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并联电阻丝液体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01929发布日期:2018-10-19 19:59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加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并联电阻丝液体加热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电动汽车普及过程中安全性、效率、续航能力、以及智能化尤为重要,车企针对动力电池设计了电池热管理系统,针对采暖除霜设计了空调热管理系统。而液体加热器则是电池热管理系统和空调热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现有的液体加热器技术如下:

一种ptc电热管及电动汽车水暖加热器,其特征是它包括发热体、电极板、固体绝缘层、隔离片和金属管,其中发热体包括多个ptc发热片,每个ptc发热片置于固体绝缘层中,且ptc发热片的上、下表面各设有一个电极板,两电极板将多个装有ptc发热片的固体绝缘层及没相邻绝缘层之间设置的隔离片串在一起并且置于加热管内,特征在于固体绝缘层为绝缘陶瓷空心瓷柱,通过拉拔工艺使ptc发热片与电极板贴紧,陶瓷柱内留有一定变形空间。

上述ptc加热管本体在新能源汽车上应用的关键点是安全性、效率、智能性,需要多重安全防护设计,与汽车形成智能化的信息交互,产品需要根据实车的温度需求、电池信息信号做出最高效、安全的加热输出;故上述加热管没有控制方式、没有高效的总成设计体现,没有安全防护措施等;另外通过拉拔工艺使ptc发热片与电极板贴紧这种技术存在一定缺点,原因是原有波浪形的电极板拉拔形变之后无法保证高精度的平面度,导致其与ptc发热片无法有效面接触,热胀冷缩老化后极易出现接触面小打火拉弧的问题,给汽车造成重大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并联电阻丝液体加热器。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并联电阻丝液体加热器,包括:壳体、多个加热管;

壳体内部设有加热仓,多个加热管位于加热仓内,每个加热管内设有加热丝,多个加热丝依次并联形成并联线路。

优选地,每个加热管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加热段,所述加热段具有弯曲结构。

优选地,多个加热管的加热段长度不同且错开布置。

优选地,所述加热仓由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第四侧壁首尾依次连接围成,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相对布置,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相对布置,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之间成第一锐角且第四侧壁与第三侧壁之间成第二锐角,第二侧壁上设有第一液口,第四侧壁上设有第二液口,所述第二液口位于所述第一液口远离第一侧壁的一侧。

优选地,多个加热管在从第二侧壁向第四侧壁的方向依次布置。

优选地,加热管的加热段两端分别设有安装端,所述两个安装端位于所述加热段靠近第二侧壁一侧或靠近第四侧壁一侧。

优选地,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平行布置,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平行布置,且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内壁弧形过渡,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内壁弧形过渡。

优选地,所述第一液口位于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连接处,所述第二液口位于第三侧壁与第四侧壁连接处。

优选地,所述第一液口为出液端,所述第二液口为进液端,所述第一液口位于所述第二液口上方。

本发明中,所提出的并联电阻丝液体加热器,壳体内部设有加热仓,多个加热管位于加热仓内,每个加热管内设有加热丝,多个加热丝依次并联形成并联线路。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并联电阻丝液体加热器,在加热仓内设置多个并联的加热管,并且对加热管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根据实际使用环境选择适合功率和电阻的加热管,同时保证加热管工作时的加热效率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并联电阻丝液体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并联电阻丝液体加热器的加热管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并联电阻丝液体加热器的加热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3所示,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并联电阻丝液体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并联电阻丝液体加热器的加热管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并联电阻丝液体加热器的加热管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至3,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并联电阻丝液体加热器,包括:壳体1、多个加热管2;

壳体1内部设有加热仓,多个加热管2位于加热仓内,每个加热管2内设有加热丝,多个加热丝依次并联形成并联线路。

本实施例的并联电阻丝液体加热器的具体工作过程中,加热介质从一个液口流入加热仓内,加热介质沿着侧壁流动,最终从另一个液口流出;在加热过程中,根据工况环境选择电阻和功率适合的加热管工作,从而适应于不同工况,保证加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提出的并联电阻丝液体加热器,壳体内部设有加热仓,多个加热管位于加热仓内,每个加热管内设有加热丝,多个加热丝依次并联形成并联线路。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并联电阻丝液体加热器,在加热仓内设置多个并联的加热管,并且对加热管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根据实际使用环境选择适合功率和电阻的加热管,同时保证加热管工作时的加热效率和安全性。

在加热仓的具体设计方式中,所述加热仓由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第三侧壁13、第四侧壁14首尾依次连接围成,第一侧壁11和第三侧壁13相对布置,第二侧壁12和第四侧壁14相对布置,第二侧壁12与第一侧壁11之间成第一锐角且第四侧壁14与第三侧壁13之间成第二锐角,第二侧壁12上设有第一液口31,第四侧壁14上设有第二液口32,所述第二液口32位于所述第一液口31远离第一侧壁11的一侧;加热仓内壁扁平偏斜设置,对液体流向进行引导,使得加热介质流动无死角,从而提高加热效率。

在进一步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壁11和第三侧壁13平行布置,第二侧壁12和第四侧壁14平行布置,且所述第一侧壁11与所述第二侧壁12内壁弧形过渡,所述第三侧壁13与所述第四侧壁14内壁弧形过渡,消除涡流和死角。

在液口的具体布置方式中,所述第一液口31位于第一侧壁11与第二侧壁12连接处,所述第二液口32位于第三侧壁13与第四侧壁14连接处,一方面液口设计附和加热仓内壁液流方向,此外,侧壁之间的连接处为液体进出液口提供缓冲。

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液口31为出液端,所述第二液口32为进液端,所述第一液口31位于所述第二液口32上方,出液端高度高于进液端,便于加热仓内的气体排出,从而提高加热效率。

在加热管的具体设计方式中,每个加热管2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加热段,所述加热段具有弯曲结构;进一步地,多个加热管2的加热段长度不同且错开布置:通过将加热管弯曲且错开布置,增大热交换面积,保证每个加热管单独工作时的加热效率。

在进一步具体设计方式中,多个加热管2在从第二侧壁12向第四侧壁14的方向依次布置,根据加热仓的偏斜设计,按照加热仓的液体流向布置加热管,从而保证加热管的加热效率。

更进一步地,加热管2的加热段两端分别设有安装端,所述两个安装端位于所述加热段靠近第二侧壁12一侧或靠近第四侧壁14一侧,便于安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