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65357发布日期:2019-04-20 04:50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通常开设于机壳的前面板,不仅气流容易直吹人体,而且风量较为集中,不利于人体健康。

现有技术中存在将出风口开设在机壳顶端使气流向上吹出的技术方案,可避免气流直吹人体,但存在不易使用户快速地感知到冷量或热量的问题,特别是当空调处于制热模式时,热空气向上流动,出风口下方的区域难以得到热量,用户体验较差。综合考虑,在设计上需要一种不吹人且制冷、制热效率高的柜式空调室内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不吹人且制冷、制热效率高的柜式空调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高导风板运动的稳定性。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包括:

机壳,其后部开设有机壳进风口,前部开设有机壳出风口;

叶轮和送风风道,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且所述叶轮配置为从所述机壳进风口的周围环境吸入环境空气并促使空气经由所述送风风道向所述机壳出风口流动;以及

室内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机壳进风口与所述叶轮之间的进风流路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柜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导风板,设置于所述机壳的前方并可绕一沿竖向方向延伸的枢转轴线转动,且所述导风板配置为可在转动过程中与所述机壳出风口横向任一侧的机壳外壁接触使气流向横向另一侧流动。

可选地,所述柜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支架,设置于所述机壳内,包括上部侧板、下部侧板和连接所述上部侧板和下部侧板的两个横向侧板;且所述导风板包括:

导风部,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前侧,用于导流;和

两个连接部,设置为分别自所述导风部的上端和下端向靠近所述支架的方向延伸,并分别与所述上部侧板和下部侧板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柜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转动装置,配置为驱动所述导风板绕所述枢转轴线转动;其中所述转动装置包括:

第一驱动电机,设置为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和

曲柄,设置为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驱动连接并与一个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且

所述支架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曲柄设置为穿过所述安装孔并连接位于安装孔两侧的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和对应的连接部。

可选地,所述曲柄包括:

转动部,设置为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和对应的连接部;以及

限位部,设置为自所述转动部径向向外延伸;且

所述安装孔的周缘处具有向靠近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方向延伸的环状凸起,所述环状凸起开设有沿安装孔径向方向贯穿该环状凸起的限位开口,所述限位部设置为在所述限位开口中运动,以限制所述曲柄的转动路径。

可选地,所述柜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另一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与另一转动装置的第一驱动电机分别安装于所述上部侧板和下部侧板,且上部侧板和下部侧板分别开设有一个安装孔,以提高所述导风板转动的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柜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移动装置,配置为驱动所述支架带动所述导风板沿前后方向移动;其中所述移动装置包括:

齿轮和第二驱动电机,所述齿轮设置为与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驱动连接,且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设置为与所述机壳或送风风道固定连接;以及

齿条,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分布的用于与所述齿轮啮合的齿,且所述齿条设置为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且

所述导风板设置为当其绕所述枢转轴线转动至某一位置时可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向后运动至关闭所述机壳出风口。

可选地,所述送风风道由水平延伸的上端板和下端板、以及连接所述上端板和下端板的周壁板围成;且

所述上部侧板和下部侧板分别设置于所述上端板的上方和下端板的下方,且两个横向侧板设置为穿过所述上端板和下端板与上部侧板和下部侧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支架还包括:

滚轮组,包括转动轴线沿横向方向延伸并安装于所述上部侧板下表面的多个滚轮,所述多个滚轮分别设置于所述上部侧板的横向两端;且

所述上端板对应地形成有两个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凹槽,所述多个滚轮设置为在所述两个凹槽中滚动。

可选地,所述支架还包括:

另一滚轮组,包括转动轴线沿横向方向延伸并分别安装于所述两个横向侧板的下端面的多个滚轮;其中

所述下端板对应地形成有两个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凹槽,所述另一滚轮组的多个滚轮设置为在所述下端板的两个凹槽中滚动;且

所述下端板的每个凹槽的朝向另一凹槽的侧壁具有安装开口,所述下部侧板设置为穿过所述安装开口与所述两个横向侧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柜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另一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和另一移动装置的齿条分别设置为与所述两个横向侧板固定连接,以提高所述支架移动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板可在机壳的前方绕一沿竖向方向延伸的枢转轴线转动,进而调节气体分别向横向两侧流动的风量比例(例如将气流同时且等量地分别向横向两侧导流或仅向横向一侧导流),以使用户可灵活地选择空调吹出的气流是否吹向自己或吹向自己的气流风量大小,为用户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的上部侧板的下表面和两个横向侧板的下端面设置有转动轴线沿横向方向延伸的滚轮组,多个滚轮组设置为在送风风道的上端板和下端板的凹槽内滚动,可限制支架在横向方向上的位移,提高了支架及导风板运动的稳定性,避免齿轮和齿条啮合过量,延长了移动装置的使用寿命。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是图1中区域A的示意性局部放大视图;

