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19534发布日期:2020-03-20 05:05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取暖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浴室用的取暖设备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嵌设于吊顶内的顶置式风暖,风暖需要在装修时进行安装,若没有预先安装,则不能直接使用,因此,风暖的使用场合受限。另一类是取暖器,依靠其内部的发热组件的热量传递至壳体,再间接加热周围的空气,达到升温的效果。目前的取暖器,不仅升温速度慢,且功能单一,不能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升温快且功能多样的取暖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取暖器,包括壳体、发热组件、驱动连接的风机组件以及驱动组件,所述壳体内形成容纳腔,所述发热组件、所述风机组件以及所述驱动组件均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壳体的上部形成有第一出风口,所述壳体的下部形成有第二出风口,所述风机组件包括风轮壳以及位于所述风轮壳内的风轮,所述风轮壳上形成有气流出口,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风轮驱动连接的第一驱动件以及与所述风轮壳驱动连接的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风轮壳转动以使所述气流出口选择性地朝向所述第一出风口或者朝向所述第二出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风轮形成为贯流风轮,所述贯流风轮和所述风轮壳沿水平方向布置,所述发热组件沿水平方向布置,所述发热组件位于所述贯流风轮的上方或下方,所述贯流风轮对应于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底壁和侧壁,所述侧壁的上部形成渐缩部,所述第一出风口形成于所述渐缩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顶壁、底壁、以及连接在顶壁和底壁之间的侧壁,所述顶壁形成为平面结构或者向外凸出的弧面结构,所述第一出风口形成于所述顶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形成于所述侧壁的与所述第二出风口所在一侧相对的另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以及所述进风口均形成为由多个均匀密布的小孔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取暖器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从所述壳体上部向上延伸,所述第二支撑部从所述第一支撑部远离所述壳体的端部向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侧面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第一支撑部从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向上延伸,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部形成为内部中空的柱状结构,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内部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内侧形成有沿高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出气孔,多个所述出气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壳体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取暖器包括控制装置以及裸露于所述取暖器的外表面的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风机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以及所述发热组件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面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顶表面,所述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控制面板与所述控制装置之间通过控制线连接,至少部分所述控制线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内。

进一步地,所述取暖器包括第一工作模式、第二工作模式、第三工作模式以及第四工作模式;当所述取暖器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气流出口朝向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风轮以第一转速转动;当所述取暖器处于第二工作模式,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气流出口朝向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风轮以第二转速转动;当所述取暖器处于第三工作模式,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气流出口朝向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风轮以第三转速转动,其中,第三转速小于第一转速;当所述取暖器处于第四工作模式,所述风轮停止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面板上形成有用于触发所述第一工作模式的第一选择键、用于触发所述第二工作模式的第二选择键、用于触发第三工作模式的第三选择键、以及用于触发第四工作模式的第四选择键。

进一步地,所述取暖器包括智能预热模式,所述气流出口朝向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风轮以第一转速转动预设时间后停止转动;所述控制面板上形成有用于触发所述智能预热模式的智能预热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选择键、所述第二选择键、所述第三选择键以及所述第四选择键集成为一个模式切换键;所述模式切换键可被循环触发,以使所述取暖器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所述第三工作模式以及所述第四工作模式之间切换。

本发明实施例的取暖器,可用于浴室等场合,沐浴之前,使得风轮壳的气流出口对准第二出风口,热气流被风轮从第二出风口送出,由于第二出风口位于壳体的下部,位置较低,从第二出风口送出的热气流吹向地面,热气流快速上升至浴室的上部空间,达到快速加热浴室的目的;当洗完澡以后,从第二出风口送出的热气流可以迅速吹干用户脚上的水汽,用户无需另外寻找干毛巾擦脚;另外,当需要热气流吹向人体或者吹向悬挂于第一出口上方的衣物时,控制第二驱动件驱动风轮壳转动至气流出口对准第一出风口即可。本发明实施例的取暖器,不仅升温快,且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可显著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取暖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取暖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取暖器的沿中心面的剖视图;以及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风机组件和驱动组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壳体11、侧壁12、底壁13、顶壁

11a、第二出风口11b、进风口13a、第一出风口10a、容纳腔

20、风机组件21、风轮22、风轮壳22a、气流出口

30、发热组件41、第一驱动件42、第二驱动件51、第一支撑部

51a、出气孔52、第二支撑部60、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使用的方位词“上”、“下”是针对取暖器正常工作时的方位而言,“内”、“外”是针对取暖器的本身结构而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取暖器,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3,该取暖器包括壳体10、发热组件30、风机组件20、驱动组件、控制装置(图未示)、控制面板60、第一支撑部51、以及第二支撑部52。

