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63581发布日期:2018-06-01 18:26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天花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特别涉及一种天花机。
背景技术
:天花机在空调行业内诞生已久,天花机因具有美观大方、节省空间等特点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但是,常规的天花机的送风气流自其出风口直接吹出,风量集中且风速较大,这样的送风气流直接吹向用户时,容易导致用户患上头晕、鼻塞或乏力等空调病,不利于提升用户的舒适体验。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天花机,旨在实现天花机无风感出风,以提升用户的舒适体验。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天花机,所述天花机包括壳体、面板、分隔板,以及风门。所述壳体内设有出风通道;所述面板盖合于所述壳体的下端,所述面板的外环周设有与所述出风通道连通的出风口;所述分隔板设于所述出风风道的下端,以将所述出风风道的下端分隔成与所述出风口均连通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呈内外向间隔排布;所述风门与所述出风口的内缘枢接,以通过所述风门转动来调节所述出风口的开度。优选地,所述分隔板转动安装于所述出风风道的下端,以通过所述分隔板转动来调节所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开度。优选地,所述分隔板固设于所述出风风道的下端,且所述分隔板的呈上下向延伸设置。优选地,所述分隔板的下端伸出所述出风口下方设置。优选地,所述天花机还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出风风道内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于所述分隔板的上方,以通过所述导流叶偏转来调节所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开度。优选地,所述天花机包括设于所述出风风道内的安装架,所述分隔板固设于所述安装架的下表面,所述导流板设于所述安装架的上表面。优选地,所述出风口内缘的上表面低于所述出风口外缘的下表面。优选地,所述风门呈向下凹设的弧形设置。优选地,所述风门的内表面设有呈内外向延伸设置的导流槽。优选地,所述面板呈方形设置,所述面板具有四个侧部,每一所述侧部均设置一所述出风口,所述出风口沿所述面板侧部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本实用新型的天花机,通过在所述出风风道的下端设置分隔板,以将所述出风风道的下端分隔成与所述出风口均连通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并将风门与所述出风口的内缘枢接,以通过所述风门转动来调节所述出风口的开度,如此通过所述风门调节出风口的开度,即可对应调节自所述第一风道吹出的气流的偏斜角度。所述天花机工作时,风门打开所述出风口,自所述出风通道吹出的气流内分隔板分成两股较小的气流,第一股气流自所述第一风道向下吹出,第二股气流自所述第二风道向下吹出,其中,第一股气流到达出风口时冲击到风门的板面,使得第一股气流改变流向,并倾斜流向所述第二股气流,所述第一股气流与所述第一股气流相遇而搅混,混合后的送风气流流动方向分散,风速降低,使得送风气流较为柔和,以此避免送风气流集中直吹用户,使用户感受不到风感,从而实现所述天花机无风感出风,提升用户舒适体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天花机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天花机的侧视图;图3为图1中天花机的仰视图;图4为图3中沿I-I的剖视图;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图6为图4中天花机送风气流流向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天花机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B处的放大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天花机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C处的放大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壳体21b外缘11出风风道22进风口11a第一风道30分隔板11b第二风道40风轮20面板50风门21出风口60导流板21a内缘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室外侧”、“室内侧”等的描述,则该“室外侧”、“室内侧”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室外侧”、“室内侧”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天花机,所述天花机可以是吊顶机或者嵌入式空调机。