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囊式地暖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1285发布日期:2018-09-25 19:31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胶囊式地暖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地暖设备中,水电式地暖,介质为水和电器,通过水和电器加热,然后通过管道和绝缘层二次散热,整段发热辐射到地面,消耗了大量的热资源,起始温度慢,运行成本高,无法回避隐蔽工程漏水漏电不安全的问题,后顾之忧是无法维修。现有的地暖管都是通过现场弯曲成一定的形状,并没有专门的地暖轨道,本实用新型创新性的提供了一种适合地暖的轨道,方便胶囊发热体在其内运行,方便维护。目前国内外均没有相应的将暖通使用胶囊作为介质来替换掉水电的相关技术,其解决了隐蔽工程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安全、维修方便、消音效果好的胶囊式地暖加热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胶囊式地暖加热装置,应用于地暖轨道内,其包括若干个胶囊加热单元,所述胶囊加热单元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外设置有消声机构,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加热的低温发热油,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第一磁性装置和第二磁性装置,当若干个胶囊加热单元行进于地暖管道内时,通过对胶囊加热单元之间进行极性排斥排列,即第一胶囊加热单元的尾部和第二胶囊加热单元的头部相邻排列时,第一胶囊加热单元的尾部磁极和第二胶囊加热单元的头部磁极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消声机构为设置于壳体外的圆状环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消声机构采用包括橡胶或者石墨烯在内的耐磨消音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轨道内还包括有至少一个电动胶囊单元,所述电动胶囊单元采用独立电动控制结构,通过对该电动胶囊单元进行控制,推动其余胶囊加热单元在轨道内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胶囊加热单元的壳体的第一磁性装置是通过第一连接固定装置来进行安装固定的,所述第二磁性装置是通过第二连接固定装置来进行安装固定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固定装置和第二连接固定装置均采用螺栓结构来进行连接固定,通过该螺栓结构实现旋进旋出。

进一步的,所述胶囊加热单元通过设置于外部的齿轮传动机构来提供动力,实现后面胶囊加热单元驱动前面胶囊加热单元运动,当实现首尾相连时则实现了循环驱动。

进一步的,所述电动胶囊单元的外部还设置喷药装置,所述喷药装置包括容纳药品的容器、喷嘴、喷药管道及喷药控制器,所述容器通过喷药管道与喷嘴相连通,当需要喷药时则通过控制器控制喷嘴阀门打开与关闭,实现液体的喷出。

