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吹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6356发布日期:2019-06-13 13:07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吹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拆卸的吹风装置。



背景技术:

以塔扇为为例,塔扇在长时间使用后,前壳的出风口,后壳的进风口及内部栅格、扇体积灰严重。目前塔扇前后壳不可拆卸,用户在清洁前壳和后壳进出风口时无法对格栅内部进行清理,造成用户对塔扇吹出的风是否干净产生疑问,用户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拆卸的吹风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吹风装置,所述吹风装置包括:机身、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形成有第一扣位部,所述后壳形成有第二扣位部,所述机身表面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扣位部相匹配的第三扣位部以及与所述第二扣位部向匹配的第四扣位部,所述前壳通过所述第一扣位部和所述第三扣位部上下滑动地连接于所述机身的前侧,所述后壳通过所述第二扣位部和所述第四扣位部上下滑动地连接于所述机身的后侧。

上述方案中,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分别设有至少一个限位扣,所述机身的前侧和后侧分别形成有与所述限位扣一一对应的弹性止挡件,所述弹性止挡件位于所述限位扣的上方以限制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向上运动。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扣位部和所述第三扣位部中的其中之一形成为沿机身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扣位槽,其中另一形成为第一卡勾;所述第二扣位部和所述第四扣位部中的其中之一形成为沿机身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扣位槽,其中另一形成为第二卡勾。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卡勾和所述第二卡勾的钩部朝下,所述第一扣位槽的上部的宽度大于下部的宽度,所述第一扣位槽的下部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卡勾的钩部的宽度适配;所述第二扣位槽的上部的宽度大于下部的宽度,所述第二扣位槽的下部的宽度与所述第二卡勾的钩部的宽度适配;

或者,所述第一卡勾和所述第二卡勾的钩部朝上,所述第一扣位槽的上部的宽度小于下部的宽度,所述第一扣位槽的上部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卡勾的钩部的宽度适配;所述第二扣位槽的上部的宽度小于下部的宽度,所述第二扣位槽的上部的宽度与所述第二卡勾的钩部的宽度适配。

上述方案中,所述机身包括沿高度方向延伸的相互间隔的两支撑件以及夹设在两所述支撑件之间的扇体,所述第三扣位部形成于两所述支撑件的面向所述前壳的一侧,所述第四扣位部形成于两所述支撑件的面向所述后壳的一侧。

上述方案中,所述支撑件形成为内部中空的柱形结构,所述第一扣位槽形贯穿所述支撑件的面向所述前壳的侧壁,所述第二扣位槽贯穿所述支撑件的面向所述后壳的侧壁。

上述方案中,所述机身还包括与所述支撑件一一对应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自所述支撑件的内侧卡接在所述支撑件上。

上述方案中,所述支撑件的同一高度上同时设置有所述第一扣位槽和所述第二扣位槽;沿前后方向,所述支撑件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卡勾的厚度和所述第二卡勾的厚度之和。

上述方案中,所述吹风装置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安装在所述机身的上方,所述顶盖位于所述弹性止挡件的上方,所述顶盖能够分别与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的顶部抵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顶盖通过卡扣连接、磁性连接、粘性粘接、螺纹连接中的至少一种方式与所述机身相连。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吹风装置,前壳通过第一扣位和机身上的第三扣位实现可拆卸连接,同样地,后壳通过第二扣位和机身上的第四扣位实现可拆卸连接,且前壳、后壳均通过上下滑动的方式实现与机身的安装和拆卸。前壳、后壳与机身连接无需螺钉紧固,通过滑动前后壳上下位移,拆装轻松,方便了对吹风装置内部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吹风装置一个可选结构的爆炸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吹风装置另一个可选结构的爆炸图;

图4为图3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后壳的外侧一个可选结构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F-F向剖视图;

图8为图7中G部分的放大图;

图9为图7中H部分的放大图;

图10为图6中后壳的内侧一个可选结构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吹风装置沿竖直方向一个可选结构的剖视图;

图12图11中I部分的放大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吹风装置一个可选结构沿竖直方向的剖视图;

