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太阳能取暖装置的温度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8339发布日期:2018-09-21 20:09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温度调节机构,特别涉及用于太阳能取暖装置的温度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寒冷的冬天,空调是常见的取暖工具,但是部分贫困地区还未全面普及空调,而且空调耗能高,部分家庭为了省电也是在很冷的时候才会开启空调取暖,且空调也是影响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因素之一,空调使用久了,大部分人都会得“空调病”,对身体健康也有影响,一般的无法控制温度,不实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用于太阳能取暖装置的温度调节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用于太阳能取暖装置的温度调节机构,包括温度调节箱,所述的温度调节箱内具有空腔,还包括连接太阳能取暖装置的热风进风管,所述的热风进风管一端与温度调节箱的空腔连通,还包括冷风进风管,冷风进风管与温度调节箱的空腔连通,冷风进风管内还设有冷风吸入风机,所述的空腔内设有温度检测探头,温度检测探头连接有温度显示仪表,所述的温度显示仪表设置在温度调节箱外,所述的冷风进风管上还设有进风量调节阀,所述的温度调节箱的空腔还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连通有出风管道。

还包括太阳能取暖装置,所述的太阳能取暖装置包括框架和若干铝管,框架为一面开口的方形框架,且框架开口端设有透明的亚克力板,所述的铝管通过隔热泡沫胶固定在框架内,所述的铝管为贯穿的中空结构,框架底部对应铝管下端开口的部位设有进风孔,铝管长度小于框架的长度,铝管下端与框架底部连接,铝管上端与框架之间形成腔室,腔室通过铝管与进风孔连通,腔室内设有出风孔,所述的出风孔连通热风进风管,所述出风孔出设有将腔室内空气排入热风进风管的风机。

还包括防滴水机构,所述的防滴水机构包括防水透气膜、圆环状压块和连接管,连接管与出风管道螺纹连接,连接管远离出风管道的一端面设有与圆环形压块投影面积相等的凸面,凸面设有环形凸起,圆环状压块设有相应的环形凹槽,防水透气膜通过连接管的凸面与圆环状压块配合实现夹紧,且圆环状压块与连接管的凸面通过螺纹紧固连接。

所述的防滴水机构还包括液体引流管,所述的连接管内壁设有引流槽,引流槽设有引流孔,引流孔与液体引流管连通,所述的引流槽设置在连接管远离圆环状压块的一端内壁。

所述的引流槽为朝地面方向设置的弧形引流槽。

所述的引流槽为设置在管道内壁的环槽。

所述的铝管内设有若干隔板,所述的隔板上设有若干通气孔。

还包括设置在框架外的太阳能板,所述的太阳能板连接有蓄电池,所述的蓄电池与风机、冷风吸入风机、温度显示仪表和温度检测探头电连接。

所述的铝管露出于隔热泡沫胶的外表面喷涂有黑色的喷漆层。

所述的出风管、温度调节箱和出风管道的外壁均设有隔热泡沫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用于太阳能取暖装置的温度调节机构,本装置通过太阳照射铝管,加热铝管内的空气,通过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的原理将加热的空气引入室内实现取暖,并且可以调节引入室内的热空气温度,使室内保持舒适的温度,并且引入室内的是自然热风,对人体无害,通过太阳能板发电供装置运行,不耗家用电,节能环保,且结构简单,安装便捷,产品造价低廉,非常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铝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防滴水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引流槽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引流槽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6所示,实施例1;如图1-图5所示,用于太阳能取暖装置的温度调节机构,包括温度调节箱400,所述的温度调节箱400内具有空腔(未图示),还包括连接太阳能取暖装置的热风进风管140,所述的热风进风管140一端与温度调节箱400的空腔连通,还包括冷风进风管500,冷风进风管500与温度调节箱400的空腔连通,冷风进风管500内还设有冷风吸入风机510,所述的空腔内设有温度检测探头(未图示),温度检测探头连接有温度显示仪表600,所述的温度显示仪表600设置在温度调节箱400外,所述的冷风进风管500上还设有进风量调节阀520,所述的温度调节箱400的空腔还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连通有出风管道410,通过冷风进风管吸入的冷风与热风混合来改变热风的温度,通过进风量调节阀改变进风量从而控制冷风与热风的比例已达到控制温度的目的,进风量调节阀就是简单的阀门,对此结构不做过多赘述,通过温度检测探头和温度显示仪表来得知加热空气的温度,便于使用者参考是否需要调节温度,温度检测探头和温度显示仪表均为目前较为成熟的技术,对此具体结构不做过多赘述。

