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83688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取暖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取暖系统,包括取暖模块、发电模块、动力模块,取暖模块包括依次相连的可使工质吸收建筑内部和/或外部热量的集热装置、储存工质热量的储热装置、可使工质散发热量到建筑内部的放热装置;发电模块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储电装置、分别连接太阳能电池板和储电装置的太阳能控制器,太阳能电池板与集热装置紧密设置使得集热装置吸收太阳能电池板的热量,发电模块与动力模块相连;在储热状态下,动力模块能够保持储热装置中的工质温度适中维持在第一额定温度,在供暖状态下,动力模块使得放热装置中的工质温度达到第二额定温度。本发明储热效果良好,能耗低,适用于昼夜温差较大地区使用。
【专利说明】
取暖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取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昼夜温差较大地区的取暖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在我国,昼夜温差较大地区的地域辽阔,人口约占全国的29%。新疆、甘肃、蒙古、陕北、西藏等地均属于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以新疆地区为例,其气温日较差大,白昼气温升高快,夜里气温下降大。许多地方最大的气温日较差在20 °C到25°C之间。尤其在具有干旱沙漠气候特征的吐鲁番,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可达14.8°C,最大气温日较差曾达500C ο一天之内好像经历了寒暑变化,白天只穿背心仍然挥汉,夜里盖上棉被方能安眠。新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四周有高山阻隔,海洋气流不易到达,形成明显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因而气温温差较大,日照时间充足,其水平表面太阳辐照度年总量为5 X 1000000?6.5 X 1000000J/cm2.a,年平均值为5.8X 1000000J/cm2.a,仅次于青藏高原。因此,新疆全年适用于昼夜温差巨大地区的较大,并且太阳能资源丰富。再如西藏地区,其系统性采暖的大量应用始于2000年以后,而且随着西藏的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每年建成住房面积20万平方米以上。同时西藏经济的发展要求采暖的房屋建筑面积比例将越来越大,建筑能耗也将同步提高。
[0003]对于上述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传统的取暖系统如果直接运用到这样的地区会浪费很多能源。目前,节能减排已成为世界各国应对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共同选择,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市场上也不乏各种各样的太阳能取暖设备,但是将这些太阳能取暖设备应用在上述昼夜温差巨大的地区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第一,对于目前的太阳能取暖设备而言储热效果达不到昼夜温差巨大地区的取暖要求,储热过程与散热过程间隔时间较长,即使采用保温材料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热量散失,对于储热面积较大的储热装置而言,热量散失更是迅速;第二,目前的太阳能取暖设备虽然利用太阳能作为采暖来源,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能耗,但是在运行过程中还是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
[0004]中国专利文献CN103499118公开了一种一体机式太阳能供暖系统,包括包括多组水箱和集热器的组合,每组组合中水箱与集热器循环连通,多组组合内的水箱之间连通,一体机式太阳能供暖系统还包括散热器,多组组合内的水箱与散热器循环连通。该系统虽然利用了太阳能作为供暖来源并且减小了水箱占地面积,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能耗和热量散失,但是储热过程和散热过程间隔时间长,其储热效果还是无法满足昼夜温差较大地区的取暖要求,水箱内的温度无法实现恒定,除此之外该装置对于太阳能的利用率也不高,应用在上述昼夜温差较大地区达不到理想太阳能利用效果。中国专利文献CN103807907A公开了一种利用太阳能的发电及供暖系统,该系统在供暖基础之上,增加了太阳能发电功能,虽然能够减少电能消耗,提高太阳能利用率,但是还是存在储热效果无法满足昼夜温差较大地区的取暖要求的问题,除此之外该系统采用太阳能电池模块在太阳能照射下随着温度的升高产电效率会大大降低,太阳能电池模块没有利用的太阳能也无法被供暖系统利用。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储热效果良好、能耗低、适用于昼夜温差较大地区使用的取暖系统。
