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冷凝微通道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6484发布日期:2018-09-18 21:33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涉及换热器,尤其是涉及一种防冷凝微通道换热器。



背景技术:

微通道(微通道换热器)的工程背景来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高密度电子器件的冷却和90年代出现的微电子机械系统的传热问题。微通道换热器按外形尺寸可分为微型微通道换热器和大尺度微通道换热器。

微型微通道换热器是为了满足电子工业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一类结构紧凑、轻巧、高效的换热器,其结构形式有平板错流式微型换热器、烧结网式多孔微型换热器。

大尺度微通道换热器主要应用于传统的工业制冷、余热利用、汽车空调、家用空调、热泵热水器等。其结构形式有平行流管式散热器和三维错流式散热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防冷凝微通道换热器,可防止冷媒在扁管的通道内凝结,同时易于清洁扁管内已经冷凝的冷媒,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防冷凝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所述的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之间平行设有多个扁管,所述的扁管内具有多个与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相连通的通道,所述的扁管之间设有第一集流管上设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的扁管上设有若干换热翅片,所述的通道倾斜设置于扁管内,所述的通道内设有用于导液的抽拉槽,所述的抽拉槽包括由柔性金属薄板卷绕形成的导液通槽,所述的导液通槽的闭合密封处设有防漏密封件。

作为优选,所述的通道为圆形,所述的抽拉槽卷绕形成的形状与通道的形状相一致,且通道的内径等于导液通槽的外径。

作为优选,所述的防漏密封件一端与柔性金属薄板的一侧相连,所述的防漏密封件的另一端开设有凹槽,柔性金属薄板卷绕呈导液通槽时所述的柔性金属薄板的另一侧插入凹槽内形成密封。

作为优选,所述的抽拉槽的一端设有垂直向下的限位板,所述的限位板设置于通道较高一端的外侧,且限位板上设有抽拉板。

作为优选,所述的抽拉板为弧形弹片,所述的弧形弹片在受外力挤压时贴合于限位板表面,所述的弧形弹片在不受外力挤压时呈向外凸起。

作为优选,所述的通道的倾斜角度为10~30°。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柔性金属薄板卷绕形成的导液通槽能够引导扁管内的冷媒流动,且使用一段时间后能够将抽拉板取出并打开导液通槽,进而清除残留的冷媒,提高设备的换热效率。为了节省空间,抽拉板为弧形弹片,弧形弹片在受外力挤压时贴合于限位板表面,弧形弹片在不受外力挤压时呈向外凸起。为了减少冷媒残留并凝结与通道内,通道倾斜设置,可以促使未凝结的冷媒在重力作用下滑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器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翅片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抽拉槽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扁管的剖视图。

图中,第一集流管1、第二集流管2、扁管3、通道31、第一接口4、第二接口5、换热翅片6、抽拉槽9、导液通槽94、防漏密封件95、柔性金属薄板91、限位板92、抽拉板93、凹槽96。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方案中的防冷凝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之间平行设有多个扁管3,扁管3内具有多个与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相连通的通道31,扁管3之间设有第一集流管1上设有第一接口4和第二接口5,扁管3上设有若干换热翅片6,通道 31倾斜设置于扁管3内,通道31内设有用于导液的抽拉槽9,抽拉槽9包括由柔性金属薄板91卷绕形成的导液通槽94,导液通槽94的闭合密封处设有防漏密封件95。柔性金属薄板卷绕形成的导液通槽能够引导扁管内的冷媒流动,且使用一段时间后能够将抽拉板取出并打开导液通槽,进而清除残留的冷媒,提高设备的换热效率。

具体地说,通道31为圆形,抽拉槽9卷绕形成的形状与通道的形状相一致,且通道31的内径等于导液通槽94的外径。

具体地说,防漏密封件95一端与柔性金属薄板91的一侧相连,防漏密封件95的另一端开设有凹槽96,柔性金属薄板91卷绕呈导液通槽94时柔性金属薄板91的另一侧插入凹槽96内形成密封。

具体地说,抽拉槽9的一端设有垂直向下的限位板92,限位板92设置于通道31较高一端的外侧,且限位板92上设有抽拉板 93。

为了节省空间,抽拉板93为弧形弹片,弧形弹片在受外力挤压时贴合于限位板92表面,弧形弹片在不受外力挤压时呈向外凸起,通道31的倾斜角度为10~30°。

为了减少冷媒残留并凝结与通道内,通道倾斜设置,可以促使未凝结的冷媒在重力作用下滑落,尽可能地减少冷凝在扁管内的冷媒。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第一集流管1、第二集流管2、扁管3、通道31、第一接口4、第二接口5、换热翅片6、抽拉槽9、导液通槽94、防漏密封件95、柔性金属薄板91、限位板92、抽拉板 93、凹槽96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