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燃燃气型热能转换暖风机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59751发布日期:2018-09-18 17:49阅读:6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暖风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燃燃气型热能转换暖风机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暖风机用于供暖,现有的通过介质供暖的暖风机在取暖加热过程能源利用率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能源浪费,热能转换过程不易控制,不能直接安装于室内供人使用,而通过燃烧直接供暖的暖风机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另外现有的暖风机还普遍存在散热效率低,如直接采用单个散热管如蛇形盘管进行散热,管内燃烧的燃气在没有充分进行转换时就被当作为废气排出,而现有的燃烧器喷出的燃气在燃烧时直接喷向散热管内部空间,整个过程对散热管壁的加热效率并不高,而散热管壁直接参与到外界的热能转换,其加热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暖风机的热能转换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升温速度快、热能转换效率高,可安装于室内的直燃燃气型热能转换暖风机及其使用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直燃燃气型热能转换暖风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热能转换发生室和配气室,热能转换发生室和配气室之间固定有隔板,热能转换发生室内设置有燃烧换热腔,配气室内设置有暖风机主控制器、强排风机和燃气管路,燃气管路通过燃气入口进入配气室,燃气管路出口与燃烧器组件入口连接,燃烧器组件出口端设置于燃烧换热腔前部,燃烧换热腔数量为两个,燃烧换热腔与热能转换装置连接,散热循环风机设置于燃烧换热腔上部,进风窗口设置于热能转换装置下部;

热能转换装置包括第一热气集散腔、第二热气集散腔和散热直管,第一热气集散腔和第二热气集散腔平行设置,燃烧换热腔末端和第一热气集散腔上部一侧相连通,散热直管一端与第一热气集散腔相连通,散热直管另一端与第二热气集散腔相连通,其均匀分布于第一热气集散腔和第二热气集散腔之间,第二热气集散腔一端与强排风机连接,强排风机出口与排气管连接。

所述第一热气集散腔和第二热气集散腔内均设有集散腔隔板。

所述第一热气集散腔和第二热气集散腔外侧壁均固定有热气集散腔散热齿片。

所述散热直管外侧壁均匀固定有直管散热片, 直管散热片呈螺旋状分布, 燃烧换热腔外侧壁均匀固定有燃烧换热腔散热片,燃烧换热腔散热片呈螺旋状分布。

所述燃烧器组件包括燃气混合区和燃气燃烧区,燃气混合区一端上部开设有空气入风口,燃气燃烧区一端开设有燃烧孔,燃烧孔均匀环绕燃烧器组件端部一周。

所述燃烧器组件上部设有点火针,燃烧器组件下部设有熄火保护探针,集中式排风管内设有燃烧管路防堵塞传感器,散热直管外壁固定设有高温保护传感器,第一热气集散腔上部另一侧与燃烧换热腔一端出口对应处设有燃烧管路散热保护传感器。

所述燃气管路内设置有燃气电磁阀和燃气恒压阀,燃气管路端部设有喷嘴。

所述排气管设置于壳体一侧,排气管外设置有新空气入气管。

所述的直燃燃气型热能转换暖风机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直燃燃气型热能转换暖风机通过挂壁式、悬挂式或落地式安装于室内;

2)燃气通过燃气管路经燃气入口进入燃烧器组件,燃烧的废气沿着燃烧换热腔侧壁从燃烧换热腔进入第一热气集散腔内进行混合后通过散热直管后进入第二热气集散腔进行再次混合分散,燃烧后的废气通过强排风机经排气管排出至室外;

3)排气管对新空气入气管内的空气进行预热,外界空气通过新空气入气管进入配气室内;

4)启动散热循环风机将外界空气通过进风窗口吸入热能转换发生室后从暖风出口窗排出。

本发明有益效果:

1热能转换装置使得燃烧充分、热效率高、节能环保,可设置于室内供人取暖使用;

2燃烧安全易于控制;

3安装简单、操作简便;

4天然气、液化气、沼气等可燃气体均可使用;

5加热空气不干燥,过滤空气,使环境更舒适;

6升温快、热风量大、即开即热;