[0006]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本发明取暖系统,包括取暖模块、发电模块、动力模块,取暖模块包括依次相连的可使工质吸收建筑内部和/或外部热量的集热装置、储存工质热量的储热装置、可使工质散发热量到建筑内部的放热装置;发电模块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储电装置、分别连接太阳能电池和储电装置的太阳能控制器,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集热装置紧密设置使得集热装置吸收太阳能电池板的热量,所述发电模块与动力模块相连;所述动力模块包括可使工质在集热装置与储热装置之间循环流动以及可使工质在储热装置与放热装置之间循环流动的动力装置,用于检测集热装置、储热装置、放热装置内部工质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和与动力装置、温度检测装置分别相连使得动力装置在上述两种工质流动模式之间切换的控制装置。
[0008]在控制装置内预先设定第一额定温度、第二额定温度、第三额定温度,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在集热装置中工质温度达到第一额定温度时反馈到控制装置,从而控制装置作用于动力装置使得集热装置中达到第一额定温度的工质流入储热装置、储热装置中低于第一额定温度的工质流入集热装置,如此循环维持储热装置中工质温度达到第一额定温度;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动力模块在放热装置中工质温度低于第三额定温度时反馈到控制装置,从而控制装置作用于动力装置使得储热装置中达到第二额定温度的工质流入放热装置、放热装置中低于第二额定温度的工质流入储热装置,直到放热装置中的工质温度达到第二额定温度,第一额定温度不小于第二额定温度,第三额定温度小于第二额定温度。
[0009]具体使用时,当昼夜温差较大地区处于白昼时,太阳辐射大,环境温度高,集热装置中工质温度达到第一额定温度时系统处于供暖状态,所述动力装置使得储热装置中达到第一额定温度的工质流入放热装置同时放热装置中低于第一额定温度的工质流入储热装置,本发明在储热状态下通过动力模块保证储热装置中的工质始终达到第一额定温度,保证储热装置的储热效果;当昼夜温差较大地区处于黑夜时,环境温度较低,当放热装置中工质低于第三额定温度时,系统切换为供暖状态,由于动力装置的作用,储热装置中的工质仍然处于第一额定温度,第一额定温度不小于第二额定温度,因此储热装置输出的工质必然达到第二额定温度,由此缩短了储热过程与散热过程的时间间隔,有效的使得储热装置中达到第二额定温度的工质流入放热装置,放热装置中低于第二额定温度的工质流入到储热装置,直到放热装置的工质达到第二额定温度,即能够满足用户的供暖需求,由此实现理想的供暖效果,满足昼夜温差较大地区的取暖需求,此为本发明相对于现有取暖系统的使用优点之一。除此之外,增设太阳能电池板能够更大程度的利用太阳能,降低取暖系统的能耗,太阳能电池板与集热装置紧密设置,使得集热装置能够吸收太阳能电池板的热量,一方面对于太阳能电池板来说集热装置能够有效的降低太阳能电池板的温度,防止太阳能电池板因温度过高而导致的产电率降低,另一方面对于整个取暖系统来说,集热装置吸收的太阳能能够重新利用到系统供暖中,实现了热量回收,两方面效果相互促进,更进一步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率,此为本发明相对于现有取暖系统的使用优点之二。上述的吸热工质可选用乙二醇与水的混合溶液,乙二醇和水2:3混合,其吸热传热性质优良,并且冰点可降至-25°C。吸热工质采用的是40%乙二醇混合水溶液,冰点可低至-25°c,加上系统的防冻设计,吸热工质几乎不可能冻住。乙二醇与水市面上也较为常见。
[0010]作为上述取暖系统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集热装置包括用于吸收建筑顶部热量的顶部集热组件以及与顶部集热组件相连并用于吸收建筑墙面热量的墙面集热组件。在实际安装到建筑上时,建筑顶部以及前面均分布有集热装置,由此实现了对太阳能、建筑内部和/或外部热量的充分利用,提高了集热装置的集热效率。
[0011]进一步地,所述顶部集热组件为供工质流通的迂回吸热盘管,所述墙面集热组件为供工质流通的集热腔,该集热腔包括透光面。在实际应用到建筑上时,建筑外侧顶部采用迂回吸热盘管增大了顶部集热组件的集热面积,使得流通在迂回吸热盘管内的工质能够充分吸收外界热量;集热腔的使用同样使得工质流动面积更大,提高了墙面集热组件的集热效率,考虑成本因素,透光面能够使得集热腔内部的工质吸热滤大大提高,迂回吸热盘管可以选用具有太阳能吸热涂层的铜管。
