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户外智能液态除霾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7617发布日期:2018-07-20 12:11阅读:47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城市户外智能液态除霾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越来越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雾气看似温和,里面却含有各种对人体有害的细颗粒、有毒物质达20多种,包括了酸、碱、盐、胺、酚等,以及尘埃、花粉、螨虫、流感病毒、结核杆茵、肺炎球菌等,其含量是普通大气水滴的几十倍,与雾相比,霾对人的身体健康的危害更大。由于霾中细小粉粒状的飘浮颗粒物直径一般在0.01微米以下,可直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支气管,甚至肺部,所以,霾影响最大的就是人的呼吸系统,造成的疾病主要集中在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疾病、鼻腔炎症等病种上。同时,灰霾天气时,气压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骤增、空气流动性差,有害细菌和病毒向周围扩散的速度变慢,导致空气中病毒浓度增高,疾病传播的风险很高。

因此,发明一种城市户外智能液态除霾空气净化器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城市户外智能液态除霾空气净化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城市户外智能液态除霾空气净化器,包括壳体、水箱和顶盖,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水箱以及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凸槽,所述凸槽内部设置有集尘盒,所述壳体内腔侧壁固定设有环形水槽,所述环形水槽底部设置有连接有落水管,所述环形水槽内环壁设置有滤网,所述滤网底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端部连接有主齿轮,所述滤网轴心位置贯穿设有输水管,所述落水管和输水管均与水箱相连通,所述输水管顶端设置有导流板,所述输水管上套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顶端圆周侧等间距环绕设有毛刷以及底端圆周侧套设有副齿轮,所述主齿轮与副齿轮啮合,所述导流板顶部设置有活性炭吸附层,所述活性炭吸附层顶部设置有托板,所述托板上贯穿设有导气管,所述托板顶部设置有液态净化剂箱,所述壳体内侧壁顶部设置有负氧离子发生器,所述水箱内侧壁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水箱底部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端部与输水管相连接,所述水箱一侧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顶盖上设置有排气孔,所述壳体底端侧壁和水箱顶端侧壁均设置有安装固定块,所述壳体一侧设置有plc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壳体底端侧壁贯穿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设置为外小内大的棱台形,所述进气口内侧设置有风机。

优选的,所述导流板形状设置为圆台形,所述导流板底部边缘设置有向上翘起的圆弧槽。

优选的,所述套筒与滤网连接处设置有轴承。

优选的,所述导气管两端均设置有扩口端,所述导气管底端的扩口端端面与活性炭过滤层顶面相配合,所述导气管顶端的扩口端端面恰好与液态净化剂箱内的液面相贴和。

优选的,所述液位传感器包括高液位传感器和低液位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负氧离子发生器、液位传感器和电磁阀均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液位传感器型号为jyb-ko-l。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使雾霾空气依次通过滤网、水幕、活性炭吸附层和液态净化剂层,同时辅以负氧离子发生器产生负氧离子来激活空气中的氧分子,可以使雾霾空气中的大颗粒尘埃逐步得到净化,并通过液态净化剂对达到2.5ppm的颗粒进一步净化和杀菌,大大提高了空气净化质量;

2、利用带有圆弧槽的圆台形导流板进行短暂性蓄水,即输水管输出的水会先在圆弧槽内积蓄,然后随着圆弧槽内水位的上升从边缘出溢出,从而形成一个环形的水幕,而水幕可以对雾霾空气进行冲刷,使颗粒较大的污染物吸附在水内;

3、利用两端带有扩口端的导气管进行导气,其中,与活性炭过滤层顶面相配合的导气管扩口端端面,便于对完全穿过水幕的雾霾空气进行吸附过滤,而与液态净化剂箱内的液面相贴和的导气管扩口端端面,一方面可以对吸附过滤后的雾霾空气进行进一步杀菌净化,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液态净化剂的倒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图1中a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的导流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套筒俯视图;