7外部结构整体布局简洁时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内部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喷嘴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5是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5所示的一种直燃燃气型热能转换暖风机,包括壳体1,壳体1上设置暖风出口窗111、排气管131、进风窗口141、燃气入口31、电源插口121及燃气入口31,电源插口121和燃气入口31并排设置,电源通过电源插口121接通后,暖风机主控制器33、散热循环风机21和强排风机28通过电源线图中未示通电,壳体1包括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第三侧壁13和第四侧壁图中未示,底盖板14和上盖板15,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第三侧壁13和第四侧壁图中未示相互垂直,第四侧壁图中未示上开设燃气入口31,燃气管路32通过燃气入口31进入配气室3,第一侧壁11上部开设有暖风出口窗111,暖风出口窗111为矩形状并与散热循环风机21出口连接,暖风出口窗111出口部固定安装暖风出口防护网112,防护网112为金属材质,第二侧壁12上部设有警示灯124且其下部并排设置电源插口121和燃气入口31,第三侧壁13上开设排气管131,也即排气管131设置于壳体1一侧,排气管131外设置有新空气入气管132,排气管131在排气过程中,高温气体将排气管131加热并将部分热量传递至新空气入气管132内,对新空气入口管132内的空气进行加热,使得进入配气室3内的新空气具有一定温度,合理利用了排气管131的热量,节能环保,第四侧壁图中未示和第二侧壁12匹配对应,上盖板15为圆弧状,下盖板14中部开设进风窗口141,进风窗口141为矩形状,其入口部固定安装进风口除尘网142。第二侧壁12上设有椭圆形观察窗123。壳体1内设置热能转换发生室2和配气室3,热能转换发生室2和配气室3之间固定有竖向隔板34,配气室内设置有暖风机主控制器33,强排风机28,其中强排风机28设置于配气室3一侧,暖风机主控制器33设置于配气室3另一侧,同时热能转换发生室2内设置有燃烧换热腔23,燃烧换热腔23为筒状结构,燃烧换热腔33数量至少为两个,燃烧换热腔33之间参与燃烧散热,空气经过燃烧换热腔33被快速加热,燃气管路32设置于配气室3内并与燃烧器组件22连接即燃气管路32出口与燃烧器组件22入口连接,燃气管路32内设置有燃气电磁阀322和燃气恒压阀323,燃烧器组件22出口端设置于燃烧换热腔23前部,燃气管路32端部设有喷嘴321,燃烧换热腔23与热能转换装置连接,散热循环风机21设置于燃烧换热腔33上部,进风窗口141设置于热能转换装置下部。热能转换装置包括第一热气集散腔24、第二热气集散腔25和散热直管26,第一热气集散腔24、第二热气集散腔25为矩形状,第一热气集散腔24和第二热气集散腔25平行设置,燃烧换热腔23末端和第一热气集散腔24上部一侧相连通,散热直管26一端与第一热气集散腔24相连通,散热直管26另一端与第二热气集散腔25相连通,其均匀分布于第一热气集散腔24和第二热气集散腔25之间,散热直管26数量为若干个,具有大的散热面积,如选择散热直管26数量为二十七个,散热直管26之间具有间隙,空气经过间隙时能充分与各个散热直管26管壁接触从而实现快速的加热,第一热气集散腔24长度大于第二热气集散腔25长度,第二热气集散腔25一端通过集中式排风管27与强排风机28连接,强排风机28出口与排气管131连接。燃烧的气体从沿着燃烧换热腔23侧壁从燃烧换热腔23进入第一热气集散腔24内进行混合后均匀分散至散热直管26后进入第二热气集散腔25进行再次混合分散,第一热气集散腔24和第二热气集散腔25同时起到散热的作用,散热直管26设置在第一热气集散腔24和第二热气集散腔25之间,散热直管26较其它形式的散热管散热路径短,散热速度快,散热直管26在第一热气集散腔24和第二热气集散腔25之间分布,散热直管26内的热气温度从上部至下部逐渐降低。第一热气集散腔24和第二热气集散腔25外侧壁均固定有热气集散腔散热片241,热气集散腔散热片241为铜或铝等易于散热的金属金属板材,热气集散腔散热片241起到对第一热气集散腔24辅助热量传递的作用,第一热气集散腔24侧壁热量传递给热气集散腔散热片241通过热气集散腔散热片241更高效将热量释放至热能转换发生室2内,从而提高散热效率。