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35492发布日期:2018-08-21 20:30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到灶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智能灶。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灶具的火力调节对烹饪起到关键作用,什么时候该调节火力,往往凭使用者的感觉来操作,然而绝大数的用户并不能恰当的掌握好火候,以至于烹饪出来的菜肴有失偏颇,甚至是出现食材焦糊或者没有熟透的情形。另外,对于熬药、煲汤这种长时间使用灶具的操作,需要间隔一段时间来调节灶具的火力,实际中往往会出现使用者忘记了调节火力从而带来不理想的结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灶,以期解决灶具的火力自动调节的问题。

一种智能灶,包括旋钮和控制系统,所述旋钮包括封盖和外壳,在所述封盖上设有转轴,所述旋钮中设置有从动齿轮和带有主动齿轮的电机,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所述电机可带动所述从动齿轮转动,所述从动齿轮的转动可带动所述转轴转动,所述电机与所述控制系统进行信号联接。在本技术方案中,旋钮可以实现自动调节和手动调节,当电机启动时,主动齿轮带动所述从动齿轮转动,而所述从动齿轮的转动可带动所述转轴转动,电机与灶具的控制系统信号连接并受其控制,转轴的转动就可以带动阀芯的转动,这样就可以实现旋钮的自动调节。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旋钮外壳的转动能带动所述转轴的转动,这样当需要手动调节时,用户可以转动外壳,外壳可以带动所述转轴的转动,如此就实现了旋钮的手动调节,至于外壳如何带动转轴转动,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旋钮结构,比如说可以是外壳与转轴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温度检测装置,所述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智能灶上,所述温度检测装置通过无线连接或者有线连接方式与控制系统进行信号连接。本技术方案中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智能灶上的,如可以设置在智能灶中心火盖的中间位置,此时温度检测装置与锅具的底部接触,检测锅具中的食材的温度。智能灶的控制系统根据温度检测装置传来的温度值,来给旋钮的电机发送相关信号,以调节智能灶的火力大小。在本技术方案中,由于温度检测装置检测是集成在智能灶上,所以其位置的变化受到限制,所检测的温度多数是锅具的温度,而非食材的温度,锅具的温度与食材的温度存在一定差别,这样就不能实现精准的调节火力。为此,另外一种技术方案是,所述智能灶还包括温度检测装置,所述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智能灶之外,所述温度检测装置通过无线连接或者有线连接方式与控制系统进行信号连接。在此技术方案中,由于温度检测装置是独立于智能灶之外的,可以放在能直接检测食材温度的位置,如锅具的内部,或者锅铲以及其他厨房用具上,这样检测出来的温度就是食材本身的温度,根据这个温度来调节火力,烹饪出来的菜品更加符合用户的要求。

进一步的,还包括定时装置,所述定时装置设置在所述智能灶上,所述定时装置通过无线连接或者有线连接方式与控制系统进行信号连接。定时装置主要用于长时间烹饪的操作,如熬中药,在这类操作中往往需要大火熬制一定时间,转而用小火再熬制一定时间,本技术方案中,用户定时后,定时装置将信息发送给智能灶的控制系统,智能灶的控制系统根据定时时间来控制旋钮的火力调节和开关,无需用户等待或者担心因火力调节不及时。同样的,所述定时置也可设置在所述智能灶之外,所述定时装置通过无线连接或者有线连接方式与控制系统进行信号连接。可以把定时装置设置用户的智能手机上,用户通过智能手机就可以调节火力调节的时间,如此更加方便了用户操作。

