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庭用可移动式空气净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24061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家庭用可移动式空气净化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净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家庭用可移动式空气净化机。



背景技术:

房子装修后易产生有害气体,如甲醛、苯、氨和放射性物质。甲醛是世界上公认的潜在致癌物,它刺激眼睛和呼吸道粘膜等,最终造成免疫功能异常、肝损伤、肺损伤及神经中枢系统受到影响。现在基本上所有的家庭在装修时都使用了木芯板、多层胶合板,或购买了密度纤维板制作的家具。这些板材中大量使用黏合剂,而黏合剂中主要污染物是甲醛,甲醛的释放期长达3至15年,从而导致了室内有害气体超标。苯主要来源于胶、漆、涂料和黏合剂中,是强烈的致癌物。氨气污染在北方地区比较明显。室内空气氨超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冬季施工混凝土中含有尿素成分的防冻剂。装修中的放射性物质主要是氡。建筑材料是室内氡最主要的来源,如花岗岩、瓷砖等。目前,人们将除甲醛作为空气净化的首要目标,却忽略了其他三类有害气体,导致空气净化效果不理想,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种种不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提出一种家庭用可移动式空气净化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家庭用可移动式空气净化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机体内部依次设有相连通的液体净化机构、活性炭吸附机构及静电场净化机构,所述机体顶部设有顶盖,其底部设有万向轮;

所述液体净化机构包括净化箱和填充于净化箱内部的净化液,所述活性炭吸附机构包括吸附箱、位于吸附箱内部的活性炭和位于吸附箱下方的再生箱,所述净化箱的顶部通过第一管道与进气口连通,其顶部通过第二管道与吸附箱连通,所述净化箱的顶部与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相接处设水封组件,所述吸附箱内部设有搅拌组件,所述吸附箱和再生箱之间设下料箱,所述再生箱的外壁设加热盘管,其内壁上设有紫外线灯管,其下方设有旋转组件;

所述静电场净化机构包括静电箱,所述静电箱内设纤维过滤腔和蜂窝式静电场,所述蜂窝式静电场包括多根并排设置的圆形管、位于圆形管中心的针状电极及电源,所述针状电极连接电源正极,圆形管壁连接电源负极,所述圆形管的顶部设有圆台状的静电场进气口,其底部设有圆台状的静电场出气口,所述纤维过滤腔包括纤维滤材和隔板,所述隔板上设有与静电场进气口相对应的出气孔,所述吸附箱通过第三管道与静电箱连通,所述静电箱通过第四管道与出气口连通。

进一步,所述进气口、出气口分别位于机体的不同侧面,且两者的纵截面均设为喇叭状,所述进气口处设有滤网。

进一步,所述水封组件包括挡板和环形水槽,所述挡板设为T型,且其围绕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的周向设置,所述挡板的顶部与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的外壁连接,其底部延伸至环形水槽内,所述环形水槽内填充水。

进一步,所述净化箱底部与机体之间设有振动电机,所述净化箱顶部通过弹性绳连接有搅拌叶片。

进一步,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及驱动电机,所述搅拌轴位于吸附箱内部,且其沿着吸附箱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搅拌轴上均布搅拌臂,所述搅拌轴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吸附箱与下料箱之间设插板阀,所述下料箱的纵截面设为漏斗状,其内壁上设有凸起和干燥层。

进一步,所述旋转组件包括旋转电机、蜗轮和蜗杆,所述蜗轮套接于再生箱的外围,所述蜗杆与旋转电机的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再生箱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吸附箱顶部设有加料口,所述净化箱上设有加液口和出液口,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抽风机。

进一步,所述净化箱的侧壁上设有与其连通的观察辅助箱,所述观察辅助箱设有透明结构,所述进气口的口径大于出气口的口径,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及第四管道的管径依次减少。

