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热水器电热水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39028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太阳能热水器电热水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水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太阳能热水器电热水箱。



背景技术:

热水器,为有限范围 (如:家居) 提供热水的工具,多以对水加热的能源分类,如用天然气、煤气、太阳能或电能加热的热水炉。用煤气或太阳能加热的热水器多为洗浴用提供热水,用电能加热的有为洗浴也有为饮用提供热水的。不论何种热水器皆应每年定期捡修,以防发生意外事故。为保障消费者安全,香港政府现在已经不可销售无烟道式热水器。

而太阳能热水器电热水箱是一种同时具有太阳能加热和电加热功能的水箱,从而达到太阳能和电能互补的效果,然而当前市场上的大多结构简单,实用性较低,适用范围较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太阳能热水器电热水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太阳能热水器电热水箱,包括电热水箱本体,所述电热水箱本体前表面设置有显示器,所述显示器下方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电源开关和恒温调节旋钮,所述电热水箱本体上表面中心处设置有进水口,所述电热水箱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出水口,所述电热水箱本体内部上方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热水箱本体内部设置有水位感应器,且水位感应器下方设置有温感器,所述电热水箱本体内部通过连接杆连接有电加热圈,所述电加热圈的下方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下方设置有控制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恒温调节旋钮的输出端与电加热圈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电热水箱本体内表面设置有保温棉。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电加热圈共设置有三个,且三个电加热圈两两之间相互平行。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显示器、温感器、水位感应器和电磁阀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电磁阀与出水口处于同一竖直线上。

本实用新型中,首先,该装置通过在电热水箱本体内表面设置有保温棉,使该装置的保温效果更佳,且该装置通过进水方式通过电磁阀和水位感应器控制,使该装置的自动化程度更高,其次,该装置通过在水箱内设置有电加热圈,使该装置在太阳能不足时,可以通过电加热方式使水温达到设定水温,从而使该装置的适应性更强,实用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太阳能热水器电热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热水箱本体内部图。

图例说明:

1-恒温调节旋钮、2-电源开关、3-电热水箱本体、4-显示器、5-电加热圈、6-温感器、7-控制器、8-隔板、9-出水口、10-保温棉、11-连接杆、12-进水口、13-水位感应器、14-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太阳能热水器电热水箱,包括电热水箱本体3,电热水箱本体3前表面设置有显示器4,显示器4下方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电源开关2和恒温调节旋钮1,电热水箱本体3上表面中心处设置有进水口12,电热水箱本体3的一侧设置有出水口9,电热水箱本体3内部上方设置有电磁阀14,电热水箱本体3内部设置有水位感应器13,且水位感应器13下方设置有温感器6,电热水箱本体3内部通过连接杆11连接有电加热圈5,电加热圈5的下方设置有隔板8,隔板8下方设置有控制器7。

恒温调节旋钮1的输出端与电加热圈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电热水箱本体3内表面设置有保温棉10,电加热圈5共设置有三个,且三个电加热圈5两两之间相互平行,控制器7的输出端分别与显示器4、温感器6、水位感应器13和电磁阀1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电磁阀14与出水口9处于同一竖直线上。

该装置通过在电热水箱本体3内表面设置有保温棉10,使该装置的保温效果更佳,且该装置通过进水方式通过电磁阀14和水位感应器13控制,使该装置的自动化程度更高。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通过进水口12将太阳能水管接在电热水箱本体3的上方,再通过出水口9将出水管接在电热水箱本体3的一侧,完成后,连接电源,打开电源开关2,同时通过恒温调节旋钮1设定电热水箱本体3内的恒定水温并显示在显示器4上,当水位低于水位感应器13位置时,控制器7控制电磁阀14开启,使水从进水口12进入电热水箱本体3内,直至水位达到水位感应器13位置,控制器7控制电磁阀14关闭,结束加水,温感器6感应水温并显示在显示器4上,当水温低于设定水温时,控制器7控制电加热圈5对其进行加热,直至温度到达设定水温,结束加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