请参阅图3,壳体10内形成容纳腔10a,发热组件30、风机组件20、以及驱动组件均设置于该容纳腔10a内。请参阅图1,壳体10的上部形成有第一出风口13a,壳体10的下部形成有第二出风口11a;请参阅图4,风机组件20包括风轮壳22以及位于风轮壳22内的风轮21,风轮壳22上形成有气流出口22a,驱动组件包括与风轮21驱动连接的第一驱动件41以及与风轮壳22驱动连接的第二驱动件42,第二驱动件42驱动风轮壳22转动以使得气流出口22a选择性地朝向第一出风口13a或者朝向第二出风口11a;当气流出口22a朝向第一出风口13a,风轮21组件产生的热气流(发热组件30加热了容纳腔10a内的空气)经气流出口22a和第一出风口13a送出;当气流出口22a朝向第二出风口11a,风轮21组件形成的气流经气流出口22a和第二出风口11a送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取暖器,可用于浴室等场合,沐浴之前,使得风轮壳22的气流出口22a对准第二出风口11a,热气流被风轮21从第二出风口11a送出,由于第二出风口11a位于壳体10的下部,位置较低,从第二出风口11a送出的热气流吹向地面,热气流快速上升至浴室的上部空间,达到快速加热浴室的目的;当洗完澡以后,从第二出风口11a送出的热气流可以迅速吹干用户脚上的水汽,用户无需另外寻找干毛巾擦脚;另外,当需要热气流吹向人体或者吹向悬挂于第一出口上方的衣物时,控制第二驱动件42驱动风轮壳22转动至气流出口22a对准第一出风口13a即可。本发明实施例的取暖器,不仅升温快,且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可显著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请参阅图4,本实施例中,风轮21为贯流风轮,风轮壳22的形状与贯流风轮相匹配。贯流风轮和风轮壳22沿水平方向布置,也就说,贯流风轮和风轮壳22的轴向为水平方向,如此,可以显著降低壳体10的高度,减小取暖器的尺寸,使得取暖器更加适合用在浴室等场地较小的场合。请参阅图3,发热组件30沿水平方向布置,发热组件30的长度方向大致与风轮21平行,发热组件30可采用防水发热组件,以适合于浴室等潮湿环境使用。发热组件30位于风轮21的上方或下方,风轮21对应于第二出风口11a设置,也就是说,第二出风口11a的高度位置与风轮21的高度位置相当,以使得当风轮壳22转动至气流出口22a对准第二出风口11a时,气流出口22a与第二出风口11a之间的距离较小,减小热气流从气流出口22a至第二出风口11a的损耗。本实施例中,发热组件30位于风轮21的上方,也就是,风轮21更加靠近壳体10的底部,第二出风口11a也即可以更加靠近壳体10的底部,从第二出风口11a送出的热气流更加贴近地面,当用户站立于地面上时,热气流能有效地吹到用户的脚上,如此,使得取暖器的结构布局更加合理。

请参阅图2,壳体包括底壁12、顶壁13以及连接在底壁12和顶壁13之间的侧壁11,侧壁11、顶壁13以及底壁12共同围设成上述的容纳腔10a。第二出风口11a形成于侧壁11的一侧,比如,侧壁11的面向用户的前侧。侧壁11的与该第二出风口11a所在一侧相对的另一侧上形成有进风口11b,即背向用户的后侧的侧壁11上形成有该进风口11b。

请继续参阅图2,顶壁13形成为平面结构,第一出风口13a形成于该顶壁13上,可以使得从第一出风口13a送出的气流直接向上送出。进风口11b、第一出风口13a、以及第二出风口11a均形成为由多个均匀密布的小孔构成,如此,使得从第一出风口13a、第二出风口13a送出的热气流更加柔和,用户的舒适感更好;进风口11b和第二出风口13a位于同一高度位置,如此可使得取暖器的外观整齐、美观。

在另一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相互连接的底壁12和侧壁11,侧壁11的上部形成渐缩部,也就是说,侧壁11的上方没有顶壁13,而是由渐缩部在壳体10的上方形成闭合结构,侧壁11和底壁12共同围设成上述的容纳腔10a。第一出风口13a形成于该渐缩部上,使得从第二出风口11a送出的热气流倾斜向上送出。

侧壁11的整体形状不限,例如,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侧壁11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形状为近椭圆形,如此可使得取暖器的外观更加流畅美观,也使得取暖器外表面尽量避免形成尖角等结构,防止用户磕伤。当然,侧壁11的形状还可以是圆形、方形、其他多边形形状等。