进一步,所述蜂窝式静电场内还设有支撑框架,所述圆形管嵌入支撑框架内,且圆形管与支撑框架之间设有绝缘胶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将液体净化、活性炭吸附及静电场吸附相结合,室内空气依次经过液体净化机构、活性炭吸附机构及静电场净化机构,去除甲醛、苯、氨和氡,提高空气净化效果,同时,通过设置再生箱实现活性炭的回收再利用,节约资源,经济效益高,借助万向轮移动整个空气净化机,结构轻巧,移动便捷,适合家庭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净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活性炭吸附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静电箱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进气口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机体、2-万向轮、3-进气口、4-出气口、5-液体净化机构、501- 净化箱、502-出液口、503-弹性绳、504-搅拌叶片、505-加液口、6-活性炭吸附机构、7-静电场净化机构、701-静电箱、702-圆形管、703-针状电极、8-第一管道、9-第二管道、10-第三管道、11-第四管道、12-抽风机、13-振动电机、14-观察辅助箱、15-挡板、16-环形水槽、17-吸附箱、1701-搅拌臂、1702-加料口、1703-活性炭、1704-驱动电机、1705-搅拌轴、18-再生箱、1801-加热盘管、1802-紫外线灯管、1803-出料口、19-插板阀、20-下料箱、2001-凸起、21-蜗轮、22-蜗杆、23- 旋转电机、24-隔板、2401-出气孔、25-纤维滤材、26-支撑框架、27-辅助板、28- 滤框、29-滤网、30-推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类同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以下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词,例如“上”“下”“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词是用来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创造。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家庭用可移动式空气净化机,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上设有进气口3和出气口4,所述机体1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依次设有相连通的液体净化机构5、活性炭吸附机构6及静电场净化机构7,所述机体1顶部设有顶盖,其底部设有万向轮2,所述顶盖与机体1铰接,用于保护内腔中的各机构,提高使用安全性,整个空气净化机借助万向轮2实现移动,结构轻巧,移动便捷,适合家庭使用。

如图1-2所示,所述液体净化机构5采用液体净化原理,其包括净化箱501和填充于净化箱501内部的净化液,所述净化箱501的顶部通过第一管道8与进气口3 连通,同时,第一管道8末端延伸至净化液内部,作为优选,所述净化液为负离子净化液,也就是说,室内空气经进气口3首先进入净化液中,初步去除甲醛、苯、氨和氡。为了促使室内空气与净化液充分接触,所述净化箱501底部与机体1 之间设有振动电机13,促使净化液时刻处于非静止状态,同时,在净化箱501的顶部通过弹性绳503连接搅拌叶片504,在振动电机13作用下,弹性绳503在伸长和回缩状态间交替,带动搅拌叶片504在垂直方向往复移动,对净化液起到搅拌作用,进一步保证室内空气与净化液的充分接触。此外,所述净化箱501上设有加液口505和出液口502,所述净化箱501的侧壁上设有与其连通的透明结构的观察辅助箱14,用于实时观察净化液的液位高低,便于及时补充净化液。

如图1-3和图5所示,所述活性炭吸附机构6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吸附箱17、下料箱20和再生箱18,所述吸附箱17内部填充有活性炭1703,所述净化箱501的顶部通过第二管道9与吸附箱17连通,同时,第二管道9末端位于净化液上方,也就是说,室内空气经净化液净化后进入吸附箱17进行二次净化,再次去除甲醛、苯、氨和氡。所述吸附箱17内部设有搅拌组件,用于搅拌活性炭1703。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1705及驱动电机1704,所述搅拌轴1705位于吸附箱17内部,且其沿着吸附箱17的长度方向设置,驱动电机1704位于吸附箱17外侧,所述搅拌轴 1705上均布搅拌臂1701,所述搅拌轴1705与驱动电机1704的输出端连接,驱动电机1704带动搅拌轴1705旋转,搅拌臂1701对活性炭1703进行不断搅拌,以保证室内空气与活性炭1703充分接触,提高净化效果。此外,所述吸附箱17顶部设有加料口1702。

为防止净化液挥发至外部空气中,提高净化液的利用率,所述净化箱501的顶部与第一管道8、第二管道9相接处设水封组件,所述水封组件包括挡板15和环形水槽16,其中,所述挡板15设为T型,且其围绕第一管道8、第二管道9的周向设置,所述环形水槽16内填充水,其固设于净化箱501的上方,所述挡板15的顶部与第一管道8、第二管道9的外壁连接,其底部延伸至环形水槽16的水中。

