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热式电采暖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77560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蓄热式电采暖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热式电采暖散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和电力需求变化出现了新的问题。电网的高峰负荷增长很快,电网负荷率逐年降低。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用电峰谷差日趋拉大。巨大的电力峰谷差和峰值增长速度必然对电力调峰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电网的安全运行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此外,我国城市采暖形式以区域锅炉房和热电厂集中供热为主,燃料主要为煤,燃煤所造成的粉尘和有害气体排放是造成我国北方城市冬季污染的主要来源。目前集中供热系统的供热量需经管网长距离输送、末端无计量方式和调节手段,用户无法调节,因此热损失大,能源浪费严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采暖面积逐年增加,除传统“三北”采暖区域外,非采暖区域长江中下游地区居民在冬季也开始采暖,与之相对应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问题越来越严重。

近年来,研发具有蓄热功能的电暖器,成为电暖器行业关注的方向。该类电可利用低谷电蓄热,蓄存热量可随时供采暖使用。这不仅有利于缓解峰谷差,降低城市的燃煤污染,而且在实行峰谷电价分计的地区可节约运行费用,因此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现有技术中的蓄热功能的电暖器为满足蓄热要求,能耗较大,所以耗电量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热式电采暖散热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热器耗电量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蓄热式采暖散热器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蓄热式电采暖散热器,包括壳体,壳体内部空腔内安装有蓄热体、第一加热体和第二加热体,第一加热体用于加热蓄热体,第二加热体用于加热内部空腔中的空气,壳体上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内部空腔与外界以供热量散发的出风口。

所述蓄热体呈长方体且立设于内部空腔的后侧,第一加热体贴靠蓄热体并设置于壳体后侧壁上,第二加热体设置于蓄热体前方的壳体底壁上。

所述第二加热体的功率小于第一加热体。

所述蓄热体的侧面上横纵交错地设置有多道风道。

壳体上端间隔设置有两道所述出风口,壳体下端设置有一道所述出风口,每道出风口均沿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所述壳体的前侧面与后侧面均设置有玻璃面板,玻璃面板错开所述出风口设置。

所述玻璃面板设置在壳体的前、后侧面上,壳体的其他侧面设置钣金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设置了两个独立的加热体,使得蓄能加热与谷电时室温加热分开,保证蓄热体在谷电时段充分加热至最高允许温度,这样在其它时段就会有充足的热量供应。而用于保证谷电时段室温的第二加热体直接用于加热内部空腔中的空气,不仅具有产热快的优点,更不会因蓄热体的温升造成电能浪费,所以室温加热状态下散热器的能耗较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蓄热式电采暖散热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蓄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蓄热式电采暖散热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蓄热式电采暖散热器的结构如图1~图3所示,包括壳体1,壳体1内安装有蓄热体2、第一加热体3和第二加热体4,壳体1的上端设置有两道沿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出风口11,壳体1的下端也设置有一道沿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出风口11,出风口11用于供壳体1的内部空腔中的热量散发至外界并提升室内温度。多个出风口11的设置有利于使得散热均匀。

蓄热体2为立设于壳体1的内部空腔后端的长方体结构,第一加热体3设置于壳体1的后侧壁上,且第一加热体3贴靠蓄热体2设置。第二加热体4设置于蓄热体2的前方,且设置于壳体1的底壁上。第二加热体4的功率小于第一加热体3的功率。这种设置形式使得蓄能加热与谷电时室温加热分开,保证蓄热体2在谷电时段充分加热至最高允许温度,这样在其它时段就会有充足的热量供应。而用于保证谷电时段室温的第二加热体4的功率较小,所以室温加热状态下散热器的能耗较小。

为使蓄热体2内热量充分散发以保证设备的最大利用效率,蓄热体2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多道风道21。为保证安全性能,壳体1内还设置有用于监测蓄热体2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当监测值达到设定的最高值时温度传感器触发相应开关断开第一加热体3与电源的连接。

为同时保证采暖效果及安全性能,壳体1包括钣金面板与玻璃面板。钣金面板利于热量的散发,而玻璃面板却可降低壳体的表面温度、提高机体的安全水平、避免灼伤使用者、提升产品的观感档次。具体地说,壳体的前后两侧面上设置有玻璃面板,其余侧面采用钣金面板,壳体下部设置有出风口11的位置处也不设置玻璃面板。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所有壳体的所有侧面上均设置玻璃面板,只需要在对应出风口的位置处开设供出风口露出的孔槽结构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