[0012]进一步地,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倾斜设置于迂回吸热盘管的管道间隙中,由此使得迂回吸热盘管中的流通的工质能够充分吸收太阳能电池板自身的热量,降低太阳能电池板的温度,保证其产电率的同时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率。太阳能电池板可以采用一定的支撑结构固定在迂回吸热盘管的管道间隙中。
[0013]进一步地,所述透光面由钢化玻璃材料构成。钢化玻璃拥有较好的强度,抗风压性,寒暑性,冲击性等,适用于昼夜温差巨大地区的取暖系统。
[0014]进一步地,所述顶部集热组件与墙面集热组件通过并行联接方式连接。顶部集热组件与墙面集热组件并行联接,保证了集热装置的工作稳定性,顶部集热组件与墙面集热组件之一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彼此能够互相补助,不容易出现系统故障停机的情况。
[0015]作为上述取暖系统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设置于储热装置工质输入端的输入栗、设置于储热装置工质输出端的输出栗、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包括分别设置于集热装置、储热装置、放热装置内部的温度传感器,输入栗进口端分两个支路分别与集热装置、放热装置输出端连通,输出栗出口端分两个支路分别与集热装置、放热装置输入端连通,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设置于每个支路上控制工质通断的电磁阀,与温度传感器、电磁阀分别相连的温度控制器以及分别设置于输入栗进口端与其两个支路连接处以及输出栗出口端与其两个支路连接处的三通阀,电磁阀分别与输入栗、输出栗联动设置。
[0016]在具体使用时,事先在温度控制器中设定好第一额定温度、第二额定温度,第三额定温度,白昼太阳辐射较强时,储热状态下,手动操作三通阀使得储热装置与放热装置之间的支路关闭,集热装置中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集热装置中的工质温度达到第一额定温度,储热装置中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储热装置中的工质温度低于第一额定温度,并将温度信号反馈到温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控制电磁阀均打开,电磁阀联动输出栗、输入栗打开,此时在输出栗和输入栗的作用下,集热装置中达到第一额定温度的工质流入储热装置中,储热装置中低于第一额定温度的工质流入集热装置中,当检测到储热装置中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储热装置中的工质温度达到第一额定温度时,温度控制器控制电磁阀均关闭,电磁阀联动输出栗、输入栗关闭,一段时间后当储热装置温度再次低于第一额定温度时,重复上述所有操作,由此保证储热装置中工质维持在第一额定温度,由此实现将集热装置中达到第一额定温度的工质流入储热装置、储热装置中低于第一额定温度的工质流入集热装置,直到储热装置中工质达到第一额定温度;
[0017]夜晚,当用户感到环境温度降低时或放热装置中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低于第三额定温度时,通过手动操作三通阀使得集热装置与储热装置之间的支路关闭,储热装置与放热装置之间的支路打开,温度控制器控制电磁阀打开,电磁阀联动输出栗、输入栗打开,此时储热装置中工质温度达到第一额定温度,第一额定温度不小于第二额定温度,因此必然达到第二额定温度,输入栗进口端与集热装置的输出端之间的支路上的电磁阀,输出栗出口端与集热装置输入端的支路上的电磁阀均处于关闭状态,打开输入栗进口端与放热装置出口端支路上的电磁阀以及输出栗出口端与放热装置进口端支路上的电磁阀,打开输出栗、输入栗,放热装置中低于第二额定温度的工质流入储热装置,储热装置中达到第二额定温度的工质流入放热装置,当放热装置中工质温度达到第二额定温度时,控制器控制电磁阀关闭,电磁阀连通输出栗、输入栗关闭,由此实现供暖,当放热装置中的温度传感器再次检测到温度低于第三额定温度时,即需要再次进行供暖时,重复上述操作,由此保证了放热装置中的工质温度。作为上述取暖系统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储热装置为设置于建筑底部的保温水箱。储热装置采用保温水箱能够进一步减少集热装置与储热装置之间工质的交替循环次数,减少了动力模块的动力消耗,进一步降低了系统能耗,保温水箱设置于建筑底部节约了安装空间,也使得取暖系统安装结构更加美观。
[0018]作为上述取暖系统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储热装置连有辅助热栗,所述辅助热栗与发电模块相连。辅助热栗的设置是为了应对储热装置供给放热装置的热量无法满足建筑供暖需求的情况,辅助热栗对储热装置中的工质进行辅助加热达到建筑供暖需求。
