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烟组件及T型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8781发布日期:2019-05-11 01:18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烟组件及T型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烟组件及T型油烟机。



背景技术:

油烟机作为厨房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越来越智能化。油烟机具有用于聚拢油烟的集烟罩组件和抽吸油烟的风机组件。集烟罩组件包括导烟组件,导烟组件包括集烟腔和导烟板。集烟腔具有顶壁和侧壁,顶壁的中部开设有出风口,风机组件通过该出风口将进入集烟腔的油烟抽走。集烟腔的侧壁倾斜设置,以使集烟腔为朝出风口汇拢的渐缩形腔体。

专利CN101514823A公开了一种T型油烟机,其导烟组件除了包括上述渐缩形的集烟腔之外,还包括导烟板,导烟板正对该吸风口设置,且导烟板的边缘与集烟腔的侧壁限定出环绕所述导烟板的进风口。从油烟源向上升起的油烟被导烟板的中部阻挡后,在进风口的负压的作用下,油烟会向着导烟板的边缘流去,并从上述进风口绕过导烟板的边缘,进而从出风口流出。

然而,专利CN101514823A中的导烟板的形状为平板状,不利于油烟向进风口流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烟组件,具有导烟效率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油烟机,包括集烟罩组件,所述集烟罩组件包括上述导烟组件。

为实现所述目的的导烟组件,适用于T型油烟机,包括集烟腔和导烟板,所述集烟腔具有顶壁以及侧壁,所述顶壁开设有出风口,所述侧壁倾斜设置,以使所述集烟腔为向所述出风口汇拢的渐缩形腔体;

所述导烟板正对所述出风口而设置,其中,所述导烟板的边缘与所述侧壁限定出进风口;所述导烟板具有用于将所述油烟引向所述进风口的导烟面;

所述导烟面包括第一导烟平面和第二导烟平面,所述第一导烟平面和所述第二导烟平面相交,且交线位于所述导烟板的中部;所述第一导烟平面和所述第二导烟平面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的范围是155°至177°;

所述第一导烟平面从所述导烟板的中部倾斜地延伸至所述导烟板的一侧边缘,并且所述第一导烟平面与所述顶壁之间的间距自所述导烟板的中部向所述导烟板的一侧边缘方向逐渐减小;

所述第二导烟平面从所述导烟板的中部倾斜地延伸至所述导烟板的另一侧边缘,并且所述第二导烟平面与所述顶壁之间的间距自所述导烟板的中部向所述导烟板的另一侧边缘方向逐渐减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烟平面和所述第二导烟平面关于所述交线对称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烟板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在所述导烟板的中部弯折,以使所述底板的外表面形成所述第一导烟平面和所述第二导烟平面,并且在所述弯折处形成所述交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在所述交线限定的方向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相对于所述第二端抬起一定高度,以使所述交线与水平方向之间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二端开设有漏油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角的范围是0°至8°。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烟板还包括侧板,所述侧板设置在所述底板的边缘,以防止积存在所述底板上的油脂溢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漏油孔的数量为多个,且关于所述交线对称设置。

为实现所述目的的油烟机,包括集烟罩组件,所述集烟罩组件包括如上所述的导烟组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烟罩组件还包括油杯,所述油杯设置在所述导烟组件的漏油孔的下方,以接住从所述漏油孔滴下的油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烟罩组件还包括油网,所述油网设置在所述导烟组件的出风口上,以过滤油烟中的油脂。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导烟组件包括集烟腔和导烟板,集烟腔具有顶壁以及侧壁,顶壁开设有出风口,侧壁倾斜设置,以使集烟腔为向出风口汇拢的渐缩形腔体;导烟板正对出风口而设置,其中,导烟板的边缘与侧壁限定出进风口;导烟板具有用于将油烟引向进风口的导烟面;导烟面包括第一导烟平面和第二导烟平面,第一导烟平面和第二导烟平面相交,且交线位于导烟板的中部;第一导烟平面和第二导烟平面形成第一夹角;第一夹角的范围是155°至177°。第一导烟平面从导烟板的中部倾斜地延伸至导烟板的一侧边缘,并且第一导烟平面与顶壁之间的间距自导烟板的中部向导烟板的一侧边缘方向逐渐减小;第二导烟平面从导烟板的中部倾斜地延伸至导烟板的另一侧边缘,并且第二导烟平面与顶壁之间的间距自导烟板的中部向导烟板的另一侧边缘方向逐渐减小。

