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速热式开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5587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速热式开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加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速热式开水器。



背景技术:

机关团体用的开水器,通常容量都比较大,能够容纳40L以上的水,有的甚至可容纳100L以上的水,便于多人取水灌装热水瓶。为了节约用电,下班后通常应将加热电源切断。这样,第二天上班时,开水器中的水已经被冷却成冷水或常温水,为了使开水器中的水能用于泡茶,上班后必须立即给开水器通电加热。但是,由于开水器中储存的水量比较大,要将这些水加热到100℃,需要等待较长时间,一些着急要喝茶的员工就会等得不耐烦。当然,加大加热功率,能够缩短加热时间。但是,功率加得太大会导致开水器的制造成本显著上升,并且功率太大的开水器在通电断电的瞬间还会导致电网电压显著波动,进而可能导致使用该电网供电的一些仪器、设备出现异常,以至不能正常运行,故采用一味增大加热功率的措施并不是可取的。

鉴于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

提供一种速热式开水器,其包括壳体和加热器,所述开水器的进水口连通水源,其还包括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壳体的盛水内腔分成至少两水腔,其中一个水腔作为加热腔,所述加热器的发热部设置在所述加热腔内;所述加热腔和与其毗邻水腔之间设有能够连通所述加热腔和毗邻水腔的第一水通道和能够使所述加热腔内水加热后溢流到与毗邻水腔的第二水通道;所述开水器的出水口设置在所述加热腔的侧壁上。

较佳的,所述分隔板将所述壳体的盛水内腔分成大腔和小腔,所述小腔为所述加热腔,所述毗邻水腔为所述大腔,所述小腔的水容积小于所述大腔的水容积。

较佳的,所述分隔板的下边缘与所述壳体的底部之间的间距形成所述第一水通道,所述分隔板上边缘与所述壳体的顶部之间的间距形成所述第二水通道。

较佳的,所述分隔板的下边缘位于所述发热部的底端的高度位置附近;所述分隔板的上边缘高于浮子阀的控制水位。

较佳的,所述分隔板的下边缘与所述壳体的底板接触,在所述分隔板上设置所述第一水通道和所述第二水通道,所述第一水通道为连通孔,所述第二水通道为溢流孔。

较佳的,所述连通孔位于所述发热部的底端的高度位置附近;所述溢流孔高于浮子阀的控制水位。

较佳的,所述小腔的水容积小于所述大腔的水容积。

较佳的,速热式开水器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该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能够探测所述大腔内水温的壳体上,用于控制加热器是否通电加热。

较佳的,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为纽扣式温控器,其直接串接在所述加热器的电源电路中,或串接在所述加热器的加热控制电路中;

或者,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为温度探头,其用于获取温度信号,所述速热式开水器的电脑芯片利用所述温度信号来控制所述加热器的通断电。

较佳的,速热式开水器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该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能够探测出所述开水器的出水口或出水口附近水温的壳体上,其用于显示水温。

较佳的,速热式开水器还包括出水阀和浮子阀,所述出水阀设置在所述小腔的侧壁或底部的出水口处;所述浮子阀固定设置在壳体上,其进水口连通水源,其浮子能够漂浮在所述壳体内的水面,通过所述浮子随水位升降而产生的上下移动来启闭所述浮子阀。

较佳的,所述出水阀的进口设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一端与出水阀连通,另一端向上伸向水位下方,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能够探测所述引流管进口处或进口处附近水温的位置。

较佳的,所述加热器为电加热管。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速热式开水器采用分隔板将壳体分成至少两个水腔,其中一个水腔为加热腔,加热器设置在加热腔内,加热器工作后加热腔内水能快速达到设定温度,省电节约成本。

另外,流入大腔的常温水会经过大腔底部再流向小腔的底部,然后流过加热区升温后才能流向出水阀,故能防止从出水阀流出的水是冷热混合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速热式开水器实施例一满水冷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小腔被加热水位上升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小腔和大腔之间形成对流换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速热式开水器实施例二满水冷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A-A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速热式开水器实施例三满水冷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速热式开水器实施例四满水冷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速热式开水器满水冷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图1的A-A剖视图。该速热式开水器包括壳体1、浮子阀4、加热器9、出水阀8和能够将壳体1的盛水内腔分隔为至少两个水腔的分隔板5,其中一个水腔为加热腔,加热器的发热部设置在加热腔内,加热腔和与其毗邻水腔之间设有能够连通加热腔和毗邻水腔的第一水通道和能够使加热腔内水加热后溢流到与毗邻水腔的第二水通道。优选的,分隔板5将壳体1的盛水内腔分隔为小腔6和大腔2。浮子阀4固定设置在壳体的侧壁,其进水口连通水源,其浮子41漂浮在壳体1内的水面,通过浮子41随水位升降而产生的上下移动来启闭浮子阀4,从而控制壳体1的盛水内腔内的水位,当然,浮子阀4也可固定设置在壳体的底部。加热器9密封固定在壳体1的侧壁的下部或壳体的底部,加热器9的发热部91伸入所述小腔1下部或底部的水中,用于加热壳体1内的水。小腔6的水容积小于大腔2,这样就能使小腔6内水量较小,便于加热器9快速加热小腔6内的水。分隔板5下边缘与壳体1的底部之间的间距形成使小腔6连通大腔2的第一水通道11,优选的,分隔板的下边缘位于加热器9发热部91底部的高度位置附近,这样当大腔2的水流入小腔6时,能使大部分水最先流过发热部91实现快速加热。分隔板5上边缘与壳体1的顶部之间的间距形成使小腔6中的热水能够向大腔2溢流的第二水通道12,分隔板5上边缘高于浮子阀4的控制水位。出水阀8设置在所述小腔6的侧壁或底部的出水口处。加热器9为电加热管。

