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3210发布日期:2018-12-05 19:44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智能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居机器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机器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机器人逐渐步入人们的生活。常见的智能机器人具备着语音交互、清洁垃圾、环境监测等多功能。而集成这些功能的机器人其结构都比较复杂、结构不紧凑,从而导致机器人的体积大。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的智能机器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机器人,包括头部以及身部,所述头部设于身部上并与所述身部可拆卸连接,所述智能机器人还包括环境检测组件、空气净化组件、紫外线消杀组件以及主控板,所述环境检测组件、所述空气净化组件以及所述紫外线消杀组件与所述主控板连接,所述环境检测组件用于检测环境质量,所述空气净化组件用于净化空气,所述紫外线消杀组件用于对环境进行消杀处理,所述主控板依据所述环境检测组件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空气净化组件及/或所述紫外线消杀组件进行空气净化及/ 或环境消毒、杀菌处理。

在本申请中,通过设置环境检测组件、空气净化组件、紫外线消杀组件以及主控板,使所述智能机器人同时具备环境检测、空气净化、消毒、杀菌的功能。而环境检测组件用于检测环境中的湿度、温度、甲醛、PM2.5,所述主控板依据环境检测组件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空气净化组件及/或所述紫外线消杀组件进行空气净化及/或环境消毒、杀菌处理,从而为使用者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以及工作环境。其不仅结构紧凑且使用方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身部上设有检测孔、进气孔以及出气孔,所述身部内设有检测腔以及净化腔,所述检测孔与所述检测腔连通,所述进气孔以及出气孔分别与所述净化腔连通,所述环境检测组件收容在所述检测腔内,所述空气净化组件收容在净化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境检测组件包括环境检测传感器以及检测板,所述检测板安装在所述检测腔内,所述环境检测传感器设于所述检测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净化组件包括滤芯以及负压件,所述滤芯安装在所述净化腔内,所述负压件将待净化的空气从进气孔吸入,经所述滤芯的净化从所述出气孔排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净化腔一侧敞口设置,所述敞口处设有能够将该敞口盖合的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身部之间可拆卸连接。

由于盖板与身部之间可拆卸连接,从而可便于所述滤芯的拆卸,清洗、更换滤芯更加方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紫外线消杀组件设于所述头部上,所述紫外线消杀组件包括紫外线灯,所述主控板控制所述紫外线灯的开启以及关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智能机器人还包括移动组件以及防跌落组件,所述移动组件以及防跌落组件与所述主控板连接,所述移动组件用于使机器人移动,所述防跌落组件用于防止所述智能机器人行进过程中的跌落。

通过设置防跌落组件,可使本智能机器人的行进更加的稳健、可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组件包括驱动件、移动轮以及万向轮,所述移动轮与所述驱动件连接,所述驱动件与所述主控板连接,并通过主控板控制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移动轮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跌落组件包括防跌落传感器,所述防跌落传感器与所述移动轮以及万向轮相匹配设置,当所述防跌落传感器检测机器人行进方向的正下方为空时,所述主控板控制所述驱动件使所述移动轮后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智能机器人还包括唤醒组件,所述唤醒组件设于所述头部靠近身部的一端,用于唤醒所述智能机器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智能机器人的优点在于:

通过设置环境检测组件、空气净化组件、紫外线消杀组件以及主控板,使所述智能机器人同时具备环境检测、空气净化、消毒、杀菌的功能。而环境检测组件用于检测环境中的湿度、温度、甲醛、PM2.5,所述主控板依据环境检测组件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空气净化组件及/或所述紫外线消杀组件进行空气净化及/或环境消毒、杀菌处理,从而为使用者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以及工作环境。其不仅结构紧凑且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机器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1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盖拆卸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机器人的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机器人的控制原理图。

图中,机器人100、头部10、头部外壳11、第一外壳111、第二外壳112、显示屏12、紫外消杀组件13、紫外线灯131、声音采集组件14、麦克风141、声音播放组件15、音箱151、喇叭151a、连接部151b、面罩151c、唤醒组件16、主控板17、身部20、净化腔201、敞口201a、进气口202、出气孔203、检测腔204、检测孔205、身部外壳21、第一壳体211、第二壳体212、第三壳体213、后盖214、空气净化组件22、滤芯221、负压件222、环境检测组件23、移动组件24、防跌落组件25、环境检测组件23、环境检测传感器231、检测板232、移动组件24、驱动件241、移动轮242、万向轮243、防跌落组件25、防跌落传感器251、连接座30、装饰件3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智能机器人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机器人100,包括头部10以及身部20,所述头部10设于所述身部20上并与所述身部20可拆卸连接。