至于如何实现旋钮的从动齿轮带动所述转轴转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体的结构,即在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转轴之间设有卡接装置,所述卡接装置分别与所述从动齿轮和转轴卡接,所述从动齿轮通过所述卡接装置带动所述转轴转动。本技术方案中,卡接装置相当一个中间部件,将从动齿轮的扭矩传递给转轴,从动齿轮在转动过程会带动卡接装置转动,而卡接装置有能带动转轴转动,这样就实现了从动齿轮带动转轴转动。进一步的,所述转轴包括卡接段,所述卡接段的截面是多边形,所述卡接装置设有“v”字形卡接面,所述卡接面与所述卡接段相配合。所述卡接段的截面可以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或者六边形等,所述卡接装置设有“v”字形卡接面,“v”字形卡接面与所述卡接段的两个面接触(或者说是卡合),在从动齿轮转动过程中,由于“v”字形卡接面与卡接段的卡合,卡接装置会带动所述转轴转动。在本技术方案中,卡接装置可以是1个或者多个,多个卡接装置会使得转轴转动更稳定。卡接装置的数量与卡接段的截面形状有关,比如说卡接段的截面形状为六边形,卡接装置的数量可以设置3个,一个卡接装置的卡接面对应卡接段的两个面。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卡接装置通过卡槽和伸出部相配合,所述卡槽和伸出部分别设置在所述从动齿轮上和卡接装置上,或者所述卡槽和伸出部分别设置在所述从卡接装置和从动齿轮上。通过卡槽和伸出部的配合,从动齿轮就可以带动卡接装置转动了。所述卡接装置的伸出部和从动齿轮的卡槽之间设有回弹装置,所述卡接装置与所述从动齿轮之间设有间隙。回弹装置可以是弹簧或者弹片,亦或者其他回弹装置。当手动调节时,所述转轴的卡接段会挤压卡接装置,使回弹装置压缩,而转轴和卡接装置分离,这样转轴在手动调节时,不会带动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转动。所述转轴包括套接段,所述套接段和外壳通过销轴和销孔连接,所述销轴和销孔分别设置在所述套接段和外壳上,或者所述所述销轴和销孔分别设置在所述外壳和套接段上,通过所述销轴与所述销孔的配合,所述外壳能带动所述转轴转动。这种外壳与转轴这种可拆卸连接,减小了加工成本和降低了装配难度。所述套接段中的销孔可为“d”字形、十字形或者多边形,所述外壳上的销轴也相应的为“d”字形、十字形或者多边形。当所述外壳带动所述转轴转动时,所述转轴能弹开所述卡接装置,所述从动齿轮不转动;这是由于转轴对所述卡接装置产生的扭矩小于所述从动齿轮带动所述主动齿轮转动的扭矩。这样能保证转轴在手动调节时,转轴可以挤压卡接装置,使得回弹装置压缩,卡接装置与转轴分离,从而保证电机和从动齿轮不发生转动。当所述主动齿轮带动所述从动齿轮转动时,所述从动齿轮通过所述卡接装置带动所述转轴转动。这是由于所述从动齿轮对所述转轴产生的扭矩大于阀芯对转轴的扭矩。这样能保证卡接装置与转轴不脱开。

进一步的,还包括顶板和内盖,所述顶板与所述封盖平行设置,所述顶板、内盖和封盖之间通过连接柱连接,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顶板上,在所述顶板上设有电路板,所述电机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控制系统进行信号联接。本技术方案中,所述顶板也可以是电路板。

进一步的,还包括阀体,在所述阀体主体上设有插座,所述插座包括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中开设有插孔;所述旋钮封盖上还设有插销,所述插销插入所述插孔中。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插销可插入阀体,可作为定位用。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在所述插孔中设有用于传电的传电部件,所述阀体通过插座向所述旋钮的电机供电,或者所述旋钮上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给所述旋钮的电机供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智能灶可以根据温度来调节火力大小。

(2)本发明中智能灶温度检测装置可以直接检测食材的温度,从而可以精准的控制火力。

(3)本发明中智能灶的旋钮可以实现手动调节和自动调节功能。

(4)本发明中阀体可以为旋钮提供电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的智能灶整体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智能灶系统模块连接图;

图3是本发明中智能灶的另一种系统模块连接图;

图4是本发明中旋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旋钮的主视图;

图6是图5中a-a方向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中旋钮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从动齿轮与转轴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从动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卡接装置的结构图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中卡接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图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中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中转轴另一视角的结构图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中内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中从动齿轮、卡接装置和转轴组装的主视图;

图17是图16的b-b方向剖视图;

图18是本发明中旋钮的分解图;

图19是本发明中的阀体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中旋钮与阀体配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中旋钮与阀体配合后的正视图;

图22是图21中c-c的剖视图;

图23是图21中d-d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见图1-3,本发明中智能灶包括现有技术中灶具的基本零件,如引射管、火盖等,但这些不是本发明的重点,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中。本发明中为了实现智能的火力调节,将智能灶的旋钮设计为兼具手动调节功能和自动调节功能的旋钮,该旋钮的具体结构下文会详细描述。在本发明中智能灶上设有温度检测装置,温度检测装置可以继承在智能灶上,如固定在火盖上的温度检测装置303,温度检测装置303检测的温度是锅具的温度,而不是食材本身的温度,能适用于一般情况,但不能满足精准火力调节的要求。为此,本实施例还披露了另外一种温度检测装置301,温度检测装置301是直接放置在锅具302中的,能直接检测到食材本身的温度,能够实现火力的精准调节。至于温度检测装置301的形状可以像图1中的那样,突出于锅具302,便于取拿,也可以直接设置在锅具302内部(比如说锅具302的底部)。一般来说,温度检测装置303与智能灶的控制系统为有线连接,温度检测装置301与智能灶的控制系统可以通过无线连接(如wifi)。在本发明中还设有定时装置(图中未显示其结构),定时装置既可以像温度检测装置303集成在智能灶上,又可以像温度检测装置301独立于智能灶之外,其实定时装置可以设置在用户的智能的手机上,便于用户及时调节火力转换的时间。本实施例中温度检测装置、定时装置、旋钮都与智能灶的控制系统信号联接(参见图2和3),图2表示温度检测装置、定时装置都是独立于智能灶之外时的联接图,图2中温度检测装置、定时装置都是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虚线表示)与控制系统联接,而图3表示温度检测装置、定时装置集成在智能灶上时的联接图,图3中温度检测装置、定时装置都是通过有线连接的方式(实线表示)与控制系统联接。控制系统通过温度检测装置、定时装置传送来的信息,逻辑计算后,向旋钮传递出相关的调节信号,比如说火力从高到底。本实施例中用户既可以选择利用温度的变化来调节火力的大小,又可以选择时间的变化来调节火力的大小,本智能灶可以帮助用户可以制作出理想的菜品。

