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1371发布日期:2019-01-08 22:14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整体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整体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整体式空调器已经得到大规模运用,人们对整体式空调器的尺寸、噪音水平、安装简便性等要求也在变化,目前大多数整体式空调器比较占用空间,且由于占用空间大还需通过额外的支撑结构予以固定,也增加了安装和拆卸的复杂程度,与此同时,整体式空调器的室内侧通常选用贯流风轮,然而因其送风量的缺点,无法满足用户需进行大风量换热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体式空调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整体式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壳体;压缩机,设于空调器壳体内部,且压缩机的两侧分别与空调器壳体的侧板构造成外侧区域和内侧区域;其中,外侧区域内设有向空调器壳体的顶板出风的外轴流风轮,内侧区域内设有向空调器壳体的顶板出风的内轴流风轮。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压缩机的两侧分别与空调器壳体的侧板构造成外侧区域和内侧区域,使整体式空调器的结构更加紧凑,体积小,减少整体式空调器占据室内和室外的空间,尤其减少了室内所占空间,便于存储和运输,且通常情况下,由于压缩机的重量占比较重且在运行过程中振动较大,上述结构还使整个空调器的重心较为居中,从而在将该空调器安装到窗户上时,使得空调器重心在竖直方向上设于墙体上,减少由于重心偏移而需额外支撑结构的可能,降低了安装难度,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了安装效率;且在内外侧区域均采用轴流风轮,可有效增大出风量,轴流风轮具有功耗低、散热快的特点,有利于流体在换热器内进行冷热交换,同时降低噪音,提高空调器的工作性能,符合环保要求。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整体式空调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压缩机为卧式压缩机,卧式压缩机沿空调器壳体的宽度方向设于空调器壳体内部,且外侧区域与内侧区域沿空调器壳体的长度方向分别设于卧式压缩机的两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压缩机采用卧式压缩机并将卧式压缩机沿空调器壳体的宽度方向设于空调器壳体内,较之普通压缩机而言,降低空调器的整体高度,减薄整机尺寸同时较之卧式压缩机沿长度方向设置,也降低空调器长度方向的尺寸;同时由于上述卧式压缩机沿宽度方向设置,在此基础上,将外侧区域与内侧区域沿空调器壳体的长度方向分别设于卧式压缩机的两侧,可使结构更加紧凑,进一步缩小了整机尺寸,与此同时,由于内侧区域与外侧区域内的结构大致相同,缩小整机尺寸即减少内侧区域的重心与外侧区域重心分别距卧式压缩机的重心的距离,因而在将空调器安装在墙体上后,可以提高空调器的稳定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还包括:室内换热器,与内轴流风轮对应设于内侧区域;室外换热器,与外轴流风轮对应设于外侧区域。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外侧区域内设置外轴流风轮,同时将室外换热器设于与外轴流风轮对应的外侧区域,有利于提高换热效率,且有利于提高外侧区域的气体在进风和出风时流通的顺畅程度;同样地,在内侧区域的空间内设置内轴流风轮,有利于提高室内风道通风的顺畅程度,同时将室内换热器设于内侧区域且与内轴流风轮对应,有利于提高换热效率;此外,内侧区域、外侧区域分工明确,在工作时,室内换热器与室外换热器执行对应的冷凝或蒸发功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外侧区域的顶板上开设有室外出风口,内侧区域的顶板上开设有室内出风口;第一内进风口,设于与室内换热器对应的内侧区域的侧板上;第一外进风口,设于与室外换热器对应的外侧区域的侧板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外侧区域的顶板开设有室外出风口,内侧区域的顶板开设有室内出风口,使室内、室外出风互不干扰,提高了空调机工作的效率,降低了能耗;同时将第一内进风口设于内侧区域的侧板上,第一外进风口设于外侧区域的侧板上,从而可满足内轴流风轮以及外轴流风轮沿周向进风,并通过顶板向外排出的风道路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还包括:内过滤件,设于空调器壳体内,且内过滤件与第一内进风口对应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与第一内进风口对应地设有内过滤件,便于过滤由第一内进风口流进的空气,减少流入轴流风轮空气中的杂质,一方面提高排出气体的洁净程度,进而提高空调机对人体健康的保护能力,另一方面减少细小颗粒物对内轴流风轮的损坏,提高其使用寿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室内换热器被构造为第一折弯结构,以将内轴流风轮围设于第一折弯结构内,第一折弯结构的敞开区与压缩机对应;室外换热器被构造为第二折弯结构,以将外轴流风轮围设于第二折弯结构内,第二折弯结构的敞开区与压缩机对应。