所述天花机可实现无风感出风,避免送风气流集中吹向用户,以提升用户的舒适体验。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天花机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天花机包括壳体10、面板20,以及分隔板30(参阅图4)和风门50。其中,壳体10内设有出风通道;面板20盖合于壳体10的下端,面板20的外环周设有与所述出风通道连通的出风口21;分隔板30设于出风风道11的下端,以将出风风道11的下端分隔成与出风口21均连通的第一风道11a和第二风道11b,第一风道11a和第二风道11b呈内外向间隔排布;风门50与出风口21的内缘枢接,以通过风门50转动来调节出风口21的开度。具体而言,壳体10可呈圆筒状或方筒状设置,在壳体10内部形成有供所述天花机的换热器、风轮40安装的容置腔,壳体10的下端具有朝下开放的敞口,面板20盖合于壳体10下端的敞口。面板20中部位置设有进风口22,进风口22呈圆形、椭圆形或方形设置均可。出风口21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出风口21沿面板20的外环周呈环绕状环绕于进风口22外围。所述天花机工作时,所述风轮40驱动气流自进风口22进入所述容置腔内,该气流经过所述换热器时,与所述换热器发生热交换形成送风气流,在该所述风轮40的驱动下,该送风气流流向各出风口21,并自各出风口21吹向室内。请参阅图4和图5,分隔板30将出风风道11的下端分隔成与出风口21均连通的第一风道11a和第二风道11b,第一风道11a和第二风道11b呈内外向间隔排布。在此,值得说明的是,所述“内外向”具体是指以进风口22为中心沿径向到面板20的各个侧部的方向。由于风门50与出风口21的内缘枢接,如此则使得第一风道11a的下端与风门50的上表面相对,自第一风道11a吹出的气流达到出风口21时,该气流冲击到风门50的板面,使得该气流改变流向,因此通过风门50调节出风口21的开度,可对应调节自第一风道11a吹出的气流的偏斜角度。例如在风门50调节出风口21的开度较大时,所述第一股气流偏斜吹出角度较小;在风门50调节出风口21的开度较小时,所述第一股气流偏斜吹出角度较大。所述天花机工作时,风门50打开出风口21,自所述出风通道吹出的气流内分隔板30分成两股较小的气流,第一股气流自第一风道11a向下吹出,第二股气流自第二风道11b向下吹出,其中,第一股气流达到出风口21时冲击到风门50的板面,使得第一股气流改变流向,并倾斜流向所述第二股气流,所述第一股气流与所述第一股气流相遇而搅混,混合后的送风气流流动方向分散,风速降低,使得送风气流较为柔和,以此避免送风气流集中直吹用户,使用户感受不到风感,进而提升用户舒适体验。显然,当风门50调节出风口21的开度较大时,所述第一股气流与所述第一股气流相互冲击的作用较弱;当风门50调节出风口21的开度较小时,所述第一股气流与所述第一股气流相互冲击的作用较强,扰动效果较好,送风气流较为柔和。至于分隔板30的安装方式,可以固定安装于出风风道11的下端,当然也可以转动安装于出风风道11的下端,在此不设限定。具体将在后文中有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天花机,通过在出风风道11的下端设置分隔板30,以将出风风道11的下端分隔成与出风口21均连通的第一风道11a和第二风道11b,并将风门50与出风口21的内缘枢接,以通过风门50转动来调节出风口21的开度,如此通过风门50调节出风口21的开度,即可对应调节自第一风道11a吹出的气流的偏斜角度。所述天花机工作时,风门50打开出风口21,自所述出风通道吹出的气流内分隔板30分成两股较小的气流,第一股气流自第一风道11a向下吹出,第二股气流自第二风道11b向下吹出,其中,第一股气流到达出风口21时冲击到风门50的板面,使得第一股气流改变流向,并倾斜流向所述第二股气流,所述第一股气流与所述第一股气流相遇而搅混,混合后的送风气流流动方向分散,风速降低,使得送风气流较为柔和,以此避免送风气流集中直吹用户,使用户感受不到风感,从而实现所述天花机无风感出风,提升用户舒适体验。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为获得较广的送风区域,面板20呈方形设置,面板20具有四个侧部,每一所述侧部均设置一出风口21,出风口21沿面板20侧部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具体而言,面板20呈方形设置,并盖设于壳体10下端的敞口,进风口22呈方形设于面板20的中部位置;四个出风口21分设于面板20的四个侧部,且每一出风口21呈长条状沿面板20侧部的长度方向延伸设,如此则使得出风口21呈环绕状环绕于进风口22外围,四个出风口21覆盖形成的送风区域较广,送风范围较大。