[0019]作为上述取暖系统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放热装置包括用于将热量散发至建筑底面的散热管道和用于将热量散发至建筑墙面的散热片,散热管道和散热片通过并行联接方式连接。实际应用于建筑时,建筑底部的散热管道作为地暖方式,在这里是以整个地面为热量输出端,通过地板下的散热管道将热量均匀加热、辐射到整个地面,利用地面自身的蓄热和热量向上辐射的规律由下至上进行传导,来达到采暖的目的;建筑墙体内的散热片能够让工质携带的热量更快地地传送到建筑室内。同样地,散热管道与散热片之间采用并行联接,提高了放热装置的工作稳定性,及时二者之一出现故障也不会导致取暖系统停机,方便了系统维修。
[0020]以下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本发明取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发明取暖系统的仰视示意图。
[0023]图3为本发明取暖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0024]图4为本发明取暖系统中太阳能电池板与迂回吸热盘管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25]图5为采用trnsys软件对实施例中本发明取暖系统的储热装置中工质温度变化评测图,横坐标为时间单位为小时,纵坐标为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0026]图6为采用trnsys软件对实施例中本发明建筑室内温度变化评测图,横坐标为时间单位为小时,纵坐标为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通过本发明取暖系统在新疆地区建筑中应用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说明。
[0028]如图1-4所示,本发明取暖系统包括取暖模块、发电模块、动力模块,
[0029]取暖模块包括通过管道4依次相连的供工质吸收建筑8内部和/或外部热量的集热装置1、储存工质热量的储热装置2、供工质散发热量到建筑8内部的放热装置3;这里的管道4优选采用PE管道,这里的吸热工质可选用乙二醇与水的混合溶液,乙二醇和水2:3混合,其吸热传热性质优良,并且冰点可降至_25°C。吸热工质采用的是40%乙二醇混合水溶液,冰点可低至-25°C,加上系统的防冻设计,吸热工质几乎不可能冻住。乙二醇与水市面上也较为常见,方便购买使用。所述集热装置I包括设置于建筑顶部外侧的顶部集热组件以及设置于建筑墙面并与顶部集热组件相连的墙面集热组件,所述顶部集热组件为设置于建筑外侧顶部供工质流通的迂回吸热盘管101,所述墙面集热组件为建筑墙面外侧与设置于建筑墙面外侧的透光墙面构成的供工质流通的集热腔102,所述透光墙面优选由钢化玻璃材料构成,所述顶部集热组件与墙面集热组件通过并行联接方式连接,即迂回吸热盘管101与集热腔102通过管道4实现并行联接,鉴于我国处于在北半球地区,相比于建筑8的其他墙面,阳光更多的照射于南面墙。因此集热腔102优选设置于建筑8的南面墙。
[0030]发电模块包括太阳能电池板10、储电装置、分别连接太阳能电池板10和储电装置的太阳能控制器,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0与集热装置I紧密设置使得集热装置I吸收太阳能电池板10的热量,优选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0倾斜设置于迂回吸热盘管101的管道间隙中。
[0031]所述发电模块与动力模块相连;所述动力模块使得集热装置I中达到第一额定温度的工质流入储热装置2、储热装置2中低于第一额定温度的工质流入集热装置1,直到储热装置2中工质达到第一额定温度;在供暖状态下,该供暖状态即当放热装置3中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低于第三额定温度时,即为需要供暖的状态,所述动力模块使得储热装置2中达到第二额定温度的工质流入放热装置3、放热装置3中低于第二额定温度的工质流入储热装置2,直到放热装置3中的工质达到第二额定温度,第一额定温度不小于第二额定温度。具体地,所述动力模块包括设置于储热装置2工质输入端的输入栗61、设置于储热装置2工质输出端的输出栗62、用于测量集热装置1、储热装置2、放热装置3内工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输入栗61进口端分两个支路分别与集热装置1、放热装置3输出端连通,输出栗62出口端分两个支路分别与集热装置1、放热装置3输入端连通,每个支路上设有控制工质通断的电磁阀,所述温度传感器、电磁阀、输入栗61、输出栗62均与温度控制器相连,所述储热装置2连有辅助热栗9,所述辅助热栗9与发电模块相连,即所述输入栗61、输出栗62、辅助热栗9、温度控制器、输入栗61进口端与集热装置I的输出端之间的支路上以及输出栗62出口端与集热装置I的输入端之间的支路上分别设有第一电磁阀7b,输入栗61进口端与放热装置3的输出端之间的支路上以及输出栗62出口端与放热装置3的输入端之间的支路上分别设有第二电磁阀7a,在输入栗61进口端与其两个支路连接处以及输出栗62出口端与其两个支路均增设三通阀5,作为第一电磁阀7b、第二电磁阀的备用阀门,方便电磁阀检修更换。实践证明,第一额定温度为45-55°C,第二额定温度为40-45°C时,第三额定温度为10_14°C时系统储热、取暖效果最好,用户的使用体验最佳,根据电磁阀实际使用情况,第一电磁阀7b较第二电磁阀7a使用频率更高,第一电磁阀7b优选为常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7a优选为常闭电磁阀。