图14为图13中J-J向剖视图;

图15为图14中K部分放大图;

图16为图13中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顶盖的外侧一个可选结构的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L-L向剖视图;

图19为图17中顶盖的内侧一个可选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机身10;第三扣位部11;弹性止挡件12;前壳20;第一扣位部21;第一导向面211;后壳30;第二扣位部31;第二导向面311;限位扣32;扇体40;支撑件60;顶盖70;钩型扣71;加强筋80;缺口81。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的方位词“上”、“下”、“前”、“后”是针对吹风装置正常使用时的方位而言,以附图11为例,图11中的上方为“上”、下方为“下”。吹风装置面向用户的一侧为“前”、背向用户一侧为“后”,图11中的左方为“前”、右方为“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吹风装置,请参阅图1和图3,包括:机身10、前壳20和后壳30,前壳20形成有第一扣位部21,后壳30形成有第二扣位部31,机身10表面形成有与第一扣位部21相匹配的第三扣位部11以及与第二扣位部31相匹配的第四扣位部,前壳20通过第一扣位部21和第三扣位部11上下滑动地连接于机身10的前侧,第一扣位部21和第三扣位部11可在相互锁定和解锁之间切换,当第一扣位部21位于第一预设位置,第一扣位部21和第三扣位部11解锁;当前壳20带动第一扣位部21向下滑动至第二预设位置,第一扣位部21和第三扣位部11相互锁定;后壳30通过第二扣位部31和第四扣位部上下滑动地连接于机身10的后侧;第二扣位部31和第四扣位部可在相互锁定和解锁之间切换,当第二扣位部31位于第三预设位置,第二扣位部31和第四扣位部解锁;当后壳30带动第二扣位部31向下滑动至第四预设位置,第二扣位部31和第四扣位部锁定。

本发明实施例的吹风装置包括但不限于塔扇、冷风扇、暖风机。前壳20、后壳30均通过上下滑动的方式实现与机身10的安装和拆卸。具体地,以前壳20为例,安装时,使前壳20上的第一扣位部21与机身10上的第三扣位部11相配合,此时,第一扣位部21处于第一预设位置,第一扣位部21和第三扣位部11之间处于解锁状态;随后使前壳20带动第一扣位部21向下滑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第一扣位部21与第三扣位部11相互锁定实现了前壳20和机身10的安装;拆卸时,使前壳20带动第一扣位部21从第二预设位置处向上滑动至第一预设位置处,第一扣位部21与第三扣位部11解锁,即可将前壳20脱离机身10,如此实现了前壳20和机身10的拆卸。后壳30与机身10的安装和拆卸过程与前壳20和机身10的安装拆卸过程类似。由此,前壳20、后壳30与机身10连接无需螺钉紧固,无需使用拆卸工具,通过上下滑动,从机身10上取下和安装都相对简单,方便操作,便于用户对前壳20的进风口、后壳30的出风口及机身10上扇体40的清洁。再一方面,以前壳20为例,前壳20向下滑动至第二预设位置处即锁定与机身10的安装,也就是说,前壳20的安装过程中,在前壳20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即可自动下滑,用户只需要施加较小的外力稳住前壳20即可,安装后,前壳20在自身作用下压靠于第三扣位部11上,处于自锁定的状态;需要拆卸时,需要用户施加较大的作用力往上滑动,也就是说,即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慎晃动吹风装置,也不会造成前壳20脱离机身10,有效地提升了前壳20安装的可靠性。

请参阅图3和图9,前壳20和后壳30分别设有至少一个限位扣32,机身10的前侧和后侧分别形成有与限位扣32一一对应的弹性止挡件12;当前壳20滑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或后壳30滑动至第四预设位置,弹性止挡件12的下表面压靠于限位扣32的上表面以限制所述前壳20或后壳30向上运动。具体地,如图2、图7、图9至图12所示,限位扣32为自前壳20或后壳30的内壁径向向内延伸的凸台,安装时,将限位扣32伸入弹性止挡件12的下表面,用力向上顶弹性止挡件12使其发生弹性变形,随后将前壳20(或后壳30)向下滑动至锁定状态,弹性止挡件12在自身弹性力的作用下压靠于限位扣32的顶表面,限位扣32能够防止前壳20(或后壳30)向上运动,从而将前壳20(或后壳30)可靠地连接在机身10上。前壳20及后壳30相对于机身10由下向上滑动过程中,即前壳20和后壳30由锁定状态向解锁状态转变过程中,在外力作用下,限位扣32能够从弹性止挡件12的下方脱离出来,实现第一扣位部21与第三扣位部11以及第二扣位部31与第四扣位部的解锁。

