19为渐扩连接。优选方案是,所述混燃室19下部设置多个扰流孔7,上部设多个布氧孔8,所述扰流孔7和布氧孔8均与进风通道16相通。扰流孔7的孔径大于布氧孔8的孔径。优选方案是,扰流孔7直径为6~18mm,布氧孔8直径为1~6mm。空气从进风通道16分别通过扰流孔7和布氧孔8进入混燃室19。燃烧的气化气从预燃室14渐扩进入混燃室19,流速降低,而从扰流孔7补充进入的空气对燃烧气既形成扰动又补充了氧量,使气化气在混燃室19进一步燃烧。

所述内炉体2顶部为燃烧区26,混燃室19顶部渐扩与燃烧区26连接。逐渐燃烧的气化气在从混燃室19进入燃烧区26之前由布氧孔8进一步补充氧气,从而在燃烧区26稳定而充分的燃烧。外炉体1顶部开设有炉口5,炉口5位于燃烧区26上方。炉口5为进料口,同时作为灶口。启动时或者燃料不足时,炉口5作为燃料入口。正常运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有两种用途即炊事和采暖,只用作采暖时,炉口5用炉盖盖好密闭;而用作炊事时,炉口5上架设灶具。

烟气通道4设置在燃烧区26一侧,燃烧区26靠近烟气通道4一侧设有烟气出口18与烟气通道4连通。烟气出口18的出口侧设置有折流板25,折流板25上端固定在烟气通道4,折流板25下方与烟气通道4间形成折返式物流通道。可能携带有灰的烟气在流经折流板25时,所携带的灰被分离,沉积到烟气通道4底部设置的烟灰室20,烟灰室20底部采用阀门封堵和卸灰。烟灰室20布置在外炉体1外部。烟气通道4为L形,横段与燃烧区26连接,竖直段上部设有烟气挡板22。

所述外炉体1和内炉体2之间还设置有水套3,所述水套3设置在内炉体2的上部,环绕在进风通道16的外侧。所述水套3还延伸着环绕布置在所述烟气通道4外侧,使L形烟气通道的横段和竖直段外部均环绕着水套3。水套3中通入冷却水,吸收气化气燃烧过程产生的热和烟气中的热量,用作采暖或其它用途。水套3顶部位于烟气通道4上部,设有出水口24,进水口23设在水套3底部一侧。进水口23和出水口24处于相对侧。采暖回用水也从进水口23回到水套3。检修或停用时,进水口23也用作排污口。

本实用新型点火容易、气化效果好,同时独特的布风结构使气化气和氧气能够均匀混合,保证燃烧充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