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风帘隔离的隔离诊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31214发布日期:2019-04-17 03:31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风帘隔离的隔离诊台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风帘隔离的隔离诊台。



背景技术:

在医疗领域中,经由空气或飞沫等媒介携带传播的潜在危险性病菌种类越来越多,如何防止病菌扩散和交叉感染是一项极其重要的预防工作。目前,有研发人员设计了带风帘的隔离方式,通过风机在患者和医生之间吹出一道用于隔离气流传播的风帘,以降低医生在问诊时感染病菌的几率,达到保护医护人员的目的。

但是,现有风帘的强弱和控制都是人工调节的,无法按照诊室实际的空气质量来进行风帘调节。当诊室内人数增多时,会影响隔离效果;当人数减少时,风机仍旧处于高档位且长时间工作,会影响风机的寿命,不利于环保节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基于风帘隔离的隔离诊台,根据当前空气质量实现风帘的自动控制,提高隔离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风帘隔离的隔离诊台,包括:控制主板、顶盖、两个风机箱、工作台面和支撑架;

其中,所述顶盖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风机箱的顶部连通,所述两个风机箱的底部分别与所述支撑架的左右两侧顶面连通,使得所述顶盖、所述两个风机箱和所述支撑架之间形成循环风道;

所述工作台面设置在所述两个风机箱与所述支撑架之间,且所述工作台面上设置有条形出风口,以使所述循环风道的风经过所述条形出风口后形成风帘;

所述风机箱包括传感器、风机控制盒、风机和消杀模块;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控制主板电连接;所述风机控制盒分别与所述控制主板、风机电连接;

所述传感器用于采集空气中的pm2.5浓度信息,并将采集到的pm2.5浓度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主板;

所述控制主板用于根据所述采集到的pm2.5浓度信息,向所述风机控制盒发送控制指令,以使所述风机控制盒控制所述风机的转速,以调节风帘的出风风速。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主板用于根据所述采集到的pm2.5浓度信息,向所述风机控制盒发送控制指令,以使所述风机控制盒控制所述风机的转速,以调节风帘的出风风速,具体为:

当所述采集到的pm2.5浓度信息小于预设的第一阈值时,所述控制主板向所述风机控制盒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以使所述风机控制盒控制所述风机的转速,以使风帘的出风风速在2.0m/s至3.0m/s内;

当所述采集到的pm2.5浓度信息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且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时,所述控制主板向所述风机控制盒发送第二控制指令,以使所述风机控制盒控制所述风机的转速,以使风帘的出风风速在3.0m/s至3.8m/s内;

当所述采集到的pm2.5浓度信息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时,所述控制主板向所述风机控制盒发送第三控制指令,以使所述风机控制盒控制所述风机的转速,以使风帘的出风风速大于等于3.8m/s;

其中,所述第一阈值为50μg/m3,所述第二阈值为100μg/m3

进一步的,所述消杀模块设置在所述循环风道内,且所述消杀模块从上到下依次包括:初效滤网、高压静电滤网、活性炭滤网和高效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顶盖、所述两个风机箱和所述支撑架之间形成循环风道,具体为:

所述两个风机箱的底部分别与所述支撑架的左右两侧顶面连接,所述顶盖架设于两个所述风机箱的顶部并连接两个所述风机箱,所述顶盖设有顶部腔室,所述风机箱设有中部腔室,所述支撑架设有底部腔室,所述顶部腔室、所述中部腔室以及所述底部腔室依次连通构成所述循环风道;

所述顶部腔室设置有抽风口,所述风机和所述消杀模块设于所述中部腔室内。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与所述底部腔室连通的风道凹槽;

所述条形出风口正对所述风道凹槽的槽口,以使所述循环风道的风经过所述条形出风口后形成风帘。

进一步的,所述条形出风口设有使所述风帘倾斜的导风格栅,且所述风帘与所述风道凹槽的法线方向的夹角为20°。

进一步的,所述隔离诊台还包括:触摸屏;

所述触摸屏与所述控制主板电连接。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风帘隔离的隔离诊台,包括控制主板、顶盖、两个风机箱、工作台面和支撑架。其中,顶盖、两个风机箱和支撑架之间形成循环风道,工作台面设置在两个风机箱与支撑架之间,且工作台面上设置有条形出风口,以使循环风道的风经过条形出风口后形成风帘,实现了将患者呼出的气体直接转化为隔断风帘的功能。而且传感器采集当前空气中的pm2.5浓度信息,并将采集到的pm2.5浓度信息发送给控制主板,以供控制主板向风机控制盒发送控制指令,从而通过调节风机的转速,调节风帘的出风速度。相比于现有技术需要人工调节各风机的输出,本发明技术方案能根据当前空气质量实现风帘的自动控制,在人数增多时提高隔离效果,在人数减少时能调节风机出风量,实现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基于风帘隔离的隔离诊台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风机箱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基于风帘隔离的隔离诊台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隔离诊台:控制主板(未显示)、顶盖21、两个风机箱23、工作台面13和支撑架22。其中,顶盖2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风机箱23的顶部连通,两个风机箱23的底部分别与支撑架21的左右两侧顶面连通,使得顶盖21、两个风机箱23和支撑架22之间形成循环风道。工作台面13设置在两个风机箱23与支撑架22之间,且工作台面13上设置有条形出风口14,以使循环风道的风经过条形出风口14后形成风帘。

