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胶球清洗设备的换热器端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58628发布日期:2019-04-30 18:49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胶球清洗设备的换热器端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成胶球清洗设备的换热器端盖。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使换热器清洗设备内的胶球可在水压的动力下实现发球和收球的循环,一般都会将吸水口和发球口设置成间隔较远的距离,以达到吸水口的压力大于发球口的压力,保证胶球可以顺利的从集球器内发出。如公开号为CN104896993A这一专利中,就是利用流体动压与静压之差作为驱动力进行胶球回收和胶球注入,为了得到较大的压差,其吸水口和发球口需设置成间隔一定的距离,才能满足所需的压差。如此一来,换热器清洗设备只能是设置在与换热器端盖相连的冷却水进水管和冷却水出水管上,这也就导致换热器清洗设备会占用大量的安装空间,一方面降低了整体设备的安装适应性,另一方面不便于实现空间的节约与充分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减少设备占用空间的集成胶球清洗设备的换热器端盖。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集成胶球清洗设备的换热器端盖,包括设置在换热器端盖外侧的集球器和增压泵以及设置在换热器端盖内侧的收球过滤网,所述换热器端盖上连接有冷却水进水管接头和冷却水出水管接头,所述冷却水进水管接头上设有吸水口和发球口,所述冷却水出水管接头设有排水口和收球口,所述集球器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上通口和下通口,所述集球器的内部中间设有隔网且在隔网与上通口之间放置有胶球,所述下通口一分为二形成与吸水口连通的第一管路以及与排水口连通的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三通阀A,所述三通阀A的两个进水口与第一管路连通,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有三通阀B,所述三通阀B的两个进水口与第二管路连通,所述三通阀A和三通阀B的出水口之间连接有增压泵,所述上通口一分为二形成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所述第三管路上设有单向阀A且穿过发球口伸入至冷却水进水管接头内,所述第四管路上设有单向阀B,所述第四管路穿过收球口伸入至冷却水出水管接头内且与收球过滤网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集球器横向设置在冷却水进水管接头和冷却水出水管接头所形成的间隙内,所述上通口和下通口均指向换热器端盖的径向。

进一步地,所述增压泵紧靠集球器并排设置。

进一步地,设置有单向阀A和单向阀B的管段呈水平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三通阀A和三通阀B均为三通电动阀。

有益效果:将胶球清洗设备集成在换热器的端盖,并与换热器端盖形成一体式安装,一方面大大减少了整个设备的外形尺寸,降低了该设备对安装尺寸的要求,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整体设备的安装复杂程度。同时,通过在胶球清洗设备中增加增压泵,有效的提升了整个胶球清洗设备中胶球循环回路中的压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吸水口和发球口需要设置成间隔较远距离的弊端,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压泵实现循环回路的增压,使得将吸水口和发球口设置在长度较短的冷却水进水管接头上也能高效的实现胶球的快速发球与回收,大大减少了胶球清洗设备安装所需的空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集成胶球清洗设备的换热器端盖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集成胶球清洗设备的换热器端盖的正视图;

图3为图2的左侧示意图;

图4为图2的右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成胶球清洗设备的换热器端盖,该换热器端盖1的外侧对称设置有冷却水进水管接头3和冷却水出水管接头2,其中冷却水进水管接头3位于图中的下部,冷却水出水管接头2位于图中的上部。换热器端盖1的内侧设置有收球过滤网4。

在冷却水进水管接头3和冷却水出水管接头2之间的间隙放置有集球器5和增压泵6,具体地,集球器5呈横向设置在冷却水进水管接头3和冷却水出水管接头2之间,集球器5的上通口和下通口均指向换热器端盖1的径向,增压泵6紧靠集球器5并排设置,并且增压泵6基本靠近设置在换热器端盖1的端部。同时,冷却水进水管接头3上设有吸水口21和发球口22,吸水口21和发球口22在冷却水进水管接头3的轴向相隔一小段距离,吸水口21位于冷却水进水管接头3的上游。或者吸水口21和发球口22基本设置在冷却水进水管接头3的同一径向平面内,这就充分缩短了吸水口21和发球口22之间的间距,同时又可保证吸水口21处的压力大于发球口22处的压力;冷却水出水管接头2设有排水口23和收球口24,排水口23和收球口24基本设置在冷却水出水管接头2的同一径向平面内,亦可达到缩短排水口23和收球口24之间的间距。

