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机及应用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1156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室内机及应用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室内机及应用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传统壁挂空调机的出风口为了实现空调的舒适性及解决空调运行中的凝露问题,许多导风板在出风口处没有形成全闭合外观。有些空调器在出风口处也可以形成全闭合外观的导风板,这种可以形成全闭合外观的空调器一般采用可推出式的导风板,即通过推出机构将导风板推出出风口一定距离,然后通过旋转机构驱动导风板转动以进行扫风或导风等。然而,现有导风板的推出机构一般采用驱动盒,驱动盒的结构较为复杂,并且占用空间较大。

所以如何将空调出风口的外观及舒适性形成一个比较完美的结合点,既能保证全闭合的完美外观,也要提供空调运行中的导风舒适性,同时简化零件结构,及实现动作的简单控制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室内机及应用其的空调器,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推出式导风板的推出机构的结构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室内机,包括出风口、以及设有转动部的导风板,所述转动部可相对靠近和远离所述出风口;所述室内机还包括具有输出连杆的连杆机构、以及用于对所述输出连杆导向的导向机构;

所述输出连杆与所述转动部连接,以提供所述转动部运动的动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在前述的室内机中,可选的,所述连杆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杆、以及可相对室内机的壳体进行转动的的第二连杆;

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输出连杆的远离所述转动部的一端铰接。

在前述的室内机中,可选的,所述室内机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连杆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

在前述的室内机中,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连杆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连杆转动。

在前述的室内机中,可选的,所述室内机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导风板绕所述转动部的中心线进行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在前述的室内机中,可选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转动部连接,以驱动所述导风板绕所述转动部的中心线进行转动。

在前述的室内机中,可选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滑轨,所述滑轨用于对所述输出连杆导向,使所述输出连杆沿限定的轨迹运动。

在前述的室内机中,可选的,所述导风板具有导风面和与所述导风面相背的第一面;

其中,当所述转动部运动至远离所述出风口的第一位置时,所述导风板具有使所述导风面和所述第一面均位于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流路上的导风位置。

在前述的室内机中,可选的,当所述转动部在运动至靠近所述出风口的第二位置时,所述导风板具有闭合所述出风口的闭合位置。

在前述的室内机中,可选的,当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连杆机构、所述导向机构、以及所述转动部均被所述导风板遮盖,以隐藏在所述室内机内部。

在前述的室内机中,可选的,当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导风板与所述出风口之间无缝配合。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上述任一种所述的室内机。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室内机及应用其的空调器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驱动盒推动导风板运动的方案,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采用连杆机构推动导风板运动,连杆机构的结构相对较简单,实现较方便,无需齿轮和齿条的复杂配合,从而简化了导风板推动机构的结构,降低了成本。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机在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机在制冷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机在制热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机的导风板旋转扫风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出风口;100、室内机;2、导风板;21、转动部;201、导风面;202、第一面;3、连杆机构;31、输出连杆;32、第二连杆;33、第一连杆;4、导向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室内机100,其包括出风口1、连杆机构3、导向机构4和导风板2。连杆机构3具有输出连杆31。导向机构4用于对连杆机构3的输出连杆31导向,使输出连杆31沿限定的轨迹运动,如此一方面可以提高输出连杆31的运动精度,使输出连杆31能沿限定的轨迹带动导风板2运动,使导风板2的运动精度也较高,进而使导风板2能够精确地打开和闭合出风口1,防止导风板2与出风口1之间发生错位,而造成出风异常;另一方面,通过导风机构4对输出连杆31导向,还具有防止输出连杆31抖动的技术效果,以降低振动,提高连杆机构3以及整机的使用寿命。

前述的导风板2上还设有转动部21,比如转轴等。导风板2可绕转动部21的中心线转动。前述的转动部21可相对靠近和远离出风口1。转动部21运动时可以带动导风板2一起运动。如图2至图4所示,当转动部21运动至远离出风口1的第一位置时,导风板2可绕转动部21的中心线转动,以进行导风,比如扫风等。

前述的输出连杆31与导风板2的转动部21连接,比如铰接等,以提供转动部21运动的动力,使转动部21相对靠近和远离出风口1。

在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推动导风板2运动的机构即连杆机构3采用了不同于现有驱动盒的技术方案,连杆机构3的结构相对较简单,实现较方便,无需齿轮和齿条的复杂配合,从而简化了导风板2推动机构的结构,降低了成本。

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4所示,前述的连杆机构3还可以包括第一连杆33和第二连杆32。第二连杆32可相对室内机的壳体进行转动。第二连杆32与第一连杆33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杆33的另一端与输出连杆31的远离转动部21的一端铰接。其中,当第二连杆32受驱动转动时,第二连杆32、第一连杆33、输出连杆31以及导向机构4四者形成曲柄滑块机构,第二连杆32通过第一连杆33带动输出连杆31沿导向机构4限定的轨迹运动。上述形成的曲柄滑块机构的结构相对较简单,实现较方便。

进一步的,为了节省人力,本实用新型的室内机100还可以包括用于驱动第二连杆32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具体的,该第一驱动机构可以包括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二连杆32连接,以驱动第二连杆32转动。

在上述示例中,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可以直接与第二连杆32连接,即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二连杆32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杆32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杆33的远离输出连杆31的一端铰接。当然,如果有必要,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也可以通过其它传动机构与第二连杆32连接,以驱动第二连杆32转动。

