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积垢速热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75550发布日期:2018-08-14 18:23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快速加热的水加热模块,特别是一种主要应用于饮水设备的防积垢速热模块。



背景技术:

现有的饮水设备一般设有煮水内胆,煮水内胆的容积较大,将其内部的水煮热,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煮水内胆占用空间较多,以致饮水设备的体积较大,成本也相对较高。

针对上述不足,生产厂家设计出速热模块,其主要包括煮水管和发热管,发热管设置在煮水管内,煮水管内壁与发热管靠近,从而使得煮水管内部具有较小的容积,启动发热管后可以将煮水管内小量的水快速加热至所需温度。但是,该结构导致煮水管内壁温度较高,容易积垢。目前防积垢的方式主要是在煮水管内壁设置搪瓷层,煮水管长期使用后,搪瓷层容易剥落。当然,搪瓷层的防积垢效果也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防积垢效果好的防积垢速热模块,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防积垢速热模块,包括煮水管、发热管和保温层,煮水管内设有煮水腔,发热管设置在煮水腔内,煮水腔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保温层设置在煮水管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煮水腔内壁设有金属钛防垢镀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作为更具体的一种方案,所述煮水管为圆管,发热管靠近圆管内壁;发热管从煮水管底部伸入至煮水腔内,煮水腔对应发热管的下端设有进水口,煮水腔对应发热管的上方设有出水口。圆管可以减少内部卫生死角,同时,由于煮水管是需要承压的,做成圆管状,使其具有较强的承压能力。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位于煮水腔内发热管的下端和上端,由于热水是往上跑的,所以出水口位于发热管上方,可以最快的获得所需温度的水。

所述煮水管顶面设有泄压阀,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煮水管侧壁。煮水腔内进水后,水面上方压缩一定量的空气,当发热管工作时,空气被加热膨胀,如果空气压力增加至一定值时,泄压阀打开,进行排气,以确保速热模块的安全使用。

所述煮水腔下端设有排水口,以便于排空煮水腔内积水。

所述煮水管对应出水口高度位置设有出水温度传感器,出水温度传感器与出水口所在高度一致或相近,所以能最准确的获得出水温度。

所述煮水管对应出水温度传感器下方设有水位传感器,可以实现当水位到达水位传感器时,发热管才允许工作。

所述保温层外设有外壳。

所述外壳包括前壳和后壳,后壳设有连接耳,以便于外壳的固定安装。

所述煮水管设有一根以上。当煮水管具有两根以上时,每根煮水管有不同的加热功率,从而获得不同的水温,例如:一根煮水管产生的是温水,另一根煮水管产生的是开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此款防积垢速热模块的煮水腔内壁设有不利于水垢形成的金属钛防垢镀层,金属钛防垢镀层与煮水管的结合效果好,难以剥落,从而实现长时间防止积垢;

(2)此款防积垢速热模块的煮水管不是整体采用钛金属制作而成,而是在煮水腔内壁设置金属钛防垢镀层,金属钛防垢镀层所含钛金属的重量较小,使得速热模块的价格容易被用户接受,性价比较高;

(3)此款防积垢速热模块的煮水管外设有保温层,避免热量的流失,更能进一步体现温水型速热模块快速制备温水的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取走发热管后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的C-C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7取走发热管后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7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1至图5所示,一种防积垢速热模块,特别是一种防积垢的温水型速热模块,包括一根煮水管1、一根发热管5和外壳,煮水管1内设有煮水腔16,发热管5从煮水管1底部伸入至煮水腔16内,煮水腔16对应发热管5的下端设有进水口12,煮水腔16对应发热管5的上方设有出水口15;所述煮水管1设置在外壳内,煮水管1与外壳内壁之间设有保温层7,煮水腔16对应发热管5的上方设有出水温度传感器14,煮水腔16对应发热管5的上端及出水温度传感器14下方设有水位传感器13。所述煮水管1的煮水腔16壁面设有金属钛防垢镀层6。

所述煮水管1呈圆管状,发热管5靠近煮水腔16内壁。

所述煮水管1顶面设有泄压阀2。

所述煮水腔16下端还设有排水口11。

所述外壳包括前壳4和后壳3,后壳3设有连接耳31。所述前壳4由正面板和左右两侧板构成,所述后壳3由后面板和上下侧板构成,前壳和后壳连接围成盒状。所述连接耳31设置在后壳3的后面板左右两侧。

实施例二,参见图6至图11所示,一种防积垢速热模块,特别是一种防积垢温开型速热模块,包括煮水管,所述煮水管设有两根,各煮水管内分别设有煮水腔,煮水腔内设有发热管,发热管从煮水管底部伸入至煮水腔内,煮水腔对应发热管的下端设有进水口,煮水腔对应发热管的上方设有出水口;各煮水管共同设置在一外壳内,煮水管与外壳内壁之间设有保温层7,煮水腔对应发热管的上方设有出水温度传感器。所述煮水管的煮水腔壁面设有金属钛防垢镀层6。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煮水管设有两根,分别为温水煮水管1和开水煮水管8。

所述温水煮水管1内设有温水煮水腔16,温水煮水腔16内的发热管为温水发热管5;所述温水煮水腔16对应温水发热管5的下端设有第一进水口12,温水煮水腔16对应温水发热管5的上方设有温水出水口15和温水温度传感器14,温水煮水腔16对应温水发热管5的上端及温水温度传感器14下方设有水位传感器13。所述温水煮水腔16下端还设有排水口11。

所述开水煮水管8内设有开水煮水腔85,开水煮水腔85内的发热管为开水发热管9;所述开水煮水腔85对应开水发热管9的下端设有第二进水口83,开水煮水腔85对应开水发热管9的上方设有开水出水口84和开水温度传感器82。

所述温水煮水管1和开水煮水管8均为圆管。所述温水煮水腔16和开水煮水腔85的内壁面均设有金属钛防垢镀层6。

所述温水煮水管1和开水煮水管8顶面分别设有温水泄压阀2和开水泄压阀81。

所述外壳包括前壳4和后壳3,后壳3设有连接耳31。所述外壳包括前壳4和后壳3,后壳3设有连接耳31。所述前壳4由正面板和左右两侧板构成,所述后壳3由后面板和上下侧板构成,前壳和后壳连接围成盒状。所述连接耳31设置在后壳3的后面板左右两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