所述头部10包括头部外壳11、显示屏12、紫外消杀组件13、声音采集组件14、声音播放组件15、唤醒组件16以及主控板17。所述紫外消杀组件13、显示屏声音采集组件14、声音播放组件15、以及唤醒组件16均连接于所述头部外壳11。

所述头部外壳11包括第一外壳111以及第二外壳112,所述第一外壳111 以及第二外壳112共同构成所述智能机器人100的头部外形,所述头部外形可以为人类头部、动物头部、漫画形象头部的外形,可以依据不同的需求而作任意合适的变化。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外壳111与第二外壳112之间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外壳111与所述第二外壳112可以粘接、焊接等方式相互连接,或者,所述头部外壳11可以一体成型。

所述显示屏12用于显示所述智能机器人100的参数、环境数据、及/或表情等信息。所述显示屏12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111上,以模拟机器人的面部。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屏12为触控式显示屏,实现用户和智能机器100人之间的人机交互。

所述紫外线消杀组件13用于对环境进行消毒、杀菌处理。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紫外线消杀组件13包括紫外线灯131,所述紫外线灯131设于所述头部10 远离所述身部20的一端,所述紫外灯131与所述主控板17连接。当需要对环境进行杀毒、杀菌处理时,通过所述显示屏12或者语音输入等方式,使主控板 17控制所述紫外灯131打开并将环境中的螨虫、芽胞、分支杆菌、冠状病毒、真菌等病菌除去。

所述声音采集组件14用于采集外部声音信号,例如使用者的声音指令、特定的环境声音等。本实施例中,声音采集组件14设于所述头部10远离所述身部20的一端。

进一步地,声音采集组件14包括至少一个麦克风141组成。麦克风用于采集外部声音信号,并将该声音信号传输给主控板17,相应地,主控板17根据声音信号控制智能机器人100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麦克风141具有5个,5个麦克风141共同主形成所述的声音采集组件14,以采集外部声音信号。

声音播放组件15用于播放声音,以实现人与智能机器人100之间的语音互交。具体地,声音播放组件15包括至少一个音箱151。智能机器人100自身的语音通过音箱151播放出来。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例中的声音播放组件15包括两个音箱151。两个所述音箱151分别连接于所述头部外壳11的左、右两侧,分别模拟智能机器人的左、右耳。

所述音箱151包括喇叭151a、连接部151b以及面罩151c。所述喇叭151a 固定在连接部151b上,所述面罩151c固定在连接部151b上。所述连接部151b 上设有环境质量显示灯,所述环境质量显示灯用于显示当前环境质量。所述面罩151c上设有多个声孔,所述智能机器人100发出的声音从声孔中外放出去。

唤醒组件16设于所述头部10靠近所述身部20的一端。所述唤醒组件16 用于唤醒所述机器人100或者显示屏12。所述头部10靠近所述身部20的一端是模拟人类下巴、动物下巴而设置。而将唤醒组件16设于智能机器人100的下巴处,使用者在触摸的过程中,可提高使用者与本智能机器人100之间的交互,以增加互动趣味。

进一步地,所述唤醒组件16包括唤醒按钮,唤醒按钮为触摸式按钮。所述唤醒按钮与所述主控板17连接。当需要唤醒本智能机器人100或者显示屏12,使用者触摸该唤醒按钮即可。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方式中,所述唤醒按钮为按压式唤醒按钮,从而通过按压方式来唤醒本智能机器人100或者显示屏12。

参见图4至图6,所述身部20包括身部外壳21、空气净化组件22、环境检测组件23、移动组件24以及防跌落组件25。所述空气净化组件22以及环境检测组件23设于身部外壳21内且分别与所述主控板17连接,所述移动组件24 设于身部外壳21的底部且与所述主控板17连接,所述防跌落组件25设于身部外壳21内且与所述主控板17连接。所述主控板17依据所述环境检测组件23 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空气净化组件22及/或所述紫外线消杀组件13进行空气净化及/或环境消毒、杀菌处理,从而为使用者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以及工作环境。

所述身部外壳21包括第一壳体211、第二壳体212以及第三壳体213。所述第一壳体211、第二壳体212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壳体212与所述第二外壳112之间通过若干紧固件实现头部10与身部2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壳体213相对设于所述第二壳体212远离第二外壳112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三壳体213用作底座与所述第一壳体211以及第二壳体212共同构成机器人 100的身部外形。

