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空调垂直出风角度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24112阅读:648来源:国知局
中央空调垂直出风角度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配件,具体涉及中央空调垂直出风角度调节器。



背景技术:

中央空调是集中制冷和制热的设备,由一台主机通过风道过风或冷热水管接多个末端的方式来控制不同的房间,以达到室内空气调节目的的空调。采用风管送风方式,用一台主机即可控制多个不同房间并且可引入新风,有效改善室内空气的质量,预防空调病的发生。

目前,在大型商场、医院、写字楼等公共场所使用的中央空调出风口固定矩形格栅,矩形格栅内安装有类似百叶窗的帘片,从风管吹出来的空调风通过格栅直接吹出,风向单一,吹出来的风比较集中,使室内的气温调节不均匀,调温空间小,而且由于各个帘片之间相互没有关联,在调节出风口的风向时,只能一片一片地调整,繁琐费时,还不能达到理想状态。

中央空调的出风口一般设置在建筑物的顶部,不管冬天吹暖风还是夏天吹冷气,中央空调的出风口始终是从上往下吹,但是由于暖风是聚集在上方,而冷风是聚集在下方,而且暖风及冷风从上往下是直接吹在人的身体上,会给人带来不舒适感,甚至引起感冒等疾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中央空调的出风口一般设置在建筑物的顶部,不管冬天吹暖风还是夏天吹冷气,中央空调的出风口始终是从上往下吹,但是由于暖风是聚集在上方,而冷风是聚集在下方,而且暖风及冷风从上往下是直接吹在人的身体上,会给人带来不舒适感,目的在于提供中央空调垂直出风角度调节器,利于调节中央空调出风口风量大小,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中央空调垂直出风角度调节器,包括固定出风筒体和调节盘,

所述固定出风筒体轴向一端开口设于出风管口处、另一端封闭,且所述固定出风筒体的封闭端面上设有若干第一通风槽口,所述开口端还设有固定架;

所述调节盘包括盘体和转轴,所述转轴轴向的一端贯穿封闭端中心插入固定出风筒体内并设于固定架上、且通过电机驱动转动;转轴轴向另一端连接有盘体,所述盘体所在平面与固定出风筒体的封闭端面平行,盘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风槽口相适配的第二通风槽口;所述电机驱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盘体转动以调节第二通风槽口相对于第一通风槽口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出风筒体固定出风筒体为主要出风通道,由通风管口排出的风依次经固定出风筒体、第一通风槽口和第二通风槽口排出,当盘体与固定出风筒体封闭端不接触时,还可从盘体与固定出风筒体封闭端之间的空间排出,调节盘主要用于调节出风量大小。具体地,通过启动电机转动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盘体转动,从而使第二通风槽口的位置相对于第一通风槽口发生转动,当第二通风槽口与第一通风槽口在轴向上位置相对时,通风量最大,当第二通风槽口与第一通风槽口在轴向上位置完全相错开时,通风量最小。利于调节中央空调出风口风量大小,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优选地,所述固定架上设有导筒套,所述导筒套的轴心线与固定出风筒体的轴心线重合;还包括活动柱,所述活动柱轴向一端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有电机,所述电机通过轴连器与转轴连接;所述活动柱轴向另一端穿过导筒套、且有电动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电动驱动机构驱动活动柱沿导筒套上下滑动,所述活动柱带动电机、轴连器、转轴及盘体上下移动,以实现盘体与固定出风筒体封闭端面压紧接触或分离。

通过电动驱动机构带动活动柱沿导筒套上下滑动时,活动柱会带动电机、轴连器、转轴及盘体上下移动,以实现盘体与固定出风筒体封闭端面压紧接触或分离;当电动驱动机构带动活动柱及盘体等部件向上移动至盘体与固定出风筒体封闭端面压紧接触时,此时,由中央空调出风管口排出的的风依次经固定出风筒体、第一通风槽口和第二通风槽口垂直向下吹出;当电动驱动机构带动活动柱及盘体等部件向上移动至盘体与固定出风筒体封闭端面分离时,此时,由中央空调出风管口排出的的风还可从盘体与固定出风筒体封闭端之间的空间排出,可实现风从侧面吹出,也实现分流减少垂直吹出风量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电机驱动机构包括主动轮和传送框;所述主动轮由驱动电机驱动,且主动轮的周向外缘一侧设有主动齿轮,所述传送框截面为矩形框体结构,且所述矩形筐体的两个长轴内侧上设有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且矩形筐体的轴向一端通过连接件与活动柱的轴向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驱动主动轮转动、带动传送框上下移动、依次带动活动柱沿导筒套上下滑动。

主要由主动轮和传送框之间的主动齿轮及从动齿轮相啮合,实现对活动柱沿导筒套滑动的动力传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优选地,所述矩形筐体的两个长轴的长度小于活动柱沿轴向长度。

由于矩形筐体的长轴长度大小即为活动柱上下滑动的距离大小,因此只有当矩形筐体的两个长轴的长度小于活动柱沿轴向长度时,可有效防止活动柱滑出导筒套。

优选地,所述盘体靠近外缘的盘面上沿周向设有密封环槽,所述固定出风筒体的封闭端沿外缘周向凸设有密封环条;当所述盘体与固定出风筒体封闭端面压紧接触时,密封环条嵌入密封环槽内密封连接。

通过固定出风筒体上的密封环条与盘体上的密封环槽相互压紧配合,可保障由中央空调吹出的风经第一通风槽口和第二通风槽口垂直吹出,防止风从侧壁上漏出。

优选地,所述电机和驱动电机均通过遥控装置远程控制。

将所述电机和驱动电机均通过遥控装置远程控制可实现对中央空调垂直出风角度的自动化调节,操作方便,智能化。

优选地,所述盘体外形呈喇叭状结构。

将盘体设置为呈喇叭状结构有利于减小流体阻力,减少风阻。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风槽口为长方形结构,且若干第一通风槽口以固定出风筒体封闭端面圆心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所述第二通风槽口为长方形结构,且若干第二通风槽口以盘体端面圆心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