优选的,该速热式开水器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3,其设置在能够探测所述大腔2内水温的壳体1上,用于控制加热器9是否通电加热,当检测到大腔2内水温达到设定值时,加热器9断电停止加热。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温度传感器3是纽扣式温控器,其直接串接在加热器9的电源电路中,或串接在加热器9的加热控制电路中,当大腔2内水的温度上升到设定温度时,该纽扣式温控器会直接将加热器9的电源切断或者将加热器9的加热控制电路切断,使加热器9断电停止加热。当大腔2内水的温度从设定值下降一定幅度后,纽扣式温控器会复位,即重新接通加热器9的电源,使加热器9重新通电加热,这就是水温自动控制过程。当然,该第一温度传感器3也可以是温度探头,其能够探测出一系列温度值,也就是能输出一系列温度信号,开水器的电气控制电路设有电脑芯片和控制程序,能够对温度信号进行处理,当大腔2内的水温上升到设定温度后,电气控制电路中的电脑芯片和控制程序能够识别该信号对应的是水温允许的上限值,即会发出指令切断加热器9的电源电路。当大腔2内的水温从设定值下降一定幅度后,电气控制电路中的电脑芯片和控制程序能够识别该信号对应的是水温允许的下限值,即会发出指令重新接通加热器9的电源电路,使加热器9加热,这就是水温自动控制过程。优选的,该速热式开水器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7,其设置在能够探测出水阀8的进口处或进水口附近水温的壳体上,其用于显示出水阀8进口处的水温,便于用户判断所取到的水的温度。

开水器运行时,小腔6内下部或底部的加热器9的发热部91通电发热后,将首先加热小腔6内的水,水温将逐渐上升,水的密度会随之逐渐减小,水的体积会逐渐膨胀,小腔6的水位也会随之上升,如图3所示。当水温上升到足够高时,即上升到设定温度时,其水位也会上升到足以通过分隔板5上部的水通道向大腔2溢流。这时,小腔6内的水温已经足够高,但是此过程所耗费的时间则不多,因为此过程中加热器9的全部功率只用来加热小腔6内的水,而小腔6内的水量不多,故加热到设定温度所需时间也就不多,这就起到了速热效果。这时,用户如果开启出水阀8取水,则随着热水的流出,大腔2中的水会穿过分隔板5底部的水通道11流向小腔6,即流向加热器9的发热部91。用户取水多少,大腔2流入小腔6的常温水就有多少。如果用户取水很少,则流入小腔6的水量也很少,由第二温度传感器7探测到的温度,即显示温度将不会发生变化,用户可以继续取到高温热水。如果用户取水较多,则流入小腔6的水量也很多,流入小腔6的常温水将从小腔6底部将小腔6内原来的高温水向上推,即从下向上逐渐取代原来的高温水,当常温水上升到第二温度传感器7的探头位置,则第二温度传感器7探测到的温度,即显示温度将会发生下降。此时,用户如要取到高温热水就需要稍待一会,但时间不会很长,因为只需要加热很少的水就可以使显示温度上升。在小腔6内水温刚达到设定温度后,设在大腔2内的第一温度传感器3探测到的水温肯定没有达到设定温度,也就是加热器9会继续加热,小腔6内的热水会从分隔板5上部的水通道12向大腔2溢流,大腔2内的底部温度未上升到设定温度的水会从分隔板5底部的水通道11流入小腔6,这就形成了对流换热,如图4所示。在此过程中,小腔6内的水维持高温状态,大腔2内的水的温度会逐渐上升。一段时间后,大腔2内的水的温度也会上升到设定温度,这时第一温度传感器3会检测到该温度,系统会利用该温度信号将加热器9断电。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种速热式开水器满水冷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为图5的A-A剖视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速热式开水器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速热式开水器的分隔板5的下边缘与壳体1的底部之间密封,当然也可以不用密封,留出一定空隙。在分隔板5上且在加热器9发热部91下部的高度位置附近设置第一水通道,该第一水通道为连通孔52;在高于浮子阀4的控制水位的位置附近设置第二水通道,该第二水通道为溢流孔51。连通孔52和溢流孔51可以是圆孔状或者条形状,当然也可是其他形状。

实施例三

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种速热式开水器满水冷态时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速热式开水器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速热式开水器的浮子阀4固定设置在壳体的侧壁底部,出水阀8的进口设有引流管10,引流管10的一端与出水阀8连通,另一端向上伸向水位下方,第二温度传感器7设置在能够探测引流管10进口处或进口处附近水温的位置。设置引流管的作用:在大腔2中水温没有达到设定温度时,开启出水阀8出水后,大腔2内的低温水会从小腔6的底部补入,即随着放水过程的进行,小腔6内的低温水含量从下向上增加,所以引流管的作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尽可能地放出更多的热水。

实施例四

如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种速热式开水器满水冷态时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为图8的A-A剖视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的速热式开水器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速热式开水器的分隔板5的下边缘与壳体1的底部之间密封,当然也可以不用密封,留出一定空隙。在分隔板5上且在加热器9发热部91下部的高度位置附近设置第一水通道,该第一水通道为连通孔52;在高于浮子阀4的控制水位的位置附近设置第二水通道,该第二水通道为溢流孔51。连通孔52和溢流孔51可以是圆孔状或者条形状,当然也可是其他形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速热式开水器采用分隔板将壳体分成大腔和小腔,并将电热管放置在小腔内,当电热管通电加热后,能快速达到设定温度。另外,流入大腔的常温水会经过大腔底部再流向小腔的底部,然后流过加热区升温后才能流向出水阀,故能防止从出水阀流出的水是冷热混合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