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34205阅读:918来源:国知局
炒米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到翻炒机械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炒米机。



背景技术:

现有农场收割,都是通过大型机器集群收割,并通过机器进行磨皮,之后再通过翻炒机构进行烘干,然后即可进入仓库,进入市场出售。

在这一系列中,翻炒机构,现有通过电机带动一个滚筒旋转,滚筒内壁上设置螺旋挡板,螺旋挡板旋转中,推动大米前进,最后进入料斗中。在翻炒过程中,需要加热烘干,但是经常出现水汽在上顶凝结再落入滚筒中的现象,导致烘干效果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炒米机,用以解决现有炒米机烘干过程中,因机体上壁上凝水现象,而导致再次浸水,降低烘干效果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炒米机,包括机壳和传料筒,所述的传料筒呈空心圆柱状,传料筒两端分别为进料端和出料端,进料端位于机壳内,出料端位于机壳外,所述的进料端的端头封闭,端头中心位置设置有一个进料口,出料端的端头敞开,所述的传料筒的圆周面上布满有通风孔,所述的传料筒通过两个安装环安装在机壳内,传料筒与安装环为可旋转连接,传料筒还通过一个转动装置带动旋转,传料筒的内壁上设置有从进料端延伸至出料端的呈螺旋状的导料片,所述的机壳内还设置有加热装置,机壳上端靠近进料端的位置设置有料斗,料斗下端通过导管连通道进料口,导管与进料口之间为旋转连接,机壳的上端还设置有一个抽气装置,抽气装置的抽气口连通到机壳内部的排气半管上,排气半管的横截面呈半圆环状,其弧顶处设置有一排排气孔,所有排气孔都通过管道连通到抽气装置的抽气口,排气半管位于传料筒的正上方。

所述的机壳下端呈漏斗状,且漏斗底端设置有出杂口。

所述抽气装置为抽气泵。

所述的转动装置包括转动齿环、转动齿轮和电机,所述的转动齿环贴合固定在传料筒的外圆周上,转动齿轮与转动齿环配合,转动齿轮通过电机带动旋转。

所述的机壳的下端还设置有支腿。

本装置中,传料筒一部分设置在机壳内,另一部分设置在机壳外,这样大米在机壳内加热烘干后,出来后,在进行冷却,避免了过热的大米堆叠在物料斗中,造成大米高温变质,还有在外面一段中,可以进一步的散发水汽。

传料筒通过两个安装环安装,安装环环绕传料筒圆周,且传料筒与安装环之间旋转连接,使得传料筒可旋转。启动机器后,人们将大米放入料斗,从导管漏到进料口处,再进入传料筒内,导管与进料口之间在轴向固定不发生位移,在圆周上可转动。

大米进入传料筒内,因为传料筒旋转,并且因为螺旋状的导料片,使得大米被带动从进料端位移到出料端,而且在旋转中还会进行翻炒,机壳内的加热装置将机壳内温度加热到设定温度,使得大米中的水分蒸出。还设置一个抽气装置,将机壳内的水汽抽去,避免再次湿透大米,而且排气半管是一个半边管道状,位于传料筒上方,水汽即是发生凝结,也会因为排气半管的弧形设计,流到机壳下方,况且排气半管上设置一排排气孔,抽气装置不断通过排气孔抽出含有水汽的空气,保持机壳内的干燥度。

传料筒的转动,主要是通过固定在外圆的转动齿环,转动齿环被转动齿轮带动旋转,从而使得传料筒旋转。

机壳下端的漏斗状出杂口,用于排出从传料筒上通风孔漏出的杂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在传料筒上端设置弧形的排气半管,保证了机壳内的干燥度,进一步避免了机壳上顶凝结水汽,滴到大米上,湿透大米的缺陷;

(2)传料筒一部分露出机壳,使得大米落到物料斗中前,进行冷却散气,保证大米的干燥;

(3)机壳下端设置出杂口,可以及时排出杂质。

附图说明

图1 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实施例1中传料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 为实施例1的机壳中各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 为实施例1中导料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 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炒米机,包括机壳1和传料筒2,所述的传料筒2呈空心圆柱状,传料筒2两端分别为进料端201和出料端202,进料端201位于机壳1内,出料端202位于机壳1外,所述的进料端201的端头封闭,端头中心位置设置有一个进料口203,出料端202的端头敞开,所述的传料筒2的圆周面上布满有通风孔204,所述的传料筒2通过两个安装环206安装在机壳1内,传料筒2与安装环206为可旋转连接,传料筒2还通过一个转动装置3带动旋转,传料筒2的内壁上设置有从进料端201延伸至出料端202的呈螺旋状的导料片205,所述的机壳1内还设置有加热装置4,机壳1上端靠近进料端201的位置设置有料斗101,料斗101下端通过导管102连通道进料口203,导管102与进料口203之间为旋转连接,机壳1的上端还设置有一个抽气装置5,抽气装置5的抽气口连通到机壳1内部的排气半管103上,排气半管103的横截面呈半圆环状,其弧顶处设置有一排排气孔104,所有排气孔104都通过管道连通到抽气装置5的抽气口,排气半管103位于传料筒2的正上方。

所述抽气装置5为抽气泵。

所述的转动装置3包括转动齿环301、转动齿轮302和电机303,所述的转动齿环301贴合固定在传料筒2的外圆周上,转动齿轮302与转动齿环301配合,转动齿轮302通过电机303带动旋转。

本装置,可以进行全自动炒米,对大米进行翻炒干燥。人们不断从料斗101加入大米,进入传料筒2中,旋转前进,最后从出料端202出来,出料端202是敞开的。

机壳1中的加热装置4,是电加热器,对机壳1内持续加热,保证80度的温度,避免大米被烤坏。

传料筒2在安装环206的位置设置环槽,安装环206内侧设置滚珠,方便传料筒2的旋转。安装环206的两侧设置连接杆与机壳1固定。

实施例2

如图5,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所述的机壳1下端呈漏斗状,且漏斗底端设置有出杂口105。

在所述的机壳1的下端还设置有支腿106。

出杂口105也是方便在全自动炒米过程中,排出杂质,不然需要人们拆开机壳1,进行排除杂质,不仅需要停机,还非常的麻烦。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