图2示例性地示出了机身10顶部设有三个弹性止挡件12,其中两个与前壳20上相应的两个限位扣32相对应,剩下一个与后壳30的一个限位扣32相对应。

第一扣位部21和第三扣位部11中的其中之一形成为沿机身10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扣位槽,其中另一形成为第一卡勾;第二扣位部31和第四扣位部中的其中之一形成为沿机身10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扣位槽,其中另一形成为第二卡勾。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4以及图5,第一扣位部21形成为第一卡勾(参照图4中的附图标记21),第三扣位部11形成为第一扣位槽(参照图4中的附图标记11),第二扣位部31形成为第二卡勾(参照图8中的附图标记31),第四扣位部形成为第二扣位槽,第一卡勾和第二卡勾的钩部朝下,第一扣位槽的上部的宽度大于下部的宽度,第一扣位槽的下部的宽度与第一卡勾的钩部的宽度适配;第二扣位槽的上部的宽度大于下部的宽度,第二扣位槽的下部的宽度与第二卡勾的钩部的宽度适配;当第一卡勾位于第一扣位槽的上部时,即第一扣位部21位于第一预设位置,第一扣位部21和第三扣位部11解锁;当第一卡勾从第一扣位槽的上部滑动至下部时,即第一扣位部21位于第二预设位置,第一扣位部21和第三扣位部11相互锁定。第二卡勾和第二扣位槽的工作过程,与上述的第一卡勾以及第一扣位槽的过程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以第一扣位槽和第一卡扣的安装为例,参阅图3,沿前壳20竖直方向设有多个第一卡勾,沿机身10前侧竖直方向设有与第一卡勾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扣位槽。第一扣位槽下部的宽度与第一卡勾的钩部适配包括以下情况:1、如第一扣位槽下部的宽度与第一卡勾钩部的宽度相等,2、第一扣位槽下部入口处,即第一扣位槽上部和下部的过渡处的宽度略小于第一卡勾钩部的宽度,第一扣位槽下部的宽度可以等于或大于第一卡勾钩部的宽度。为了方便第一卡勾与第一扣位槽安装和拆卸,如图4所示,第一卡勾上设有引导第一卡勾与第一扣位槽卡接的第一导向面211,第一导向面211为自下而上倾斜向前的斜面。第一导向面211能够在第一卡扣与第一扣位槽卡接及拆卸时起到导向作用,方便了两者的连接和拆卸。如图8所示,第二卡扣上设有引导第二卡勾与第二扣位槽卡接的第二导向面311。第二导向面311为自下而上倾斜向后的斜面。第二导向面311能够在第二卡扣与第二扣位槽卡接及拆卸时起到导向作用,方便了两者的连接和拆卸。

在另一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三扣位部11形成为第一卡勾,第一扣位部21形成为第一扣位槽,第四扣位部形成为第二卡勾,第二扣位部31形成为第二扣位槽,第一卡勾和第二卡勾的钩部朝上,相应的,第一扣位槽的上部的宽度小于下部的宽度,第一扣位槽的上部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卡勾的钩部的宽度适配;第二扣位槽的上部的宽度小于下部的宽度,第二扣位槽的上部的宽度与第二卡勾的钩部的宽度适配。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机身10包括沿高度方向延伸的相互间隔的两支撑件60以及夹设在两支撑件60之间的扇体40,第三扣位部11形成于两支撑件60的面向前壳20的一侧,第四扣位部形成于两支撑件60的面向后壳30的一侧。