集球器5的内部中间设有隔网且在隔网与上通口之间放置有胶球,集球器5的下通口一分为二形成与吸水口21连通的第一管路31以及与排水口23连通的第二管路32,如图4所示,吸水口21和排水口23以及下通口位于同侧,便于简化管路并缩短管路的长度。第一管路31上设置有三通阀A12,三通阀A12的两个进水口与第一管路31连通,第二管路32上设置有三通阀B11,三通阀B11的两个进水口与第二管路32连通,三通阀A12和三通阀B11的出水口之间连接有增压泵6。具体地,三通阀A12和三通阀B11均为三通电动阀。

集球器5的上通口一分为二形成第三管路33和第四管路34,第三管路33上设有单向阀A14且穿过发球口22伸入至冷却水进水管接头3内,第四管路34上设有单向阀B13,第四管路34穿过收球口24伸入至冷却水出水管接头2内且与收球过滤网4连通。其中,发球口22、收球口24以及上通口位于同侧,同样便于简化管路并缩短管路的长度。

第一管路31、第二管路32、第三管路33以及第四管路34可以焊接固定在冷却水进水管接头3或冷却水出水管接头2上,进而实现整个胶球清洗设备的固定安装。

将胶球清洗设备集成在换热器的端盖,并与换热器端盖1形成一体式安装,充分利用换热器端盖1的空间,一方面大大减少了整个设备的外形尺寸,降低了该设备对安装尺寸的要求,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整体设备的安装复杂程度。同时,通过在胶球清洗设备中增加增压泵6,有效的提升了整个胶球清洗设备中胶球循环回路中的压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吸水口21和发球口22需要设置成间隔较远距离的弊端,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压泵6实现循环回路的增压,使得将吸水口21和发球口22设置在长度较短的冷却水进水管接头3上也能高效的实现胶球的快速发球与回收,大大减少了胶球清洗设备安装所需的空间。

以下为胶球清洗设备的工作原理描述:

发球过程:控制三通阀A12的其中一个进水口与吸水口21连通,另一个进水口关闭,同时三通阀A12的出水口与增压泵6的入口连通;控制三通阀B11的出水口与增压泵6的出口连通,同时,三通阀B11的其中一个入水口与下通口连通,另一个出水口关闭。在增压泵6的作用下,胶球从集球器5内流出,经过单向阀A14后从发球口22注入冷却水进水管接头3中,然后随冷却水进入冷凝器,清洗铜管,清洗完铜管之后胶球停留在收球过滤网4中,冷却水经冷却水出水管接头2排出。其中,虽然吸水口21和发球口22同在冷却水进水管接头3上且相隔不远,但是在增压泵6的作用下,提高了吸水口21以及第三管路33内的水流压力,相当于提供一个使得冷却水流入至冷却水进水管接头3内的动力,使得胶球可以顺畅的经发球口22进入至冷却水出水管接头2中,解决了发球口22和吸水口21需要设置较大间隔的弊端(发球口22和吸水口21设置较大间隔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个较大的压力差降,使得吸水口21的压力大于发球口22的压力),进而达到了节约安装空间的难题。

收球过程:控制三通阀A12的出水口与增压泵6的入口连通,同时,三通阀A12的其中一个入水口与下通口连通,另一个出水口关闭;控制三通阀B11的其中一个进水口与排水口23连通,另一个进水口关闭,同时三通阀B11的出水口与增压泵6的出口连通。在增压泵6的作用下,胶球从收球过滤网4内流出并冲开单向阀B13,进而回收至集球器5中,胶球在隔网的作用下停留在集球器5内,水流穿过隔网后再经三通阀A12、增压泵6以及三通阀B11后流出至冷却水出水管接头2中。其中,虽然收球口24和排水口23同在冷却水出水管接头2上且相隔不远或者平行设置,但是在增压泵6的作用下,提高了收球口24以及第二管路32内的水流压力,相当于提供一个使得冷却水流入至冷却水出水管接头2内的动力,便于实现整个收球过程的循环,解决了收球口24和排水口23需要设置较大间隔的弊端(收球口24和排水口23设置较大间隔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个较大的压力差降,使得收球口24的压力大于排水口23的压力),进而达到了节约安装空间的难题。

同时,本胶球清洗设备具备较优的通用性,该胶球清洗设备均由常见通用的部件组合而成。在大多数中大型的制冷设备中,本胶球清洗设备完全可以作为外挂附属部件进行设计安装,并且对制冷设备的端盖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如此设计后,胶球清洗设备和制冷设备端盖合为一体,整个设备的外形尺寸和安装难度极大的降低,整个系统的安装就转变成制冷设备的常规安装,无需再考虑胶球清洗设备的设计和安装问题,极大的简化了安装的工作量以及节省了安装空间。

优选地,将设置有单向阀A14和单向阀B13的管段设计呈水平状,便于实现单向阀A14和单向阀B13的打开与关闭。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