在该技术方案中,室内换热器构造为第一折弯结构,并将内轴流风轮围设于第一折弯结构内,便于节省空间,使结构更加紧凑,以缩小整机尺寸,同时,由于室内风轮为轴流风轮,驱动气流直接经过围设在其周围的室内换热器后向外排出,使气流可以与换热器进行快速、均匀而全面的换热,提高了换热效率;第一折弯结构的敞开区与压缩机对应,便于增大进风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同样地,室外风轮同样采用轴流风轮,增大送风面积;室外换热器构造为第二折弯结构,并将外轴流风轮围设于第二折弯结构内,便于节省空间,使结构更加紧凑,以缩小整机尺寸,同时,由于室外风轮为轴流风轮,驱动气流直接经过围设在其周围的室外换热器后向外排出,使气流可以与换热器进行快速、均匀而全面的换热,提高了换热效率;第二折弯结构的敞开区与压缩机对应,便于增大进风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外轴流风轮的出风方向与外侧区域的顶板之间的夹角为80°~100°,内轴流风轮的出风方向与内侧区域的顶板之间的夹角为30°~90°。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外轴流风轮的出风方向与外侧区域的顶板之间夹角以及内轴流风轮的出风方向与内侧区域的顶板之间的夹角限定为上述范围内,使轴流风轮的出风可以往室外或室内吹,提高送风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室内换热器为多段弯折结构、弧形弯折结构或单段弧形弯折结构;室外换热器为多段弯折结构、弧形弯折结构或单段弧形弯折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设置为多段弯折结构、弧形弯折结构或单段弧形弯折结构,便于节省空间,缩小整机尺寸,还便于提高空调壳体内的其它部件的形状、位置设计的灵活性,以进一步节省空间,提高能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还包括:第二外进风口,设于外侧区域的底板上;第二内进风口,设于内侧区域的底板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二外进风口,便于提高进风量,从而提高换热效率;第二外进风口与室外出风口分别设于外侧区域的侧板和顶板上,第二内进风口与室内出风口分别设于内侧区域的侧板和顶板上,可以减少出风口的风直接回流至进风口的可能,提高了换热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还包括:辅助过滤件,设于壳体内,且辅助过滤件与设于内侧区域的底板上的第二内进风口对应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辅助过滤件,便于进一步对空气进行过滤,以进一步提高空气的洁净程度,同时,辅助过滤件与设于内侧区域的侧板上的第二内进风口对应设置,便于提高第二内进风口处所进气流的洁净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还包括:电控盒,设于空调器壳体内,且电控盒与压缩机贴合,其中,电控盒设于压缩机顶部或沿宽度方向设于压缩机一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电控盒设置为与压缩机贴合,可以使结构更紧凑,便于缩小整机尺寸,且电控盒设于压缩机顶部或沿宽度方向设于压缩机一侧,便于减小压缩机的重量对电控盒的影响,减少电控盒被压缩机的重力破坏的可能。

其中,在将电控盒设于压缩机顶部或沿宽度方向设于压缩机一侧时,在二者之间可设置缓冲材料,以降低压缩机在工作状态下产生的振动对电控盒内部的电控部件造成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涉及的整体式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涉及的整体式空调器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涉及的整体式空调器的侧视图;