现在来说明旋钮的结构,参见图4-18,旋钮包括外壳1,套接在外壳1内的内盖6,外壳1和内盖6在本实施中都是一端设有开口的圆柱形,在内盖6中设有两个平行设置的封盖2和顶板7,内盖6、封盖2和顶板7通过连接柱8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柱8设有3根。在封盖2上设有两个插销3,插销3用于旋钮安装时的定位和给旋钮中电器件提供电源。从动齿轮4设置在封盖2的上方,在封盖2上设有卡接装置5。具体参见图7-11,从动齿轮4上设有供转轴12通过的中心孔41,在中心孔41的四周设有卡槽40。卡接装置5包括“v”字形的卡接面51和伸出部53,在伸出部53上还设有弹簧孔52。在安装时,卡接装置5的伸出部53设置在从动齿轮4中的卡槽40中,在卡槽40和伸出部53之间还设有弹簧13,弹簧13一端抵触在卡槽40的内端面,另一端抵触在伸出部53的弹簧孔52的内端面中(参见图16和17)。在本实施例中,从动齿轮4上设有三个卡槽40,对应的,本实施例有三个卡接装置5,这是为了配合转轴12的六边形的卡接段121。参见9和10,转轴12包括套接段120和卡接段121,套接段120为圆柱形,其内部设有“d”字形的上销孔122,而卡接段121位六边形,其内部也设有“d”字形的下销孔123,参见图6,上销孔122和下销孔123是不连通的,上销孔122用于配合外壳1上的“d”字形的销轴100,销轴100和上销孔122配合工作,可以实现旋钮的收到调节。下销孔123用于与设备(如燃气阀)的阀芯连接,实现设备的工作状态调节。转轴12的卡接段121的每两外侧面对应着一个卡接装置5的“v”字形的卡接面,也就是说,转轴12六边形的卡接段121对应着3个卡接装置4。参见图7,与从动齿轮4连接的是主动齿轮11,主动齿轮11则安装在电机10上,电机10固定于顶板7上,顶板7上设有电路板,电路板与电电机10连接并给电机10提供工作信号。当然顶板7也可以直接设计成电路板。在从动齿轮4上安装有套管9,具体来说套管9套接在转轴12上,而固定于从动齿轮4上,套管9能防止异物进入旋钮的内部,影响旋钮的正常工作。

现在参见19-23说明旋钮的工作原理,首先介绍阀体的结构,包括阀体主体250和与阀体主体250连接的插座,阀体主体250可直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阀体。在本实施例中插座包括连接板240,连接板240通过螺栓或者螺钉固定在阀体主体250上,在连接板240上设有定位柱210,在定位柱210内设有供旋钮的插销3插入的插孔。在插孔内设有传电部件,本实施例中传电部件包括设置在插孔上端的导电部220,为了更好地与插销3配合,导电部22可设计为截面为“u”字形的金属圆盘。在导电部220与连接板240之间设有弹簧230,弹簧230能保证旋钮插销3插入阀体插孔时,导电部220与旋钮插销3的充分接触,从而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在本实施例中,插座2中还设有电源线(图中未示出),电源线一端与导电部220连接,一端可与阀体主体上的微动开关连接,以给导电部220供电。

本智能灶的工作原理是:当旋钮的插销3插入阀体的插孔并与导电部220接触时,此时旋钮的转轴12与阀体的阀芯200配合。旋钮阀体向旋钮供电。自动调节时,电机10接受到智能灶的控制系统的启动信号,电机10启动带动主动齿轮11转动,从而带动从动齿轮4转动,从动齿轮4的转动会带动卡接装置5的转动,由于卡接装置5的“v”字形的卡接面与六边形的卡接段121配合,卡接装置5会驱动转轴12转动,从而实现了旋钮的自动调节,在旋钮的自动调节过程中,从动齿轮4对转轴12产生的扭矩大于转轴12驱动阀芯200的扭矩,这样能保证卡接装置与转轴不脱开。当然用户使用本智能灶时,也可以手动调节时,用户旋转外壳1,由于“d”字形销轴100和上销孔122配合工作,外壳1会驱动转轴12转动,在手动调节时,转轴12对卡接装置5产生的扭矩小于从动齿轮4带动主动齿轮11转动的扭矩。这样能保证转轴在手动调节时,转轴12可以挤压卡接装置5,使得弹簧13压缩,在转轴12的转动过程中,卡接装置5与转轴12分离,从而保证电机10和从动齿轮4在手动调节时不发生转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最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原则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补充和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