如图1、图3以及图5所示,支撑件60用于安装扇体40和前壳20、后壳30。进一步地,支撑件60形成为内部中空的柱形结构,第一扣位槽贯穿支撑件60的面向前壳20的侧壁,第二扣位槽贯穿支撑件60的面向后壳30的侧壁。

进一步,支撑件60的同一高度上同时设置有第一扣位槽和第二扣位槽,以便于制造加工,同时,也使得机身10安装前壳20和后壳30的安装位置相对对称;支撑件60沿前后方向的厚度大于第一卡勾的厚度和第二卡勾的厚度之和,以确保能够在同一高度上同时安装第一卡勾和第二卡勾。

第一卡勾与第二卡勾、第一扣位槽与第二扣位槽结构可不同,但优选为相同。如图1、图3、图4以及图8所示,前壳20上的第一卡勾和后壳30上的第二卡勾结构相同,同样地,机身10上第一卡扣槽和第二卡扣槽结构相同,且相邻第一扣位部21、第二扣位部31、第三扣位部11及第四扣位部之间的距离相同,如此方便了加工制造,也方便了前壳20、后壳30与机身10的安装。

本实施例中,机身10还包括与支撑件60一一对应的加强筋80,加强筋80自支撑件60的内侧卡接在支撑件60上,以增强支撑件60的结构强度,支撑件60属于细长受力杆件,加强筋80可以防止支撑件60发生侧向弯曲变形而造成细长杆件失稳。

如图13至图16所示,加强筋80从安装扇体40的内侧卡接在支撑件60上,每个支撑件60上分别安装一个加强筋80。加强筋80可以选择金属件。加强筋80至少一侧与前壳20或后壳30相抵接,且加强筋80的抵接处设有避让第一扣位槽和/或第二扣位槽的缺口81。

参阅图3、图17至图19,本实施例中,吹风装置还包括顶盖70,顶盖70安装在机身10的上方,且位于弹性止挡件12的上方,顶盖70能够分别与前壳20和后壳30的顶部抵接以限定前壳20和后壳30向上滑动。也就是说,顶盖70和弹性止挡件12对前壳20和后壳30的安装起到了双保险作用,避免弹性止挡件12失效后前壳20和后壳30向上运动而脱离机身10。安装时,先将前壳20和后壳30分别于机身10连接后,再将顶盖70安装于机身10的上方。如图3和图17所示,顶盖70可以是圆环形,环形顶盖70的中部能够使机身10上电源键等控制键在外显露以便于调控。顶盖70在外显露,还可起到装饰美化的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顶盖70通过卡扣连接、磁性连接、粘性粘接、螺纹连接中的至少一种方式与机身10相连。

例如,顶盖70可以通过磁铁,粘胶或者魔术贴与机身10相连。如图17至图19所示,顶盖70可以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机身10上,具体地,顶盖70沿周向设有两个钩型扣71,机身10上设有与该钩型扣71相配合的槽,顶盖70可通过旋转操作使钩型扣71与机身10相应的槽相配合以实现顶盖70和机身10的安装和拆卸。

在另一未示出的实施例中,顶盖70或机身10对前壳20和后壳30的向上的限位还可以通过旋转扣件(未图示)实现。具体地,顶盖70或机身10上设有至少两个旋转扣件,前壳20和后壳30分别对应至少一个旋转扣件。旋转扣件包括转轴和限位件,限位件能够绕转轴轴线转动以与前壳20和后壳30抵接,并将前壳20和后壳30限定在机身10上。可以理解的是,当旋转扣件安装在机身上时,旋转扣件可以代替止挡件12对前壳20和后壳30限位。当旋转扣件安装在顶盖70上时,顶盖70可以不用与前壳20或后壳30抵靠,顶盖70的尺寸可以比本实用新型示出的实施例中的顶盖70尺寸小,利用限位件旋转到预设角度后与前壳20和后壳30抵靠以对前壳20和后壳30向上运动进行限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塔扇、冷风扇或暖风机的其他结构和操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可以理解并且容易实现的,因此不再详细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