[0032]所述储热装置2为设置于建筑底部的保温水箱。保温水箱与所述辅助热栗9相连,所述辅助热栗9与发电模块相连。所述放热装置3包括迂回排布于建筑地面的散热管301道和设置于建筑墙面内侧/内部的散热片302,散热管道301和散热片302通过并行联接方式连接。
[0033]鉴于上述集热装置I包括了迂回吸热盘管101和集热腔10、放热装置3包括了散热管道301和散热片302,集热装置I中的迂回吸热盘管101和集热腔10各份额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放热装置3包括了散热管道301和散热片302各分别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太阳能储电装置、太阳能控制器、温度控制器的安装均为现有技术,在附图中未显示,在此也不再赘述。
[0034]以下为本发明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工作过程:事先在温度控制器中设定好第一额定温度、第二额定温度,第三额定温度,白昼太阳辐射较强时,储热状态下,手动操作三通阀使得储热装置与放热装置之间的支路关闭,集热装置中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集热装置中的工质温度达到第一额定温度,储热装置中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储热装置中的工质温度低于第一额定温度,并将温度信号反馈到温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控制电磁阀均打开,电磁阀联动输出栗、输入栗打开,此时在输出栗和输入栗的作用下,集热装置中达到第一额定温度的工质流入储热装置中,储热装置中低于第一额定温度的工质流入集热装置中,当检测到储热装置中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储热装置中的工质温度达到第一额定温度时,温度控制器控制电磁阀均关闭,电磁阀联动输出栗、输入栗关闭,一段时间后当储热装置温度再次低于第一额定温度时,重复上述所有操作,由此保证储热装置中工质维持在第一额定温度,由此实现将集热装置中达到第一额定温度的工质流入储热装置、储热装置中低于第一额定温度的工质流入集热装置,直到储热装置中工质达到第一额定温度;
[0035]夜晚,当用户感到环境温度降低时或放热装置中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低于第三额定温度时,通过手动操作三通阀使得集热装置与储热装置之间的支路关闭,储热装置与放热装置之间的支路打开,温度控制器控制电磁阀打开,电磁阀联动输出栗、输入栗打开,此时储热装置中工质温度达到第一额定温度,第一额定温度不小于第二额定温度,因此必然达到第二额定温度,输入栗进口端与集热装置的输出端之间的支路上的电磁阀,输出栗出口端与集热装置输入端的支路上的电磁阀均处于关闭状态,打开输入栗进口端与放热装置出口端支路上的电磁阀以及输出栗出口端与放热装置进口端支路上的电磁阀,打开输出栗、输入栗,放热装置中低于第二额定温度的工质流入储热装置,储热装置中达到第二额定温度的工质流入放热装置,当放热装置中工质温度达到第二额定温度时,控制器控制电磁阀关闭,电磁阀连通输出栗、输入栗关闭,由此实现供暖,当放热装置中的温度传感器再次检测到温度低于第三额定温度时,即需要再次进行供暖时,重复上述操作,由此保证了放热装置中的工质温度。
[0036]当储热装置中的工质热量因故无法满足供暖要求时,比如天气为阴天,启动辅助热栗对储热装置中的工质进行加热以供暖。
[0037]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并储存在储电装置中,太阳能电池板在运行过程中发热,集热装置中的迂回吸热盘管在对外界吸热过程中,也对太阳能电池板充分吸热,降低了太阳能电池板的工作温度,提高了太阳能电池板的产电效率,同时,迂回吸热盘管吸收的热量利用到供暖中,由此大大提高了位于昼夜温差较大地区的建筑的太阳能利用率。
[0038]
【申请人】米用trnsysTransient System Simulat1nProgram,即瞬时系统模拟程序软件对本实施例所述的昼夜温差取暖系统进行模拟评测,设置时长:模拟开始时间:744小时;模拟结束时间:2208小时;一个仿真时间间隔:0.25小时。
[0039 ]如图5、6,模拟结果,得出的储热装置温度变化图与建筑室内温度变化图,本昼夜温差取暖系统可行,能够达到预期的储热效果和供暖效果效果。