请参阅图4至图6,基于上述实施例,考虑到送风区域及使用的用户不同,对无风感强弱的体验也不尽同。故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达到多种不同强弱程度的无风感效果,分隔板30转动安装于出风风道11的下端,以通过分隔板30转动来调节第一风道11a和第二风道11b的开度。具体而言,出风风道11内设有供分隔板30安装的安装架,分隔板30与所述安装架枢接,通过驱动电机驱动分隔板30偏转,可调节第一风道11a和第二风道11b的开度,进而相应调节自第一风道11a和第二风道11b吹出的两股气流量大小。例如,当分隔板30向第一风道11a内偏转时,第一风道11a开度减小,经第一风道11a吹出的第一股气流量较小,经第二风道11b吹出的第二股气流量较大。当分隔板30向第二风道11b内偏转时,第二风道11b开度减小,经第二风道11b吹出的第二股气流量较小,经第一风道11a吹出的第一股气流量较大。显然,通过分隔板30偏转来调节第一风道11a和第二风道11b的开度,可相应地调控所述第一股气流与第二股气流的混合量配比,依据所述混合量的配比不同,则可达到多种不同强弱程度的无风感效果,以适用于不同的送风区域,或者使用用户。请参阅图7和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不用之处在于,分隔板30固设于出风风道11的下端,且分隔板30的呈上下向延伸设置。分隔板30可以是与面板20为相互独立的两个结构,以可以是设置在面板20的内侧并伸入至出风风道11内的一体成型结构,在此不设具体限定。具体而言,通过分隔板30分隔形成的第一风道11a和第二风道11b,风道长度较长,自第一风道11a吹出的第一股气流和自第二风道11b吹出的第二股气流达到出风口21时,此两股气流相互独立,两者风速较快且流向区域稳定,此时,所述第一股气流受风门50的阻挡作用而迅速改变流向,改变后的第一股气流仍具有较大的风速,该具有较大风速的第一股气流与具有较大风速的所述第二股气流相遇,两者相互冲击的作用力更强,扰动更大,发散作用更好,从而达到较好的无风感效果。请参阅图8,在本实施例中,为避免在出风口21混合的送风气流,受到出风口21外缘21b的阻挡而难以向外扩散,将出风口21的内缘21a的上表面低于出风口21的外缘21b的下表面。如此设置,可使得出风口21的内缘21a低于出风口21的外缘21b,在出风口21混合的送风气流,不会出风口21的外缘21b的阻挡,从而确保该混合的送风气流,能够及时地向外扩散。请继续参阅图8,进一步地,分隔板30的下端伸出出风口21下方设置。以此设置,一方面可延长第一风道11a和第二风道11b的风道长度,加强所述第一股气流和第二股气流扰动,实现更强的无风感效果;另一方面,分隔板30的下端与面板20的下表面齐平,使得所述天花机的下端的平整度较好。基于上述实施例,风门50呈向下凹设的弧形设置。当送风气流流向风门50的凹弧面时,将顺沿该凹弧面向外呈流线型吹出,流动阻力较小,如此一方面可确保该混合的送风气流能够及时地向外扩散;另一方面可避免送风气流冲击在风门50上产生的噪音。此外,还可以在风门50的内表面设有呈内外向延伸设置的导流槽。具体地,所述导流槽设于风门50的凹弧面,当送风气流流向风门50的凹弧面时,送风气流顺沿所述导流槽向外流动,以细化送风气流,一方面可增强无缝感出风效果;另一方面亦可避免送风气流冲击在风门50上产生的噪音。请参阅图9和图10,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考虑到送风区域及使用的用户不同,对无风感强弱的体验也不尽同。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天花机还包括转动安装于出风风道11内的导流板60,导流板60设于分隔板30的上方,以通过导流板60偏转来调节第一风道11a和第二风道11b的开度。具体而言,通过导流板60偏转来调节第一风道11a和第二风道11b的开度,可相应调节自第一风道11a和第二风道11b吹出的两股气流量大小。例如,当分隔板30向第一风道11a内偏转时,第一风道11a开度减小,经第一风道11a吹出的第一股气流量较小,经第二风道11b吹出的第二股气流量较大。当分隔板30向第二风道11b内偏转时,第二风道11b开度减小,经第二风道11b吹出的第二股气流量较小,经第一风道11a吹出的第一股气流量较大。显然,通过导流板60偏转来调节第一风道11a和第二风道11b的开度,可相应地调控所述第一股气流与第二股气流的混合量配比,依据所述混合量的配比不同,则可达到多种不同强弱程度的无风感效果,以适用于不同的送风区域,或者使用用户。请参阅图10,在本实施例中,为便于安装分隔板30和导流板60,所述天花机包括设于出风风道11内的安装架,分隔板30固设于所述安装架的下表面,导流板60设于所述安装架的上表面。具体而言,所述安装架可以由连接面板20与壳体10的安装框充当,所述安装架还可以是安装于所述出风通道下端的独立结构,亦或者设于面板20上侧面并与面板20一体成型的结构,在此不设具体限定。分隔板30的上端固设于所述安装架的下表面,分隔板30的下端向下延伸至出风口21。所述导风板的下端与所述安装架枢接,以使得所述导风板可于分隔板30的上方转动。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