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20压缩机,31外侧区域,312外轴流风轮,314室外换热器,316室外出风口,318外导风圈,32内侧区域,322内轴流风轮,324室内换热器,326室内出风口,328内导风圈,50电控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结合图1至图3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整体式空调器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式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壳体;压缩机20,设于空调器壳体内部,且压缩机20的两侧分别与空调器壳体的侧板构造成外侧区域31和内侧区域32;其中,外侧区域31内设有向空调器壳体的顶板出风的外轴流风轮312,内侧区域32内设有向空调器壳体的顶板出风的内轴流风轮322。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压缩机20的两侧分别与空调器壳体的侧板构造成外侧区域31和内侧区域32,使整体式空调器的结构更加紧凑,体积小,减少整体式空调器占据室内和室外的空间,尤其减少了室内所占空间,便于存储和运输,且通常情况下,由于压缩机20的重量占比较重且在运行过程中振动较大,上述结构还使整个空调器的重心较为居中,从而在将该空调器安装到窗户上时,使得空调器重心在竖直方向上设于墙体上,减少由于重心偏移而需额外支撑结构的可能,降低了安装难度,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了安装效率;且在内外侧区域31均采用轴流风轮,可有效增大出风量,轴流风轮具有功耗低、散热快的特点,有利于流体在换热器内进行冷热交换,同时降低噪音,提高空调器的工作性能,符合环保要求。

其中,还需说明的是,本方案中优选将内轴流风轮322和外轴流风轮312固设于空调器壳体的底板上,固定设置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直接固定或通过常规的固定结构进行间接固定,此外,内轴流风轮322和外轴流风轮312还可通过与空调器壳体的侧板相连以实现固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压缩机20为卧式压缩机,卧式压缩机沿空调器壳体的宽度方向设于空调器壳体内部,且外侧区域31与内侧区域32沿空调器壳体的长度方向分别设于卧式压缩机的两侧。

在该实施例中,压缩机20采用卧式压缩机并将卧式压缩机沿空调器壳体的宽度方向设于空调器壳体内,较之普通压缩机而言,降低空调器的整体高度,减薄整机尺寸同时较之卧式压缩机沿长度方向设置,也降低空调器长度方向的尺寸;同时由于上述卧式压缩机沿宽度方向设置,在此基础上,将外侧区域31与内侧区域32沿空调器壳体的长度方向分别设于卧式压缩机的两侧,可使结构更加紧凑,进一步缩小了整机尺寸,与此同时,由于内侧区域32与外侧区域31内的结构大致相同,缩小整机尺寸即减少内侧区域32的重心与外侧区域31重心分别距卧式压缩机的重心的距离,因而在将空调器安装在墙体上后,可以提高空调器的稳定性。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还包括,室内换热器324,与内轴流风轮322对应设于内侧区域32;室外换热器314,与外轴流风轮312对应设于外侧区域31。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外侧区域31内设置外轴流风轮,同时将室外换热器314设于与外轴流风轮对应的外侧区域31,有利于提高换热效率,且有利于提高外侧区域31的气体在进风和出风时流通的顺畅程度;同样地,在内侧区域32的空间内设置内轴流风轮,有利于提高室内风道通风的顺畅程度,同时将室内换热器324设于内侧区域32且与内轴流风轮对应,有利于提高换热效率;此外,内侧区域32、外侧区域31分工明确,在工作时,室内换热器324与室外换热器314执行对应的冷凝或蒸发功能。

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可选地,外侧区域31的顶板上开设有室外出风口316,内侧区域32的顶板上开设有室内出风口326;第一内进风口,设于与室内换热器324对应的内侧区域32的侧板上;第一外进风口,设于与室外换热器314对应的外侧区域31的侧板上。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外侧区域31的顶板开设有室外出风口316,内侧区域32的顶板开设有室内出风口326,使室内、室外出风互不干扰,提高了空调机工作的效率,降低了能耗;同时将第一内进风口设于内侧区域32的侧板上,第一外进风口设于外侧区域31的侧板上,从而可满足内轴流风轮322以及外轴流风轮312沿周向进风,并通过顶板向外排出的风道路径。