由于第一导烟平面从导烟板的中部倾斜地延伸至导烟板的一侧边缘,和/或第二导烟平面从导烟板的中部倾斜延伸至导烟板的另一侧边缘;其中,第一导烟平面和第二导烟平面的倾斜的方向是以导烟板的中部为基准而偏向罩体内部的方向;这使得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平板状的导烟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烟板的第一导烟平面和第二导烟平面能够与集烟腔的侧壁组合形成“M”形的导烟腔体,“M”形的导烟腔体能够以顺着油烟进入集烟腔的方向而将油烟引导至进风口,从而降低了油烟的流动阻力,进而提高了导烟效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烟机,包括集烟罩组件,集烟罩组件包括如上的导烟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烟机,包括上述集烟罩组件。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油烟机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油烟机后向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油烟机侧向的剖视图,其中导烟板被沿着交线剖开;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导烟板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导烟板的侧视图,其中导烟板被沿着交线剖开,并且显示了第二夹角;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导烟板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公开了多种不同的实施的主题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或者实施例。为简化公开内容,下面描述了各元件和排列的具体实例,当然,这些仅仅为例子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例如在说明书中随后记载的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分布,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直接联系的方式分布的实施方式,也可包括在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形成附加特征的实施方式,从而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可以不直接联系。另外,这些内容中可能会在不同的例子中重复附图标记和/或字母。该重复是为了简要和清楚,其本身不表示要讨论的各实施方式和/或结构间的关系。进一步地,当第一元件是用与第二元件相连或结合的方式描述的,该说明包括第一和第二元件直接相连或彼此结合的实施方式,也包括采用一个或多个其他介入元件加入使第一和第二元件间接地相连或彼此结合。

需要注意的是,图1至图6均仅作为示例,其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条件绘制的,并且不应该以此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实际要求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首先参考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油烟机900包括风机部4和集烟罩组件。集烟罩组件包括导烟组件和油网5。

导烟组件包括集烟腔1和导烟板2,所述集烟腔1具有顶壁10以及侧壁11,所述顶壁10开设有出风口10a,所述侧壁11倾斜设置,以使所述集烟腔1为向所述出风口10a汇拢的渐缩形腔体;集烟腔1用于罩设在油烟源上方,如燃气灶的上方,以使从油烟源升起的油烟能够进入集烟腔1中。

所述导烟板2正对所述出风口10a而设置,其中,所述导烟板2的边缘与所述侧壁11限定出进风口3;所述导烟板2具有用于将所述油烟引向所述进风口的导烟面201。在风机部4内的风机组件的作用下,油烟从进风口3进入到导烟板2与顶壁10之间的空间,再从出风口10a流出。在图1、2、3所示的实施例中,进风口3的形状为环状,且环绕导烟板2。

如图2、3所示,油网5设置在集烟腔1的出风口10a上,以过滤油烟中的油脂。继续参考图1、2、3,导烟板2设置在油网5的下方。油网5上的油脂能够滴落在导烟板2的上表面,并被导烟板2汇集至油杯中。

从油烟源升起的油烟被导烟板2的中部的一侧阻挡后,在进风口3处的负压的作用下,会朝向导烟板2的边缘流动,进入进风口3而绕过导烟板2的边缘而折回至导烟板2的中部的另一侧,最终穿过油网5而离开集烟腔1。

由于导烟板2的存在,高温的油烟需要绕行至导烟板2的边缘后再折回,这一过程使得油烟被一定程度的冷却,有利于油网5对油烟中的油脂的过滤。

导烟板2的用来阻挡油烟的壁面为导烟板2的导烟面201,该导烟面201除了避免油烟直接穿过出风口10a之外,还具有引导油烟流向进风口3的作用。

专利CN101514823A中的导烟板的形状为平板状,使得导烟面为一整块平面,这不利于油烟向进风口流动。

为促进油烟向进风口流动而提高导烟效率,如图1、2、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导烟面201从导烟板2的中部倾斜地延伸至导烟板2的边缘,其中,导烟面201与顶壁10之间的间距自所述导烟板2的中部向所述导烟板2的边缘方向逐渐减小。

