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塔挡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58613发布日期:2019-04-30 18:49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却塔挡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冷却塔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冷却塔挡水装置。



背景技术:

冷却塔是利用水和空气的接触,通过蒸发作用来散去工业上或制冷空调中产生的废热的一种设备。

现有的冷却塔的壳体的外壁上四个侧面,每个外壁侧面上设置有转轴,转轴上转动连接有挡水板,在需要使用清洗装置对进风网进行清洗时,将限定件取下,然后控制挡水板进行转动;在转动板转至指定位置时,使用限定件将挡水板的转动位置进行限定;此时从清洗水管喷出的清洁水与挡水板碰触,且在挡水板的阻碍作用下,最终落入到接水槽内部;这样设置的挡水板能够有效提升清洁水的回收率,使得使用之后的清洁水不易落至该冷却塔外部,便于重复利用,更加环保;但是由于挡水板设有四块,每块挡水板需要逐一转动,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便挡水板转动的冷却塔挡水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冷却塔挡水装置,包括壳体、挡水板和转轴,所述壳体的外壁的每个侧面上均设有两个固定座,两个所述固定座上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穿设过固定座,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固定有锥齿轮,所述转轴两端上的锥齿轮分别与相邻转轴上靠近该转轴的一端上的锥齿轮啮合,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与壳体的外壁转动连接,另一端上套设有调节套筒,所述调节套筒与螺杆螺纹连接,所述调节套筒的内壁上设有转动环槽,所述转动环槽内设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与转动环槽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板上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转动板固定连接 ,另一端延伸出调节套筒且与挡水板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其中一块挡水板,这块挡水板上的转轴随之转动,从而带动此转轴上的锥齿轮转动,带动此转轴上的锥齿轮通过与相邻转轴上的锥齿轮啮合,从而带动相邻挡水板的转动,实现了转动一块挡水板的同时带动所有挡水板转动,省时省力,转动调节套筒过程中,转动板相对转动槽转动,从而调节了螺杆与壳体连接一端与连接杆与挡水板连接一端的之间的距离,挡水板的角度随之调节,使挡水的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杆上套设有锁定螺母,所述锁定螺母与螺杆螺纹连接,所述锁定螺母与调节套筒远离挡水板的一侧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挡水板的角度角度调整完成后,将锁定螺母与调节套筒远离挡水板的一侧抵接,螺杆与调节套筒更加牢固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套筒的外壁上固定有转动手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冷却塔挡水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图1的上视图;

图3为图2中A-A处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1、壳体;2、螺杆;3、锁定螺母;4、调节套筒;5、转动手柄;6、锥齿轮;7、挡水板;8、固定座;9、连接杆;10、转轴;11、转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冷却塔挡水装置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冷却塔挡水装置,包括壳体1、挡水板7和转轴10,所述壳体1的外壁的每个侧面上均设有两个固定座8,两个所述固定座8上转动连接有转轴10,所述转轴10的两端分别穿设过固定座8,所述转轴10的两端分别固定有锥齿轮6,所述转轴10两端上的锥齿轮6分别与相邻转轴10上靠近该转轴10的一端上的锥齿轮6啮合,通过每根转轴10上两端的锥齿轮6与相邻转轴10上的锥齿轮6的啮合连接,从而使四根转轴10首尾依次连接,实现四根转轴10的联动;所述壳体1的外壁上连接有螺杆2,所述螺杆2的一端与壳体1的外壁转动连接,另一端上套设有调节套筒4,所述调节套筒4与螺杆2螺纹连接,所述调节套筒4的内壁上设有转动环槽,所述转动环槽内设有转动板11,所述转动板11与转动环槽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板11上固定有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的一端与转动板11固定连接 ,另一端延伸出调节套筒4且与挡水板7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螺杆2上套设有锁定螺母3,所述锁定螺母3与螺杆2螺纹连接,所述锁定螺母3与调节套筒4远离挡水板7的一侧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套筒4的外壁上固定有转动手柄5。

通过转动其中一块挡水板7,这块挡水板7上的转轴10随之转动,从而带动此转轴10上的锥齿轮6转动,带动此转轴10上的锥齿轮6通过与相邻转轴10上的锥齿轮6啮合,从而带动相邻挡水板7的转动,实现了转动一块挡水板7的同时带动所有挡水板7转动,省时省力,转动调节套筒4过程中,转动板11相对转动槽转动,从而调节了螺杆2与壳体1连接一端与连接杆9与挡水板7连接一端的之间的距离,挡水板7的角度随之调节,使挡水板7挡水的效果更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