所述第二壳体212与第一壳体211之间设有净化腔201,所述净化腔201敞口201a设置,所述净化腔201的敞口201a处设有后盖214,所述后盖214将所述敞口201a盖合,且所述后盖214与所述第二壳体212之间通过卡接结构实现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卡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后盖214上的卡扣以及设于所述敞口201a处的配合部,所述卡扣卡于所述配合部中,以及实现后盖214与所述第二壳体21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当然,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来实现后盖214 与所述身部2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例如,螺栓连接、枢轴连接等。

所述第二壳体212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口202,所述进气口202与所述净化腔201连通设置。

第三壳体213大致呈U形。所述第三壳体213内设有出气孔203、检测腔 204以及检测孔205。所述出气孔203与所述净化腔201连通。所述检测孔205 与所述检测腔204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出气孔203具有多个。所述检测孔205具有多个。

空气净化组件22设于所述净化腔201内,用于净化空气。空气净化组件22 包括滤芯221以及负压件222。所述滤芯221安装在所述净化腔201内,并通过盖板214盖合。所述负压件222将待净化的空气从进气孔202吸入,经所述滤芯221的净化从所述出气孔203排出。

优选地,所述负压件222为负压电机,负压件222使所述净化腔201产生负压从而将待净化的空气从进气孔202吸付净化腔201内进行净化。

当需要更换或清洗滤芯221时,只需将所述盖板214拆卸即可将滤芯221 取出,使用非常方便。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滤芯221与所述后盖214可组合在一起,形成抽屉式结构,以抽拉的方式将滤芯221从所述敞口201a装入所述净化腔201内。

环境检测组件23设于所述检测腔204内,用于检测当前环境参数。所述环境检测组件23包括环境检测传感器231以及检测板232。所述环境检测传感器 231安装在检测板232上。所述环境检测传感器231检测当前环境参数,并将该参数传输给所述主控板17。在本实施例中,当前环境参数主要包括湿度、温度、甲醛、PM2.5等。环境检测传感器231将检测到的当前环境参数传输给主控板 17,主控板17对当前环境参数进行判断。当需要净化空气时,所述主控板17 控制空气净化组件22工作,净化空气。

优选地,所述环境检测传感器231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敏传感器等。

移动组件24设于第三壳体213上。所述移动组件24包括驱动件241、移动轮242以及万向轮243。所述移动轮242与所述驱动件241连接,所述驱动件 241与所述主控板17连接,并通过主控板17控制所述驱动件241驱动所述移动轮242移动,以实现机器人100的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机器人100的移动可通过语音指令、遥控方式进行控制。

优选地,所述移动轮242具有两个,两个移动轮242与万向轮243之间组成三角形,以提高机器人100行进过程中的稳定性。驱动件241由多个直流电机组成,每个移动轮242均由单独的驱动件241控制移动,从而增加机器人100 的灵活性。

防跌落组件25设于所述第三壳体213上,用于防止本智能机器人100移动过程中的跌落、摔倒等。所述防跌落组件25包括防跌落传感器251,所述防跌落传感器251与所述主控板17连接,当所述防跌落传感器251检测机器人100 行进方向的正下方为空时,所述主控板17控制所述驱动件241使所述移动轮242 后退。

进一步地,防跌落传感器251的数量与所述移动轮242以及万向轮243的数量相匹配设置。与移动轮242相匹配设置的防跌落传感器251设于移动轮242 相对前进的正前方,与万向轮243相匹配设置的防跌落传感器251设于前进方向相对的后方。

可选地,所述防跌落传感器251为红外线传感器、超声波测距离传感器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跌落传感器251为红外线传感器。

当然,本实施例中的机器人100还包括其他功能,例如,语音交互、电话通讯、音视频聊天等功能,从而进一步地提高本机器人100与人之间的交互。

进一步地,所述机器人100还包括网络单元,所述网络单元由主控板17上的3G或4G网络模块和无线模块组成,从而使机器人能够使用3G、4G或者无线WIFI连接网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控板17为控制板,其用于协调机器人100中各组件之间的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板为ARM架构的芯片。

当环境检测传感器231检测到环境中含有甲醛、PM2.5等时,环境检测传感器231将当前环境参数传输给主控板17,所述主控板17控制空气净化组件进行净化。其次,用户可以通过语音交互方式或者显示屏12触摸方式主动向主控板17发送打开或者关闭紫外线消杀组件13、空气净化组件22等指令,使机器人100进行空气净化或者消毒、杀菌等。

头部10与所述身部20之间设有连接座30。连接座30分别与所述第二外壳 112、第一壳体211与第二壳体212之间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从而实现整个智能机器人100的头部10与身部2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连接座30上装饰件31。所述装饰件31模拟领带、项链等装饰品设置,以提高本机器人100的美观度。

进一步地,装饰件31也设有进气口202,该进气口202与所述净化腔201 连通设置。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