在本实施例中,顶盖21、两个风机箱23和支撑架22之间形成循环风道,具体为:两个风机箱23的底部分别与支撑架22的左右两侧顶面连接,顶盖21架设于两个风机箱23的顶部并连接两个风机箱。顶盖21设有顶部腔室,风机箱设有中部腔室231,支撑架22设有底部腔室221。顶部腔室、中部腔室231以及底部腔室221依次连通构成循环风道。顶部腔室设置有抽风口,风机和消杀模块设于中部腔室231内。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22上设置有与底部腔室221连通的风道凹槽14。条形出风口11正对风道凹槽14的槽口,以使循环风道的风经过条形出风口后形成风帘。基于上述结构,两个中部腔室被顶部腔室连通,两个底部腔室221被风道凹槽14连通,且抽风口与出风口11上下相对,从而使流道腔室形成了一个围绕半隔离空间3的双循环结构,即患者呼出的空气被顶盖21底部设置的抽风口吸入后在顶部腔室内发生分流,经过消杀模块变为洁净空气后又在风道凹槽14内实现合流,最后由出风口11向上吹出形成具有隔断效果的正压风帘,因此,该双循环结构将空气净化和风帘隔断完美地结合为一体,实现了将患者呼出的气体直接转化为隔断风帘的功能,在保护医生的同时,避免了带有病菌的空气向周围传播,更好地降低了产生交叉感染的几率。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风机箱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风机箱23包括传感器232、风机控制盒(未显示)、风机233和消杀模块234。传感器232与控制主板电连接。风机控制盒分别与控制主板、风机233电连接。传感器232用于采集空气中的pm2.5浓度信息,并将采集到的pm2.5浓度信息发送给控制主板。控制主板用于根据采集到的pm2.5浓度信息,向风机控制盒发送控制指令,以使风机控制盒控制风机233的转速,以调节风帘的出风风速。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主板用于根据所述采集到的pm2.5浓度信息,向风机控制盒发送控制指令,以使风机控制盒控制所述风机的转速,以调节风帘的出风风速,具体为:

当采集到的pm2.5浓度信息小于预设的第一阈值时,控制主板向风机控制盒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以使风机控制盒控制风机的转速,以使风帘的出风风速在2.0m/s至3.0m/s内;

当采集到的pm2.5浓度信息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且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时,控制主板向风机控制盒发送第二控制指令,以使风机控制盒控制风机的转速,以使风帘的出风风速在3.0m/s至3.8m/s内;

当采集到的pm2.5浓度信息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时,控制主板向风机控制盒发送第三控制指令,以使风机控制盒控制风机的转速,以使风帘的出风风速大于等于3.8m/s。其中,第一阈值为50μg/m3,第二阈值为100μg/m3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当前空气质量的pm2.5浓度含量信息来,调节出风风速,从而调节风帘的强弱。当空气质量较差,即人数增多而造成室内空气质量变差,通过增大风机风量,加快空气流动,净化后才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消杀模块234设置在循环风道内,且消杀模块234从上到下依次包括:初效滤网、高压静电滤网、活性炭滤网和高效滤网。消杀模块234对细菌、病毒等传染性微生物进行高效过滤、消毒杀菌、净化,过滤后的洁净空气通过出风口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条形出风口11设有使风帘倾斜的导风格栅,且风帘与风道凹槽14的法线方向的夹角为20°。由风道凹槽14射出的冷气流可以有效地将患者的呼出气体控制在患者身后的一个小区域里,不容易抵达医生呼吸区,从而达到压制污染物传播的目的。医生周围的气流不受风帘的直接影响,其热羽流能正常发展。这种情况能较好地阻隔患者和医生之间的气流交互,可以减小实际环境中的气溶胶感染风险。20°送风气流有一个向着患者方向倾斜的作用面,对患者的呼出气体有更好的压制作用,将污染物吹向患者身后的空间。但是,需要强调的是,送风角度设计为20°仅仅为最优选的角度,其正负5°所达到的效果虽然有所欠缺,但依然满足使用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诊疗台还可以包括柜台12、触摸屏4。触摸屏4与控制主板电连接。触摸屏4设于风机箱23朝向医生的侧面。医生可以通过触摸屏4对控制主板发出指令,再由控制主板操控风机,实现风机的启停、定时、档位调节等功能。

由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风帘隔离的隔离诊台,包括控制主板、顶盖21、两个风机箱23、工作台面13和支撑架22。其中,顶盖21、两个风机箱23和支撑架22之间形成循环风道,工作台面13设置在两个风机箱23与支撑架22之间,且工作台面13上设置有条形出风口14,以使循环风道的风经过条形出风口14后形成风帘,实现了将患者呼出的气体直接转化为隔断风帘的功能。而且传感器采集当前空气中的pm2.5浓度信息,并将采集到的pm2.5浓度信息发送给控制主板,以供控制主板向风机控制盒发送控制指令,从而通过调节风机的转速,调节风帘的出风速度。相比于现有技术需要人工调节各风机的输出,本发明技术方案能根据当前空气质量实现风帘的自动控制,在人数增多时提高隔离效果,在人数减少时能调节风机出风量,实现节能环保。

进一步的,条形出风口14是特殊设计一定角度(倾斜20度),排出的风会形成一道倾斜向上的洁净风帘吹向患者方向,具有一定速度的风帘能阻隔患者呼出的气溶胶,就像是一道无形的墙,把气溶胶挡在外面,在保护医生的同时,避免了带有病菌的空气向周围传播,更好地降低了产生交叉感染的几率,具有最佳的隔断效果。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