所述吸附箱17与下料箱20之间设插板阀19,所述吸附箱17与下料箱20相接处设有下料口,插板阀19的初始状态为关闭状态,当活性炭1703的累计吸附时间达到设定值时,控制插板阀19开启,活性炭1703下落至下料箱20。所述下料箱20 的纵截面设为漏斗状,其内壁上设有凸起2001和干燥层,凸起2001促使活性炭 1703在下料过程中产生振动,以释放活性炭1703表面吸附的水蒸气,释放的水蒸气由干燥层吸收。

活性炭1703经下料箱20落至再生箱18内,进行回收再利用。所述再生箱18 的顶部开口,其外壁设加热盘管1801,其内壁上设有紫外线灯管1802,加热盘管 1801用于加热活性炭1703,以释放活性炭1703内部吸附的水蒸气和有害气体,紫外线灯管1802用于杀灭有害气体,此外,再生箱18顶部亦设有干燥层,用于吸收水蒸气。再生箱18下方设有旋转组件,促使其可实现360°旋转,再生后的活性炭1703经再生箱18底部的出料口1803排出。所述旋转组件包括旋转电机23、蜗轮21和蜗杆22,其中,蜗轮21套接于再生箱18的外围,蜗杆22与旋转电机23的输出端连接,旋转电机23带动再生箱18旋转,提高活性炭1703的再生效率。

如图1、图4和图6所示,所述静电场净化机构7包括静电箱701,所述吸附箱 17通过第三管道10与静电箱701连通,室内空气经二次净化后进入静电箱701进行三次净化,再次去除甲醛、苯、氨和氡。所述静电箱701内设纤维过滤腔和蜂窝式静电场,所述蜂窝式静电场包括多根并排设置的圆形管702、位于圆形管702 中心的针状电极703及电源,所述针状电极703连接电源正极,圆形管702壁连接电源负极,以形成电晕层及正负电极,进一步去除氡子体。所述圆形管702的顶部设有圆台状的静电场进气口,其底部设有圆台状的静电场出气口,以进一步减少静电场的出气量,增强净化效果。所述纤维过滤腔包括纤维滤材25和隔板24,所述隔板24与静电箱701的内壁固连,且其位于蜂窝式静电场上方,所述纤维滤材25填充于隔板24与静电箱701内壁之间,同时,隔板24上设有与静电场进气口相对应的出气孔2401,所述出气孔2401亦设为圆台状,所述静电箱701通过第四管道11与出气口4连通,经过三次净化后的室内空气最终经出气口4排出。此外,所述蜂窝式静电场内还设有支撑框架26,所述圆形管702嵌入支撑框架26内,也就是说,支撑框架26既对圆形管702起到支撑作用,同时,又避免室内空气未经圆形管702直接排出,圆形管702与支撑框架26之间设有绝缘胶垫。

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3、出气口4分别位于机体1的不同侧面,且两者的纵截面均设为喇叭状,用于扩大进气和出气量,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3、出气口4还可位于机体1的同侧。所述进气口3处设有滤网29,以初步滤除室内空气中的颗粒粉尘,所述第一管道8上设有抽风机12,如图7所示,所述进气口3处设有辅助板27和滤框28,所述辅助板27的一端延伸至机体1的外侧,其另一端延伸至机体1的内侧且与进气口3连接,所述辅助板27上设有凹槽,所述滤框28 位于辅助板27内部,且其表面设有嵌入凹槽的凸耳,所述滤网29位于滤框28内部,所述辅助板27的长度大于滤框28的宽度,所述滤框28上设有推拉环30,也就是说,通过拉动推拉环30带动滤框28沿着辅助板27移动,当空气净化机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推动推拉环30,促使滤框28与进气口3相接,也就是说,将滤框28推入机体1 内,减少机体1占用空间,当需要更换滤网29时,拉动推拉环30,促使滤框28与进气口3分离,也就是说,将滤框28拉出机体1进行滤网29更换,当空气净化机处于工作状态时,滤框28可位于辅助板27的任一位置。为了提高净化效果,所述进气口3的口径大于出气口4的口径,同时,所述第一管道8、第二管道9、第三管道 10及第四管道11的管径依次减少,前后两者的管径相差0.8-1.2cm。

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