其中,如图3所示,在室外出风口316上设有外导风圈318,在室内出风口326上设有内导风圈328,内导风圈328倾斜设置,以使流经内侧区域32的气流倾斜向上吹。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选地,还包括:内过滤件,设于空调器壳体内,且内过滤件与第一内进风口对应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与第一内进风口对应地设有内过滤件,便于过滤由第一内进风口流进的空气,减少流入轴流风轮空气中的杂质,一方面提高排出气体的洁净程度,进而提高空调机对人体健康的保护能力,另一方面减少细小颗粒物对轴流风轮的损坏,提高内侧区域32的轴流风轮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选地,室内换热器324被构造为第一折弯结构,以将内轴流风轮322围设于第一折弯结构内,第一折弯结构的敞开区与压缩机20对应;室外换热器314被构造为第二折弯结构,以将外轴流风轮312围设于第二折弯结构内,第二折弯结构的敞开区与压缩机20对应。

在该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324构造为第一折弯结构,并将室内风轮围设于第一折弯结构内,便于节省空间,使结构更加紧凑,以缩小整机尺寸,同时,由于室内风轮为轴流风轮,驱动气流直接经过围设在其周围的室内换热器324后向外排出,使气流可以与换热器进行快速、均匀而全面的换热,提高了换热效率;第一折弯结构的敞开区与压缩机对应,便于增大进风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同样地,室外风轮同样采用轴流风轮,增大送风面积;室外换热器314构造为第二折弯结构,并将室外风轮围设于第二折弯结构内,便于节省空间,使结构更加紧凑,以缩小整机尺寸,同时,由于室外风轮为轴流风轮,驱动气流直接经过围设在其周围的室外换热器后向外排出,使气流可以与换热器进行快速、均匀而全面的换热,提高了换热效率;第二折弯结构的敞开区与压缩机对应,便于增大进风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选地,外轴流风轮312的出风方向与外侧区域31的顶板之间的夹角为80°~100°,内轴流风轮322的出风方向与内侧区域32的顶板之间的夹角为30°~90°。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外轴流风轮312的出风方向与外侧区域31的顶板之间夹角以及内轴流风轮322的出风方向与内侧区域32的顶板之间的夹角限定为上述范围内,使轴流风轮的出风可以往室外或室内吹,提高送风量。

其中,内轴流风轮322的出风方向与内侧区域32的顶板之间的夹角为α,α的可选值为40°、50°和60°。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选地,室内换热器324为多段弯折结构、弧形弯折结构或单段弧形弯折结构;室外换热器314为多段弯折结构、弧形弯折结构或单段弧形弯折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室内换热器324和室外换热器314设置为多段弯折结构、弧形弯折结构或单段弧形弯折结构,便于节省空间,缩小整机尺寸,还便于提高空调壳体内的其它部件的形状、位置设计的灵活性,以进一步节省空间,提高能效。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选地,还包括:第二外进风口,设于外侧区域31的底板上;第二内进风口,设于内侧区域32的底板上。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外进风口,便于提高进风量,从而提高换热效率;同时,第二外进风口与室外出风口316分别设于外侧区域31的侧板和顶板上,第二内进风口与室内出风口326分别设于内侧区域32的侧板和顶板上,可以减少出风口的风直接回流至辅助进风口的可能,提高了换热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选地,还包括:辅助过滤件,设于壳体内,且辅助过滤件与设于内侧区域32的底板上的第二内进风口对应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辅助过滤件,便于进一步对空气进行过滤,以进一步提高空气的洁净程度,同时,辅助过滤件与设于内侧区域32的侧板上的第二内进风口对应设置,便于提高第二内进风口处所进气流的洁净度。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可选地,还包括:电控盒50,设于空调器壳体内,且电控盒与压缩机20贴合,其中,电控盒50设于压缩机20顶部或沿宽度方向设于压缩机20一侧。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电控盒设置为与压缩机20贴合,可以使结构更紧凑,便于缩小整机尺寸,且电控盒设于压缩机20顶部或沿宽度方向设于压缩机20一侧,便于减小压缩机20的重量对电控盒的影响,减少电控盒被压缩机20的重力破坏的可能。

其中,在将电控盒设于压缩机20顶部或沿宽度方向设于压缩机20一侧时,在二者之间可设置缓冲材料,以降低压缩机20在工作状态下产生的振动对电控盒内部的电控部件造成的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