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风装置及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72540发布日期:2018-09-07 23:04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风装置及油烟机。



背景技术: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制作过程包括煎、炒、炸、烤等,制作食物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油烟,而油烟不仅对厨房的环境污染较为严重,而且厨房操作人员长期待在油烟环境对身体危害较大,严重的,甚至会罹患癌症,因此,人们为了减少油烟对人体的危害,设计了能够将厨房内油烟输送到外部的油烟机,油烟机随之广泛地应用于厨房之中。

油烟机中的吸风装置运转产生负压,将厨房侧的油烟吸入吸风装置内,并将油烟输送到油烟机的排气管中,排气管中的油烟进一步进入公共烟道内,被输送到下一流程进行处理,因此,吸风装置是油烟机的核心部件,其效果优劣直接决定了油烟机对油烟的净化效果。

现有的吸风装置中一般会在吸风装置的进风口处设置一个挡圈,用于对从外部进入吸风装置中的气流进行导向,现有油烟机中的吸风装置中一般选用圆弧形挡圈,气流流经圆弧形挡圈进入吸风装置内后,形成的涡区较大,降低了吸风装置的吸风效率,相应降低了油烟机的净化效果。

即,现有的吸风装置中在进风口设置圆弧形挡圈,气流进入吸风装置中形成的涡区较大,降低吸风装置的吸风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风装置及油烟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吸风装置中在进风口设置圆弧形挡圈,气流进入吸风装置中形成的涡区较大,降低吸风装置吸风效果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风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相互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上设有挡圈,所述挡圈包括弧形部和锥形部,所述弧形部的截面为弧形凸起,且环设于所述进风口的端部,所述锥形部为截头的圆锥筒,且其扩口端与所述弧形部的内圆圆弧过渡连接,所述锥形部插入所述进风口内;所述壳体内设有风机部件,所述风机部件用于驱动气流从所述进风口流向所述出风口,所述锥形部伸入所述风机部件的进风区。

进一步的,所述锥形部的缩口端端部向外设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锥形部的缩口端圆弧过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锥形部连接处的圆弧半径为 8mm~12mm。

进一步的,所述锥形部侧壁的收缩角范围为40°~60°。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部的内圆圆周与所述锥形部的扩口端连接,所述弧形部的外圆圆周圆弧过渡连接有第二翻边,所述挡圈安装在所述进风口处时,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进风口的端部匹配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翻边所在平面与所述锥形部母线的夹角范围为110°~125°。

进一步的,所述风机部件包括叶轮和驱动电机,所述叶轮包括叶片、中盘、和环状的上圈、下圈,所述上圈和所述下圈共轴线,所述叶片为多个,多个叶片沿周向均匀连接于上圈和下圈之间,所述中盘固设于所述叶轮上,且与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端固接,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叶轮转动;

所述上圈与所述壳体的进风口匹配连接,所述挡圈的弧形部可拆卸式固设于所述上圈外端面上,所述锥形部插入所述上圈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锥形部的缩口端端部与叶轮中多个叶片围成的内圆之间的间隙为3~5mm。

进一步的,所述锥形部的缩口端伸入所述叶轮内部的深度为 5~30mm。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烟机,包括箱体和上述吸风装置,所述箱体上设有吸烟口和排烟口,所述吸风装置固设于所述箱体内,且所述吸风装置的进风口与所述吸烟口连通,所述吸风装置的出风口与所述排烟口密封连通,该油烟机具有上述吸风装置的所有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吸风装置及油烟机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风装置及油烟机,其中,吸风装置包括用于形成供油烟或气流流过的风道的壳体,可以上设有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还包括用于对进入壳体内的气流进行导向的挡圈,挡圈包括用于将外部气流导入进风口处的弧形部和用于将进风口处气流导入壳体内部的锥形部,壳体内部设有用于将外部气流吸入壳体内,并将进入壳体内的气流通过出风口输出的风机部件;其中,油烟机包括用于容纳吸风装置和油烟的箱体、箱体上设有用于外部油烟进入箱体的吸烟口和用于油烟排出的排烟口。

使用时,吸风部件在壳体的进风侧产生负压,壳体进风侧外部的气流或油烟在壳体内外压差的作用下流向壳体的进风口处,挡圈的弧形部环设于进风口的端部,且其内圆与锥形部圆弧过渡连接,锥形部插入进风口内,外部气流首先流经弧形部的弧形凸起,随后气流经过弧形部与锥形部的圆弧过渡连接处,最后流经锥形部进入壳体内部;气流随后经过风机部件后从壳体的出风口被排出,完成对气流或油烟的输送。