[0040]以例子中房屋面积计算一个采暖季约4个月需要2.5吨标煤,转换成电量约为6250kwh。本昼夜温差取暖系统中输入栗61和输出栗62每天约运行18小时,输入栗61和输出栗62的功率总和功率约为0.5kw,一个采暖季用电1080kwh。大大节约了煤炭消耗量,减少排放,通过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发电之后,更大程度上减少了能源消耗,本系统适用于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
[0041 ]本系统能源主要来自太阳能,工质较易获得,初次投入较高但是运行成本极低,结构不复杂,维护方便,长期考虑价格相对低廉。而且这些地区的人口分散,房屋多为层数较少的平屋,可使用该系统的房屋较多,市场前景良好。该系统可应用于广大西部地区,顺应西部开发政策,应用前景良好。可根据用户个人感受自动调节取暖温度。
【主权项】
1.取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取暖模块、发电模块、动力模块, 取暖模块包括依次相连的可使工质吸收建筑(8)内部和/或外部热量的集热装置(I)、储存工质热量的储热装置(2)、可使工质散发热量到建筑(8)内部的放热装置(3); 发电模块包括太阳能电池板(10)、储电装置、分别连接太阳能电池板(10)和储电装置的太阳能控制器,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0)与集热装置(I)紧密设置使得集热装置(I)吸收太阳能电池板(10)的热量,所述发电模块与动力模块相连; 所述动力模块包括可使工质在集热装置(I)与储热装置(2)之间循环流动以及可使工质在储热装置(2)与放热装置(3)之间循环流动的动力装置,用于检测集热装置(1)、储热装置(2)、放热装置(3)内部工质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和与动力装置、温度检测装置分别相连使得动力装置在上述两种工质流动模式之间切换的控制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装置(I)包括用于吸收建筑(8)顶部热量的顶部集热组件以及与顶部集热组件相连并用于吸收建筑(8)墙面热量的墙面集热组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集热组件为供工质流通的迂回吸热盘管(101),所述墙面集热组件为供工质流通的集热腔(102),该集热腔(102)包括透光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0)倾斜设置于迂回吸热盘管(101)的管道间隙中。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面由钢化玻璃材料构成。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集热组件与墙面集热组件通过并行联接方式连接。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设置于储热装置(2)工质输入端的输入栗(61)、设置于储热装置(2)工质输出端的输出栗(62)、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包括分别设置于集热装置(I)、储热装置(2)、放热装置(3)内部的温度传感器,输入栗(61)进口端分两个支路分别与集热装置(1)、放热装置(3)输出端连通,输出栗(62)出口端分两个支路分别与集热装置(I)、放热装置(3)输入端连通,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设置于每个支路上控制工质通断的电磁阀,与温度传感器、电磁阀分别相连的温度控制器以及分别设置于输入栗(61)进口端与其两个支路连接处以及输出栗(62)出口端与其两个支路连接处的三通阀(5),电磁阀分别与输入栗(61)、输出栗(62)联动设置。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装置(2)为保温水箱。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装置(2)连有辅助热栗(9),所述辅助热栗(9)与发电模块相连。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热装置(3)包括用于将热量散发至建筑(8)底面的散热管道(301)和用于将热量散发至建筑(8)墙面的散热片(302),散热管道(301)和散热片(302)通过并行联接方式连接。
【文档编号】F24D15/02GK106051901SQ201610392972
【公开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请日】2016年6月3日
【发明人】袁中原, 潘敏谊, 王晨, 王晓亮
【申请人】西南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