进一步的,为了节省人力,本实用新型的室内机100还可以包括用于驱动导风板2绕转动部21的中心线进行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其中,当前述的连杆机构3推动转动部21运动至远离出风口1的第一位置时,第二驱动机构可以驱动导风板2绕转动部21的中心线转动,以进行导风。

在一个具体的应用示例中,前述的第二驱动机构可以包括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可以直接与转动部21连接,以驱动导风板2绕转动部21的中心线进行转动,使导风板2导风。当然,如果有必要,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也可以通过其它传动机构与转动部21连接,以驱动导风板2绕转动部21的中心线转动。

在一个具体的应用示例中,前述的输出连杆31与转动部21铰接,转动部21可以固定在导风板2上。第二电机的机壳可以固定在输出连杆31上,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与转动部21驱动连接,以在输出连杆31运动至预设位置时,第二电机的电机轴通过转动部21带动导风板2转动。

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4所示,前述的导向机构4可以包括滑轨,该滑轨用于对前述的输出连杆31导向,使输出连杆31沿限定的轨迹运动。优选的,输出连杆3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滑轨内部,以受驱动沿滑轨运动。

进一步的,前述的导风板2具有导风面201和与该导风面201相背的第一面202。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导风面201”是指导风板2闭合出风口1时,导风板2上朝向室内机100内部的面。其中,当转动部21运动至远离出风口1的第一位置时,导风板2具有使的导风面201和第一面202均位于出风口1的出风流路上的导风位置,如此在制冷时可以使导风板2的导风面201和第一面202均有冷空气覆盖,此状态下可以更好的解决室内机100在制冷时导风板2的凝露问题。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当转动部21在运动至靠近出风口1的第二位置时,前述的导风板2还具有闭合出风口1的闭合位置,以在闭合状态时可以防止虫鼠等进入室内机内部。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当导风板2闭合出风口1时,前述的连杆机构3、导向机构4、以及转动部21可以均被导风板2遮盖,以隐藏在室内机100内部。如此,当室内机100在闭合状态时,可以简化室内机100的外观,提高室内机100的外观美观性。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当导风板2闭合出风口1时,导风板2与出风口1之间无缝配合,此处的“无缝配合”是指导风板2与出风口1之间没有缝隙。如此可以实现室内机100的出风口1全闭合无缝连接外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机100可以为壁挂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壁挂机仅为示例,并不用于对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上述任一示例中的室内机100。

在上述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由于设置上述室内机100的缘故,因此也具有简化导风板2推动机构的结构,降低成本的优点。

下面介绍一下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优选实施例。

上述提供技术方案解决了如下技术问题:1、解决了出风口1全闭合无缝连接外观的技术问题。2、充分利用了空间,以简单的方式提高空调在运行过程中的舒适性;3、简化了传统导风板2的复杂退出机构。

本实用新型创造的实用新型点在于:通过利用连杆机构3(曲柄滑块结构)推出导风板2,输出连杆31通过滑轨导向可往返运动,输出连杆31末端安装有驱动机构即前述的第二驱动机构,该第二驱动机构可驱动导风板2旋转,以达到空调在制冷、制热、送风等过程中最佳的舒适效果。

如图1所示,在出风口1内,布置有第一电机、连杆机构3、滑轨、第二电机、以及导风板2等零件。

具体的实施方法如图所示:

1、如图1所示,在导风板2闭合时,导风板2与面板体壳体形成一个全封闭的外观,第一电机、第二电机、连杆机构3、以及滑轨隐藏于出风口1内部,连杆机构3的状态如图1所示。

2、在空调启动后,第一电机驱动连杆机构3,连杆机构3的输出连杆31推出导风板2和第二电机。此时在第二电机的驱动下,导风板2可以绕第二电机的转轴转动。当连杆机构3及导风板2达到图2所示的状态时,此时为空调制冷时的状态,其中,导风板2基本处于水平状态,空调吹出的冷风可以吹得更高更远,以更好的提高制冷舒适性。同时此时的导风板2两侧均有冷空气覆盖,此状态下可以更好的解决制冷时的凝露问题。

3、当导风板2与第二电机被推出后,导风板2在第二电机的驱动下可以运动到图3的状态,此时为空调制热状态。在该制热状态下,导风板2可以将空调的暖风尽可能的往下压,形成垂直向下的热气流,提高制热舒适性。

4、如图4所示,第一电机通过连杆机构3推出导风板2后,导风板2可以在第二电机的驱动下进行上下扫风运动,同时也可以达到最大风量的送风状态。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导风板2的尺寸、形状可以调整在任意适当的范围内,以实现以上的作用,并不局限于图示弧形的形状,也可以是平直或微弧形状。上述连杆机构3的各杆件的尺寸、形状可以调整在任意适当的范围内实现以上作用。第二电机驱动导风板2时可以直接驱动,也可以加齿轮机构实现不同传动比驱动。

根据以上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室内机100及应用其的空调器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通过简单的连杆机构3对导风板2位置移动调整,实现空调出风口1的外观优化,实现全闭合的无缝外观。同时提高空调运行过程中的舒适性,使空调在制冷、制热、送风等过程中实现最佳的舒适效果。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上述各示例中相关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以达到相应的技术效果,具体对于各种组合情况在此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