请参阅图1和图2,第一支撑部51从壳体10的上部向上延伸,第二支撑部52从第一支撑部51的远离壳体10的端部向第一支撑部51的侧面延伸,第一支撑部51可以是水平向侧面延伸,也可以是相对水平方向倾斜向上或向下延伸。可选地,第一支撑部51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壳体10的长度。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部52水平延伸,且位于壳体10的正上方。沐浴时,可将衣物悬挂于第二支撑部52上,同时,使得风轮壳22的气流出口22a对准第一出风口13a,使得从第一出风口13a送出的热气流烘干衣物。再者,第二支撑部52便于用户握持,用户提拉第二支撑部52即可搬运取暖器,方便快捷。第一支撑部51的高度可以设置在合理的高度,使得取暖器整体的高度大约为方便人体触摸的高度,例如70cm-90cm之间,如此比较符合人体工程学,便于用于使用和取拿,提升用户体验感。进一步可选地,该取暖器的宽度为40cm-60cm,以使得取暖器的宽度适中,并且热度的分布适宜,便于用户的使用和取拿,节省取暖器的安放空间。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51的数量为两个,两第一支撑部51位于壳体10的相对两侧,第二支撑部52的两端分别与两第一支撑部51连接,第一支撑部51和第二支撑部52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便于加强第一支撑部51和第二支撑部52的连接处的结构强度。进一步,第一支撑部51形成为内部中空的柱状结构,第一支撑部51的内部与容纳腔10a连通;在第一支撑部51的朝向另一第一支撑部51的内侧形成有沿高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出气孔51a,容纳腔10a中的热气流进入第一支撑部51的内部,进而通过多个出气孔51a送出,如此,可以加快烘干悬挂在第二支撑部52上的衣物,同时使得衣物受热更加均匀。

请参阅图1和图2,控制面板60可设置于第二支撑部52的上表面,便于用户操控,不用弯腰即可正常操作。具体地,控制面板60裸露于第二支撑部52的上表面,控制装置设置于容纳腔10a内,控制面板60通过控制线(图未示)与控制装置连接,进一步,控制线穿设于第一支撑部51内部,如此可充分利用取暖器自身结构,使得结构更加紧凑。控制装置与风机组件20、驱动组件以及发热组件30电连接,控制面板60向控制装置发送控制指令,控制装置根据控制指令可控制风机组件20、驱动组件以及发热组件30的工作状态。

取暖器包括第一工作模式、第二工作模式、第三工作模式、第四工作模式以及智能预热模式。控制面板60上形成有用于触发第一工作模式的第一模式键(图未示出)、用于触发第二工作模式的第二模式键(图未示出)、用于触发第三工作模式的第三模式键(图未示出)、以及用于触发第四工作模式的第四模式键(图未示出),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模式键可以是物理按键,也可以是触摸键;第一模式键、第二模式键、第三模式键以及第四模式键可以是独立地设置于控制面板60上,也可以是集成为一个模式切换键,该模式切换键可被循环触发,以使取暖器在第一工作模式、第二工作模式、第三工作模式以及第四工作模式之间切换,其中,多个工作模式之间的先后排列顺序不限,只要能够顺序选中即可。当取暖器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控制装置控制第二驱动件42驱动风轮壳22转动,使得气流出口22a对准第二出风口11a,并控制第一驱动件41驱动风轮21以第一转速转动,此时取暖器处于第一工作模式。当第二模式键被触发,控制装置控制第二驱动件42驱动风轮壳22转动,使得气流出口22a对准第一出风口13a,并控制第一驱动件41驱动风轮21以第二转速转动,此时取暖器处于第二工作模式。其中,第二转速可以与第一转速相同,也可以不同。当第三模式键被触发,控制装置控制气流出口22a朝向第二出风口11a,风轮21以第三转速转动,所述取暖器处于第三工作模式,其中,第三转速小于第一转速。当第四模式键被触发,风轮21停止转动,此时容纳腔10a内部的热气流自然对流,适合沐浴过程。。

沐浴前,用户可触发第一模式键,风轮21以较大的第一转速将热气流从第二出风口11a送出,迅速加热浴室内的空气;也可以触发智能预热键,风轮21以较大的第一转速将热气流从第二出风口11a送出预设时间后停止转动,也就是说,取暖器迅速加热浴室内的空气后进行自然对流的缓慢加热。当第二支撑部52上悬挂有衣物时,如果需要对衣物进行烘干或加热,可以触发第二模式键,风轮21以较大的第二转速将热气流从第一出风口13a送出,热气流直接吹向衣物,快速烘干衣物。且衣物远离壳体10,衣物不会产生局部过热,不会损伤衣物。当沐浴结束后,可以触发第三模式键,风轮21以较小的第三转速转动,热气流从第二出风口11a吹向用户的脚,迅速烘干用户的脚上的水汽。当不需要有吹风时,可触发第四模式键,热气流自然对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