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智能家居的空气净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1383发布日期:2019-01-08 22:14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智能家居的空气净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智能家居的空气净化设备。



背景技术:

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良好的空气质量带来健康的生活和愉快的心情,但是现有的智能家居环境通风不好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污染气体聚集的情况,且排除较慢,对人体造成健康隐患。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家居已经成为业界热点关注的项目,居家环境中,空气质量的好坏会大大的影响到人们的舒适性,现有的大多数用空气净化器进行空气净化工作,但是现有的空气净化器由于结构简单,在使用时对空气中的杂尘吸附能力较弱,且不耐用,不能有效对智能家居进行空气净化工作,为了解决此问题,设计一种用于智能家居的空气净化设备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用于智能家居的空气净化设备。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智能家居的空气净化设备,包括矩形壳体,所述矩形壳体上表面中心处加工条形凹槽,所述条形凹槽内嵌装旋转端向上的一号微型旋转电机,所述一号微型旋转电机旋转端上固定连接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固定连接转动圆盘,所述转动圆盘上设有多个矩形垫片,每个所述矩形垫片内均嵌装微型光触媒灯,所述矩形壳体前表面中心处加工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内嵌装旋转端为水平的二号微型旋转电机,所述二号微型旋转电机旋转端上套装折形摆动杆,所述折形摆动杆上套装固定圆环,所述固定圆环内嵌装微型气体探测器,所述矩形壳体两侧面加工多个圆形通孔,每个所述圆形通孔内均嵌装筛网板,所述矩形壳体内下表面加工一对圆形凹槽,每个所述圆形凹槽内均嵌装旋转端向下的三号微型旋转电机,每个所述三号微型旋转电机旋转端上均固定连接转动圆轴,每个所述转动圆轴上均套装电控转动滚轮,所述矩形壳体上表面右侧面设有微型控制器,所述矩形壳体前表面左侧面设有蓄电池盒,所述蓄电池盒内设有蓄电池,所述矩形壳体前表面右侧面设有把手,所述微型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一号微型旋转电机、二号微型旋转电机、三号微型旋转电机、微型光触媒灯和微型气体探测器电性连接,所述微型控制器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所述矩形壳体内设有活性炭,所述矩形壳体正面壁上设有一个可以打开的玻璃观察窗。

每个所述矩形垫片均是由一对紧定螺钉固定在矩形壳体上。

所述蓄电池是型号为6QW70的电池。

所述微型控制器是型号为SC200的控制器。

所述微型气体探测器是型号为RBT-6000的探测器。

所述微型控制器上设有市电接口和电容触摸屏,所述微型控制器的人机交换接口通过导线与电容触摸屏信号接口电性连接,所述微型控制器的电源端端口通过导线与市电接口电性连接。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制作的一种用于智能家居的空气净化设备,有效对房间里的空气质量进行管理,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居家环境,并且活性炭能在它的表面上吸附有害气体,提高净化效果,能够自动的对室内的有害气体进行清理,提高人身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智能家居的空气净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智能家居的空气净化设备的微型气体探测器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智能家居的空气净化设备的正视图;

图中,1、矩形壳体;2、一号微型旋转电机;3、转动杆;4、转动圆盘;5、矩形垫片;6、微型光触媒灯;7、二号微型旋转电机;8、折形摆动杆;9、固定圆环;10、微型气体探测器;11、圆形通孔;12、筛网板;13、三号微型旋转电机;14、转动圆轴;15、电控转动滚轮;16、微型控制器;17、蓄电池盒;18、蓄电池;19、把手;20、活性炭;21、玻璃观察窗;22、紧定螺钉;23、市电接口;24、电容触摸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3所示,一种用于智能家居的空气净化设备,包括矩形壳体1,所述矩形壳体1上表面中心处加工条形凹槽,所述条形凹槽内嵌装旋转端向上的一号微型旋转电机2,所述一号微型旋转电机2旋转端上固定连接转动杆3,所述转动杆3上固定连接转动圆盘4,所述转动圆盘4上设有多个矩形垫片5,每个所述矩形垫片5内均嵌装微型光触媒灯6,所述矩形壳体1前表面中心处加工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内嵌装旋转端为水平的二号微型旋转电机7,所述二号微型旋转电机7旋转端上套装折形摆动杆8,所述折形摆动杆8上套装固定圆环9,所述固定圆环9内嵌装微型气体探测器10,所述矩形壳体1两侧面加工多个圆形通孔11,每个所述圆形通孔11内均嵌装筛网板12,所述矩形壳体1内下表面加工一对圆形凹槽,每个所述圆形凹槽内均嵌装旋转端向下的三号微型旋转电机13,每个所述三号微型旋转电机13旋转端上均固定连接转动圆轴14,每个所述转动圆轴14上均套装电控转动滚轮15,所述矩形壳体1上表面右侧面设有微型控制器16,所述矩形壳体1前表面左侧面设有蓄电池盒17,所述蓄电池盒17内设有蓄电池18,所述矩形壳体1前表面右侧面设有把手19,所述微型控制器16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一号微型旋转电机2、二号微型旋转电机7、三号微型旋转电机13、微型光触媒灯6和微型气体探测器10电性连接,所述微型控制器16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蓄电池18电性连接;所述矩形壳体1内设有活性炭20,所述矩形壳体1正面壁上设有一个可以打开的玻璃观察窗21;每个所述矩形垫片5均是由一对紧定螺钉22固定在矩形壳体1上;所述蓄电池18是型号为6QW70的电池;所述微型控制器16是型号为SC200的控制器;所述微型气体探测器10是型号为RBT-6000的探测器;所述微型控制器16上设有市电接口23和电容触摸屏24,所述微型控制器16的人机交换接口通过导线与电容触摸屏24信号接口电性连接,所述微型控制器16的电源端端口通过导线与市电接口23电性连接。