进一步的,所述喷药控制器还设置定时器,通过该定时器设置喷药的时间与频率。

进一步的,所述电动胶囊单元的底部还设置有滚轮以及驱动所述滚轮的驱动装置,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滚轮运行。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通过设置于电动胶囊单元内的电池进行供电。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胶囊式地暖加热装置,通过创新性的将原有的水或者电替换成胶囊加热装置,一次性散热辐射传递快、地面升温快,并分成若干个胶囊加热单元,加热的时间也可以调节,所述胶囊加热单元包括壳体(14),所述壳体(14)外设置有消声机构,通过设置消声机构,可以大大降低由于慢走造成的噪音,达到隔音的效果。所述壳体(14)内设置有用于加热的低温发热油 (15),低温发热油(15)优选采用高碳分子发热油,保温时间长,发热快,且采用低温加热,安全方便。所述壳体(14)内还设置有第一磁性装置(12)和第二磁性装置(16),当若干个胶囊加热单元行进于地暖轨道内时,通过对胶囊加热单元之间进行极性排斥排列,优选采用NN排列或者SS排列,利用了同性相排斥的原理,即第一胶囊加热单元的尾部和第二胶囊加热单元的头部相邻排列时,第一胶囊加热单元的尾部磁极和第二胶囊加热单元的头部磁极相反,通过后面的胶囊加热单元来推动前面的胶囊加热单元,实现循环移动,所述消声机构采用包括橡胶或者石墨烯在内的耐磨消音材料,消音耐磨效果好。所述轨道内还包括有至少一个电动胶囊单元,所述电动胶囊单元采用独立电动控制结构,通过对该电动胶囊单元进行控制,推动其余胶囊加热单元在轨道内运动,通过该电动胶囊实现‘火车头’推动的效果,且通过电池和驱动单元来控制;所述胶囊加热单元通过设置于外部的滚轮传动机构来提供动力,实现后面胶囊加热单元推着前面胶囊加热单元运动,当实现首尾相连时则实现了循环驱动。所述电动胶囊单元的内部还设置喷药装置,所述喷药装置包括容纳药品的容器、喷嘴、喷药管道及喷药控制器,所述容器通过喷药管道与喷嘴相连通,当需要喷药时则通过控制器控制喷嘴阀门打开与关闭,实现液体的喷出。实现了室内的消毒。所述喷药控制器还设置定时器,通过该定时器设置喷药的时间与频率,实现时间均匀和空间的均匀消毒,并可独立执行加热,执行喷洒任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优选实施例胶囊加热单元21的组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电动加热单元22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胶囊式地暖加热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详细地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如图1-图3所示为一种胶囊式地暖加热装置,应用于地暖轨道内,包括若干个胶囊加热单元21,图1所示,所述胶囊加热单元21包括壳体14,所述壳体14外设置有消声机构,通过设置消声机构,可以大大降低由于慢走造成的噪音,达到隔音的效果。所述壳体14内设置有用于加热的低温发热油15,低温发热油15优选采用高碳分子发热油,保温时间长,发热快,且采用低温加热,加热温度范围优选为50-60度,安全方便。所述壳体14内还设置有第一磁性装置 12和第二磁性装置16,当若干个胶囊加热单元21行进于地暖轨道内时,通过对胶囊加热单元21之间进行极性排斥排列,优选采用NN排列或者SS排列,利用了同性相排斥的原理,即第一胶囊加热单元的尾部和第二胶囊加热单元的头部相邻排列时,第一胶囊加热单元的尾部磁极和第二胶囊加热单元的头部磁极相反。通过后面的胶囊加热单元来推动前面的胶囊加热单元,实现循环移动.

优选的,所述消声机构为设置于壳体14外的圆状环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消声机构采用包括橡胶或者石墨烯在内的耐磨消音材料。消音耐磨效果好。

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轨道内还包括有至少一个电动胶囊单元22,所述电动胶囊单元22采用独立电动控制结构,通过对该电动胶囊单元22进行控制,如图3所示,推动其余胶囊加热单元21在轨道内运动。通过该电动胶囊单元22 实现‘火车头’推动的效果,且通过电池和驱动单元来控制;图3中,1表示第一护墙、8表示轨道、第二护墙3,所述轨道8包括直行轨道和转弯轨道,所述第一护墙1与第二护墙3之间的空间为直行轨道,所述第二护墙3为可伸缩式组合护墙,通过所述移动装置对第二护墙3进行移动形成用于弯道的第三护墙 11-1;11-2,所述第三护墙11-1;11-2与第一护墙1、第二护墙3形成轨道的转弯轨道。

优选的,所述胶囊加热单元21的壳体14的第一磁性装置12是通过第一连接固定装置11来进行安装固定的,所述第二磁性装置16是通过第二连接固定装置17来进行安装固定的。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固定装置11和第二连接固定装置17均采用螺栓结构来进行连接固定,通过该螺栓结构实现旋进旋出。

优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胶囊加热单元21通过设置于缺口处外部的加热桩滚轮传动机构来提供动力,实现后面胶囊加热单元驱动前面胶囊加热单元运动,当实现首尾相连时则实现了循环驱动。

优选的,所述电动胶囊单元22的内部还设置喷药装置,所述喷药装置包括容纳药品的容器、喷嘴、喷药管道及喷药控制器,所述容器通过喷药管道与喷嘴相连通,当需要喷药时则通过控制器控制喷嘴阀门打开与关闭,实现液体的喷出。实现了智能喷药。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喷药控制器的相关处理程序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所在,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就能得出的,欲保护的是各个模块和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

优选的,所述喷药控制器还设置定时器,通过该定时器设置喷药的时间与频率,通过该定时器设置喷药的时间与频率,实现时间均匀和地面消毒。

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电动胶囊单元的底部还设置有滚轮19以及驱动所述滚轮的驱动装置20,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滚轮19运行。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通过设置于电动胶囊单元内的电池18进行供电。

以上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记载的内容之后,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效变化和修饰同样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