其中,弧形部的弧形凸起对气流起到导向作用,将进风口外侧的气流导入进风口处,随后气流在负压压差作用下流经弧形部与锥形部的角度变化处,该处采用圆弧过渡连接,可以减少气流在折角处产生涡流而影响气流进入壳体内的方向,进而影响风机部件对气流输送的效果情况的发生;气流经过圆弧过渡连接处后,在锥形部的导向下,沿着锥形部的内表面进入壳体内部,锥形部的扩口端与弧形部连接,缩口端插入壳体内部,气流在锥形部的导向下逐渐聚集,到达锥形部缩口端端部时,气流与锥形部表面平行,形成的涡区较小,随后气流进入壳体内部,在风机部件的输送下到达壳体的出风口。

即,挡圈的弧形部与锥形部圆弧过渡连接可以减少气流流经弧形部进入壳体内时,在折角处产生涡流对风机部件效率的影响,锥形部的设置则将气流导入壳体内部,锥形部的缩口端插入壳体内部,可以进一步减小气流产生涡区影响吸风部件效率情况的发生,从而提高吸风部件及吸风装置的吸风效果。

油烟机使用时,吸风装置产生负压将箱体内的油烟吸入箱体内,随后进入吸风装置的壳体内,经过吸风部件后,从壳体的出风口流出,并最终从油烟机的排烟口排出,完成油烟机厨房油烟的吸收净化,相应的,挡圈的设置可以提高油烟机的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风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风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3中风机部件中叶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风装置中挡圈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风装置中挡圈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标:1-壳体;2-挡圈;3-叶轮;4-驱动装置;11-进风口;12-出风口;21-弧形部;22-锥形部;23-第一翻边;24-第二翻边;31-上圈;32-中盘;33-下圈;34-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吸风装置,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包括壳体1,壳体1上设有相互连通的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进风口11上设有挡圈2,挡圈2包括弧形部21和锥形部22,弧形部21 的截面为弧形凸起,且环设于进风口11的端部,锥形部22为截头的圆锥筒,且其扩口端与弧形部21的内圆圆弧过渡连接,锥形部22 插入进风口11内;壳体1内设有风机部件,风机部件用于驱动气流从进风口11流向出风口12,锥形部22伸入风机部件的进风区。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油烟机,包括箱体和上述吸风装置,箱体上设有吸烟口和排烟口,吸风装置固设于箱体内,且吸风装置的进风口 11与吸烟口连通,吸风装置的出风口12与排烟口密封连通。

本实施例提供的吸风装置及油烟机,其中,吸风装置包括用于形成供油烟或气流流过的风道的壳体1,可以上设有连通的进风口11 和出风口12,还包括用于对进入壳体1内的气流进行导向的挡圈2,挡圈2包括用于将外部气流导入进风口11处的弧形部21和用于将进风口11处气流导入壳体1内部的锥形部22,壳体1内部设有用于将外部气流吸入壳体1内,并将进入壳体1内的气流通过出风口12输出的风机部件;其中,油烟机包括用于容纳吸风装置和油烟的箱体、箱体上设有用于外部油烟进入箱体的吸烟口和用于油烟排出的排烟口

使用时,吸风部件在壳体1的进风侧产生负压,壳体1进风侧外部的气流或油烟在壳体1内外压差的作用下流向壳体1的进风口11 处,挡圈2的弧形部21环设于进风口11的端部,且其内圆与锥形部 22圆弧过渡连接,锥形部22插入进风口11内,外部气流首先流经弧形部21的弧形凸起,随后气流经过弧形部21与锥形部22的圆弧过渡连接处,最后流经锥形部22进入壳体1内部;气流随后经过风机部件后从壳体1的出风口12被排出,完成对气流或油烟的输送。

其中,弧形部21的弧形凸起对气流起到导向作用,将进风口11 外侧的气流导入进风口11处,随后气流在负压压差作用下流经弧形部21与锥形部22的角度变化处,该处采用圆弧过渡连接,可以减少气流在折角处产生涡流而影响气流进入壳体1内的方向,进而影响风机部件对气流输送的效果情况的发生;气流经过圆弧过渡连接处后,在锥形部22的导向下,沿着锥形部22的内表面进入壳体1内部,锥形部22的扩口端与弧形部21连接,缩口端插入壳体1内部,气流在锥形部22的导向下逐渐聚集,到达锥形部22缩口端端部时,气流与锥形部22表面平行,形成的涡区较小,随后气流进入风机部件的进风区,在风机部件的输送下到达壳体1的出风口12。