本实施方案的特点为,矩形壳体正面壁上设有一个可以打开的玻璃观察窗,玻璃观察窗便于观察里面的工作情况,微型控制器上设有市电接口和电容触摸屏,通过市电接口接通电,触动电容触摸屏,启动微型控制器,微型控制器进行工作,微型控制器控制二号微型旋转电机进行转动,二号微型旋转电机转动带动套装的折形摆动杆进行转动,折形摆动杆转动带动套装的固定圆环进行转动,固定圆环转动带动嵌装的微型气体探测器进行转动,微型控制器控制微型气体探测器进行气体探测工作,当微型气体探测器探测到有有害气体时,微型气体探测器将信息反馈给微型控制器,微型控制器控制一号微型旋转电机进行转动,一号微型旋转电机转动带动固定连接的转动杆进行转动,转动杆转动带动固定连接的转动圆盘进行转动,转动圆盘转动带动设有的多个矩形垫片进行转动,矩形垫片转动带动嵌装的微型光触媒灯进行转动,微型控制器控制微型光触媒灯进行工作,光触媒灯具有杀菌功能并且在带来光明的同时驱除室内异味、去除甲醛、苯、丙酮、二甲苯等有害物质,矩形壳体内设有活性炭,活性炭可以对有害气体进行吸附工作,需要将装置进行移动时,微型控制器控制三号微型旋转电机进行转动,三号微型旋转电机转动带动固定连接的转动圆轴进行转动,转动圆轴转动带动套装的电控转动滚轮进行转动,电控转动滚轮可通过控制指令,进行操作自动行走,使得整个装置进行行走,拉动把手可使此装置人工收回和推动,有效对房间里的空气质量进行管理,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居家环境,并且活性炭能在它的表面上吸附有害气体,提高净化效果,能够自动的对室内的有害气体进行清理,提高人身的安全。

在本实施方案中,矩形壳体上表面右侧面设有微型控制器,矩形壳体前表面左侧面设有蓄电池盒,蓄电池盒内设有蓄电池,矩形壳体前表面右侧面设有把手,微型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一号微型旋转电机输入端、二号微型旋转电机输入端、三号微型旋转电机输入端、微型光触媒灯输入端、微型气体探测器输入端和电控转动滚轮输入端电性连接,微型控制器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蓄电池输出端电性连接,本领域人员通过对微型控制器编程后,完全可控制各个电器件的工作顺序,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微型控制器16上设有市电接口23和电容触摸屏24,通过市电接口23接通电,触动电容触摸屏24,启动微型控制器16,微型控制器16进行工作,微型控制器16控制二号微型旋转电机7进行转动,二号微型旋转电机7转动带动套装的折形摆动杆8进行转动,折形摆动杆8转动带动套装的固定圆环9进行转动,固定圆环9转动带动嵌装的微型气体探测器10进行转动,微型控制器16控制微型气体探测器10进行气体探测工作,当微型气体探测器10探测到有有害气体时,微型气体探测器10将信息反馈给微型控制器16,微型控制器16控制一号微型旋转电机2进行转动,一号微型旋转电机2转动带动固定连接的转动杆3进行转动,转动杆3转动带动固定连接的转动圆盘4进行转动,转动圆盘4转动带动设有的多个矩形垫片5进行转动,矩形垫片5转动带动嵌装的微型光触媒灯6进行转动,微型控制器16控制微型光触媒灯6进行工作,微型光触媒灯6具有杀菌功能并且在带来光明的同时驱除室内异味、去除甲醛、苯、丙酮、二甲苯等有害物质,矩形壳体1内设有活性炭20,活性炭20可以对有害气体进行吸附工作,需要将装置进行移动时,微型控制器16控制三号微型旋转电机13进行转动,三号微型旋转电机13转动带动固定连接的转动圆轴14进行转动,转动圆轴14转动带动套装的电控转动滚轮15进行转动,电控转动滚轮15可通过控制指令,进行操作自动行走,使得整个装置进行行走,拉动把手19可使此装置人工收回和推动。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