图3是图1所示柜式空调室内机同时向横向两侧送风时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是图1所示柜式空调室内机仅向横向一侧送风时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5是图1所示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侧视图,其中机壳已被去除,以示出各部件的配合关系;

图6是图5中区域B的示意性局部放大视图;

图7是图1中送风风道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送风风道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9是图1中支架的示意性爆炸视图;

图10是图9中区域C的示意性局部放大视图;

图11是图9中区域D的示意性局部放大视图;

图12是图9中上部侧板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曲柄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4是图1中导风板的示意性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100的示意性剖视图;图2是图1中区域A的示意性局部放大视图;图3是图1所示柜式空调室内机100同时向横向两侧送风时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参见图1至图3,柜式空调室内机100可包括开设机壳进风口111和机壳出风口112的机壳110、设置于机壳110内的叶轮120和送风风道130、以及室内换热器140。其中,叶轮120可配置为从机壳进风口111的周围环境吸入环境空气并促使空气经由送风风道130向机壳出风口112流动。室内换热器140可设置于机壳进风口111与叶轮120之间的进风流路上,以使从机壳进风口111进入的环境空气与室内换热器140进行换热。在本实用新型中,机壳进风口111可开设于机壳110的后部,机壳出风口112可开设于机壳110的前部。

送风风道130可由水平延伸的上端板131和下端板132、以及连接上端板131和下端板132的周壁板133围成。图7是图1中送风风道130的示意性侧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送风风道130的示意性侧视图。参见图7,送风风道130的风道进风口可开设在其后部,叶轮120设置在送风风道130内,且室内换热器140设置于机壳进风口111与送风风道130的风道进风口之间。参见图8,送风风道130的风道进风口可开设于上端板131,包括叶轮120的送风风机可设置于送风风道130的上方并配置为促使气体向风道进风口流动。

图14是图1中导风板150的示意性侧视图。参见图3和图14,柜式空调室内机100还可包括设置于机壳出风口112处的导风板150。特别地,导风板150配置为可向前移动打开机壳出风口112,使气流可从导风板150和机壳出风口112之间的间隔流向室内环境,可避免气流直吹人体,且室内机的横向两侧均可快速地得到热量或冷量,具有较高的制热、制冷效率。导风板150的导风面可设置为自其中部向横向两侧与机壳出风口112的距离逐渐增大,即令气流在导风板150的中部分流向横向两侧流动,使气流的流动更加顺畅,提高了送风距离。

参见图2,柜式空调室内机100还可包括设置于机壳110内的支架160和用于驱动导风板150沿前后方向移动的移动装置。导风板150可包括设置于支架160前侧的用于导流的导风部151、以及自导风部151向靠近支架160的方向延伸的两个连接部152,其中两个连接部152设置为与支架160固定连接或活动连接。移动装置可包括齿轮172、驱动电机173和齿条171。具体地,齿轮172可设置为与驱动电机173的输出轴驱动连接。驱动电机173可设置为与机壳110或送风风道130固定连接。在图示实施例中,驱动电机173可通过电机盒174与送风风道130固定连接。齿条171可固定于支架160,并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分布的用于与齿轮172啮合的齿,以使支架160在驱动电机173的驱动下带动导风板150沿前后方向移动。支架160可设置于送风风道130外侧,以避免增大风阻。支架160也可设置于送风风道130中。

图9是图1中支架160的示意性爆炸视图;图10是图9中区域C的示意性局部放大视图;图11是图9中区域D的示意性局部放大视图。参见图9至图11,支架160可包括沿竖向方向延伸且相对设置的两个横向侧板162、以及连接两个横向侧板162上部的上部侧板161。柜式空调室内机100还可包括另一个移动装置,两个移动装置的齿条171可分别设置为与支架160的两个横向侧板162固定连接,以提高支架160及导风板150移动的稳定性。围成送风风道130的上端板131可开设有两个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安装槽,支架160的两个横向侧板162可设置为分别穿过两个限位槽,以限制支架160在横向方向上的位移,避免存在齿轮172和齿条171啮合过量,延长移动装置的使用寿命。

