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原粮的低温烘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016137发布日期:2019-03-02 02:28阅读:7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大米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原粮的低温烘干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进入收获季节,由于从田间收割稻谷含水率在18%-25%之间,农户收割后的水稻必须进行晾晒,传统人工晾晒稻谷对场地及天气依赖严重,损耗大。人工晾晒主要依靠太阳光晾晒,这种传统的干燥方式受气候和场地的严重制约,同时,随着水稻生产规模化集约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收割机大量使用,单位时间内收获的谷物量大大增加,一些种植大户和农业合作社局限于晒场面积的不足,使收获的大量新鲜潮湿谷物被堆积起来,得不到及时干燥处理,导致稻谷发生霉变。同时传统人工晾晒稻谷干燥时间长,人工成本高,干燥不均匀,不能保证安全水分率,破碎率高,在干燥过程中容易混入土石等杂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保证谷物安全储藏的、不受天气和环境影响的用于原粮的低温烘干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原粮的低温烘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清理杂质:收割后的原粮通过杂质清理装置去除杂质后,进入湿谷仓;

s2、低温烘干:湿谷仓内的原粮通过运输装置运输到低温烘干装置中,通过低温循环风对原粮进行烘干,并通过测温装置动态监测风温和原粮温度,控制风温为50-70℃,控制原粮温度不超过40℃,通过含水量检测装置监测原粮中的水分含量,在含水量达到13-14.5%时,停止烘干;

s3、冷却:将烘干好的原粮运送至干谷仓,待原粮全部冷却后,再运至储藏仓。

本发明通过50-70℃的低温循环风对原粮进行烘干,并控制原粮温度不超过40℃,烘干至原粮中的水分含量50-70℃,烘干后米质佳,碎米少。并且,含水量13-14.5%,方便进行原粮的储存,同时可确保谷物品质。

优选地,在s2步骤中,低温烘干过程采用烘干与缓苏间歇进行的方式。

缓苏指烘干过程中从烘干段进入保温段,使颗粒内部温度与粮食颗粒内的湿度交换使其均匀的过程,通过烘干与缓苏间歇进行的方式可以保证原粮烘干的均一度,同时也减少了烘干过程对于原粮营养成分的伤害。

优选地,在s2步骤中,低温烘干装置内包括用于将原粮提升至高处的提升机,提供自下而上低温循环风的通风系统,设置在低温烘干装置内底部的原粮测温装置和含水量检测装置,设置在低温烘干装置内壁的风温检测装置。

通过提升机将原粮运送至高处,原粮在自上而下掉落过程中,低温烘干装置内的低温循环风自下而上流过,而后对原粮的温度和湿度进行监测,达到标准则从出料口运出;没有达到标准则通过提升机运送至高处进行再一次烘干。

在原粮动态过程中进行烘干,使得原粮的烘干过程更为均匀,避免静止烘干可能会出现的表面和内部烘干不均匀的情况。

优选地,在s2步骤中,湿谷仓内的原粮通过运输装置运输到低温烘干装置中,采用分散盘将原粮均匀分散后,通过多个进料口同时分散进料,通过低温循环风对原粮进行烘干。

通过将原粮均匀摊开,让每粒稻谷所受温度皆相同,让谷物均匀烘干,烘干后稻谷均匀度好。

优选地,在s2步骤中,低温烘干装置通过吸风装置吸走湿热风。

及时地吸走湿热风,一方面有助于降低原粮温度,一方面保证空气干燥有助于加快烘干过程。

优选地,在s2步骤中,低温烘干装置通过混风装置使冷热风均匀。

通过混风装置,可以保障低温烘干装置内的空气温度均一,进而保证了原粮烘干效果均一。另外,也方便对装置内部空气温度的监测,从而达到精确控制温度。

优选地,在s2步骤中,含水量检测装置通过电阻式测量方法对含水量进行动态监测。

采用电阻式测量方法,精确检测含水率,烘干到设定值时自动停机,动态检测烘干时谷物含水率,防止过度烘干,可确保谷物品质,减少应过度烘干造成谷物失重与能源的浪费。

优选地,在s1步骤中,收割后的原粮先通过初清筛进行第一次筛选,再通过振动筛进行第二次筛选后,再进入湿谷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使含水率高的稻谷通过低温烘干达到安全储藏标准,既保证了原粮的安全储藏,又保证了大米的新鲜度和食味值。

(2)烘干效果均匀,原粮烘干的均一度较高。

(3)防止了传统人工晾晒稻谷混入杂物、稻谷水分干燥不均匀以及霉变等现象的发生。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用于原粮的低温烘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清理杂质:收割后的原粮先通过初清筛进行第一次筛选,再通过振动筛进行第二次筛选后,再进入湿谷仓。

s2、低温烘干:湿谷仓内的原粮通过运输装置运输到低温烘干装置中,打开低温烘干装置的热源键,通过提升机将原粮运送至高处的低温烘干装置的进料口,采用分散盘将原粮均匀分散后,通过多个进料口同时分散进料,原粮在自上而下掉落过程中,低温烘干装置内的低温循环风自下而上流过,而后对原粮的温度和湿度进行监测,达到标准则从出料口运出;没有达到标准则通过提升机运送至高处进行再一次烘干。采用烘干与缓苏间歇进行的方式对原粮进行烘干,并通过测温装置动态监测风温和原粮温度,控制风温为50℃,控制原粮温度不超过40℃,含水量检测装置通过电阻式测量方法监测原粮中的水分含量,在含水量达到14.5%时,停止烘干。在此过程中,通过吸风装置吸走湿热风,通过混风装置使冷热风均匀。

s3、冷却:将烘干好的原粮运送至干谷仓,24h后,待原粮全部冷却后,再运至储藏仓。

经过烘干原粮质量检测,大米新鲜度达到90%以上,大米食味值达到80以上,通过对烘干后原粮进行跟踪检测,烘干水分14.5%达到安全储藏的标准,白米量达到71.6%,含整精米量达到65%,小碎1.6%,中碎2.1%,大碎7.5%。

实施例2

一种用于原粮的低温烘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清理杂质:收割后的原粮先通过初清筛进行第一次筛选,再通过振动筛进行第二次筛选后,再进入湿谷仓。

s2、低温烘干:湿谷仓内的原粮通过运输装置运输到低温烘干装置中,打开低温烘干装置的热源键,通过提升机将原粮运送至高处的低温烘干装置的进料口,采用分散盘将原粮均匀分散后,通过多个进料口同时分散进料,原粮在自上而下掉落过程中,低温烘干装置内的低温循环风自下而上流过,而后对原粮的温度和湿度进行监测,达到标准则从出料口运出;没有达到标准则通过提升机运送至高处进行再一次烘干。采用烘干与缓苏间歇进行的方式对原粮进行烘干,并通过测温装置动态监测风温和原粮温度,控制风温为70℃,控制原粮温度不超过40℃,含水量检测装置通过电阻式测量方法监测原粮中的水分含量,在含水量达到13%时,停止烘干。在此过程中,通过吸风装置吸走湿热风,通过混风装置使冷热风均匀。

s3、冷却:将烘干好的原粮运送至干谷仓,24h后,待原粮全部冷却后,再运至储藏仓。

经过烘干原粮质量检测,大米新鲜度达到90%以上,大米食味值达到80以上,通过对烘干后原粮进行跟踪检测,烘干水分13%达到安全储藏的标准,白米量达到70.3%,含整精米量达到62%,小碎1.7%,中碎2.3%,大碎7.7%。

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认识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可以作出的任何修改、变化或等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