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89913发布日期:2018-12-18 20:31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尤其涉及换热器。



背景技术:

微通道换热器由集流管、微通道扁管和翅片组成,具有重量轻、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全铝结构、方便回收等优点;同时,微通道换热器内部容积小,有利于大幅减少制冷剂的充注量,符合节能环保的行业趋势,广泛应用于商用/家用空调领域。

目前的微通道换热器一般的为单排和双排,制冷剂流程比较单一,一般采用隔板隔开,换热效率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优化制冷剂流路,提高换热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平行设置的一对集流管以及设于这一对集流管之间的若干根微通道管,每根集流管都设有至少两列分隔腔,相邻两列分隔腔中,沿竖直方向从上到下计算,第一列分隔腔的第n个分隔腔与第二列分隔腔的第n+1个分隔腔连通,其中n≥1。

优选的,每根集流管都设有至少两个竖直设置的集流腔,且相邻两个集流腔通过分隔筋板分隔,所述分隔筋板上开设有将第一列分隔腔的第n个分隔腔与第二列分隔腔的第n+1个分隔腔连通的连通孔。

优选的,所述集流管在相邻两个分隔腔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集流管上开设有插入隔板的隔板槽。

优选的,相邻两个集流腔各连接一排微通道管且相邻两个集流腔连接的微通道管在竖直方向上完全错开。

优选的,相邻两个集流腔内的隔板相互平行且在竖直方向上完全错开。

优选的,所述集流管设有两个并排设置的集流腔。

优选的,所述集流管呈“B”字型或者“8”字型.

优选的,所述集流管一体加工成型。

优选的,其中一根集流管上连接有进口管和出口管,所述进口管和出口管分别连接两个集流腔且分别连接最上侧分隔腔和最下侧分隔腔。

优选的,所述连通孔的形状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或者椭圆形状。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通过集流管内多列分隔腔的设计,相邻两列分隔腔中,第一列分隔腔的第n个分隔腔与第二列分隔腔的第n+1个分隔腔的连通,以及微通道管的连通,形成了多流程的N排换热器(N≥2),内部流路为横向环形,纵向上下交错,整体呈螺旋状的流路,从而优化了制冷剂流路,提高了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微通道换热器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微通道换热器中一对集流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微通道换热器中一对集流管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微通道换热器中集流管的剖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微通道换热器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集流管1、设于这一对集流管1之间的翅片2和的若干根微通道管,每根集流管1都设有至少两个竖直设置的集流腔11,所述集流管1内设有将相邻两个集流腔11彼此分隔开的分隔筋板12,每个集流腔11沿竖直方向设有若干分隔腔,最后形成多列分隔腔,且沿竖直方向从上到下计算,相邻两列分隔腔中,第一列分隔腔的第n个分隔腔与第二列分隔腔的第n+1个分隔腔通过连通孔121连通,其中n≥1。通过集流管内多列分隔腔的设计,第一列分隔腔的第n个分隔腔与第二列分隔腔的第n+1个分隔腔的连通,再经过微通道管的连通,形成横向环形,纵向上下交错,整体呈螺旋状的流路,从而优化了制冷剂流路,提高了换热效率。

其中,所述集流管1上开设有与微通道管连接的管孔111,所述集流管1在相邻两个分隔腔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集流管1上开设有插入隔板的隔板槽11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隔板可以水平设置,也可以倾斜设置。所述连通孔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状,或者其他形状。

在同一根集流管上,相邻两个集流腔11各连接一排微通道管且相邻两个集流腔11连接的微通道管在竖直方向上完全错开,以形成空气流动间隙,提高换热效率,当然,对应每个集流腔,每排的若干根微通道管在竖直方向上是等间距设置的。相邻两个集流腔内的隔板相互平行且在竖直方向上完全错开,再通过连通孔121的连通,使分段的流路连通起来,形成整体流路。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两排换热器,即集流管1设有两个并排设置的集流腔11,结构简单且易加工及组装。参考图3所示,流路上,左侧集流管中流体通过第一列的4个微通道管向右侧集流管流动,再经过第二列的4个微通道管返回左侧集流管(与流向右侧时不同的集流腔),再第一列的3个微通道管流向右侧集流管,再经过第二列的3个微通道管返回左侧集流管(与流向右侧时不同的集流腔),再第一列的2个微通道管流向右侧集流管,再经过第二列的2个微通道管返回左侧集流管(与流向右侧时不同的集流腔)。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是,根据需要也可以设置三排、四排甚至更多换热器。

优选的,所述集流管呈“B”字型或者“8”字型,所述集流管一体加工成型。“B”字型或者“8”字型的集流管可一体加工成型,具有良好的承压能力,并可以降低产品加工工艺难度。

参考图1所示,其中一根集流管1上连接有进口管13和出口管14,所述进口管13和出口管14分别连接两个集流腔11且分别连接最上侧分隔腔和最下侧分隔腔。进口管13和出口管14设置在同一侧,方便安装换热器及连接管路。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是以图中所示状态为例,“竖向”或者“纵向”即为“上下”方向,“横向”即为“水平”方向。但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