支架160还可进一步包括转动轴线沿横向方向延伸并安装于支架160的上部侧板161的下表面的多个滚轮1612的滚轮组。多个滚轮1612可分别设置于上部侧板161的横向两端。且上端板131可对应地形成有两个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凹槽1311,多个滚轮1612可设置为在上端板131的两个凹槽1311内滚动,以进一步防止支架160沿横向方向窜动,避免存在齿轮172和齿条171啮合过量,使支架160的运动更加稳定。在图示实施例中,上部侧板161的下表面可形成有两个向下凸起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安装凸肋1611,多个滚轮1612可安装于安装凸肋1611的下端。支架160还可包括另一个滚轮组,该滚轮组包括转动轴线沿横向方向延伸并分别安装于两个横向侧板162的下端面的多个滚轮1621。下端板132可对应地形成有两个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凹槽1321,安装于两个横向侧板162的滚轮1621可分别设置为在两个凹槽1321内滚动,以更进一步地提高支架160运动的稳定性。

支架160还可包括连接两个横向侧板162下部的下部侧板163,以进一步提高支架160的稳定性。每个凹槽1321的朝向另一凹槽1321的侧壁可开设有安装开口1322,下部侧板163可设置为穿过安装开口1322与两个横向侧板162连接,使上部侧板161和下部侧板163分别位于支架160的上端板131的上方和下端板132的下方,进一步提高支架160的稳定性。

导风板150的两个连接部152可设置为自导风部151的上端和下端向靠近支架160的方向延伸,并分别与支架160的上部侧板161和下部侧板163连接,以避免增大气体向横向两侧流动的风阻。图4是图1所示柜式空调室内机100仅向横向一侧送风时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参见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板150的两个连接部152可进一步设置为分别与支架160的上部侧板161和下部侧板163转动连接,使导风板150可绕一沿竖向方向延伸的枢转轴线转动。且导风板150可配置为在转动的过程中可与机壳出风口112横向任一侧的机壳110外壁接触,使气体向横向另一侧流动。导风板150的枢转轴线可设置于机壳出风口112在前后方向上的竖直中央平面上。

柜式空调室内机100还可包括用于驱动导风板150绕枢转轴线转动的转动装置。也即是,导风板150可先在移动装置的驱动下自机壳出风口112处向前移动使机壳出风口112被打开,并可再在转动装置的驱动下绕枢转轴线转动至其横向一端与机壳110外壁接触,使气流经导风板150的横向另一端与机壳出风口112之间的间隔流动至室内环境。本实用新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100通过移动装置和转动装置驱动导风板150运动至不同位置,进而调节气体分别向横向两侧流动的风量比例(例如将气流同时且等量地分别向横向两侧导流或仅向横向一侧导流),以使用户可灵活地选择空调吹出的气流是否吹向自己或吹向自己的气流风量大小,为用户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图12是图9中上部侧板161的示意性侧视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曲柄192的示意性侧视图。参见图12和图13,转动装置可包括驱动电机191和与驱动电机191的输出轴驱动连接并与导风板150的一个连接部152固定连接的曲柄192。其中驱动电机191可设置为与支架160固定连接,且支架160对应地开设有安装孔,曲柄192设置为穿过安装孔连接位于安装孔两侧的驱动电机191的输出轴和对应的连接部152。曲柄192可包括转动部1921和限位部1922。其中,转动部1921可设置为连接驱动电机191的输出轴和其对应的连接部152,限位部1922可设置为自转动部1921径向向外延伸。安装孔的周缘处可形成有向靠近驱动电机191的方向延伸的环状凸起1613,且环状凸起1613开设有沿安装孔径向方向贯穿该环状凸起1613的限位开口,曲柄192的限位部1922可设置为在限位开口中运动,以限制曲柄192的转动路径,进而限制导风板150的转动路径,防止导风板150与机壳110外壁发生碰撞。柜式空调室内机100还可包括另一转动装置,两个转动装置的驱动电机191可分别安装于支架160的上部侧板161和下部侧板163,且上部侧板161和下部侧板163分别开设有一个安装孔,以提高导风板150转动的稳定性。

图5是图1所示柜式空调室内机100的示意性侧视图,其中机壳110已被去除,以示出各部件的配合关系;图6是图5中区域B的示意性局部放大视图。参见图1至图6,柜式空调室内机100还可包括至少一个横摆叶组,以在纵向方向上调节出风方向。每个横摆叶组可包括多个沿横向方向延伸并与导风板150转动连接的横摆叶181、沿竖向方向延伸并连接多个横摆叶181的连杆182、输出轴水平设置的摆叶电机184、以及一端与摆叶电机184的输出轴驱动连接并一端与连杆182转动连接的曲柄183,以使多个横摆叶181可随导风板150一同运动,更好地调节气体流动方向。导风板150还可包括自导风部151水平向后延伸的安装部153,用于固定摆叶电机184。安装部153可设置为自导风部151的上端向后延伸并处于支架160的上部侧板161的上方,摆叶电机184可设置于安装部153的上方,以便于摆叶电机184的安装及维修。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