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水箱及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30780发布日期:2018-10-12 20:32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空气能换热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换热水箱及热水器。



背景技术:

空气能热水器是利用逆卡诺原理,以一部分电能驱动压缩机,通过热力循环,从周围环境的低品位能源(空气)中吸收热量,将其输送至水箱换热器,释放给水箱内的水将其加热,是一种新型、高效、节能、环保的热水器产品;目前空气能热水器的水箱一般使用单内胆,换热器多采用微通道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一般是由两根集流管,和多根含有多微孔的扁管组成。集流管装在扁管的两端,将多根扁管从结构上并联安装在一起,通过微通道中的隔片,将微通道分为多个流路。通过两根集流管之间的一个或多个连接板,将微通道裹在水箱内胆外,但现有的壁挂式空气能热泵热水器,均是在内胆的上方设置两根集流管,使得冷媒在进行换热时,均需要依次经过高温水区、低温水区和高温水区,会造成在冷媒即将流出微通道换热器时会与高温水进行换热,而多个流路通过隔片形成串联关系,使得冷媒与高温水换热的次数增多,进而造成换热器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换热水箱换热效率低的问题的换热水箱及热水器。

一种换热水箱,包括:

内胆,所述内胆内的上部形成第一换热区,下部形成第二换热区;

换热部,所述换热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和多根换热管,且每一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连通;

所述换热部贴附于所述内胆的外周面上,且所述第一集流管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区处,所述第二集流管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区处。

所述第一集流管上设置有冷媒入口,所述第二集流管上设置有冷媒出口。

所述换热部的展平形状为矩形,且所述冷媒入口和所述冷媒出口处于所述矩形的相对的两个角部。

所述内胆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且所述第一集流管的轴线、第二集流管的轴线均与所述圆柱体结构的轴线平行。

所述第一集流管的轴线与所述圆柱体结构的轴线均处于第一平面,且所述第一平面与竖直平面具有第一夹角。

所述第二集流管的轴线与所述圆柱体结构的轴线均处于第二平面,且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竖直平面具有第二夹角。

所述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关于所述圆柱体结构的轴线对称。

所述换热部贴附的所述内胆的外周面对应的圆心角的角度不小于180°。

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大于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

所有所述换热管均平行设置,且每一所述换热管均与所述第一集流管或所述第二集流管垂直。

所述第一换热区为高温水区,所述第二换热区为低温水区。

所述换热管为扁管。

一种热水器,包括上述换热水箱。

本发明提供的换热水箱及热水器,将第一集流管设置在第一换热区、第二集流管设置在第二换热区,使冷媒在进入换热部时,能够先与第一换热区进行换热后在与第二换热区进行换热,能够杜绝冷媒在与第二换热区换热后再次与第一换热区换热,有效的提高文通道换热的冷凝换热性能,同时将第一集流管设置在上方,第二集流管设置在下方,使冷媒的流动方向与内胆中的水温由低到高的分布方向相反,实现逆流换热,进一步增加换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换热水箱及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换热水箱及热水器的换热部的展平图;

图中:

1、内胆;11、第一换热区;12、第二换热区;2、第一集流管;3、第二集流管;4、换热管、5、冷媒入口;6、冷媒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和图2所示的换热水箱,包括:

内胆1,所述内胆1内的上部形成第一换热区11,下部形成第二换热区12,随着内胆1内的水被不断加热,而且热水的密度小于冷水的密度,会使内胆1内逐渐形成水温分层,也即水箱上部水温较高构成所述第一换热区11(高温水区),下部水温较低构成所述第二换热区12(低温水区);

换热部,优选的,所述换热部位微通道换热器,所述换热部包括第一集流管2、第二集流管3和多根换热管4,且每一所述换热管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2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3连通,冷媒通过集流管进入换热管4进行换热后,经另一集流管流出完成换热过程,也即冷媒在换热管4和集流管中仅进行单程换热;

所述换热部贴附于所述内胆1的外周面上,且所述第一集流管2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区11处,所述第二集流管3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区12处,使得冷媒能够不会重复经过第一换热区11和第二换热区12,冷媒在与第一换热区11进行换热后直接流至第二换热区12中进行再次换热,经过两次换热的冷媒直接排出不在回流至第一换热区11进行再次换热,能够有效的避免冷媒在换热部中不断的吸热放热,进而增加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所述第一集流管2上设置有冷媒入口5,所述第二集流管3上设置有冷媒出口6,使冷媒先与第一换热区11进行换热后再与第二换热区12进行换热,增加冷媒的换热效率,同时随着内胆1内部水温的变化会形成的水分层流动方向,第一集流管2和第二集流管3的设置位置能够使冷媒的流动方向是由第一换热区11流向第二换热区12,进而形成逆流换热,增加换热效率。

所述换热部的展平形状为矩形,且所述冷媒入口5和所述冷媒出口6处于所述矩形的相对的两个角部,保证冷媒从冷媒入口5到冷媒出口6所流动的距离基本一致,保证每一换热管4的换热效果均相同或相近,进而对内胆1进行均匀换热。

所述内胆1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且所述第一集流管2的轴线、第二集流管3的轴线均与所述圆柱体结构的轴线平行。

所述第一集流管2的轴线与所述圆柱体结构的轴线均处于第一平面,且所述第一平面与竖直平面具有第一夹角α,所述第一夹角α的角度范围为0°-90°。

所述第二集流管3的轴线与所述圆柱体结构的轴线均处于第二平面,且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竖直平面具有第二夹角β,所述第二夹角β的角度范围为0°-90°。

所述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关于所述圆柱体结构的轴线对称,在以圆柱体轴线为o点,水平向右方向和竖直向上为正方向时,第一夹角处于第二象限,第二夹角处于第四象限中,在保证第一集流管2处于第一换热区11、第二集流管3处于第二换热区12的同时,能够满足冷媒在换热管4中与第一换热区11换热到一定程度后流至第二换热区12中进行换热,防止冷媒在第一换热区11的流程过长而再次与高温水进行换热的问题。

所述换热部贴附的所述内胆1的外周面对应的圆心角的角度不小于180°,尽可能的增加换热部贴附内胆1的面积,增加换热面积和换热效率,同时有效的增加第二换热区12的温度提升率,且有效的增加冷媒的过冷度,进一步的增加换热部的换热性能。

所有所述换热管4均平行设置,且每一所述换热管4均与所述第一集流管2或所述第二集流管3垂直。

所述第一换热区11为高温水区,所述第二换热区12为低温水区。

所述换热管4为扁管。

一种热水器,包括上述换热水箱。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