即,挡圈2的弧形部21与锥形部22圆弧过渡连接可以减少气流流经弧形部21进入壳体1内时,在折角处产生涡流对风机部件效率的影响,锥形部22的设置则将气流导入风机部件内部,锥形部22 的缩口端插入风机部件的进风区,可以进一步减小气流产生涡区影响吸风部件效率情况的发生,从而提高吸风部件及吸风装置的吸风效果。

油烟机使用时,吸风装置产生负压将箱体内的油烟吸入箱体内,随后进入吸风装置的壳体1内,经过吸风部件后,从壳体1的出风口 12流出,并最终从油烟机的排烟口排出,完成油烟机厨房油烟的吸收净化,相应的,挡圈2的设置可以提高油烟机的净化效果

具体的,为了进一步提高风机部件的输送效果,如图2所示,可以将进风口11与风机部件的轴线共线,挡圈2设置于进风口11处,弧形部21和锥形部22的轴线与风机部件的轴线共线,气流流经锥形部22后,直接流入风机部件内,在风机部件的作用下到达壳体1的出风口12,完成吸风装置对气流或油烟的输送。

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可以在锥形部22的缩口端端部向外设有第一翻边23,第一翻边23与锥形部22的缩口端圆弧过渡连接。第一翻边23圆弧过渡连接在锥形部22的缩口端端部,气流经过锥形部22后到达第一翻边23与锥形部22的圆弧过渡连接处,并沿着该圆弧过渡处流向第一翻边23,随后流入风机部件背部,以减小气流在锥形部22缩口端端部产生的涡区,减小气流产生涡区对风机部件的影响,提高风机部件的吸风效果。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翻边23与锥形部22连接处的圆弧半径可以为8mm~12mm;锥形部22侧壁的收缩角范围可以为40°~60°。如图5所示,翻边与锥形部22连接处的圆弧半径为r,根据选用风机部件的型号,锥形部22侧壁的收缩角可以为60°。

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4和图5所示,弧形部21的内圆圆周可以与锥形部22的扩口端连接,弧形部21的外圆圆周圆弧过渡连接有第二翻边24,挡圈2安装在进风口11处时,第二翻边24与进风口11的端部匹配贴合。挡圈2固定在壳体1进风口11处时,第二翻边24与进风口11的端部紧密贴合,用于挡圈2与壳体1的连接固定,减少弧形部21与壳体1连接时对弧形部21外表圆弧度的影响,进而减少对气流经过弧形部21时由于弧形部21存在折角而产生涡区情况的发生;此外,第二翻边24与弧形部21的外圆圆弧过渡连接,在实现挡圈2与壳体1连接的基础上,也可以减少气流在连接处产生涡区情况的发生。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二翻边24所在平面与锥形部22母线的夹角范围为110°~125°;如图5所示,第二翻边24所在平面与锥形部22母线的夹角用β表示,具体的,根据选用风机部件的型号,该夹角角度可以为120°。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风机部件可以包括叶轮3和驱动电机,叶轮3包括叶片34、中盘32、和环状的上圈31、下圈33,上圈31和下圈33共轴线,叶片34为多个,多个叶片34 沿周向均匀连接于上圈31和下圈33之间,中盘32固设于叶轮3上,且与驱动电机的驱动端固接,驱动电机用于驱动叶轮3转动;上圈31与壳体1的进风口11匹配连接,挡圈2的弧形部21可拆卸式固设于上圈31外端面上,锥形部22插入上圈31内部。这里是吸风部件的一种具体结构,叶轮3的上圈31、下圈33和叶片34形成筒状的叶轮3,驱动电机驱动中盘32转动,并同步带动整体叶轮3转动时,筒状的叶轮3的内部在叶片34作用下产生负压,壳体1外部的气流在压差作用下流入叶轮3内部,随后经过叶片34的输送,到达壳体1的出风口12被排出。挡圈2的弧形部21连接于叶轮3上圈 31外端面上,锥形部22插入上圈31内部,即,插入筒状的叶轮3 内部的负压区,气流流经锥形部22后直接进入风机部件内部,吸风部件内部的负压较大,对气流吸力较大,相应对气流输送效果较好。具体的,中盘32可以设置于下圈33内部,也可以设置于叶片34内壁上。

其中,为了提高驱动电机在壳体1生的固定稳定性,可以在壳体 1上设置支架,将驱动电机固定在支架上;为了增强叶轮3在驱动电机驱动轴上的固定牢固度,可以在驱动电机驱动轴的轴端设置盖帽对叶轮3进行固定。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锥形部22的缩口端端部与叶轮3中多个叶片34围成的内圆之间的间隙可以为3~5mm;锥形部22的缩口端伸入叶轮3内部的深度可以为5~30mm,一定范围内,随着锥形部22伸入叶轮3内部深度的加深,吸风部件的吸风效果提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