所述散热直管26外侧壁均匀固定有直管散热片262, 直管散热片262呈螺旋状分布, 燃烧换热腔23外侧壁均匀固定有燃烧换热腔散热片231,燃烧换热腔散热片231呈螺旋状分布。直管散热片262和燃烧换热腔散热片231均为铜或铝等易于散热的金属板材,直管散热片262和燃烧换热腔散热片231进一步提高了散热直管26的散热效率。第一热气集散腔24和第二热气集散腔25内均设有集散腔隔板,集散腔隔板包括固定设置于第一热气集散腔24内的第一集散腔隔板242,固定设置于第二热气集散腔25内固定设有第二集散腔隔板251,第一集散腔隔板242设置于第一热气集散腔24靠近中部,第二集散腔隔板251设置于第二热气集散腔25下部。集散腔隔板用于使得燃烧热气沿着第一热气集散腔24进入上部的散热直管26后进入第二热气集散腔25然后再次进入下部的散热直管26,使得热量阶梯传导,增加了散热效率。所述燃烧器组件22包括燃气混合区221和燃气燃烧区222,燃气混合区221一端上部开设有空气入风口220,燃气燃烧区222一端开设有燃烧孔224,燃烧孔224均匀环绕燃烧器组件22端部一周。空气入风口220增加了喷嘴燃烧所需空气的量,有助于燃气充分燃烧,燃烧孔224为圆形,燃烧孔224数量为若干个,燃烧孔224均匀环绕燃烧器组件22端部一周。燃烧孔224使得燃烧火焰往喷嘴四周扩散,不同与火焰直接向前喷出,四周扩散的火焰与燃烧换热腔23侧壁直接接触并加热侧壁,因此具有更加优异的热能转换效果,后在强排风机28的吸引力作用下,火焰沿着燃烧换热腔23侧壁向前并均匀持续加热侧壁,燃烧器组件22上部设有点火针225,燃烧器组件22下部设有熄火保护探针226,熄火保护探针可选择如火焰离子探针,点火针225、熄火保护探针226与暖风机主控制器33连接,暖风机主控制器33与燃气电磁阀图中未示连接,当火焰意外熄灭时,熄火保护探针226感应不到燃烧信号,暖风机主控制器33得不到信号就会自动切断通往燃气电磁阀的维持电流,导致燃气电磁阀关闭,从而切断燃气通道。集中式排风管27内设有燃烧管路防堵塞传感器271,燃烧管路防堵塞传感器271可选择多种形式的传感器如空气流量传感器,燃烧管路防堵塞传感器271与暖风机主控制器33连接,燃烧管路防堵塞传感器271用于管路内的空气流量,燃烧管路防堵塞传感器271设置于集中式排风管27内可以准确及时测量第一热气集散腔24、第二热气集散腔25和散热直管26内气流变化,由于热能转换装置在长时间使用中积碳附着于热能转换装置内壁对燃烧气流产生一定的阻力,因此当阻力达到一定程度时空气流量传感器通过暖风机主控制器33将热能转换暖风机停止,从而进行预警防堵保护。散热直管26外壁固定设有高温保护传感器261,高温保护传感器261可选择为温度传感器,高温保护传感器261与暖风机主控制器33连接,高温保护传感器261用于测量散热直管26的温度,当测量散热直管26高于设定值时,高温保护传感器261通过暖风机主控制器33控制散热循环风机21将热量排出至外界。第一热气集散腔24上部另一侧与燃烧换热腔23一端出口对应处设有燃烧管路散热保护传感器243,当热能转换暖风机的燃烧器组件22停止工作时,由于燃烧换热腔23一端出口温度明显高于其它部位的温度,此时如果散热循环风机21停止工作,燃烧换热腔23一端出口温度较高仍可传递热量,造成热能转换暖风机的壳体1温度升高。燃烧管路散热保护传感器243可选择为温度传感器,燃烧管路散热保护传感器243与暖风机主控制器33连接,暖风机主控制器33控制散热循环风机21继续工作进行散热。

直燃燃气型热能转换暖风机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直燃燃气型热能转换暖风机通过挂壁式、悬挂式或落地式安装于室内;燃气通过燃气管路经燃气入口31进入燃烧器组件22,燃烧的废气沿着燃烧换热腔23侧壁从燃烧换热腔23进入第一热气集散腔24内进行混合后通过散热直管26后进入第二热气集散腔25进行再次混合分散,燃烧后的废气通过强排风机28经排气管131排出至室外;排气管131对新空气入气管132内的空气进行预热,外界空气通过新空气入气管132进入配气室3内;4启动散热循环风机21将外界空气通过进风窗口141吸入热能转换发生室2后从暖风出口窗111排出。

工作原理:可燃气体通过燃烧器组件、燃烧筒和热能转换装置进行燃烧散热,并强制性在热能转换装置中循环,达到燃烧管路均匀受热的目的,燃烧后的烟气最终强排出去,同时预热燃烧需要的新空气,当燃烧管路温度升到预设值时,散热循环风机会强制性循环设备所在区域内空气给燃烧管路降温,达到加热区域内空气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