由于导烟面201从导烟板2的中部倾斜地延伸至导烟板2的边缘,且导烟面201与顶壁10之间的间距S自导烟板2的中部向导烟板2的边缘方向逐渐减小,这使得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平板状的导烟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烟板2的导烟面201能够与集烟腔1的侧壁11形成“M”形的导烟腔体,“M”形的导烟腔体能够以顺着油烟进入集烟腔1的方向而将油烟引导至进风口3,从而降低了油烟的流动阻力,进而提高了导烟效率。

在一个未图示的实施例中,导烟面201为弧面。在这个实施例中,导烟板2的形状可以是弧板状,导烟面201在从导烟板2的中部延伸至导烟板2的边缘的过程中,导烟面201的倾斜度逐渐增大。

如图1、2、4、6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导烟面201包括第一导烟平面201a和第二导烟平面201b,第一导烟平面201a和第二导烟平面201b相交,且交线2a位于导烟板2的中部,并且第一导烟平面201a和第二导烟平面201b形成第一夹角α;第一导烟平面201a从导烟板2的中部伸至导烟板2的一侧边缘,并且第一导烟平面201a与顶壁10之间的间距S1自导烟板201的中部向导烟板201的一侧边缘方向逐渐减小;第二导烟平面201b从导烟板2的中部伸至导烟板2的另一侧边缘,并且第二导烟平面201b与顶壁10之间的间距S2自导烟板201的中部向导烟板201的另一侧边缘方向逐渐减小。第一导烟平面201a和第二导烟平面201b能够与集烟腔1的侧壁组合形成上述“M”形的导烟腔体。

相对于弧面的实施例,包括第一导烟平面201a和第二导烟平面201b导烟面201易于制造。

如图2、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夹角α的范围是155°至177°。这一角度范围既有利于减少油烟流动的阻力,也有利于保持一定的油烟的流动距离,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油烟的温度。

例如,当第一夹角α大于177°时,导烟面201过于接近一个完整平面,这会造成油烟流动的阻力增大。烟流需要花费较多时间才能够从导烟板2的中部流动至导烟板2的边缘。

当第一夹角α小于155°时,虽然油烟流动的阻力被较为明显地减少,但是油烟从导烟板2的边缘折回后会过于靠近油网和出风口,从而使得油烟在折返后流动较少的距离后便从出风口流出,这会导致油烟无法冷却至合适的温度,不利于油网对油烟中油脂的过滤。此外,过高的油烟温度也不可避免地会对风机组件的寿命造成影响。

当第一夹角α处于155°至177°之间,例如为165°时,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油烟流动的阻力,也能够保持一定的油烟的流动距离,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油烟的温度。

如图4所示,第一导烟平面201a和第二导烟平面201b关于交线2a对称设置。这样使得导烟板2易于制造。

如图2、3、5所示,在一个更具体的实施例中,导烟板2包括底板20和侧板21,侧板21设置在底板20的边缘。底板20在导烟板2的中部弯折,以使底板20的外表面形成第一导烟平面201a和第二导烟平面201b,并且在弯折处形成交线2a。这一方案的好处在于使第一导烟平面201a和第二导烟平面201b易于成型。侧板21的作用是防止积存在底板20上的油脂溢出。底板20和侧板21可以一体成型制造。

继续参考图3、5,底板20在交线2a限定的方向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相对于第二端抬起一定高度,以使交线2a与水平方向之间形成第二夹角β;第二端开设有漏油孔2b。可选地,第二夹角β的范围是0°至8°。这一设计使得油脂能够朝向漏油孔2b汇集。若第二夹角β的大小超过8°,则会使导烟板2占用过多的安装空间。漏油孔2b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且关于交线2a对称设置。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集烟罩组件还包括附图未示出的油杯,油杯可设置在漏油孔2b的下方,来接住从漏油孔2b滴下的油脂。

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