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电水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1281发布日期:2018-09-25 19:31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暖设置,尤其是一种室内可移劝式水电混合式电水暖炉。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目前市场上采用的是电壁挂炉(电锅炉)为主机单元,由暖通公司做好水路供热系统(地暖或者暖气片),再购买电壁挂炉(电锅炉)为系统加热循环热水,才能形成完整的水暖系统供热。安装技术要求较高,必须要专业人员才能完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式电水暖炉,它不仅可以移动,而且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移动式电水暖炉,包括底座、外壳、电加热器和控制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电加热器包括壳体、水流通道和电发热体,壳体上设置有与水流通道相通的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

还包括水箱、换热腔、换热器、循环水泵、水气分离箱、风机、补水管和排气管,

换热器包括导水盘管和设置在导水盘管上的换热翅片,导水盘管一端为进水端、另一端为出水端,

换热器设置在换热腔内,导水盘管进水端与电加热器的出水端连接、出水端与水气分离箱连通,循环水泵的进水端与水气分离箱连通、出水端与电加热器的进水端连通;风机设置在换热腔的顶板上并与换热腔相通;补水管一端与水箱连通、另一端与水气分离箱连通,排气管与水气分离箱和水箱连通;换热腔具有热风出风口。

所述的一种移动式电水暖炉,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导水盘管的出水端与水气分离箱的底部连接,循环水泵的进水端与水气分离箱的底部连通;

所述补水管的进水端与水箱的底部连通、出水端与水气分离箱的顶部连通;

所述排气管伸入水箱的顶部。

所述的一种移动式电水暖炉,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溢流管,溢流管伸入到所述水箱的顶部。

所述的一种移动式电水暖炉,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水箱包括上开口的箱体和箱盖,箱盖上设置有注水接口和排气管道,排气管道由注水接口内延伸下端贯通箱盖;

所述外壳的顶板上设置有贯通孔;

注水接口穿过贯通孔伸出。

所述的一种移动式电水暖炉,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溢流管,溢流管的上端穿过所述箱体的底部,上端位于箱体的上部;

所述排气管的上端面与溢流管的上端面之间有高度差;

所述箱盖上设置有导流套,导流套设有导水槽,箱盖与箱体扣合后,导流套插入溢流管内。

所述的一种移动式电水暖炉,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换热腔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一侧、循环水泵设置在底座的另一侧,所述电加热器设在循环水泵的上方,水气分离箱设置在换热腔和循环水泵之间,所述水箱设在水气分离箱的上方。

所述的一种移动式电水暖炉,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支撑滚轮。

所述的一种移动式电水暖炉,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风机包括电机、蜗壳和二个离心风轮,蜗壳两端开口、中部设置有隔板,

蜗壳的出风孔与所述换热腔顶部的进风孔连通;所述外壳的两端设置有进风孔,蜗壳的轴线与水平面平行;换热腔的热风出风口与所述底座上的出风口对接。

本实用新型一种移动式电水暖炉,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水加热和换热系统一体,并且可以移动,室内有电源插座的地方就可以使用,无需专业人员调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去除外壳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去除外壳的后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去除外壳的立体分解图之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去除外壳的立体分解图之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移动式电水暖炉,包括底座1、外壳2、电加热器3 和控制装置,所述电加热器3包括壳体、水流通道和电发热体,壳体上设置有与水流通道相通的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电加热器3是公知技术;

还包括水箱4、换热腔5、换热器6、风机7、循环水泵8、水气分离箱 9、补水管10、排气管11和溢流管12,

换热器6包括导水盘管和设置在导水盘管上的换热翅片,导水盘管一端为进水端、另一端为出水端,换热器6为公知技术。

换热器6设置在换热腔5内,导水盘管进水端与电加热器3的出水端连接、出水端与水气分离箱9连通,循环水泵8的进水端与水气分离箱9 连通、出水端与电加热器3的进水端连通;风机7设置在换热腔5的顶板上并与换热腔5相通;补水管10一端与水箱4连通、另一端与水气分离箱 9连通,排气管11与水气分离箱9和水箱4连通。

换热腔5具有热风出风口,热风出风口穿过底座1伸出。

所述换热盘管的出水端与水气分离箱9的底部连接,循环水泵8的进水端与水气分离箱9的底部连通;

所述补水管10的进水端与水箱4的底部连通、出水端与水气分离箱9 的顶部连通;

所述排气管11伸入水箱4的顶部,溢流管12伸入到水箱4的顶部。

所述水箱4包括上开口的箱体41和箱盖42,箱盖42上设置有注水接口43和排气管道44,排气管道44由注水接口43内延伸并贯通箱盖42;

所述外壳2的顶板上设置有贯通孔;

注水接口43穿过贯通孔伸出。

还包括溢流管12,溢流管12的上端穿过所述箱体41的底部,上端位于箱体42的上部;

所述排气管11的上端面与溢流管12的上端面之间有高度差;

所述箱盖42上设置有导流套45,导流套45设有导水槽,箱盖42与箱体41扣合后,导流套45插入溢流管12内。

如图3、图5、图6所示,所述换热腔5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一侧、循环水泵8设置在底座1的另一侧,所述电加热器3设在循环水泵8的上方,水气分离箱9设置在换热腔5和循环水泵8之间,所述水箱4设在水气分离箱9的上方。

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支撑滚轮13。

所述风机7包括电机71、蜗壳72和二个离心风轮73,蜗壳72两端开口、中部设置有隔板,

蜗壳72的出风孔与所述换热腔5顶部的进风孔连通;所述外壳2的两端设置有进风孔31,蜗壳72的轴线与水平面平行;换热腔5热风出风口与所述底座1上的出风口对接。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