将第一通风槽口及第二通风槽口设置为长方形结构,且在固定出风筒体及盘体上均呈辐射状分布,利于实现对垂直出风量的最大调节范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央空调垂直出风角度调节器,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出风筒体固定出风筒体为主要出风通道,由通风管口排出的风依次经固定出风筒体、第一通风槽口和第二通风槽口排出,当盘体与固定出风筒体封闭端不接触时,还可从盘体与固定出风筒体封闭端之间的空间排出,调节盘主要用于调节出风量大小。具体地,通过启动电机转动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盘体转动,从而使第二通风槽口的位置相对于第一通风槽口发生转动,当第二通风槽口与第一通风槽口在轴向上位置相对时,通风量最大,当第二通风槽口与第一通风槽口在轴向上位置完全相错开时,通风量最小。利于调节中央空调出风口风量大小,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2、本实用新型中央空调垂直出风角度调节器,通过电动驱动机构带动活动柱沿导筒套上下滑动时,活动柱会带动电机、轴连器、转轴及盘体上下移动,以实现盘体与固定出风筒体封闭端面压紧接触或分离;当电动驱动机构带动活动柱及盘体等部件向上移动至盘体与固定出风筒体封闭端面压紧接触时,此时,由中央空调出风管口排出的的风依次经固定出风筒体、第一通风槽口和第二通风槽口垂直向下吹出;当电动驱动机构带动活动柱及盘体等部件向上移动至盘体与固定出风筒体封闭端面分离时,此时,由中央空调出风管口排出的的风还可从盘体与固定出风筒体封闭端之间的空间排出,可实现风从侧面吹出,也实现分流减少垂直吹出风量的效果;

3、本实用新型中央空调垂直出风角度调节器,主要由主动轮和传送框之间的主动齿轮及从动齿轮相啮合,实现对活动柱沿导筒套滑动的动力传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由于矩形筐体的长轴长度大小即为活动柱上下滑动的距离大小,因此只有当矩形筐体的两个长轴的长度小于活动柱沿轴向长度时,可有效防止活动柱滑出导筒套;

4、本实用新型中央空调垂直出风角度调节器,将所述电机和驱动电机均通过遥控装置远程控制可实现对中央空调垂直出风角度的自动化调节,操作方便,智能化。

5、本实用新型中央空调垂直出风角度调节器,将盘体设置为呈喇叭状结构有利于减小流体阻力,减少风阻。将第一通风槽口及第二通风槽口设置为长方形结构,且在固定出风筒体及盘体上均呈辐射状分布,利于实现对垂直出风量的最大调节范围。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固定通风套筒与调节盘连接状态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通风套筒与调节盘连接状态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调节盘正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固定出风筒体,2-调节盘,3-第一通风槽口,4-固定架,5-盘体,6-转轴,7-电机,8-第二通风槽口,9-导筒套,10-活动柱,11-轴连器,12-主动轮,13-传送框,14-主动齿轮,15-从动齿轮,16-连接件,17-密封环槽,18-密封环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央空调垂直出风角度调节器,包括固定出风筒体1和调节盘2,固定出风筒体1轴向一端开口设于出风管口处、另一端封闭,且固定出风筒体1的封闭端面上设有若干第一通风槽口3,所述开口端还设有固定架4,固定架4为十字形杆状结构。调节盘2包括盘体5和转轴6,转轴6轴向的一端贯穿封闭端中心插入固定出风筒体1内并设于固定架4上、且通过电机7驱动转动;转轴6轴向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盘体5,盘体5在平面与固定出风筒体1的封闭端面平行,盘体5上开设有与第一通风槽口3相适配的第二通风槽口8;电机7驱动转轴6转动、转轴6带动盘体5转动以调节第二通风槽口8相对于第一通风槽口3的位置。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架4上设有导筒套9,导筒套9的轴心线与固定出风筒体1的轴心线重合;还包括活动柱10,活动柱10轴向一端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有电机7,电机7通过轴连器11与转轴6连接;活动柱10轴向另一端穿过导筒套9、且有电动驱动机构连接,电动驱动机构驱动活动柱10沿导筒套9上下滑动,活动柱10带动电机7、轴连器11、转轴6及盘体5上下移动,以实现盘体5与固定出风筒体1封闭端面压紧接触或分离。

具体地,电机驱动机构包括主动轮12和传送框13;主动轮12由驱动电机驱动,且主动轮12的周向外缘一侧设有主动齿轮14,传送框13截面为矩形框体结构,且矩形筐体的两个长轴内侧上设有与主动齿轮14啮合的从动齿轮15,且矩形筐体的轴向一端通过连接件16与活动柱10的轴向一端连接;驱动电机驱动主动轮12转动、带动传送框13上下移动、依次带动活动柱10沿导筒套9上下滑动。

矩形筐体的两个长轴的长度为活动柱10沿轴向长度的三分之二。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所述盘体5靠近外缘的盘面上沿周向设有密封环槽17,密封环槽17内可设置密封橡胶垫,固定出风筒体1的封闭端沿外缘周向凸设有密封环条18;当盘体5与固定出风筒体1封闭端面压紧接触时,密封环条18嵌入密封环槽17内密封连接。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7和驱动电机均通过遥控装置远程控制。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所述盘体5外形呈喇叭状结构;第一通风槽口3为长方形结构,且若干第一通风槽口3以固定出风筒体1封闭端面圆心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第二通风槽口8为长方形结构,且若干第二通风槽口3以盘体5端面圆心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