还包括太阳能取暖装置,包括框架100和若干铝管200,框架100为一面开口的方形框架,且框架100开口端设有透明的亚克力板110,所述的铝管200通过隔热泡沫胶300固定在框架100内,所述的铝管200为贯穿的中空结构,框架100底部对应铝管200下端开口的部位设有进风孔120,铝管200长度小于框架100的长度,铝管200下端与框架100底部连接,铝管200上端与框架100之间形成腔室a,腔室a通过铝管200与进风孔120连通,腔室a内设有出风孔130,所述的出风孔130连通有热风进风管140,所述出风孔130出设有将腔室内空气排入热风进风管140的风机131,框架结构采用一块底板、一块亚克力板、四块侧板装配成一个方形箱体;框架固定在室外,且亚克力板的上表面朝能被太阳照射到的方向设置,隔热泡沫胶既起到固定作用也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下端进风、上端出风,利用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的原理,使铝管内的空气经太阳照射加热上升然后通过风机输送至室内。

还包括防滴水机构700,所述的防滴水机构700包括防水透气膜710、圆环状压块720和连接管730,连接管730与出风管道410螺纹连接,连接管730远离出风管道410的一端面设有与圆环形压块720投影面积相等的凸面731,凸面731设有环形凸起732,圆环状压块720设有相应的环形凹槽721,防水透气膜710通过连接管730的凸面731与圆环状压块720配合实现夹紧,且圆环状压块7与连接管730的凸面731通过螺纹紧固连接,当热空气与冷空气混合时,由于温差原因,可能会产生水雾,水雾会凝聚成水滴,如果不设置防水滴机构,水滴可能会滴到室内,透气防水膜由高分子防水透气材料(ptfe膜)、布料和复合面料组成,复合面料设置在布料上,高分子防水透气材料(ptfe膜)设置在复合面料上,防水透气膜微孔直径大于水蒸气分子直径而小于水滴分子直径,所以空气可以进入,水无法进入。

所述的防滴水机构700还包括液体引流管740,所述的连接管730内壁设有引流槽733,引流槽733设有引流孔734,引流孔734与液体引流管740连通,所述的引流槽733设置在连接管730远离圆环状压块720的一端内壁,管道内凝聚的水滴无法从出风管口排出,所以会凝聚在一起,需要将凝聚的水排出才不会影响装置的正常使用,通过在连接下端的引流槽将水滴凝聚通过引流管排出。

所述的引流槽733为朝地面方向设置的弧形引流槽,正确的来说,引流槽应该是超地心引力方向设置的,因为水滴会因为地心引力的原因往下流,所以引流槽设置在连接管的下端。

所述的铝管200内设有若干隔板210,所述的隔板210上设有若干通气孔211,为了降低铝管內的空气流通速度,便于太阳更好的加热管内空气。

还包括设置在框架100外的太阳能板800,所述的太阳能板800连接有蓄电池810,所述的蓄电池810与风机131、冷风吸入风机510、温度显示仪表600和温度检测探头电连接,通过太阳能板发电供风机和温度显示仪表这些设备正常运行,太阳能板、蓄电池以及其他通电部件走线采用跟随管道走线,线路设置在管道外通过胶带与管道缠在一起。

所述的铝管200露出于隔热泡沫胶的外表面喷涂有黑色的喷漆层,因为黑色吸热效果好,能够更好的加热铝管中的空气,也可全部喷涂成黑色。

所述的出风管140、温度调节箱400和出风管道410的外壁均设有隔热泡沫层,起到保温效果。

所述的铝管200管壁厚度为2mm,管壁厚度过厚的话会降低加热效果。

实施例2;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的引流槽733为设置在管道内壁的环槽,为了杜绝水滴接触到防水透气膜,所以设置环槽,水滴经过环槽时会沿着槽流出引流管内,提高了防水透气膜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太阳能源供室内取暖的装置,本装置通过太阳照射铝管,加热铝管内的空气,通过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的原理将加热的空气引入室内实现取暖,并且可以调节引入室内的热空气温度,使室内保持舒适的温度,并且引入室内的是自然热风,对人体无害,通过太阳能板发电供装置运行,不耗家用电,节能环保,且结构简单,安装便捷,产品造价低廉,非常实用。

本产品的框架和太阳能板通过安装架安装在一起设置在室外能够被太阳光照射到的方向,出风管道、温度调节箱设置在室内,温度显示仪表安装在温度调节箱表面,便于观察,引流管和冷风进风管设置在一端设置在室外,另一端连接到室内的连接管和温度调节箱。

本装置只适用于白天有太阳的情况下,通过太阳光照射加热铝管内空气,虽然不能完全取代空调,但是在寒冷的冬天,能够利用太阳光给室内取暖,能够节约一些电费,减少污染,而且排出的是自然热风对人体无害,且本装置的结构简单,可自己购买零件组装,非常方便,适用于部分贫困山区的部分贫困用户,使他们也能在寒冷的东西利用太阳的能源取暖。

本产品也可以将框架设置一个旋转底座,通过光能传感器控制底座旋转,使装置从早到晚都能跟随太阳转动,但是该结构造价大幅提高了本装置的成本,脱离了本装置的初衷,所以本发明并未涉及出该结构,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结构,简单的技术修改或增加功能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