图中:1壳体、2水箱、3顶盖、4凸槽、5集尘盒、6环形水槽、7落水管、8滤网、9输水管、10导流板、11套筒、12电机、13主齿轮、14毛刷、15副齿轮、16活性炭吸附层、17托板、18导气管、19液态净化剂箱、20负氧离子发生器、21液位传感器、22进水管、23电磁阀、24排气孔、25安装固定块、26水泵、27plc控制器、28轴承、29进气口、30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城市户外智能液态除霾空气净化器,包括壳体1、水箱2和顶盖3,所述壳体1底部设置有水箱2以及顶部设置有顶盖3,所述壳体1底部设置有凸槽4,所述凸槽4内部设置有集尘盒5,所述壳体1内腔侧壁固定设有环形水槽6,所述环形水槽6底部设置有连接有落水管7,所述环形水槽6内环壁设置有滤网8,所述滤网8底部设置有电机12,所述电机12输出轴端部连接有主齿轮13,所述滤网8轴心位置贯穿设有输水管9,所述落水管7和输水管9均与水箱2相连通,所述输水管9顶端设置有导流板10,所述输水管9上套设置有套筒11,所述套筒11顶端圆周侧等间距环绕设有毛刷14以及底端圆周侧套设有副齿轮15,其中,毛刷14可用于清理滤网8上积聚的大颗粒物质,所述主齿轮13与副齿轮15啮合,所述导流板10顶部设置有活性炭吸附层16,所述活性炭吸附层16顶部设置有托板17,所述托板17上贯穿设有导气管18,所述托板17顶部设置有液态净化剂箱19,所述壳体1内侧壁顶部设置有负氧离子发生器20,可用于产生负氧离子,从而有效激活空气中的氧分子,使其更加活跃而容易被人体所吸收,所述水箱2内侧壁设置有液位传感器21,所述水箱2底部设置有水泵26,所述水泵26端部与输水管9相连接,所述水箱2一侧连接有进水管22,所述进水管22上设置有电磁阀23,所述顶盖3上设置有排气孔24,所述壳体1底端侧壁和水箱2顶端侧壁均设置有安装固定块25,所述壳体1一侧设置有plc控制器27。

所述壳体1底端侧壁贯穿设有进气口29,所述进气口29设置为外小内大的棱台形,所述进气口29内侧设置有风机30,便于外部的空气在风机30的作用下进入空气净化器内部,大大加快了进气速率。

所述导流板10形状设置为圆台形,所述导流板10底部边缘设置有向上翘起的圆弧槽,可用于短暂性蓄水,即输水管9输出的水会先在圆弧槽内积蓄,然后随着圆弧槽内水位的上升从边缘出溢出,从而形成一个环形的水幕,而水幕可以对雾霾空气进行冲刷,使颗粒较大的污染物吸附在水内。

所述套筒11与滤网8连接处设置有轴承28,可大大减小滤网8与套筒11之间的摩擦阻力,从而降低空气净化器的能耗。

所述导气管18两端均设置有扩口端,所述导气管18底端的扩口端端面与活性炭过滤层16顶面相配合,便于对完全穿过水幕的雾霾空气进行吸附过滤,所述导气管18顶端的扩口端端面恰好与液态净化剂箱19内的液面相贴和,一方面可以对吸附过滤后的雾霾空气进行进一步杀菌净化,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液态净化剂的倒吸。

所述液位传感器21包括高液位传感器和低液位传感器,可用于监测水箱2内的水位变化,以便及时进行补水,从而确保空气净化器稳定工作。

所述负氧离子发生器20、液位传感器21和电磁阀23均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液位传感器21型号为jyb-ko-l。

本发明工作原理:使用前,先在空气净化器的安装位置挖一个槽,然后将水箱2安放在槽内,并接通水箱2的进水管路,再将壳体1与水箱2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待所有组件装配完成后,再通过plc控制器27进行程序设定,最后启动空气净化器进行工作。

在空气净化器工作的过程中,先通过水泵26抽取水箱2中的水,使水通过输水管9沿导流板10落向导流板10底部边缘的圆弧槽内进行短暂性蓄水,即输水管9输出的水会先在圆弧槽内积蓄,然后随着圆弧槽内水位的上升从边缘出溢出,从而形成一个环形的水幕,然后启动风机30工作,使外部的雾霾空气在风机30的作用下吸入空气净化器内部,吸入的空气会在滤网8的作用下进行粗过滤,以除去空气中的大颗粒物质,而滤网8底部的电机12会在plc控制器27设定的程序下,定期工作,以通过主齿轮13带动副齿轮15转动,从而带动套筒11转动,进而毛刷14随套筒11的转动而转动,完成对滤网8上积聚的大颗粒物质的清理,而过粗滤后的空气会继续通过水幕,而水幕可以对雾霾空气进行冲刷,使颗粒较大的污染物吸附在水内,并随水落入环形水槽6内,再经落水管7回流至水箱2内,透过水幕的空气会继续穿过活性炭吸附层16,然后顺着导气管18进入液态净化剂箱19内的液体中,通过液态净化剂对达到2.5ppm的颗粒进一步净化和杀菌,大大提高了空气净化质量,最后通过排气孔24排入到大气中。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